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国内段)第五合同项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八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五EPC项目部二零一二年二月贵州·普安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国内段)第五合同项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1 - 1目 录第一章 简介 (2)1.1概述 (2)1.2 监控量测目的 (2)1.3 编制依据 (2)1.4、适用范围 (3)第二章 监控量测方案 (3)2.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3)2.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4)2.3 洞内、外观察 (6)2.4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12)2.5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16)2.6 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19)第三章 监控量测安全预警措施 (21)第一章简介1.1概述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统称为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的必要性:(1)隧道工程作为工程建筑物,受力特点与地面工程有很大的差别。
(2)隧道在开挖支护成形运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受力状态变化这一特性。
1.2 监控量测目的1、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确保临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3、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制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
5、将现场量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3 编制依据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D70-2004);(3)《隧道爆破现代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2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国内段)第五合同项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3 - 3(5)《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管道穿跨越工程》 SY4207-2007(6)《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GB50424-2007(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施工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资料;3、本单位施工经验及物资供应现状。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1. 背景隧道监控量测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将介绍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的方法和步骤。
2. 施工步骤2.1 安装监控系统在隧道内部安装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监控系统应能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位移等情况,并能实时传输数据。
2.2 校准设备在施工前,需要确保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传感器和摄像机,需要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系统将实时采集隧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隧道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 报告生成与反馈根据监测数据生成报告,将监测情况以图表和文字形式呈现。
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建议,以及针对潜在风险的措施。
报告应定期提交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4. 项目管理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
包括施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 沟通与配合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各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6. 风险评估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监测数据和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措施,以降低风险和确保施工质量。
7. 结束工作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及时改进和提升施工质量。
以上是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经验,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隧道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1. 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隧道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
2. 编制目的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制定本隧道测量专项施工方案,指导现场测量工作。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隧道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二、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本隧道工程位于XXX地区,全长XX公里,隧道最大埋深XX米,设计时速XX公里/小时。
隧道穿越地质复杂,包括灰岩、泥岩、砂岩等多种岩性。
2. 施工测量内容(1)隧道控制测量: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2)隧道施工测量:包括洞内导线测量、断面测量、高程测量、中线测量等;(3)隧道监控量测:包括围岩位移、隧道收敛、锚杆应力等。
三、施工工艺1. 控制测量(1)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确保导线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水准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确保水准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3)GPS测量:采用GPS接收机进行GPS测量,确保GPS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2. 施工测量(1)洞内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洞内导线测量,确保洞内导线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断面测量,确保断面精度满足规范要求;(3)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确保高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4)中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测量,确保中线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 监控量测(1)围岩位移:采用围岩位移监测仪进行监测,确保围岩位移监测数据准确;(2)隧道收敛:采用收敛计进行监测,确保隧道收敛监测数据准确;(3)锚杆应力:采用锚杆应力计进行监测,确保锚杆应力监测数据准确。
四、施工计划1.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隧道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测量工作与施工进度相协调。
2. 材料与设备计划根据测量工作需要,提前准备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围岩位移监测仪、收敛计、锚杆应力计等测量设备。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2地质条件 (2)2.3自然条件 (3)3。
监控量测方案 (3)3。
1监控量测目的及必要性 (3)3.2监控量测原则 (4)3.3各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6)4.监控量测操作方法及要点 (6)4。
1洞内、外观察 (6)4。
2隧道水平净空收敛监测 (9)4。
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0)4。
4洞口浅埋段地面沉降监测 (12)4.5爆破振动监测 (14)4。
6监测频率 (15)4。
7选测项目 (16)5.量测管理 (17)15。
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7)5。
2监控量测控制预警值、管理等级 (18)5.3安全评价 (19)5.4围岩稳定性评价 (19)5.5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信息反馈 (20)5.6监控量测报告提交及资料验收 (22)5.7监控量测工作实施计划 (23)6。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4)6.1监测组织机构 (24)6。
2监控量测组人员汇总表 (24)7.仪器、设备配备 (25)8。
安全质量措施 (26)8.1质量保证措施 (26)8.2安全保证措施 (29)2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6.**隧道设计图纸、设计交底;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2.工程概况隧道跨越中国和老挝边境线,全长9592.407m,以国境分界线分段,本标段施工国内段7170。
407m,起讫里程D1K505+925~D1K513+095.407。
本隧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按里程大小分别为6‰、10‰,隧道最大埋深220m。
除D1K506+145.48~D1K510+153。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三、工程概况13。
1地形与地貌23.2 地质条件23。
3 地震效应23。
4 主要设计参数3四、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34。
1 隧道监控量测目的34。
1.1为设计和修正支护结构形式及参数提供依据34。
1。
2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44.1.3为隧道施工和长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44。
2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44。
2。
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44.2。
2监控量测方法44.3隧道测点、断面的布置84。
3信息处理与及时反馈方案94.3。
1数据采集94。
3。
2量测数据的处理94。
3.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94。
4信息反馈与监控104。
4。
1力学计算法104.4.2经验法10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25.1项目管理125。
2监控量测工作的注意事项125.3质量保证措施13一、编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第一标段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
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二、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根据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缩短工艺衔接时间,合理优化施工流程.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2005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7、施工设计图纸和沿线地质调查资料二、编制目的通过本计划指导本项目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地表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应力、围岩与支护结构、支护与支护之间接触压力等量测,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衬砌的可靠程度。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的隧道及浅埋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序,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本计划适用于我项目部所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四、职责:物资部负责量测仪器设备的采购。
工程部负责提供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监控量测设计。
技术主管负责量测计划安排、量测资料的整理,并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的稳定状态,指导现场施工。
量测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测点的埋设和日常的量测工作,并作好量测记录。
五、工程概况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位于赣东和闽中地区,西起江西省南昌市,自乐化东站(不含)引出,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至永泰分岔,同时引入到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
我项目部管段内有音头隧道、后洋隧道、大坪隧道三座隧道,其中音头隧道最长,起止里程DK387+437~DK390+043,全长2606m, 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89+800处设置一斜井,斜井采用无轨运输,为双车道断面,斜井长235米;后洋隧道起止里程DK390+430~DK391+380,全长950m,大坪隧道长190m。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1.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7-12. (表略)2. 运用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方法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 世纪60~70 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该法对施工干扰大;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当跨度大于15m 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
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
(1)非接触观测原理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
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花山大道新建工程光谷五路至武九铁路段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批准:审核:校核:编制:姚冰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工程概况 (1)3.1工程概况 (1)3.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2)3.3隧道施工方法 (2)4.监测内容 (3)4.1一般规定 (3)4.2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4)5.监控量测方法 (9)6.量测数据处理与运用 (12)7.组织管理 (15)8.保证措施 (16)1.编制依据武汉市花山大道新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F80/1-2004)2.编制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
2、确保地面结构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及地面交通畅通。
3、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修改施工设计。
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3.工程概况3.1工程概况花山大道东湖高新段自光谷五路至武九铁路(K-1+720~K3+920),长约4200米,全线包含宝盖山隧道(582米);长山隧道(东线长406米、西线长463米)。
宝盖山隧道K1+237-K1+304段处于浅埋层段,地表分布较薄的粉质粘土夹碎石层,其下为中-微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层;长山隧道左线隧道洞身K3+100-K3+125段及右线K3+165-K3+195段均位于溶洞中,围岩级别为VI级,溶洞充填不均,结构稳定性差,整体性差,围岩极易坍塌变形;隧道的其余地段地基稳定,地势较平坦,排水条件良好,地质较简单。
3.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正线数目: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内行车道为单向三车道,净高5.0m。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隧道衬砌结构型式:采用基于新奥法理论的复合式衬砌;隧道安全等级一级;3.3隧道施工方法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开挖成形质量,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减少超挖回填。
浅埋、偏压及洞口段,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进行施工。
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隧道环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开挖;Ⅴ级及VI围岩采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确保施工安全。
4.监测内容4.1一般规定1) 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2)监控量测应纳入施工工序,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以下信息:(1) 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信息。
(2) 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3)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完善设计方案及参数、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3)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施工中应按监测计划实施,工程竣工后将监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
4)施工现场应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控量测的有效实施,监测资料完整清晰。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编制实施性监控量测计划、测点布设及取得初始监测值、现场监测、提交监测结果、报送周(月)报和编写总结报告。
6)根据监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监测分析。
7)监控量测组负责测点的埋设、日常测量、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及送检等工作,并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4.2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1)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4-1和表4-2)。
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进行选择。
表4-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4-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2)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有条件时应进行数码成像技术。
3)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的观察和记录。
4)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每个分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在表4-1、表4-2中所列项目选择必测项目。
5)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3要求布置。
表4-3.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6)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范围应不小于H0+B,地表有控制型建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测点布置见下图。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7)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测断面及测点按表4-4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表4-4.必测项目监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Ⅴ-Ⅵ5-10Ⅳ10-30Ⅲ30-50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8)净空变化量测侧线数,参照表4-5布置。
表4-5.净空变化量测侧线数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侧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侧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侧线上部每分部一条水平侧线,两条斜侧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侧线9)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和施工的特殊要求确定,监测断面应视需要而定,优先在施工初始阶段布置。
10)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11)必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测点的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4-6和表4-7确定。
表4-6.按距开挖面距离的监测频率注:1、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2、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3、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表4-7.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测频率12)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应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的控制基准。
(1)地表沉降控制基准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
(2)爆破振动控制基准根据支护结构、边坡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性确定。
(3)位移控制基准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可参考表4-8要求确定。
表4-8.位移控制基准注: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U0—极限相对位移值。
13)位移管理等级按三级管理,相应的位移管理等级见表4-9。
表4-9.位移管理等级注:U—实测位移值。
14)爆破振动控制基准按表4-10控制,并应满足下列要求:表4-10.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
选取频率时亦可参照下列数据:洞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60Hz;浅孔爆破40-100Hz。
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⑴、选取建筑物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第几条件等因素。
⑵、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全允许振速,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⑶、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状况、断面大小、深埋大小、爆源方向、地震振动频率等因素。
⑷、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振速,可按本表给出的上限值选取。
15)测试仪器的精度应满足表4-11及表4-12的要求,测试仪器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
表4-1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测试精度表4-1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测试精度注:F.S.——仪器满量程。
5.监控量测方法1)现场监测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2)现场测点读数应读三次,取其平均值,并详细记录。
3)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其内容如下:(1)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观察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并写勘察资料进行对比,记录喷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动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塌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
4) 隧道净空收敛量测可采用收敛仪或全站仪进行。
(1)采用收敛仪量测时,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埋。
(2)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点应采用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靶标粘附在预埋件上,观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
5)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挂尺或全站仪进行,在隧道拱顶轴线附近通过焊接或钻孔预埋测点,测点应与隧道外监测基点进行联测。
6)地表沉降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水准尺进行。
基点应设置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
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固定。
当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手段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全站仪量测。
7)围岩内变形量测可采用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应钻孔埋设,通过配套的设备读数。
8)振弦式传感器通过频率接收仪获得频率读数,依据频率量测参数率确定曲线,换算出相应量测参数值。
9)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光纤光栅接收仪获得读数,换算出相应量测参数值。
10)钢架应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传感器应成对埋设在钢架的内、外侧,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采用振弦式钢筋计进行型钢应力或应变量测时,应把传感器焊接在钢架翼缘内测点位置。
(2) 采用振弦式钢筋计进行格栅拱架应力量测时,应将格栅主筋截断并把钢筋计对焊在截断部位。
(3) 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型钢或格栅拱架应力量测时,应把光纤光栅传感器焊接或黏贴在相应测点位置。
11)接触压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传感器与接触面要求紧密接触。
12)混凝土应变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传感器固定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相应测点位置。
13)爆破振动速度监测可采用振动速度传感器和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
传感器固定在预埋件上,通过爆破振动仪自动记录振动速度,分析振动波形和振动衰减规律。
14)孔隙水压监测可采用水压计进行,水压计应埋入带刻槽的测点位置,采取措施确保水压计直接与水接触。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获得各测点读数,并换算出相应孔隙水压力值。
15)渗漏水量监测可采用三角堰、流量计进行。
6.量测数据处理与运用1)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应包括监测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
2)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核对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校正、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等,并将校验过的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