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王莹

一、教材内容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苏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部分内容之前已经介绍了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其设计思路科学而缜密,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本内容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对象分析

高中必修一也在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时,也了解了病毒是一种寄生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可以简要跟学生介绍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引发回忆。高中学校没有成熟的实验条件供学生亲自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此教师应该形象直观地展示科学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路再现一遍科学家的实验探究过程,达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策略

由“格里菲斯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入新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高说服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了解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通过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会实验选材的巧妙、思维的严谨和实验方法的科学;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

(2)描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2) )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难点: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六、教学设计流程

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七、课堂练习

科学家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下表所示的标记:

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回答:

(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上述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上述元素。

教学反思

先让学生了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以及物质的流动与转化。然后再回顾赫尔希、蔡斯的实验,让学生在对主体知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降低了课堂难度,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过程的理解。

教师在黑板上把实验分步骤表达出来,也是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跟上老师节奏的表现。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的运用到实验中。同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标记P和S”,和实验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噬菌体侵染过程的认识。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易于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