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公路路基边线

合集下载

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全站仪是一种用于进行测量和放样的高精度仪器,它主要用于工程测量和建筑施工中。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测绘技术,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地确定和标记地面上的特定位置。

在进行全站仪坐标放样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应该是一个固定且容易识别的地点,例如建筑物的角点或其他固定结构。

全站仪的放样测量将以基准点为起点,后续的测量将根据该起点进行。

在进行放样测量时,全站仪需要被正确设置和校准。

这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垂直和平面方向,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准备好仪器之后,可以开始实际的坐标放样工作。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方法往往涉及到测量和记录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测量时,需要保持仪器稳定,并在目标点上通过视线准确地对准。

可以使用全站仪的观测功能来测量和记录所需的数据。

一种常用的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是使用三角测量原理。

首先,在已知的基准点设置一个测量棒,并记录其坐标。

然后,在目标点设置另一个测量棒,并测量其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最后,通过计算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确定目标点的准确坐标。

在进行全站仪坐标放样时,需要注意一些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例如,需要注意避免测量时的振动和抖动,以免影响结果的精度。

此外,还应考虑天气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的影响,如大风、雨水或能见度不好等。

总之,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面上特定位置的测绘技术。

通过正确设置和校准全站仪,并使用三角测量原理,可以进行准确的坐标测量和放样工作。

这种方法在工程测量和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全站仪怎么坐标放样详细步骤

全站仪怎么坐标放样详细步骤

全站仪怎么坐标放样详细步骤操作方法
01
安装整平并调试全站仪,与经纬仪大致相同,然后按SO键进入放样功能。

02
按回车键进入下一页。

03
按F1键进入测站点坐标输入。

04
输入测站点坐标,按回车键进入下一页。

05
输入仪器高度。

06
输入完毕后按回车进入下一页。

07
按F2进入后视点坐标设置。

08
直接按F4。

09
输入坐标后,按回车键,或者按F4后输入后视点方位角按回车键。

10
按F4进入下一页。

11
按F3进入放样点坐标设置。

12
按F4进入下一页。

13
输入放样点坐标,按回车键。

14
输入棱镜高,然后按回车进入下一页。

15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相关参数,等待自动跳转到下一页。

16
调整让DHR=0,只会棱镜移动到目镜对应的轴线上。

17
利用水平制动和水平微动调整dhr=0,按F2进入下一页。

18
智慧棱镜移动,使dh=0,dz=0,此时棱镜所处位置就是放样点位置了,这样就坐标放样完成。

19
如果要进入下一个坐标放样程序,按F4就可以了。

全站仪放线使用方法

全站仪放线使用方法

全站仪放线使用方法
全站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土地、建筑、道路等工程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下面是全站仪放线的一般使用方法:
1. 设置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可以是已知的控制点或者通过GPS 进行测量得到的控制点。

将全站仪放置在基准点上,进行水平校准,使其水平仪示数为0,并进行垂直校准,使其自动平衡。

2. 设定坐标系: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一个适合的坐标系,并将其设定在全站仪上。

可以选择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

3. 放线测量:根据需要放线的线路或者点位,依次将全站仪放置在每个目标点上,并进行测量。

放置时需要保证全站仪放置稳固,并尽量避免人为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读取测量数据:每次测量完成后,全站仪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可以通过观测器上的显示屏,或者通过连接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将测量数据读取出来。

5. 数据处理:将读取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测量软件进行坐标计算、误差分析、图形绘制等操作,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6. 校正和调整: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校正和调整,如果发现测量误差较大,可以
通过重新进行测量或者调整仪器,提高测量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全站仪放线测量时,应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误操作和对结果的影响。

另外,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还需注意全站仪的保养和校准工作。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1]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1]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九)悬高测量( REM ) *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镜的目标点高度,只须将棱镜架设于目标点所在铅垂线上的任一点,然后测量出目标点高度 VD 。

悬高测量可以采用“输入棱镜高”和“不输入棱镜高”两种方法。

1、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1(输入棱镜高),如:1.3m 。

(2)照准棱镜,按测量( 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SET (设置)。

(3)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2、不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2(不输入棱镜高)。

(2)照准棱镜,按测量( 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SET (设置)。

(3)照准地面点 G ,按 SET (设置)(4)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十)对边测量(MLM ) *对边测量功能,即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 dHD )、斜距(dSD) 、高差 (dVD) 和水平角 (HR) 。

也可以调用坐标数据文件进行计算。

对边测量 MLM 有两个功能,即:MLM-1 (A-B ,A-C):即测量 A-B ,A-C ,A-D ,…和 MLM-2 (A-B ,B-C):即测量A-B, B-C ,C-D ,…。

以 MLM-1 ( A-B ,A-C )为例,其按键顺序是:1、按 MENU ——P1 ↓——程序( F1 )——对边测量( F2 )——不使用文件( F2 )——F2 (不使用格网因子)或 F1 (使用格网因子)——MLM-1 ( A-B , A-C )( F1 )。

2、照准 A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仪器至 A 点的平距 HD ——SET (设置)3、照准 B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 A 与 B 点间的平距 dHD 和高差 dVD 。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那个坐标怎么计算出来的啊?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那个坐标怎么计算出来的啊?

坐标要已知才能放样呀,如果要计算坐标,可以用CAsio4800编程计算,只要有公式就可以自己编入计算器运用,当然你可直接上网下载如果是公路的我整理的你可以参考CASIO4800程序组1、极坐标法放样Prog:FYLb1 0:A“X0”:B“Y0”:I=0:J=0:Pol((C“XA”-A),(D“YA”-B):J<0=>G“FW- OA”=J+360▲L“L0”=I▲Goto 1:≠> G“FW O-A”=J▲L“L0”=I▲Lb1 1:{EQ}:E“Xi”:Q“Yi”:Pol((E-A),(Q-B)):J<0=>J=J+360:Goto 2:≠> Goto 2Lb1 2:F“FW-OB”=J▲L=I▲0=F-G:O<0=>O“BJ”=O+360▲Goto 3:≠> O “BJ” ▲Lb1 3:P=O-180▲Goto 1注:a、输入:(X0、Y0)、(XA、YA)——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Xi、Yi ——放样点坐标b、输出:FW-OA——测站至后视边方位角、L0——后视边长FW-OB——测站至放样点方位角、L——放样边长BJ——后视边置零,放样点顺时针拨角P——偏角(+为右偏、-为左偏){本值用于计算路线偏角}2、公路竖曲线高程计算程序Prog:SQXLbl A:A“+(-)i1”:B“+(-)i2” W=(B-A)÷100:R:T=Abs(RW)÷2:L=T*2:E=T2÷(2R):K“JD K+”:G“JD H”:C=K-T:D=K+T:Lbl 0:J“Ki+”:J<0=>Goto 1:≠> Goto 2△△Lb1 1:“Out QX1”:H=G-(K-J)A÷100▲Goto 5Lb1 2:J>D=>Goto 4 △W<0=>F=-1△W>0=>F=1△J>K=>Goto 3△H=G-(K-J)A÷100+F(J-C)2÷(2R)▲Goto 5△Lb1 3:H=G+(J-K)B÷100+F(D-J)2÷(2R)▲Goto 5△Lb1 4:“OUT QX2”:H=G+(J-K)B÷100▲Goto 5△Lb1 5:M“DHi”:H=H+M▲注:a、公式:L=|R(i2-i1)| 、T=L÷2、E=T2÷(2R)、h=l2÷(2R)b、功能:已知前后坡度%、竖曲线半径,计算各桩高程。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方法路基和路面工程的施工放样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

放样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图形和数据按照比例实地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

以下是路基和路面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方法:一、路基施工放样中线放样:在道路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中线放样。

中线放样的依据是设计图纸中的导线形式和道路中心线的长度。

在放样时,需要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按照设计给定的导线坐标,确定道路中心线的位置。

在放样过程中,应确保中线位置准确,并记录好放样数据。

边线放样:边线放样的目的是确定道路的边缘线位置。

在中线放样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边距和坡度值,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线放样。

边线放样的精度要求较高,因为边线的位置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宽度和线形。

标高放样:标高放样的目的是确定道路设计的高程位置。

在道路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值,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放样。

标高放样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路面工程施工放样路面中心线放样:路面中心线的放样依据是设计图纸中的中心线形状和长度。

在放样时,需要使用测量仪器,按照设计给定的中心线坐标,确定路面中心线的位置。

路面中心线的位置应与路基施工中的中线位置相吻合,以确保路面的线形美观。

路面边缘线放样:路面边缘线的放样目的是确定路面的边缘位置。

在中线放样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边距和坡度值,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缘线放样。

边缘线的位置应与路基施工中的边线位置相吻合,以确保路面的宽度和线形。

路面标高放样:路面标高放样的目的是确定路面设计的高程位置。

在路面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值,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放样。

路面标高放样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进行施工放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的测量仪器应经过校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放样时应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的坐标、坡度、高程等参数进行操作。

在进行中线、边线、标高等项目的放样时,应做好标记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施工的参考和核对。

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及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为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一、全站仪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各个控制点坐标,通过测量仪器测设到实地上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输入测站点的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2.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3.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 记录员转动仪器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边长D和角度Q关系进行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2. 根据测量得到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待放样点的坐标。

3.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三、直接坐标法直接坐标法是根据点位设计坐标直接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待放样点的坐标。

2. 在实地上架设全站仪,照准待放样点,调整全站仪的坐标,使其与待放样点的坐标一致。

3.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四、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距离交会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2.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并测量标志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测量得到的距离,计算待放样点的坐标。

4.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五、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角度交会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角度。

全站仪坐标放样及计算方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及计算方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及计算方法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有关计算摘要:目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广泛采用全站仪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的关键在于放样点的坐标计算. 本文就公路中桩及中线以外各点的坐标计算进行探讨.关键词: 施工放样 全站仪 坐标计算随着全站仪的日益普及,坐标放样的方法因其准确、迅速的优点而在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

而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计算出需放样点的坐标。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样的点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该点位于公路中线上,即公路中桩;另一类则是点位在中线以外,位于某个中桩的横断方向上。

这样无论哪种情况,需要放样的点的桩号首先是已知的。

以下就这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一下其坐标的计算方法。

1. 公路中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当需放样的点位于公路中线上时,如图1,各JDi 的坐标(Xi ,Yi)在控制测量阶段就已经测定(或由施工图文件中《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中查出),相邻JD 连线的坐标方位角Ai-1,i 可由同样方法查出,或利用JD 坐标反算推出。

各曲线主点坐标可由《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查出,或由曲线要素值及i i A ,1-,1,+i i A 计算得到。

图 11.1直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的P 点位于直线上时,有两种情况:位于YZ (HZ )之间和ZY (ZH )之间,或者位于公路QD 和ZH (ZY )之间,其计算方法相同,公式如下:i i p A l x x ,10cos -+= i i p A l y y ,10sin -+=式中 )(0,0y x 为该段直线的起点(可以是YZ ,HZ ,或QD )坐标l 为要求的P 点与该段直线起点的桩号差(距离)1.2 单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P 点位于单圆曲线上时,其坐标计算如下:)90cos(90sin2,10R lA R l R x x i i p ππ±+=- )90sin(90sin 2,10RlA R l R y y i i p ππ±+=-式中 )(0,0y x 为ZY 点坐标,R 为圆曲线半径l 为P 点与ZY 点的桩号差(弧长) 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3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P 点位于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时,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2)1.3.1 ZH 到HY 段)30cos(2,10S ii p RL l A c x x π±⨯+=- )30sin(2,10s ii p RL l A c y y π±⨯+=- 式中 22590sL R l l c -=)(0,0y x 为ZH 点坐标l 为P 点与ZH 点桩号差,s L 为缓和曲线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 1.3.2 HY 到YH 段 )9090cos(90sin2,10RL R l A R l R x x si i p πππ±±+=- )9090sin(90sin 2,10RL R l A R l R y y si i p πππ±±+=- 式中 )(0,0y x 为HY 点坐标l 为P 点与ZH 点桩号差,s L 为缓和曲线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 1.3.3 YH 到HZ 段)30180cos(21,0Si i p RL l A c x x π±+⨯+=+)30180sin(21,0S i i p RL l A c y y π±+⨯+=+式中,22590sL R l l c -=)(0,0y x 为HZ 点坐标,l 为HZ 点与P 点的桩号差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4 复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3)(5)(4)β图2 复曲线坐标计算示意图β1.4.1 当复曲线中间不设缓和曲线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第一缓和曲线、第一段圆曲线以及第二缓和曲线,分别用公式(3)、公式(4)和公式(5)计算;对于第二段圆曲线,用公式(2)计算,计算时将公式(2)中的i i A ,1-换成RL R l A s i i ππ11,19090±±-,11,s l l 分别为第一圆曲线和第一缓和曲线长度,左转取“-”,右转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公路路基边线
 李仕东 慕春歌 窦守连
(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山东省菏泽市公路局)
摘 要 利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功能,在公路路基边线放样现场实测一估计点的坐标,以该点为引数,反算出该点对应的路线中桩点桩号。

之后,结合设计资料计算出路堑或路堤边桩与中桩的计算距离,再在放样现场进行比较和相应调整,最终确定路基边桩的准确位置。

放样速度快、精度高,简便实用。

关键词 全站仪 路基边桩 放样
引言
路基边桩放样在路基施工中是一项繁琐而重要
的工作。

放样效率及放样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路
基施工进度的快慢、费用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


于深挖路堑、高填路堤的边桩放样,传统的边桩放
样方法,一般均以中桩为基准向两侧丈量,经过反
复测量逐渐逼近而完成。

放样进度慢、精度低。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测量工作大量增
加,以及测量仪器性能及精度的不断提高,使我们
在测量工作中得以进行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笔者在
工程实践中,运用全站仪具有的坐标测量功能进行
路基边桩放样,在现场先初步估计边桩的位置,并
实测估计点的三维坐标。

根据实测点的三维坐标反
推出测点所在的横断面的桩号,并计算出其到路线
中线的距离。

然后,根据设计资料计算出边桩到路
线中线的实际距离,通过比较确定边桩的准确位
置。

此方法放样快、精度高,实用性强。

1 初定边桩位置,并确定其所在横断面的桩号
在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和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放
边桩的位置,并利用全站仪实测该估计点G的三
维坐标(X
G 、Y
G
、H
G
),由此确定该实测点G所
对应路线中桩点P点的桩号L
P。

111 判断估计点G所对应的路线中桩点P所在“线元”
高等级公路中线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相间组合而成。

在计算中引入“线元”概念,即具有起止点坐标和起止点切线方位角的曲线,定义为一个“线元”。

如图1所示,为一段典
型的中线线形,现将第n个交点(JD
n
)处线形划分为5个“线元”:①是从第(n-1)个交点的HZ n-1点开始到第n个交点的ZH n点止,为直线
段;②是从第n个交点的ZH
n
点开始到第n个交
点的HY
n 点止,亦为第n个交点的第一缓和段;
③是从第n个交点的HY
n
点开始到第n个交点的
YH n点止,亦为第n个交点的圆曲线段;④是从第
n个交点的YH n点开始到第n个交点的HZ n点止,
为第n个交点的第二缓和段;⑤是从第n个交点的
HZ n点开始到第n+1个交点的ZH n+1点止,为直
线段。

不难看出,第n个交点(JD
n
)处的①段同
时也是第n-1个交点(JD
n-1
)处的第⑤段;JD n
处的⑤段同时也是JD
n+1
处的第①段。

对于测点G所对应的中桩点P属于哪一“线
元”,可分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其一,当测点G距离“线元”分段点较远时,
以目估即可确定其对应的中桩点P所在的“线
元”;
其二,当测点G距离“线元”分段点较近时,
如图1所示,设G点距离分段点F点较近,由于G
点坐标(X
G
、Y
G
)已测出,而F点的坐标(X F、
Y F)及切线方位角T F已由设计资料给出,可由下
式判断测点G所对应的中桩点P属于的“线元”。

(1)当T F+90°<αFG<T F+270°,则中桩点P
属于分段点F的后一“线元”;
(2)当T F-90°<αFG<T F+90°,则中桩点P
属于分段点F的前一“线元”;
(3)当αFG=T F±90°,则中桩点P即为分段
点F。

上列式中:α
FG
=arctan
Y F-Y G
X F-X G。

112 估计点G所对应的路线中桩点P的里程计算
当测点G所对应的中桩点P所在“线元”判

1
3
1

李仕东等: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公路路基边线
李仕东,男,副教授,硕士。

断出后,可分下面3种情况计算估计点G 所对应
的路线中桩点P 的里程L P 。

11211 P 点在直线“线元”
如图2(a ),β=αAB -αA G
(1)A P =AG ・cos
β(2)
P 点里程为(3)式。

L P =L A +A P
(3)11212 P 点在圆曲线“线元”
如图2(b ),圆曲线圆心O 的平面坐标(X O 、
Y O )为(4)式。

X O =X A +R ・cos αAO
Y O =Y A +R ・sin αAO
(4)
式中 αAO ———A 点法线方位角。

β=αOG -αOA =αOG -αAO ±180°(5)A 、P 两点间圆弧长为(6)式。

S AP =β
・R /
ρn (6)则P 点里程为(7)式。

L P =L A +S A P
(7)11213 P 点在缓和曲线“线元”
如图2(c ),缓和曲线比较复杂,按一般方法难以求解,现采用图形迭代法。

取AB 的中点Z 1,将AB 分成两段A Z 1、Z 1B ,则Z 1点的里程为:L Z 1=(L A +L B )/2,利用前述111步的方法判断P
点在A Z 1、Z 1B 哪一段内。

然后,同上,取P 点所
在段的中点Z 2,将P 点所在段分成两段,同样判断P 点所在的区段,按此方法直至P 点所在的区段弧长小于某一限值(例如0101m ),取P 点所在的区段两端点里程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里程L P 。

2 路基边桩位置的确定
路基边桩的位置除了与路基宽度、边坡率以及碎落台宽度等有关外,还与边桩所处地面高程直接有关。

如图3,路基边桩与中桩的理论距离应按式(8)、(9)计算:
挖方:D W =B W
2+H W ・m W +h W ・n W +b W (8)填方:D T =
B T
2
+H T ・m T +h T ・n T +b T
(9)
两式中符号意义见图3。

211 路基边桩与中桩的实际距离的计算
在利用全站仪实测出拟放边桩的估计位置G 的三维坐标(X G 、Y G 、H G )后,可计算出边桩的估计位置G 与对应中桩P 处的高差ΔH,为(10)式。

ΔH =H G -H 设(10)式中 H 设———边桩的估计位置G 点对应断面路基边缘的设计标高,可根据G 点所对应的路线中桩P 点的桩号L P (通过前述112节求得),由设计资料查得。

如图3所示,路基边桩与中桩的实际距离应按式(11)、(12)计算:挖方:
D W 实=
B W
2
+ΔH ・m W
(当ΔH ≤H W 时)
B W
2
+H W ・m W +(ΔH -H W )・n W +b W
(当ΔH >H W 时)
(11)
填方:
D T 实=
B T
2
+(-ΔH )・m T
(当-ΔH ≤H T 时)
B T
2
+H T ・m T +(-ΔH -H T )・n T +b T
(当-ΔH >H T 时)
(12)
212 边桩位置的最终确定
路基边桩与中桩的距离计算,将由(11)式计算出的D W 实与由(8)式计算出的D W 相比较,或将由(12)式计算出的D T 实与由(9)式计算出的D T 相比较,若D W 实(或D T 实)与D W (或D T )相等,或两者之差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则不需做任何调整,即边桩的估计位置G 点就是待放边桩的准确位置。

反之,应对边桩的估计位置G 点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按前述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直至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3 结束语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比人工量距法放样精度高,且不需放样路线中桩,也无需测定横断面方向。

因而可提高放样边桩的测量效率,有利于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及降低工程成本。

再者,计算量不大,利用编程计算器配合全站仪施测,更简便实用,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5-12-12
・23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路基工程 2007年第1期(总第13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