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威廉·巴特勒·叶芝

合集下载

the choosing 诗歌

the choosing 诗歌

The Choosing
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人不跟从内心选择之后的状态。

它开篇便指出人必须二者选择其一,要么追求生活的完美,要么追求作品的完美。

如果选择后者,最终可能会陷入囊空如洗中的困惑,或是成功后白天尽享虚荣,而夜里则被空虚悔恨所侵袭。

诗中的“天堂般的宅邸”可以理解为是心之处所,倘若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或生活,便是违心的,远离了自己的内心,只能在黑暗之中彷徨。

二、Chris Faust与Sunny Jones的歌曲《The Choosing》
此外,《The Choosing》也可能指的是Chris Faust与Sunny Jones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收录于Chris Faust的专辑《FAUST》中,不过关于这首歌的歌词及背后的故事,目前公开的信息较少。

总的来说,《The Choosing》既可能是叶芝笔下引人深思的诗歌,也可能是Chris Faust 与Sunny Jones合作的动听歌曲。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The Choosing》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叶芝(WilliamButlerYeats)诗选

叶芝(WilliamButlerYeats)诗选

叶芝(WilliamButlerYeats)诗选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

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

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湖心岛茵尼斯弗利岛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得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飞白译)当你老了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颜。

(飞白译)柯尔庄园的天鹅树木披上了美丽的秋装,林中的小径一片干燥,在十月的暮色中,流水把静谧的天空映照,一块块石头中漾着水波,游着五十九只天鹅。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简历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简历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简历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是象征主义诗歌早起重要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爱尔兰诗人叶芝简历,希望对你有帮助!爱尔兰诗人叶芝简介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的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人之一。

叶芝因为受到神秘主义、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响,演变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叶芝出生在一个名叫山迪蒙的城市,他的父亲是一位肖像画家。

叶芝的童年分别在爱尔兰都柏林和英国伦敦度过。

早年叶芝进行绘画学习,当时是伦敦艺术家和作家中的一员。

1886年,叶芝创作了一部名叫《摩沙达》的诗歌戏剧。

之后,又创作了另外四部作品。

为了父亲的绘画事业,叶芝一家迁到了伦敦居住。

最开始,叶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者家庭思想的教育。

叶芝的母亲因为非常思念故乡,于是常常给他们讲关于家乡的故事。

1877年,叶芝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在葛多芬小学学习了四年。

叶芝在那里的学习并不突出,表现平平。

之后,因为家庭经济上的原因,他们一家又迁回了柏林。

开始是住在市中心,后来又搬到了郊外皓斯进行居住。

叶芝在皓斯的时光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

皓斯周围全都是森林和山丘,叶芝家雇的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因此经常给叶芝讲一些传奇的故事,这些神秘的冒险之后也被收录在了叶芝作品《凯尔特黄昏》中。

之后,叶芝在柏林的一所中学中继续完成他的学业。

由于父亲的画室在学校的附近,叶芝经常去父亲画室消磨时光,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的艺术家和作家。

叶芝诗歌的写作手法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神秘主义者、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芝在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他在诗歌写作上对后世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叶芝诗歌的写作手法独具特色,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以诗歌《当你老了》为例,来看一下叶芝诗歌的写作手法。

诗歌《当你老了》是叶芝写给他女友茅德·冈的作品,这篇诗歌中,叶芝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深切地展现出了他对女友的依恋之情。

叶芝诗12首

叶芝诗12首

叶芝诗12首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

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

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雪莱的诗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来,叶芝在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所有的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芝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

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

”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芝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约翰·泰勒。

奥里亚雷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推广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在他的眼里,“生命是一个过程,正如诗歌一样。

当你青春年少时,生命就像枝叶婆娑的绿树,在夏日的流风中欢快地歌唱,快乐却缺乏思想的沉淀;而当你年老了,你的生命枝叶现出繁华落尽的凋零,但是你遒劲的枝干,通过根蒂和大地紧密相连,那就是你的根本所在,这种对生命的认识,只有在生命最后才能真正领悟。

而叶芝对爱情也是终生追索不已。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这是叶芝的《当你老了》里最为有名的诗句,也是他流传最广的诗歌,表达了对女演员茅德·冈的一生不懈的追求。

爱尔兰诗人叶芝经典名言名句

爱尔兰诗人叶芝经典名言名句

爱尔兰诗人叶芝经典名言名句
1. 别人带来的痛苦,事后人家好心相待,也就消失了;而自己促成的大错,一旦伤心及寻容心,造成的痛苦永不消失。

2.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3.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4. 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

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叶芝对戏剧也有浓厚的兴趣,先后写过26部剧本。

叶芝抒情诗

叶芝抒情诗

叶芝抒情诗
叶芝抒情诗
作者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

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此风格。

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经典作品: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摘自袁可嘉译《叶芝抒情诗精选》。

叶芝生平及作品赏析

叶芝生平及作品赏析

叶芝对毛特•岗的爱情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 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毛特•岗,她时年二 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 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毛特•岗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 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 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 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 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 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毛特•岗平 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毛特•岗一见钟情,而且一往 情深。
• • • • • • • • • • • • • • • • • •
1914年 — 《责任》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1921年 — 《迈可· 罗拔兹与舞者》 1921年 — 《四年》 1924年 — 《猫和月光》 1925年 — 《灵视》 1926年 — 《疏远》 1926年 — 《自传》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1928年 — 《塔楼》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1934年 — 《剧作选集》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1938年 — 《新诗》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浪漫的诗人 1889年,叶芝结识了茅德· 冈小姐。她是 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 冈昂小姐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 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 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小姐,而这个女人 也极大的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和生活。 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叶芝向冈小姐 求婚,却遭到拒绝。其后,他又共计向 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在1889年、1900年 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 叶芝对她仍然魂牵梦萦,并以她为原型 创作了剧本《凯丝琳女伯爵》。

外国文学 威廉·巴特勒·叶芝

外国文学 威廉·巴特勒·叶芝

赏析
诗的首节中,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写 自己的理想世界,小屋子、泥巴房、 云豆架、蜜蜂巢,一一构筑出原始、 简朴、安宁、与世隔绝的隐逸氛围。
诗的中间一节以“我就会得到安宁”拓展 诗的意境,早晨、午夜、正午、傍晚不同 时辰的美景展示诗人心灵的静美,使诗的 整体结构跌宕起伏,于严整中又有变化。 此节诗句声色效果鲜明强烈,从早晨的纱 雾、午夜星光闪亮、正午的紫色阳光,直 到傍晚红雀飞舞的翅膀,诗人借丰富的想 象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 清丽、悠然而不空寂的精神家园,令人于 一份宁静中抗拒生命的庸常,捕捉人生的 真谛。
谢谢!
《奥伊辛漫游记及其他》 (1889) 这是叶芝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由 长篇叙事诗《奥伊辛漫游记》(901 行)和十四首较短的诗(多为抒情诗) 组成。它是诗人日趋成熟的标志,登 上诗坛的象征。
《奥伊辛漫游记》: 诗的主人公是爱尔兰英雄芬恩的儿子 奥伊辛。他被仙女尼阿姆看中,选作情 人,并在其引诱下离开六世纪的爱尔兰, 遍访“生存”、“胜利”和“忘却”三 岛,最后因旅途生厌而返回已经基督教 化的爱尔兰,却发现伙伴们早已死去, 自己顿时变成三百多岁的老人。
“佛教密宗”和印度婆罗门的启蒙—— 加入通灵学会——降神术实验—— 加入“金色黎明”秘术修道会—— 神秘主义(Occultism)之于文 学创作——诗歌象征主义(Symbolism)——对布雷克(William Blake)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的研究 ——散文与小说创作
四、无望的恋爱
初识毛德· 冈(Maud Gonne):一生的 “烦恼”开始——创建社团:发起爱尔兰 文学复兴运动——不朽的情诗:《女伯爵 凯瑟琳及各种传说和抒情诗》 —— 《心 愿之乡》 ——与奥莉维娅· 莎士比亚 (Olivia Shakespear)的私情—— 《苇 间风》:自传与秘学象征的结合——随 爱情波折而转变的诗风——与 毛德· 冈的和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五、剧院的事务
结识格雷戈里夫人(Lady Augusta)等——筹建民族剧 院:爱尔兰戏剧运动运动的发 端——《女伯爵凯瑟琳》—— 《胡里汉的凯瑟琳》 ——艾 贝剧院(Abbey Theatre) 结识庞德(Ezra Pound)— — 结识泰戈尔Tagore )—
—叶芝戏剧理论的发展
六、迟到的婚姻
“佛教密宗”和印度婆罗门的启蒙—— 加入通灵学会——降神术实验—— 加入“金色黎明”秘术修道会—— 神秘主义(Occultism)之于文 学创作——诗歌象征主义(Sym-
bolism)——对布雷克(William Blake)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的研究 ——散文与小说创作
八、最后的辉煌
《天青石雕》—— 《三月的满 月》和《炼狱》 ——“第二青 春期”和晚年女友——《牛津 现代诗选》——翻译《奥
义书》——《库胡林之 死》——《布尔本山下》
诗风的转变
早期(1883—1900年左右):空灵虚幻 (象征主义)
他力图把浪漫的抒情和理智的思考结合起 来,把抽象的观念和虚幻朦胧的象征结合 起来,追求形式美和音乐美。这一时期的 主要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诗 剧《心愿之乡》抒情诗《茵纳斯弗利岛》 (1890)等。
写作自传——1916年复活 节——《穿过月色的友好宁 静》——向毛德·冈及其女 求婚遭拒——结婚——奇书 《幻景》
七、微笑的名人
《内战期间的沉思》——出任自 由邦参议员——瑞典的厚赠:诺 贝尔文学奖—— 《塔堡》和《旋 梯》 —— 《驶向拜占庭》 和 《拜占庭》—— 《自性与灵魂的 对话》 —— 《丽达与天鹅》
二、少年的幻梦
异常禀赋——智力障碍——对性与 死的认识——早期文学熏陶——在 伦敦上小学——在都柏林上中学— —诗创作与性觉醒俱来——上艺术 学校及弃画从文——民族主义 (Nationalism)与文学抱负——编 选民间故事——小说创作——《茵 纳斯弗利岛》——《奥伊辛漫游记 及其他》
三、隐秘的思想
四、无望的恋爱
初识毛德·冈(Maud Gonne):一生的 “烦恼”开始——创建社团:发起爱尔兰 文学复兴运动——不朽的情诗:《女伯爵 凯瑟琳及各种传说和抒情诗》 —— 《心 愿之乡》 ——与奥莉维娅·莎士比亚 (Olivia Shakespear)的私情—— 《苇 间风》:自传与秘学象征的结合——随 爱情波折而转变的诗风——与 毛德·冈的和解
全诗以“我就要动身走了”统领全篇,前呼后 应,开头直言并在结尾强调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对城市生活的厌弃,渴望过真正的生活。
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蜜蜂巢,
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概述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现代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兼散 文家,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者,曾被T· S· 艾略特誉为“20世 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他一生创 作颇丰,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 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玄学 的精髓,几度变革,最终熔炼出独 特的风格。他的艺术探索道路被视 为英诗主流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 影,而他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与 爱尔兰现代历史紧密相关,更为丰 富多彩。
生平与创作
一、序曲——叶芝家族简史
哲维斯·叶芝(Jervis Yeats)— —本杰明·叶芝(Benjamin Yeats)——约翰·叶芝(Rev. John Yeats)——威廉(Rev. William butler Yeats)——约 翰(John butler Yeats)——威 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u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中期(1900—1920年左右):坚实明 朗(政治色彩和民族主义情绪)
这一时期他的诗风已摆脱了唯美主义的倾 向,他把象征手法用以表达现实内容,现 实主义因素大大增强,他的诗风从早期的 虚幻朦胧走向坚实明朗。这一时期的七片树林里》等。
晚期(20世纪20年代后):继续发展 象征主义风格(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哲理诗)
这个时期叶芝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象征 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特别是抒情诗, 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 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在后期的哲学思想 上强调善恶、生死、美丑的矛盾统一并追 求圆满和永恒。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诗 集《塔堡》(1928)、《旋梯》(1933) 等。
作品赏析
《茵纳斯弗利岛》(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1890年)是叶芝早期唯美主义浪漫风 格最具代表的名作。当他怀着浓厚的乡思走过 伦敦舰队街时,听到叮咚的水声而刹那间灵光 闪现产生了这首诗,是诗人自认为“第一首具 有自己的音乐节奏的抒情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