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阻力第二章
船舶阻力复习题及部分解析

船舶阻力复习题及部分解析《船舶阻力》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总论1)《船舶阻力》学科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本课程着重介绍船舶航行时所受到的阻力的产生原因,各种阻力的特性,决定阻力的方法,影响阻力的因素以及减少阻力的途径等问题。
2)船舶在水中航行时,流场中会产生那些重要物理现象?它们与阻力有何关系?3)影响船舶阻力的主要因素有那些?4)各阻力成分及其占总阻力的比例与航速有何关系?低速船摩擦阻力70%~80%,粘压阻力10%以上兴波阻力很小高速船兴波阻力40%~50%,摩擦阻力50%粘压阻力5%5)物体在理想流体无界域中运动时有无阻力?应该注意的是压阻力中包含有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两类不同性质的力。
兴波阻力既使在理想流体中仍然存在,而摩擦阻力和粘压阻力两者都是由于水的粘性而产生的,在理想流体中并不存在。
6)何谓二物理系统的动力相似?7)何谓傅汝德(Froude )相似律?8)何谓雷诺(Reynolds )相似律?9) 船模试验中能否实现“全相似”?为什么?10)何谓“相应速度”(又称“相当速度”)?相应速度(模型)11)某海船航速)(0.100m L =,)(0.14m B =,)(0.5m T =,)(0.42003m =?,湿面积s=5.90(m2),V=17.0(kts),阻力试验中所用船模缩尺比25=α,在相当速度下测得兴波阻力w R =9.8(n),试验水温为12?C ,试求:i )船模的相当速度及排水量;ii )20?C 海水中实船的兴波阻力w R 。
注:1节(knot)=1.852(公里/小时)12)设825.1V R f ∝,2V R vp ∝,4V R w ∝,在某一航速下,t f R R %80=,t vp R R %10=,t w R R %10=,试计算当速度增加50%后,f R 、vp R 、w R 各占总阻力的百分比。
第二章粘性阻力1)何谓“相当平板”?相当平板:同速度、同长度、同湿表面相当平板假定:实船或者船模的摩擦阻力分别等于与其同速度,同长度,同湿面积的光滑平板摩擦阻力。
船舶阻力第二章

三、1957ITTC公式
Cf
0.075 (lg Re 2)2
(中)
1957ITTC认为在低雷诺数时偏小
比较:
1957ITTC公式在低雷诺数时数值比较大
1957ITTC公式形式上与休斯相近,约大12.5﹪
桑海公式和柏兰特-许立汀公式形式和数值均比较相近 2.0—2.5﹪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一、光滑平板层流摩擦阻力系数公式
Cf Rf
1 2
v2S
1.328
1
Re 2
Blasius 精确解
应用范围 Rex (3.5 ~ 5.0) 105 船雷诺数 4.0106 Rex 3.0109
紊流状态 无法使用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比较:公式(1)、(2) 平板拖曳试验结果,
未考虑几何相似,有限展弦比
公式(3) ——二因次无限大展弦比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3、平板摩擦阻力系数普遍公式——Landweber
A ln Re 2
1A
A A
Cf
2 ln C f
2
2
C f 常数
C f
105 ks
/
1
L3
0.64 103
第2章 粘性阻力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一、平板边界层
粘性
流速差异
1、边界层厚度δ:与流速v、长度x、粘性 有关
局部雷诺数 Rex vx /
v、x 一定,Rex大,粘性作用小, δ 小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船舶阻力复习及答案

船舶阻力复习及答案第一章概述1.船舶快速性,船舶快速性问题的分解。
船的快速性:在给定的主机功率下,这种快速性对某艘速度较高的船是有好处的。
或者,一个当一艘给定的船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时,主机功率越小,速度越快。
船舶快速性被简化为两个部分:“船舶阻力”部分:研究恒速直线航行时船体遇到的各种阻力问题。
“船舶推进”部分:研究克服船体阻力的推进器及其与船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船舶、机器和螺旋桨(推力进入设备)匹配问题。
2.船舶阻力,船舶阻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船舶阻力:在航行过程中,由于流体(水和空气)阻止船舶前进的力,它与船体的运动同相。
反作用力被称为船的阻力。
船舶阻力研究的主要内容:1.以一定速度在水中直线航行的船舶遇到各种阻力的原因和特性;2.阻力随速度、船型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规律;3.研究降低阻力的方法,寻求设计低阻力的优秀船型。
4.如何准确估算船舶阻力,为螺旋桨(螺旋桨)设计提供依据,以确定主机功率。
研究船舶阻力的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流体力学理论,通过观察、调查、思考和分析问题,抓住问题主题的核心和关键,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试验方法:包括船模试验和实船试验。
船模试验是基于对问题本质的理性理解,根据相似性该理论在测试单元中进行测试,以获得问题的定性和定量解决方案。
3.数值模拟:根据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预测船舶的航行性能,优化船型和螺旋桨设计。
3.水面舰船阻力的构成及各阻力产生的原因。
船舶在水面航行的阻力包括裸船体阻力和附加阻力,其中附加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风暴阻力和附体阻力。
船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波浪在船体运动过程中上升,船头的波峰增加了头部压力,而船尾的波谷降低了尾部压力,产生了波浪阻力;由于水的粘性,在船体周围形成一个“边界层”,使船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
涡流通常是在船体曲率突然变化时产生的,尤其是在船尾,导致涡流的出现。
举升船体前后的压力不平衡,导致粘性压力阻力。
4.船舶阻力的分类方法。
知识点二 船舶的阻力-PPT课件

附加阻力
• 汹涛阻力
船舶阻力也会由于风、浪和船身的剧烈摇摆运动的影响而增加。顶浪航行 时,一般船舶总阻力比静水状态增加50%~100%。
• 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指在静水状态下(3级风以下),船舶水上部分对空气的相对运动产 生的阻力。一般来说,空气阻力与船速的平方以及船体水线以上部分正投影面 积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空气阻力通常占总阻力的2%~4%左右,但集装箱船由 于其船体水线以上部分正投影面积较大,且船速较高,其空气阻力占总阻力的 比例可达10%。 附加阻力的大小与风浪大小、船体污底轻重及航道浅窄有关。
附加阻力
指船舶营运过程中由于船舶附体的增加、船体表面粗糙 度、海况、风以及海流等引起的船舶阻力增量。附加阻 力包括: • (1)附体阻力 • (2)坞底阻力 • (3)汹涛阻力 • (4)空气阻力
附加阻力
• 附体阻力
指由于舵、舭龙骨及轴包架等附体对水运动而增加的部分阻力。
• 坞底阻力
船舶营运过程中,船壳板上漆层的脱落、海生物的生长都会使船体表面变为粗 糙,意味着船舶摩擦阻力的增加。这种船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在整个船舶使 用寿命期间可能使总阻力增加25%~50%。有关数据显示,每米长度的粗糙度厚 度为25μm时,船速降低1%。
船舶阻力的构成
• 营运中的船舶所受的阻力总量RT由基本阻力R0和附加阻力 △R两部分构成。 船舶阻力表示为:
RT=R0+ΔR
基本阻力
• 基本阻力是指新出坞的裸船体(不包括附属体)在平 静水面行驶时对船体产生的阻力。由摩擦阻力、兴波 阻力、涡流阻力三部分组成,即
R0=RF+RW+RE
基本阻力
• 摩的阻力
船舶的阻力
• 船舶在水面上以一定的航速航行,船舶必须依靠主机 发出的功率,驱动推进器产生推力,从而克服船舶本 身所受的各种阻力。
船舶阻力第2章 粘性阻力

当雷诺数增大时,摩擦阻力系数和局部摩擦阻 力系数均随之减少。
7
3)摩擦阻力与平板湿面积的关系
如果流体介质给定,当界层内的流动状态固定 时,则摩擦切应力为常数。显然板长为L的平 板摩擦阻力的值正比于平板的湿面积。
3
二、摩擦阻力的成因与主要特性 1、摩擦阻力系数 由牛顿内摩擦定理有:
则整个平板的摩擦阻力为:
4
若平板如上图所示,则平板摩擦阻力系数为:
5
2、摩擦阻力的主要特性
1)在相同来流条件下,紊流边界层内速度梯度
较大,摩擦切应力较层流情况大,摩擦阻力系
数也较大。
6
2)雷诺数对摩擦阻力的影响
当来流速度不变,由x增大引起雷诺数增大时, 界层厚度增加,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丰满度减 小。摩擦切应力和局部摩擦阻力系数均随雷诺 数增大而减小。
17
(1)荷兰瓦根宁船池经验公式 (2)我国长江船型的近似公式计算 (3)交通部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的江船公式
18
(4)利用桑地图谱
19
2、计算雷诺数
3、根据光滑平板摩擦阻力公式算出或由相应 的表中查得摩擦阻力系数。 4、决定粗糙度补贴系数的值。目前我国一般 取:
5、计算出船舶的摩擦阻力:
20
§2-5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目前运用N-S方程理论计算粘性阻力时,应注意
1、由于RANS方法本身并不封闭,须引进所谓湍 流模式来定量描述雷诺应力,能否正确给出湍流 模式至关重要。
2、数值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离散方法选取是否 适当、网格划分是否恰当以及计算网格的自动生 成在数值计算至关重要。
《船舶快速性》船舶阻力思考题

《船舶快速性》:上篇《船舶阻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兴波阻力、摩擦阻力、粘压阻力、雷诺定律(粘性阻力相似定律)、傅汝德定律(兴波阻力相似定律、重力相似定律)、全相似定律、形似船、相应速度、傅汝德比较定律、相当平板假定、傅汝德假定二、问答题1、根据船体周围流体的流动状态分析阻力的成因及分类?(船舶在水中航行时,其周围流场产生哪些物理现象?它们与阻力有何关系?)(船舶阻力为何要划分几种不同的阻力成分,如何划分?)2、总阻力中各阻力成分随Fr数的变化(不同航速的船)大致占总阻力的百分数是多少?3、在船模试验时,为什么实船与船模之间不能实现全动力相似?4、傅汝德比较定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5、傅汝德假定的根据是什么?其有什么局限性?6、傅汝德换算关系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船模试验中,如何计算实船的阻力?)第二章粘性阻力一、名词解释边界层、界层边界、尺度效应(尺度作用)、普遍粗糙度、局部粗糙度、傅汝德法(二因次换算法)、三因次换算法、形状因子(形状因素)、形状系数二、问答题1、在计算船体摩擦阻力时,为什么要引入“相当平板”概念?2、船体周围的边界层与平板的有何不同?3、影响边界层内流体流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实船可以不考虑界层层流的影响,而船模必须考虑层流的影响,如不考虑则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出现问题:摩擦阻力是界层内层流流动的比紊流流动的的大;粘压阻力是界层内紊流流动的比层流流动的的大。
4、船体表面弯曲度对摩擦阻力有何影响?5、为什么实船必须要考虑表面粗糙度对其摩擦阻力的影响而船摸则不需考虑?对于钢船如何考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6、船体的粘压阻力是怎样产生的?流线型物体的粘压阻力是怎样产生的?7、为什么船体的后体越细长越平顺,粘压阻力越小?试分析和说明粘性阻力较小的物体(如深水中航行的核潜艇)其形状是什么样子?8、如何减小粘性阻力(摩擦阻力、粘压阻力)?9、二因次换算法(傅汝德)和三因次换算法的区别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计算船舶粘压阻力的?第三章兴波阻力一、名词解释船行波、破波二、问答题1、大小不同但几何相似的两条船,在什么条件下它们的兴波图形相似,为什么?2、什么是横波、散波?什么是首波系,什么是尾波系?绘出船的兴波图形加以说明。
第二章 车舵锚缆拖船在操船中的运用

一、船舶阻力与螺旋桨的推力
(2)附加阻力△R : 由污底阻力RF、附体阻力RA、空气阻力RX和汹涛阻力RR四 部分组成
△R= RF+ RA + RX + RR
①污底阻力RF :水下船体生锈及海洋生物附着其上而增 加的阻力称污底阻力。 ②附体阻力RA :指由于舵、舭龙骨及轴包架等附体对水 运动而增加的一部分阻力。与附体多少、大小有关。 ③空气阻力RX :指空气作用于水面上的船体及上层建而 产生的阻力。与相对风速有关,占总阻力的2%~4%。 ④汹涛阻力RR :船舶在风浪中航行,由于风、浪的作用 及船身的剧烈摇摆运动而产生的阻力。与波高有关
P
T
进车时
倒车时
螺旋桨横向力的致偏作用(右旋FPP螺旋桨)
双车船:
FPP双车船多采用外旋式 CPP双车船多采用内旋式 双车船的双车均以相同的 转速进车或倒车时,各自产 生的横向力相互抵消 双车船中的一舷进车而另 一舷倒车时,利于转头
三、螺旋桨的致偏作用
(二)右旋固定螺距螺旋桨(FPP)单桨船的偏转趋势
二、主机功率和船速
(四)船速与主机燃油消耗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主机燃油的消耗
C0=K0Δ2/3 Vs3
单位时间内的主机燃油消耗与船速的立方成正比
单位航程D内主机燃油的消耗
CD=K0Δ2/3 Vs2D
航程D一定时,整个航程中主机燃油消耗与船速平方成正比
三、螺旋桨的 (螺旋桨)收到功率(Delivered Horse Power)DHP 推进功率(Thrust Horse Power)THP=T•Vp
有效功率(Effective Horse Power)EHP =R•Vs
Vp:螺旋桨对水的实际速度,Vs:船对水的速度 T:螺旋桨获得“收到功率”后发出的推力,R:船舶定速航行的阻 力
第二章螺旋桨的几何形体及制造工艺 船舶阻力与推进

234第二章 螺旋桨几何形体与制造工艺螺旋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推进器,因而也就成为“船舶推进”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要研究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首先必须对螺旋桨的几何特性有所认识和了解。
§ 2-1 螺旋桨的外形和名称一、螺旋桨各部分名称螺旋桨俗称车叶,其常见外观如图2-1所示。
螺旋桨通常装于船的尾部(但也有一些特殊船在首尾部都装有螺旋桨,如港口工作船及渡轮等),在船尾部中线处只装一只螺旋桨的船称为单螺旋桨船,左右各一者称为双螺旋桨船,也有三桨、四桨乃至五桨者。
螺旋桨通常由桨叶和桨毂构成(图2-2)。
螺旋桨与尾轴联接部分称为桨毂,桨毂是一个截头的锥形体。
为了减小水阻力,在桨毂后端加一整流罩,与桨毂形成一光顺流线形体,称为毂帽。
图2-1εx叶面参考线侧投影轮廓桨叶叶根dl k桨毂Ot 0D K转向梢圆螺旋桨直径ODr(b )Z导边叶背随边叶面叶根毂帽叶梢(端)xZ y(a )ε图2-2235桨叶固定在桨毂上。
普通螺旋桨常为三叶或四叶,二叶螺旋桨仅用于机帆船或小艇上,近来有些船舶(如大吨位大功率的油船),为避免振动而采用五叶或五叶以上的螺旋桨。
由船尾后面向前看时所见到的螺旋桨桨叶的一面称为叶面,另一面称为叶背。
桨叶与毂联接处称为叶根,桨叶的外端称为叶梢。
螺旋桨正车旋转时桨叶边缘在前面者称为导边,另一边称为随边。
螺旋桨旋转时(设无前后运动)叶梢的圆形轨迹称为梢圆。
梢圆的直径称为螺旋桨直径,以D 表示。
梢圆的面积称为螺旋桨的盘面积,以A 0表示:A 0 =4π2D (2-1)当螺旋桨正车旋转时,由船后向前看去所见到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者称为右旋桨。
反之,则为左旋桨。
装于船尾两侧之螺旋桨,在正车旋转时其上部向船的中线方向转动者称为内旋桨。
反之,则为外旋桨。
二、螺旋面及螺旋线桨叶的叶面通常是螺旋面的一部分。
为了清楚地了解螺旋桨的几何特征,有必要讨论一下螺旋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设线段ab 与轴线oo 1成固定角度,并使ab 以等角速度绕轴oo 1旋转的同时以等线速度沿oo 1向上移动,则ab 线在空间所描绘的曲面即为等螺距螺旋面,如图2-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3、平板摩擦阻力系数普遍公式——Landweber
A 1 A A A γ − lnRe = ln Cf − − Cf +⋅⋅⋅+常数 2 Cf 2 2 2 β
三、1957ITTC公式 1957ITTC公式
R f ∞S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三、船体边界层 三维流动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 1、边界层外缘势流不同 平板:压力速度保持不变 船体:各处流速不同,Vs>V舯>V艏艉 各处压力不同,艏艉压力高于舯部, 存在纵向压力梯度 2、边界层内纵向压力分布不同 平板:压力内部纵向压力相等 船体:各处压力不同,艏压力高于舯部, 艉部有所升高但低于艏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 §2.3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f的影响
一、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f的影响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 1、水流平均相对速度比平板大,平均边界层薄,速度 梯度大, Rf大。 2、弯曲表面易发生边界层分离,产生旋涡, Rf减小。
形状效应: 形状效应 由于船体弯曲表面的影响使其摩擦阻力与相当平板计算 所得结果的差别称形状效应 形状效应。 形状效应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粘压阻力:由粘性消耗水质点的动能形成首尾压力差而 粘压阻力: 产生的阻力。 优良船型可能边界层并不发生分离但粘压阻力仍存 有些优良船型 优良船型 在。 。 原因:边界层使尾部流线排挤外移, 原因:边界层使尾部流线排挤外移,流速比理想流体要 压力下降,如曲线III 仍然存在首尾压力差—— III, 大,压力下降,如曲线III,仍然存在首尾压力差—— 同样有粘压阻力。 此时粘压阻力, 同样有粘压阻力。 此时粘压阻力,比边界层分离所引 起的粘压阻力要小。 起的粘压阻力要小。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一、船体粘压阻力产生原因 1、理想流体: A-C:减压区,V增加,P减小, C点V最大;压力最小 C-B:增压区,V减小,P增加;
压力分布 对称阻力 为零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2、粘性流体:粘性 粘性——边界层 边界层——流动改变 粘性 边界层 流动改变 减压区, 增加, 减小;边界层内:粘性阻滞作 A-C:减压区,V增加,P减小 用 —C点速度比理想流体中要小 增压区, 正压力作用, 迅速下降 C-D:增压区,粘性 + 正压力作用,V迅速下降 (水质点动能在D点耗尽,无法到达B点) 增压区, D-B:增压区,前后压力差使水回流,迫使边界层外移, 边界层分离产生旋涡,船尾部压力下降, 边界层分离产生旋涡,船尾部压力下降,如曲线II, 形成首尾压力差—产生粘压阻力 产生粘压阻力。 分离点。 形成首尾压力差 产生粘压阻力。 D—分离点。 分离点
1 Rf = (Cf +∆Cf ) ⋅ ρv2S 2
§2.6 船体摩擦阻力的计算步骤
摩擦阻力作业与思考题: 摩擦阻力作业与思考题: 1. 摩擦阻力成因和特性 2. 试解释船体表面粗糙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情况并分 析其机理. 3.船体边界层和平板边界层流动有何差异?船体表面弯 曲度对Rf的影响是怎样的? 4. 减小摩擦阻力的方法 5.已知某内河船长80m,湿面积650m2 ,航速10节, 今用缩尺比α=36的船模进行阻力试验,测得模型总阻 力为12N。求:船模速度、实船和船模相应Re和Fr并 换算实船阻力。
§2.5 减小摩擦阻力方法
一、减小湿面积 取大; 取小(低速船) 1、▽/L3 取大;L/B 取小(低速船) 2、减少不必要的附体或采用湿面积小的附体 二、提高船体表面光滑度 三、其他方法 1、边界层控制方法 2、液体降阻剂 3、充气减阻 4、减少体船与水接触
§2.6 船体摩擦阻力的计算步骤
1 2 Rf = (Cf +∆Cf ) ⋅ ρv S 2
第2章 粘性阻力 章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一、平板边界层 粘性 流速差异
1、边界层厚度δ:与流速v、长度x、粘性 有关 局部雷诺数 Re = vx /ν x v、x 一定, x大,粘性作用小, δ 小 Re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2、不同流动状态
层流状态 过渡流 湍流状态
Rex < (3.5 ~ 5.0) ×105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f的影响 §2.3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 的影响
二、船体形状效应的修正 1、史高斯结论 * Rf大于平板摩擦阻力且随曲度增加而增加; *二次对称扁柱平均相对速度比三因次回转体大,边界层 薄, Rf大 *由于曲度而增加的 摩擦阻力与相当平 板摩擦阻力的百分 数与Re无关。 2、船体曲面摩擦阻力 略大于平板摩擦阻力。 略大于 小量 原因:抵消
τ小 τ大
Cf小 Cf大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2)Re对摩擦阻力的影响(固定流态) τ随 Rex = vx /ν 变化 V不变,X Rex δ 梯度下降 Cτ Cf X一定,v Rex
τ
δ 梯度上升 τ Cτ Cf τ随 的增加小于V的平方关系, Ct仍随Rex的增加 仍随Rex * τ随 V的增加小于V的平方关系,故Ct仍随Rex的增加 而减小。 而减小。 Cτ Cf 故:Re (3)湿面积与摩擦阻力的关系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2、前体形状对粘压阻力的影响 (1)前体过于肥短,流线扩张很大,最大剖面处速度很 高,压力降的很低,使后体正压力梯度增加,粘压阻力 增加 (2)丰满船型(肥大船型)船首舭部产生外旋的舭涡, 舭涡, 舭涡 在船尾舭部产生内旋的舭涡。 舭涡— 船首底部形成底压区 船首底部形成底压区— 粘压阻力+埋首 粘压阻力+ 舭涡
§2- 4 船体表面粗糙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
二、局部粗糙度 1、焊接船局部粗糙度阻力增加约为:1.27%, (可忽略) 2、铆接船局部粗糙度阻力增加约为:16%。 三、船体粗糙表面摩擦阻力计算 粗糙度补贴系数ΔCf (船模实船换算补贴Cn) ITTC建议 建议: 1975 ITTC建议:
∆Cf = 105( ks / L) − 0.64 ×10−3
τ
R f = ∫ τ dS
s
=
µ
∂ v ∂ y
y = 0
1 2 1 x Cf = Rf ρv S = ∫ Cτ dx 2 x 0
§2.1 边界层和摩擦阻力
2、摩擦阻力特征 (1)摩擦阻力与流态的关系 介质一定 — Rf — τ — 速度分布
层流:分布均匀 紊流: 混乱
梯度小 梯度变化大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一、光滑平板层流摩擦阻力系数公式
Cf = Rf
− 1 2 2 ρv S =1.328Re 2
1
Blasius 精确解
应用范围 船雷诺数
Rex < (3.5 ~ 5.0) ×105 4.0×106 < Rex < 3.0×109
紊流状态 无法使用
§2.2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二、粘压阻力特性 物体形状(形状阻力)、边界层内流动状态 1、粘压阻力与后体形状的关系 (1)粘压阻力—— 粘性 + 纵向压力梯度
§2. 7 粘压阻力的成因与特性
(2)后体收缩缓和,沿曲面流速变化缓慢,纵向压力梯 后体收缩缓和,沿曲面流速变化缓慢, 后体收缩缓和 度小,可推迟或避免分离, 度小,可推迟或避免分离,粘压阻力比较小 (3)后体收缩急剧,沿曲面流速变化大,纵向压力梯度 大,界层分离严重,粘压阻力大 (4)Baker经验: 去流段长度): 后体长度Lr(去流段长度): Lr ≥ 4.08 A m 后体收缩要缓和, 后体收缩要缓和,船尾水线与中线夹角随设计航速的 增加而减小 低速船≯20° 高速船≯16° 低速船≯20°,高速船≯16°
Cf =
0.075 (lgRe− 2)2
(中)
1957ITTC认为在低雷诺数时偏小 比较: 1957ITTC公式在低雷诺数时数值比较大 1957ITTC公式形式上与休斯相近,约大12.5﹪ 桑海公式和柏兰特-许立汀公式形式和数值均比较相近 2.0—2.5﹪
§2.2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四、过渡流平板摩擦阻力系数公式 按柏兰特半经验公式: 0.455 1700 Cf = − 2.58 (lgRe) Re 五、船体摩擦阻力计算处理办法 利用“相当平板假定” 注意: 注意 实船和船模雷诺数差异,造成摩擦阻力系数差别—应考 虑进行“尺度效应修正”
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二、光滑平板紊流摩擦阻力系数公式 无精确解 近似解——卡门界层动量积分方程
Rf = ρv2θL
θ
=∫
Cf
u u 1− dy 0 v v Rf 2 L θ = = 1 L ρv2 L 2
θ
1、速度为指数分布的计算方法
u y = v δ
n
Re < 2×10
1 3
100米左右的船
∆Cf = 0.0004
§2- 4 船体表面粗糙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
四、污底 锈、水生物(贝壳、海草)——阻力增加(新船下水 6个月△Ct 增加 10%)——螺旋桨效率下降 1、真实污底: 较大,与时间成非线性关系 2、船体腐蚀: 较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
3、防治污底方法:防污漆;进入淡水区域
1、计算湿面积S 1) 较精确方法: 沿船长积分
S = ∫ 2ldL
* l — 横剖面型 线半围长 * 无须考虑 纵向斜度修正
§2.6 船体摩擦阻力的计算步骤
2) 近似方法: *近似公式: 瓦根宁船池
S = 3.4∇ + 0.5Lbp ∇
1 3
(
)
1 3
长江船型 S = Lwl (1.8T + CbB) *系列资料图谱曲线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Rf的影响 §2.3 船体表面弯曲度对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