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合集下载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引言现代管理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组织和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包括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以及现代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工作过程,提高劳动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 - 分析工作过程:通过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找出最佳方法来完成任务。

- 工作分工: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可执行单元,使每个人只需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 标准化操作: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个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工作。

-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生产力。

二、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主要观点包括: - 关注员工需求: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 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通过有效的协作来提高组织绩效。

- 领导风格: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

三、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主要观点包括: - 系统思考:将组织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综合管理: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整体效能。

- 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机制来监控和纠正组织运行中的问题。

四、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

主要观点包括: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

- 奖励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 员工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

五、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扩展和补充,主要观点包括: - 敏捷管理:强调快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管理过程的观点,并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古利克有关管理七职能论的基本观点是:计划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后来有人将计划具体分为:(1)为企业经营活动而设定目标;(2)确定经营方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为使方针具体化而制定严密而科学的活动程序;(4)为某种特定的项目而制定具体规划;(5)对资金、劳动时间、产品单位和机械时间等进行预算;(6)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即战略性决策;等等。

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机构,是使人适应于机构,他们强调要按照目标的需要来决定活动和建立组织机构,而不受人事关系、感情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很重视设立参谋机构,并注意参谋机构与直线指挥人员的协调。

他们认为,参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向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咨询,它不直接向下发布行政命令。

指挥则由直线指挥人员统一进行。

他们还建议,除了专业参谋之外,还应设主要协助高领导制订和传达指示、监督工作进行的一般参谋人员,他们负有协调各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时,不是以他们的参谋身份,而是以高层领导代表的身份出现的。

人事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和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

以后,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认为必须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和训练人才,并将这一职能视为使企业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

指挥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的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决策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即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

传统的管理不排除泰罗以外都很强调“统一指挥”原则,他们还很强调所谓“一个最高领导者原则”或“一个管理原则”,不大同意委员会式的管理方式,认为那会影响效率。

西方现代管理学派

西方现代管理学派

西方现代管理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的职能》主要内容:1,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2,—个组织的三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3,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

4,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2.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博尔丁代表作:《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主要内容:1,组织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由5个分系统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企业还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只有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3,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3.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赫尔伯特-西蒙主要内容: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对决策进行科学管理的学术。

4.经验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戴尔主要内容:1,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

2,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

3,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

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霍勒斯卡·文森,希尔。

主要内容:1,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

2,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3,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及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及观点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 题。
个人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等为依据的,组织中的管理 人员就是通过改变个人达到动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的。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社会系统学派
2.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了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 信息的沟通3个基本要素。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决策理论学派
❖ 詹姆斯•马奇 (1916- )
❖ 主要成就: 关于组织理论的研究。
❖ 著作: 西蒙和马奇:《组织》,1958年; 马奇和赛尔特合写:《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年。
(James G. March ,1916~)
主要学派 主要观点
创新点 代表人物 适用范围 缺陷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社会系统学派
(2)共同的目标。 ▪ 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要求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 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不会进行协作活动。
▪ 管理人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加深这种认识,并努 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不一致或理解上的背离。
▪ 努力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 规定并解释组织的共同目标,并努力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 标之间的矛盾。
主要学派 主要观点 创新点 代表人物 适用范围 缺陷
决策理论学派 1.决策理论 从社会系统学 是以社会系 派发展而来 统理论为基 (将行为科学 础的。 理论、系统理 2.决策分为 论、运筹学、 四个阶段: 计算机科学等 收集情报, 综合运用于管 拟定计划, 理决策问题, 选定计划, 形成了关于决 评价计划 策和决策方法 的完整理论体 系)

第十章 现代管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  现代管理论的主要学派

3.拉尔夫·戴维斯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 《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等。 戴维斯的管理思想经过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从车间一级的作业的角度看待管理。 (2)研究范围转到更广阔的管理的角度。 (3)进一步发展了“管理过程”的概念,但仍以相当大的篇幅论 述生产车间的问题。 (4)完全从企业高层管理的角度来探讨经营管理问题。 4.哈罗德·孔茨的管理思想 哈罗德·孔茨的代表作:《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理学》等。 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他非常强调 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 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 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六、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是指偶然事件或偶然性。权变理论的主要涵义是:权宜应变。称为因地制宜理论、 情景管理理论、形势管理理论、以及情况决定论等。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 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 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寻求不同的 最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英国学者伯恩斯和斯托克。他们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并合著了《革新 的管理》一书。 2.美国学者劳伦斯和洛希。1967年两人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 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3.美国学者卢桑斯。主要著作有。《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管理导论: 一种权变学说》。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卢桑斯的“如果——就要”关系理论是权变理论的 思想基础。卢桑斯将现存的管理理论划分为四种学派,即:过程学派、计量学派(或称管 理科学学派)、行为学派和系统学派。他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对上述理论的发展。他的管 理理论重点突出了将管理与环境妥善结合起来,并使管理理论更贴近管理实践。 4.英国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她的主要著作有:《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工业组织: 理论和实践》、《工业组织:行为和控制》。 5.莫尔斯和洛希,主要著作有《超Y理论》、《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 6.菲德勒。主要著作有《领导游戏:使人适合情况》, 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等。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

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一、巴纳德生平和著述
巴纳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它被管理学界誉为经典 1925年:《发展经理人员的能力》 1929年:《组织实践中的业务原则》 1929年:《社会进步中企业利益》 1930年:《为企业服务的大学教育》 1936年:《雇主和职业指导》 1938年:《关于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 1939年:《工业关系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 1940年:《集体协作》 1945年:《经理人员的教育》 1945年:《伦理和现代组织》 切斯特巴纳德 1947年:《工业研究组织的若干方面》 1951年:《科学和组织》 1955年:《企业首先的基本条件》
经验主义学派
二、主要代表著作及思想贡献
1946年《公司的概念》(该书的重要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组织‛
的慨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管理实践》 (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 管理。)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成为高级管理这笔度的经典之 作。) 1973年《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 ‚圣经‛。)
决策管理学派
三、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 评价计划阶段) 3.合理性的决策标准
(难得最佳方案的原因:信息的不完全性;预测的困难性;
穷尽可行性的困难性)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
四、简评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肯定 了他在组织决策理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总结性地指 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 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 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 彼得斯说:‚西蒙所说的‘最满意’的决策原则是符合实 际的。因为在决策中,如果不顾条件地盲目追求最好,最 后可能连好都找不到。‛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 且也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及机构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年:《工业关系中的高层管理人1945年:《经理人员的教育》
1945年:《伦理和现代组织》
1947年:《工业研究组织的若干方面》
切斯特巴纳德
1951年:《科学和组织》
1955年:《企业首先的基本条件》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二、巴纳德的主要思想
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决定于协作系统的有 效性和高能率。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 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三、简评
巴纳德以社会科学家高瞻远瞩的眼光来看待组织,又以物理学家 的细致态度来分析组织。他把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 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 出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体系。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把两个以 上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体系”。这个定义 后来成为关于组织最有名也最有影响的定义。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管理学家爱尔顿·梅奥在哈佛商学 院的课堂上,把巴纳德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管理者 的范例。 日本学者占部都美认为: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但关 于现代组织理论,“巴纳德只是开了个头,并不是到此结束,他 的理论已由西蒙加以修正和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 主要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一、巴纳德生平和著述 二、巴纳德的主要思想 三、简评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一、巴纳德生平和著述
1886年11月7日,巴纳德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平民家庭。 1891年,巴纳德五岁,母亲因病去世。 1904年,进入蒙特赫蒙学校学习。 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自 然科 学学分未能得到学位。 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统计部工作。 1915年,被晋升为AT&T商业工程师。 1922年,担任AT&T所属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副总裁助理。 1926年,担任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总裁。 1927年,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裁,这时他41岁。巴纳德担 任这个职位长达20年,直到退休。 1938年,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由哈佛大学出版。 1942年,创立联合服务组织(USO),并出任总裁。 1952~1954年,担任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 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1961年,巴纳德去世。
决策管理学派
三、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 评价计划阶段) 3.合理性的决策标准 (难得最佳方案的原因:信息的不完全性;预测的困难性; 穷尽可行性的困难性)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
四、简评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肯定 了他在组织决策理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总结性地指 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 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 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 彼得斯说:“西蒙所说的‘最满意’的决策原则是符合实 际的。因为在决策中,如果不顾条件地盲目追求最好,最 后可能连好都找不到。”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 且也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及机构的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
一、赫伯特·西蒙的生平简介 二、西蒙的主要思想与经典著作 三、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简评
决策管理学派
一、赫伯特·西蒙的生平简介
赫伯特·西蒙(1916——2001),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美 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 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堪称社会科学的 通才,曾经来中国访问和讲学。1916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 尔沃基市。1933~1936年,西蒙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并获得政治学 学士学位。西蒙在1939~1942年担任了加利福里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 的主任,从事地方政府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关于管理决策制定的博士论 文,该论文后来成为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1947)的基础。1942 年西蒙担任了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政治系教师,并于1943年获得芝加哥大 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在1946~1950年期间他曾任多个政府部门或协会 的顾问。1949年西蒙应邀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先是任行政学与心理 学教授(1949~1955),后来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终生。西蒙获 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管理方面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2001年2月9日逝世。
决策管理学派
二、西蒙的主要思想与经典著作
主要思想: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建立了 系统的决策理论,并提出了人类“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 题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 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者在组织中起着核心和动力作用, 对组织的影响很大
经典著作: 《行政管理行为》(1945);《人类模型》(1957); 《组织》(1958);《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 《发明的模型》(1977);《思想模型》(1979年)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一、巴纳德生平和著述
巴纳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它被管理学界誉为经典
1925年:《发展经理人员的能力》
1929年:《组织实践中的业务原则》
1929年:《社会进步中企业利益》
1930年:《为企业服务的大学教育》
1936年:《雇主和职业指导》
1938年:《关于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
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 的目标;信息联系。
在巴纳德看来,个人若欲同他人建立协作关系,就必须处理好相 关的社会因素,它们是协作系统得以成立的最基本条件。具体说 来,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五个方面:
(1)协作体系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作为协作体系影响对象的个人。 (4)社会目的和协作的有效性。 (5)个人动机和协作的能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