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分析本文旨在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预测。
1. 市场概述1.1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定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口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的特点是缓慢释放药效,可以持续降低血糖水平。
1.2 市场背景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需求的增长。
同时,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成为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这进一步加剧了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的扩大。
2. 市场分析2.1 市场规模根据行业数据统计,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20XX 年,全球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总销售额达到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2.2 市场地域分布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地区。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等拥有成熟的医疗体系和高生活水平,需求量较大。
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也带动了市场的扩大。
2.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专业药企。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研发创新和价格优势等方面。
3. 市场趋势与展望3.1 市场趋势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未来面临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 研发创新:制药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安全、更有效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产品。
- 市场扩大: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更受重视。
3.2 市场展望预计未来几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视,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将继续保持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
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重要份额,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2024年亮丙瑞林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亮丙瑞林市场前景分析概述亮丙瑞林(Liraglutide)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它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胃排空速度和抑制胃饥饿感觉来控制血糖水平。
本文将对亮丙瑞林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亮丙瑞林作为一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亿人。
而亮丙瑞林作为一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的药物,其市场份额也将相应增加。
在中国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1亿人,且呈增长趋势。
亮丙瑞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竞争环境亮丙瑞林市场的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对手:1.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与亮丙瑞林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药物在市场上增多。
例如,劳拉鲁肽(Laruglutide)和艾塞那肽(Exenatide)都是与亮丙瑞林同属GLP-1受体激动剂类别的药物。
2.口服药物:虽然亮丙瑞林是一种注射剂,但近年来研发出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如甲麦琪酮(Semaglutide)。
这种口服药物更加方便患者使用,可能对亮丙瑞林市场份额产生竞争。
3.传统治疗药物:除了GLP-1受体激动剂外,传统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二甲双胍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这些药物具有长期的市场优势,并且价格相对较低。
发展趋势亮丙瑞林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发水平的提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有效和安全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
这将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亮丙瑞林带来新的挑战。
2.个性化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接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病情的药物将变得更为重要。
亮丙瑞林作为一种个性化治疗的选择,有望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表现。
糖尿病用药中国医药市场研究报告

糖尿病用药中国医药市场研究报告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它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且日益增长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全球医药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本文将对中国糖尿病用药的市场现状和前景进行研究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分析截至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估计约有1.17亿的糖尿病患者。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人民币。
糖尿病用药市场主要分为口服药和注射药两大类。
目前在中国,口服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约占总市场的70%。
这主要是因为口服药具有便捷、经济以及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相适应等优点。
而注射药在特定病情下仍然具有重要地位,但受到使用复杂、副作用多等因素的影响,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二、产品分类与市场竞争格局糖尿病用药市场的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包括长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等,其中速效胰岛素市场规模较大,拥有较高的市场容量。
2.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胰岛素增敏剂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3. 其他药物:除了上述主要类别外,还有其他一些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例如血脂调节剂等。
目前,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竞争相对激烈,龙头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推广,加剧了市场竞争。
其中,包括诺和诺德、辉瑞、伯克利等国际制药巨头以及山东汇仁、华润双鹤、九州制药等国内企业在该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三、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除了传统药物的研发和创新,基因治疗和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给市场增添了新的动力。
2024年糖尿病行业市场分析及研究报告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疾病,对个人和社会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药物和治疗设备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增长机会。
本报告对2024年糖尿病行业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市场概述糖尿病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糖尿病药物、血糖监测仪器、胰岛素注射器等。
根据糖尿病类型的不同,市场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个主要市场。
二、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4.28亿人,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
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0亿美元,血糖监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亿美元。
三、市场主要影响因素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3.医疗技术进步:糖尿病药物和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提升了治疗效果,促进市场发展。
四、市场竞争态势糖尿病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要被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垄断。
胰岛素注射器市场也存在激烈竞争,有多家企业参与其中。
血糖监测仪器市场则主要被几家跨国公司所控制。
五、市场发展趋势1.血糖监测技术发展:新一代血糖监测技术的出现将促使市场进一步发展,如无创血糖监测技术、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等。
2.个性化治疗:糖尿病治疗将趋向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3.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兴起可以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糖尿病管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
结论:糖尿病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竞争也将愈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具有缓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本文将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行业数据,2019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全球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需求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糖尿病病例数量逐年增加,进而增加了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需求。
此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盐酸二甲双胍片剂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更低的副作用,也增加了患者对该产品的需求。
市场竞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制药公司开发生产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其中包括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药企。
产品质量和价格是患者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制药公司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
市场趋势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的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药物的推出:随着药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组合药物不断涌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2.产品迭代升级: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制药公司不断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改良和升级,使其更符合临床需求。
3.市场区域分布: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一些发达经济体。
4.纳入医保目录:随着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药效和安全性得到更多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其纳入医保目录,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
市场前景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持续创新,预计未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制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同时关注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制药企业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盐酸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常见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视,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以加深对该市场的了解。
2. 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概述盐酸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此外,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3. 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规模3.1 市场收入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收入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继续增加,市场收入将继续增长。
3.2 市场份额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中有多个品牌竞争,其中一些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其中有2-3个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余品牌的份额较小。
这些品牌的竞争主要围绕产品质量、价格和市场推广展开。
3.3 市场增长率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率。
据市场分析师预测,未来几年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受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影响。
4. 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影响因素4.1 糖尿病患者数量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是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规模增大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盐酸二甲双胍片的需求增长。
4.2 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注意饮食搭配和运动锻炼。
盐酸二甲双胍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因此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4.3 市场竞争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不同品牌通过价格、品质和市场推广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推动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的发展。
5. 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前景鉴于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趋势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盐酸二甲双胍片市场的前景看好。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前景分析概述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控制血糖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1. 糖尿病患者增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需求不断增加。
2.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疗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疗效,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
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广泛认可。
3. 市场竞争情况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但由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疗效好、副作用少,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睐。
与其他药物相比,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市场规模与趋势1. 市场规模目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规模较大,且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选择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作为口服降糖药物,因此市场需求量强劲。
2. 市场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糖尿病防治意识的提高,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制造技术也会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与机遇1. 市场竞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
目前,国内外有多家制药企业生产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且市场上还有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竞争。
因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注重产品质量、效果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2. 市场机遇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机遇。
企业可以通过研发创新、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等措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市场前景与挑战1. 市场前景综上所述,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罗格列酮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罗格列酮市场规模分析概述罗格列酮(Roglitine)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它属于双胍类药物,通过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来控制血糖水平。
本文将对罗格列酮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状况展望未来几年,罗格列酮市场呈现出可观的增长趋势。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 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2型糖尿病是一种日益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
据统计,全球约有5.03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而这一数字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对罗格列酮等治疗药物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 优势特点罗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有着一些优势特点。
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此外,罗格列酮也被证明对其他相关疾病,如肥胖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潜在益处。
这些优势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罗格列酮的市场需求。
3. 新兴市场发展亚洲地区是全球罗格列酮市场的重要增长驱动因素。
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口中的中产阶级增加,这部分人群更容易受到2型糖尿病的困扰。
因此,这些新兴市场对罗格列酮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
4. 政府支持和健康教育政府支持和健康教育活动也对罗格列酮市场的增长起到了积极影响。
政府部门鼓励人们进行健康饮食和锻炼,减少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并推广罗格列酮等药物的使用。
市场竞争罗格列酮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上有多个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罗格列酮产品。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但不限于: -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 辉瑞(Pfizer) - 默沙东(Merck Sharp & Dohme)这些公司通过不断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地区性厂商,他们在特定地区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前景根据市场状况和竞争格局,罗格列酮市场将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中国医药报
2009-11-9 16:58:04
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李梅梅
热点推荐
2009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交易事件
2009年生物医药领域最火热的趋势,莫过于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间的并购.
∙更多专题
相关阅读
2009美国FDA批准上市新药
2009年FDA批准26种新药上市
∙更多新药信息
【生物谷】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目前全世界已有2.46亿糖尿病患者。
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此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催生出潜力巨大的糖尿病用药市场。
糖尿病用药领域也已成为各大药企征战的重点。
2008年,全球糖尿病市场总销售额高达240亿美元,而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口服药市场份额略高于胰岛素制剂。
2008年口服降糖药市场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外资产品称霸市场
据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数据推算,在国内4900家综合医院及近万家政府办中医院,口服糖尿病用药的购药金额均在逐年增加,且近几年在整体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稳定。
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上,外企所占金额份额远远大于国内企业。
其中,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最为突出,其拳头产品阿卡波糖(拜糖平)独占了30%的市场份额;在销售业绩排在前10名的企业中,三资企业占到90%,内资企业仅有北京万辉双鹤药业一家跻身前10。
造成这种市场格局很重要的原因是,口服降糖药中的明星产品基本为国外企业的专利药,虽然仿制药也层出不穷,但并未对专利药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专利药的推广也非常成功,牢牢控制着市场。
口服降糖药品种浅析
口服糖尿病用药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用药金额份额超过50%。
两地用药金额最大的都是阿卡波糖。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
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抽样数据涉及常用的20多个口服降糖药品种,按照用药金额份额依次降低排序为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和中药降糖药,其中α-糖苷酶抑制剂在金额份额上一直领先。
近年来,非磺脲类促泌剂的销售增势最为明显,并在2008年将双胍类挤出前三。
双胍类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备受市场青睐,所以从口服降糖药销售数量来看,双胍类药物仍遥遥领先。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品种为二甲双胍与苯乙双胍。
最初临床用得较多的是苯乙双胍(降糖灵),但因其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高,欧美国家已停止使用,我国也已近淘汰。
目前,二甲双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继2005年9月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后,2006年ADA/EASD联合发表的专家共识对应用二甲双胍的态度更加积极,建议将二甲双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疗中,这就意味着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否则一旦确诊均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
国内生产二甲双胍的企业较多,商品名有降糖片、甲福明、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等,但市场集中度较高,2008年前10名企业所占金额份额接近95%,数量份额超出80%。
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的“格华止”占绝对优势,其金额份额几乎占到整个市场的3/4,但价格较为昂贵,每克价格在3元左右,而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二甲双胍价格每克不超过2元。
国内企业的领跑者为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
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研究开发出来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以及米格列醇。
α-糖苷酶抑制剂与双胍类的区别是延缓而不是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因此能够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阿卡波糖与米格列醇均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但二者的销售成绩却有天壤之别。
阿卡波糖的销售金额一直领跑口服糖尿病用药。
获准生产阿卡波糖制剂的生产企业有3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源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原研厂家拜耳医药占据市场83%的金额份额,近几年略有下降,所丢失的市场主要被杭州中美华东公司抢占,两家的产品均为阿卡波糖片,而四川宝光的50mg阿卡波糖胶囊仅占1%的市场份额。
伏格列波糖由日本Takeda公司开发,曾在全球畅销药排行榜排在前150位,市场推广也较为强劲,但在中国市场与阿卡波糖的销售相比处于下风。
2004~2008年,伏格列波糖的金额份额持续下降,2008年
仅占1%。
主要生产企业为天津武田公司、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和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
晨牌药业的伏格列波糖分散片和震元制药的伏格列波糖胶囊市场份额逐年升高,2008年两家总份额达到14%。
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促泌剂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磺脲类与非磺脲类。
磺脲类代表品种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临床上常用的、并且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有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
非磺脲类代表品种有瑞格列奈与那格列奈两种。
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市场份额逐年走低,2008年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中降至23%,表现较好的产品为格列齐特与格列美脲,但近5年的销售趋势截然相反,格列齐特一路下滑,格列美脲一路上扬,2008年二者的市场金额份额都为6.8%,但格列美脲数量份额较低。
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的主要生产企业有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和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市场份额逐年增大,成为带动糖尿病用药市场一路攀升的重要品种。
常用药物为瑞格列奈与那格列奈,其中瑞格列奈在整个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占到10%的份额。
瑞格列奈是第一个餐时调节体内血糖的新药,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联合开发。
2000年,诺和诺德的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进入中国市场;2008年1月17日在中国市场的行政保护期满。
瑞格列奈在我国上市后表现良好,2008年用药金额比上年增长24.3%。
截至目前,虽然有5家企业获得了瑞格列奈原料药的生产批号,但获准生产制剂的仅有江苏豪森一家,商品名为“孚来迪”。
诺和诺德目前所占金额份额与数量份额分别为89%与73%。
那格列奈由日本山之内、Ajinomoto和Roussel Morishjtu等3家公司研制开发,2003年由诺华公司引进中国市场,商品名为“唐力”。
近5年其市场份额与销售金额都稳步上升,2008年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占3%。
主要供应厂家目前仍为北京诺华制药公司。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常用品种为罗格列酮与盐酸吡格列酮。
近年来关于罗格列酮的药物安全性一直争论不休,对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4~2008年间,虽然罗格列酮销售金额增长,但增长率降低,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9.0%降到2008年的7.9%。
同类药物吡格列酮因此受益,用药金额与份额均逐步走高,2008年市场份额增至4.0%,并逐渐对罗格列酮构成威胁。
中药降糖药中药降糖药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2008年抽样调查显示市场金额份额仅为0.64%。
主要产品为金芪降糖和消渴丸,两者在中药降糖药市场上平分秋色。
2008年二者总共占据中药降糖药97%的金额份额。
金芪降糖的主要生产厂家为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顺榕制药厂;而消渴丸是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生产品种,同时,中一药业也凭借消渴丸在整个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中跻身国内企业的前15名。
后记
对于口服糖尿病用药,笔者对国内企业有几点建议:
1.加强学术推广和有针对性的营销
学术推广与有针对性的营销对于药品销售非常重要,成功的典型就是阿卡波糖。
该品种在德国曾因风险-效益比受到质疑而修改产品标签,但是在中国因其进入市场的时机与推广活动的到位,仍然傲视糖尿病用药市场。
2.避免仿制药扎堆
目前二甲双胍仿制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已相对缩小;而已过行政保护期的瑞格列奈则“门前冷落”。
瑞格列奈现仍处于上升期,市场份额有待提高,哪家企业越早推出仿制药,哪家企业就先获益。
3.新品种市场潜力大
对于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和双胍类的传统剂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销量上升非常明显,这两类药物降糖的作用机理与传统药物有一定区别,这也说明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上仍有很大的新产品需求。
4.提高研发能力
据美国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各大制药商正在研发的糖尿病药物超过100种,获批的新药也纷纷上市,礼来公司的百泌达(Byetta,艾塞那肽注射)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进入我国市场。
由此可见,糖尿病用药市场仍充满诱惑。
而在国内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原研药有着巨大的优势,经济利益亦不言而喻。
面对外资产品的咄咄逼人之势,国内企业应加强研发能力,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