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塘坝完小学生第一堂毒品预防教育课》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禁毒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禁毒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禁毒知识,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2.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通过参与禁毒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结合禁毒宣传活动,人人争当小小禁毒员,为远离毒品,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禁毒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毒品的鉴别能力。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毒品知识及国家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2. 禁毒图片及文字资料。

3. 制作禁毒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图片(吸毒者、吸毒工具等)2. 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想。

3.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毒品是人类公害,所谓“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毒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进行防毒、拒毒教育,让学生懂得远离毒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新课展示:(一)初步认识毒品:吸烟与吸毒的区别及吸毒的危害性。

1. 小组内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毒品知识。

(罂粟壳、麻果、摇头丸、K粉、冰毒等)区分吸烟与吸毒的不同。

讨论吸烟与吸毒的危害性。

2. 小组之间交流汇报成果,注意要让同学了解到各种毒品难以辨别,任其泛滥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也会破坏社会赖以安宁的治安。

此外向学生说明任何吸毒行为都有可能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二)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从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讨论。

1.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或身边人吸毒所带来危害。

(如:有的青少年因吸食毒品导致身体衰弱、精神失常,甚至死亡;一些吸毒者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严重的会诱发犯罪,扰乱社会治安等)教师总结并补充国家司法机关对涉毒人员的惩处措施和强制戒毒所、劳教所对涉毒人员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措施。

从而突出严历的法律制裁对于遏制毒品犯罪起到的积极作用。

使学生明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吸毒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2. 小组内制作禁毒卡片并互相交流学习。

(在卡片的正面上写上“毒品有害”四个大字,背面写上有关毒品的知识和如何进行防毒、拒毒的知识。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教案

“预防教育”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的危害。

2. 如何抵制。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

3.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对的疑问。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危害案例。

2.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准备问答环节的问题和答案。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的定义和种类。

2. 提问:你们对有什么了解?二、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危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的危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案例中的启示。

三、讨论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抵制。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问答环节(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教师解答学生对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预防教育的感悟文章。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班会,学生能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健康成长。

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能够遵守法律法规。

六、教学拓展1. 邀请警察或者戒毒所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亲眼见证的危害。

七、教学活动1. 举行预防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开展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的看法和抵制决心。

八、教学实践1. 让学生参与社区禁毒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禁毒意识。

2. 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宣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九、教学反馈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竞赛成绩,评估教学效果。

2.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学禁毒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禁毒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禁毒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的危害。

2. 如何抵制。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防范意识。

3. 采用游戏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内容1. 的危害:介绍的种类、危害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影响。

2. 防范:教育学生如何识别、拒绝,以及在发现违法行为时如何报警。

3. 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4. 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危害。

2. 案例分析:分享危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抵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防范意识。

4. 游戏:设计有关禁毒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法律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的危害,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6.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禁毒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危害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4. 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加深对危害的认识。

2. 开展禁毒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防范意识。

3. 举办禁毒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禁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危害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4. 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禁毒主题班会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分析学生禁毒知识竞赛的成绩,评估教学成果。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毒品预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4、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抵制毒品的诱惑活动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

学生分组辩论。

老师小结归纳序: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辅助材料: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XXX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种类、毒品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

2. 了解毒品成因,形成正确、健康的毒品观。

3. 培养关心、帮助他人意识,学习宣传毒品危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学会自觉抵制毒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禁毒的宣传资料。

教学时间:__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些什么呢?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日的宣传中提到:“与毒品相识,与时尚无关,与潮流无关。

”同学们千万不要被那些看似时尚、前卫的毒品所蒙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毒品说‘不’”。

二、认识毒品的种类:毒品种类繁多,那么到底有哪些毒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通过阅读资料及图片认识不同种类的毒品。

(可参考课本第__页的“图217毒品种类”)三、认识毒品的危害: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毒品的种类很多,危害也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毒品毁坏家庭。

一个吸毒人员面临的是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疏远,疾病的折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危害。

吸毒者为了获得足够的毒品,不惜偷盗、抢劫、卖淫等。

一个人吸毒影响了周围一大片人,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更大。

贩毒吸毒会使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毒品是人类共同的公敌。

我们应该主动与吸毒、贩毒人员断绝关系,对他们不要有怜悯之心。

对同情、可怜而吸毒的人更要加强帮助和指导。

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能戒瘾之类的话,以免受害。

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或倾向,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严重犯罪行为,一方面可减少毒品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为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线索和证据。

我国已加入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公约,“为了大家的幸福,对毒品‘不’”要见义勇为,打击毒品犯罪行为与违法犯罪斗争作坚决的斗争!总之从拒绝吸毒做起;从预防毒品做起;坚决参与禁毒斗争!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 青少年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之一。

《禁毒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禁毒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禁毒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预防毒品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也是毒品接触的高风险期。

此外,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环节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

例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禁毒教育第一课》,我们将会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预防毒品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2.展示一些毒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毒品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毒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环节1.毒品的定义和种类:教师简单介绍毒品的定义和种类,如海洛因、冰毒、鸦片等。

例如:毒品是指能够对人体产生依赖性和毒性的物质,包括海洛因、冰毒、鸦片等。

2.毒品的危害:教师详细讲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如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等。

例如:海洛因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冰毒可以引起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毒品的滥用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毒品的预防方法:教师介绍预防毒品的方法,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等。

例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让我们远离毒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毒品的侵害。

第三环节:情感教育环节1.引导学生认识毒品对生命的威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

毒品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毒品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人们常说,“毒品入魔,丧命于此”,可见毒品的危害是多么严重。

为了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毒品防治知识,增强他们的防毒意识,我们决定在班会上开展一次毒品防治知识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警惕毒品,树立正确态度”。

下面,我们将会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本次班会。

一、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提高防毒意识。

2. 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毒品侵害,学会树立正确的毒品态度。

二、主要内容:1. 演讲:“警惕毒品,树立正确态度”2. 影片:《毒品的危害》3. 奖励与惩罚:毒品知识问答三、活动过程:1. 开场白及简要介绍2. 演讲:“警惕毒品,树立正确态度”演讲者可以事先准备一个PPT,配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毒品侵害,同时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毒品态度。

强调毒品是不可取得的。

要减少与想法谈论毒品或者小爆闸的人相处,避免给自己带来非必要的威胁。

3. 影片:《毒品的危害》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毒品危害的种类和其给人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警醒自我,远离毒品。

4. 奖励与惩罚:毒品知识问答通过团队竞争的形式,来开展毒品知识问答。

制定同意的游戏规则,规定得分等奖励方式,来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此活动将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是真实存在的,进而形成在玩笑中藏匿毒品的意识观念。

5. 活动总结:通过班会的此次活动,同学们重新对毒品危害有了更为明确的了解。

同时,学生还能够增强对于防毒的意识,进而能够引导少年学生同学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毒品态度。

四、教学评估:1.本次班会为期30分钟,开设毒品讲座、影片、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警惕毒品、预防毒品侵害和抵制毒品侵权等意识。

2.教师会对于班会进行回顾和整体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不同的毒品及其知识,具备一定的毒品防治技能。

结语:这次毒品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同学们提高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小学毒品教育教案 小学毒品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毒品教育教案 小学毒品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毒品教育教案小学毒品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小学毒品教育教案教案名称:拒绝毒品,健康成长教案内容:小学毒品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适用年级:小学一至六年级教育目标:1.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违法性;2. 培养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和能力;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成长;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2. 学生了解毒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 学生了解毒品的违法性;4. 学生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毒品”、“毒品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介绍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毒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毒品会导致病态的心理和身体现象,损害大脑和身体器官等。

第三步:讲故事(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毒品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毒品对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警觉。

第四步:讨论与交流(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违法性展开讨论,并就如何拒绝毒品的问题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五步:培养技能(15分钟)1. 小组展示学生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并共同评价和改进。

2. 教师指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拒绝毒品的能力,例如拒绝与毒品相关的邀约、拒绝与毒贩接触等。

第六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毒品的危害性和违法性,鼓励学生坚决拒绝毒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拒绝毒品,写一篇心得体会或发表一份反毒宣言。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2. 运用讲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塘坝完小学生第一堂毒品预防教育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落实禁毒教育的“五个一工程”。

把有关毒品知识,毒品的危害、预防吸毒的方法传授给青少年。

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证我们下一代不受毒品的侵袭。

二、活动形式:
1、让学生查阅、准备有关资料,班会时上讲台演讲。

2、老师通过提供详实的图片、文字资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加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认识。

三、课时计划: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1、让做好准备的2—3名学生上台演讲;
2、老师提供更详实的图片、文字资料,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禁毒预防教育。

(一)、要求及意义:1997年国家禁毒委与国家教委联合发文,规定各大、中、小学校都要开设禁毒知识教育,这是因为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重点对象,各大、中、小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场所。

各大、中、小学校抓好了对学生的禁毒知识教育,就能保证我们下一代不受毒品的侵袭。

(二)、当今现状:在吸毒者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青少年的比例最高。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害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

我国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吸毒是当今全球性公害,害人、害己、害家又害国。

凡是吸毒者不论用口吸、鼻吸、烫吸、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等何种方式,日久则对人体各种器官产生慢性损害,表现为面色憔悴、晦暗、苍白无力、形体消瘦。

一旦不吸毒则出现各种痛苦不堪的症状,似有万蚁啃肉、万刺穿心,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神志失常,自毁自伤,甚至自杀。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鸦片类毒品肆虐的惨痛教训,面对当今形势,您我岂能等闲。

据统计,1985年到1999年9月全国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毒者平均以82.75%的比率增长
[小知识] 禁毒教育的“五个一工程”: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建立一所禁毒教育基地;各大中小学校每年都要集中开展一次禁毒教育活动;各地都要组织一批禁毒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创作一批禁毒文艺活动;培养一批青年禁毒志愿者。

(三)、主要诱因
根据调查,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驱使: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
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

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逆反心理: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3)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

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4)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5)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夫妻感情不和、失恋、父母离异、事业受挫、失业待业等引起的苦闷、情绪低落,以毒麻醉,解脱苦恼。

(6)医源性成瘾:由于国家对于麻醉品控制较多,现在医源性阿片类药物成瘾已不多见。

(四)、四大危害性
(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和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的重要原因。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

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吸毒者,家便不成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者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机体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害。

(三)吸毒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
多种原因可以造成吸毒者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归纳如下;·吸毒过量死亡,过量吸毒致死亡多见于年龄较轻者。

吸毒者的自杀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有资料表明,吸毒者自杀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15倍。

·吸毒者参与犯罪死于非命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吸毒者易于死于各种吸毒引起的并发症,毒品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直接损伤引起死亡。

·吸毒者患病后不积极求治易发生死亡。

·吸毒者常死于各种意外事件,毒品可影响吸毒者的精神活动,使吸毒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注意能力下降和操作能力下降。

(四)吸毒者的人格和心理变异
通过研究发现,毒品使吸毒成瘾者的人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严重的影响其思维、行为和情绪,对于吸毒的意志力、注意力、记忆力、耐受力、持久力等都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毒品的依赖性使吸毒者丧失了效率、兴趣、责任感、羞耻感等,产生情绪不稳定、疑心重、敌对感强、偏执、惊恐的现象。

也有少数吸毒者有精神抑郁、自卑感、无能感、性心理和性行为异常、喜好刺激、逃避现实、自恋等病态心理特征。

因此吸毒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精神系统出现了障碍或变异。

在相当多的西方国家,吸毒者首先被视为精神病人,从这一角度说,吸毒者既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时又是毒品的受害者;既是一个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违法者,也是一个需要社会的帮助、治疗和康复的患者。

毒品对于心理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尤其是对吸毒者的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的影响后果尤为严重。

在吸毒成瘾期间,吸毒者为满足毒瘾需要不断地加大毒品的摄入量和次数,毒品副作用对于生理、心理的影响也随之而加剧,以致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

在心理结构方面,毒品导致吸毒者产生一系列失调、紊乱和变异问题。

多数或大多数吸毒者的兴趣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处于高度或明显的紧张、恐惧、焦虑、烦躁、孤独、空虚状态,思维混乱,疑心重,易于发怒,敌对性和攻击性增强;在行为方面,导致能力和效率严重下降,甚至无法坚持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五)、防止吸毒的对策
四个“一定”
(1)、一定要学会说"不",远离毒友,尽早坚决脱离容易使自己堕落的小圈子;
(2)、一定要多与父母师长沟通,互相体谅和关心;勇敢面对人生挫折。

(3)、一定要打破侥幸心理或好奇心理,一次吸毒,终身戒毒。

(4)、一定要积极举报吸贩毒行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避免受到毒品的毒害。

3.学生讨论发言(略)
4.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防毒禁毒主题班会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学到了很多防毒禁毒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做到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报负的好学生、好青年。

5.作业:在晚上的日记中写一写对今天活动的感想或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