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饲养常见疾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羔羊是一种常见的畜禽动物,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羔羊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胃肠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障羔羊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的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胃肠疾病的类型1.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羔羊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疲倦无力、粪便稀薄等。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饲料不合理或喂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羔羊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2. 胃肠炎:胃肠炎是羔羊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
胃肠炎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3. 肠套叠:肠套叠是羔羊的一种严重的胃肠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粪便稀薄等。
肠套叠通常是由于肠道内某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突出,造成肠道叠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这些胃肠疾病,都会对羔羊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保障羔羊的健康。
二、胃肠疾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羔羊胃肠疾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合理,避免过多的粗纤维和过少的精细饲料。
其次要合理安排饲料的喂养时间和量,避免过度喂食或饲料不足带来的问题。
定时清洁饮水设施,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预防胃肠疾病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抵抗力。
比如可以添加益生菌、酶制剂等,帮助羔羊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3. 定期消毒:定期对畜舍和饮水设施进行消毒是预防胃肠疾病的有效措施。
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定期对畜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也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4. 隔离治疗:一旦出现羔羊胃肠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羔羊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羔羊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胃肠疾病,严重影响了羊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因此,防治羔羊胃肠疾病成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问题。
一、瘤胃损伤病瘤胃是羊的重要消化器官,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扮演重要角色。
瘤胃损伤病是由于瘤胃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主要由于饲喂高浓度浸泡料造成的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引起瘤胃穿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胃肠疾病。
预防措施:①科学合理饲喂,饲喂量应逐渐增加,减少贪吃现象;②浸泡饲料要在阳光下晒干,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2小时;③定期对瘤胃内壁进行清洗,防止渣滓淤积。
二、消化道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对动物肠道黏膜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羊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羊最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艾美线虫病、原螺旋体病等。
预防措施:①卫生环境要求高,不定期大量投放除虫剂;②保持清洁环境,粪便集中清理,减少宿主异位感染;③控制宿主数量,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场地饲养。
三、急性胃肠炎羔羊的急性胃肠炎是由于胃肠道内病原体的感染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等。
预防措施:①维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变异菌数量;②饲料应清洁卫生,严禁长时间堆放;③控制饲养数量,保持羊群密度稀少。
四、胃肠蠕动障碍羔羊常常在摄入不适量食物时出现胃肠蠕动障碍,表现为胃区胀痛、腹泻等症状。
蠕动障碍时,食物在肠道内缓慢移动,破坏了肠道内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引发了一系列不适应的菌群。
预防措施:①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不要仅仅追求饲料的价格和数量;②控制饲料的饲喂量,不要贪进食品;③确保羊圈通风良好,减少羊群密度。
结论羊的胃肠疾病对于养殖产业发展极具挑战性。
预防和治疗,是控制羔羊胃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疾病的治疗,应当参照不同病情进行采取措施。
较大范围内的羊的疾病,也应当注意羊群通风、饲料质量、饲料量等多个方面的疾病因素。
羊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羊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古丽米娜·住满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羊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一、羊支原体肺炎1、临床症状羊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类疾病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往往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常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
致病原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感染。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在18~20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最高身高到41度以上,咳嗽,呼吸急促,从鼻腔当中流出清澈鼻液,随后逐渐变成脓性,叩诊肺部是能够听到浊音区和实音区,听诊能够听到支气管摩擦音,轻轻按压胸壁,患病羊有疼痛感,拒绝触碰。
有的患病羊还会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口腔黏膜,溃烂乳房,嘴唇上会出现出血斑块。
妊娠母羊感染支原体之后,常常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出现流产现象。
该种疾病发病过程较长,发病过程较为缓慢,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
养殖场的某些隐性带菌羊成为该种疾病源的主要传播途径,造成疾病反复流行,反复传播,给疾病防控带来很大的难度。
2、防治措施防范该类呼吸道疾病,注重做好养殖场的养殖管理工作。
养殖户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在引种之前一定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不能够从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养殖场购进种养。
引进的种羊到达养殖场后应该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
对圈舍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同时还应该控制好圈舍的卫生,及时清理各种污染物,避免有毒有害气体产生,损害羊群的呼吸道系统,给致病原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提升羊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及时做好羊群的检测工作,发现隐性带菌羊立即淘汰处理,逐渐净化羊群。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羊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临床较轻的患病羊,进行严格药敏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卡那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是广泛分布的家畜,但它们也会因为一些常见疾病而受到困扰。
在养殖羊的过程中,了解羊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羊疾病并讨论
它们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羔羊腹泻症
羔羊腹泻症是由于饲料过度改变、饮用不洁水源或感染小肠寄生虫引起的。
患有腹泻
症的羊会表现出拉稀、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粪便检测
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当发现羊患上腹泻症时,需要立即将其隔离并提供充足的清洁
饮水和易于消化的饲料,同时给予抗生素和驱虫药物治疗。
二、羊肺炎
羊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患有肺炎的羊会出现咳嗽、呼
吸困难、鼻涕和发烧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检测。
治
疗羊肺炎的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如提供温暖的环境和高营养
饲料。
三、羊口蹄疫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病,会导致羊的口蹄部出现水泡、溃疡
和脱皮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口蹄部分泌物的病毒检测。
预防羊口蹄疫的方
法包括接种口蹄疫疫苗、定期消毒环境和隔离患病羊只,一旦发现羊患上口蹄疫,需要立
即进行隔离和给予支持性治疗。
四、羊疥螨病
羊疥螨病是由疥螨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会导致羊的皮肤出现瘙痒、脱毛和溢液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皮肤刮片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疥螨。
治疗羊疥螨病的方
法包括给予杀疥螨药物的外用治疗、对环境进行消毒并隔离患病羊只。
羊常见且多发的几种疾病防治方法

羊常见且多发的几种疾病防治方法养羊有那些病羊子常见的病,固然我国传统放牧少量豢养,没有什么羊病困扰,然则,若是豢养量加大,羊群扩展,就会碰到各类羊病!这就必要我们养羊人认识一下养羊疾病防治常识。
有养羊人问,养羊有哪些病?羊常见疾病有哪些?下面就来告诉您:羊通俗病1、羊口腔炎:原发性口炎常见于外伤性、霉菌性、中毒性。
如采食尖利的植物枝权、秸秆、误饮氨水,舔食强酸强碱等,以及核黄素、维生素C、锌等缺乏。
继发性口炎多见于羊口疮、口蹄疫、羊痘、霉菌性口炎、过敏回响和羔羊营养不良等。
2、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瘤胃布满大量饲料,跨越了正常容积,致使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糜滞留在瘤胃造成的严重消化不良。
该病首要见于贪吃了大量喜爱的易膨胀饲料,如苜蓿、青草、豆科牧草、谷物饲料、块根类、豆饼等,或吃了过多的质量不良、粗硬秸秆霉变饲料,或采食过量的粗饲,如玉米秸秆、干草以及霉败饲料等,或饮水不足,或倏忽变换饲料亦可诱发本病。
3、瘤胃鼓气:瘤胃鼓气通称气胀。
本病是草料阻滞,瘤胃内容物发酵产气,使瘤胃内敏捷蕴蓄大量气体,而致臌胀的一种前胃疾病。
本病多发于春冬两季。
4、肠痉挛:当羊热渴暴饮,活动后急饮冷水,或突淋暴雨,寒湿凝聚于小腹之中,形成肠管强力喜悦,不时鼓气,肠内气流欠亨,乃至造成收缩性激烈痛苦。
羊风行症1、炭疽:羊炭疽病由炭疽杆菌造成。
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季候性,多发于吸血虫豸多、雨水多的6-8月份。
病羊是本病的首要传染源。
炭疽病的流传途径较多,主如果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或由吸血虫豸叮咬经皮肤流传。
炭疽芽孢具有较强的抗击力,当对病畜尸体处理欠妥,或其渗出物和渗出物未经彻底消毒,而污染了泥土、水源、饲料、器具和牧场时,尤其是被炭疽芽孢污染的泥土和草地,常可成为持久性的疫源地。
2、羊快疫:羊快疫的病原体是靡烂梭菌。
首要经由消化道传染,低洼池沼区域多发生。
初春、秋末天气倏忽转变,羊在冬季营养不良或采食霜草,患伤风等都能诱发本病。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
羔羊胃肠疾病是指影响羔羊胃肠道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羔羊的食欲、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治疗羔羊胃肠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羔羊胃肠疾病以及其防治方法。
一、羔羊胃炎
羔羊胃炎是指羔羊胃黏膜发炎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等。
胃炎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如不规律喂食、饲料质量差、饮水不足等。
预防和治疗羔羊胃炎的方法包括:
1. 合理饲养管理:定时定量喂食,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不过量喂食。
2. 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保证羔羊随时都有干净的饮水,以避免脱水。
3. 调整饲料组配:合理搭配饲料,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胃炎的发生。
4. 药物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和治疗羔羊胃肠疾病需要注意饲养管理、饮食卫生和营养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在日常饲养中,要注意羔羊的饮食健康,提供干净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和控制羔羊胃肠疾病的发生。
在治疗羔羊胃肠疾病时,应咨询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以达到尽快治疗的效果。
常见羔羊病的防治措施 - 羊病防冶

常见羔羊病的防治措施-羊病防冶羔羊出生以后,其生活条件骤然发生发生了完全不同的改变,从母体内进入外界环境,由原来的胎盘进行气体交换,转变为自行呼吸;由原来通过胎盘获得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变为自行摄食、消化和排泄。
因此,机体发育不够完善,抗病能力较差,加上青海气候寒冷,纯种母羊保暖性较差等原因,如果护理不善,羔羊挨冻受饿。
另外,脐带消毒不严、哺乳卫生不良、吃初乳不及时,运动不足,气候突变以及致病菌的侵袭等因素均可引起羔羊发生疾病。
羔羊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定要进行科学养畜。
1预防性措施1.1加强母羊的饲放管理抓好夏秋膘、满膘投入冬配(或秋配),特别要强调怀孕母羊和产后母羊的饲养管理,要供给营养丰富、含蛋白质高、矿物质及维生素齐全的饲草、饲料,保持良好的膘情,才能使胎儿发育良好,产后泌乳量充足。
1.2精心接羔育幼对新生羔羊要精心护理,严格消毒脐带,讲究哺乳卫生,保证能及时吃到初乳,给羔羊哺乳前应剪去乳房周围的污毛,并挤弃几滴初乳后再给羔羊“砸奶”,每次吃奶不宜吃得太饱。
切实做到“三防”(防冻、防潮、防饿)、“四勤”(勤检查、勤消毒、勤配奶、勤治疗)和“三段管理”(即分三群管理,分待产群、3d内母仔群、3d以上母仔群)。
1.3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羊舍。
羊舍和运动场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保持干燥,接羔室内温度一般为3~5℃为宜。
产室及分娩栏内要勤消毒,注意草料及水源的清洁,保证不喂霉烂草料,不饮污水。
1.4灌预防药在产羔初期,为了预防消化不良,可灌帮助消化的药物增强羔羊的消化机能,其中以乳酶生最好,每只羔羊内服0.3~0.6g,1次/d,连服3d,也可用酵母片0.3~0.6g,人工胃液(胃蛋白酶5g、稀盐酸10ml、龙胆酊10ml、加水100ml)每次内服5~10ml。
有些羊群特别是纯种羔羊发生胎粪不下的,在羔羊出生后及时内服大黄苏打片3~5片,或肥儿丸3~5片。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核心要点构架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核心要点构架羔羊是一种美味的肉类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羔羊也容易患上胃肠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核心要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养殖者和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羔羊胃肠疾病1. 胃肠炎:羔羊胃肠炎主要是由于饲料不干净、发霉或者饲养环境较差等原因引起。
患病的羔羊会出现食欲减退、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呕吐、严重腹泻等。
这些症状极大地影响了羔羊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养殖者的收益。
2. 肠炎和胃病:肠炎和胃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中毒、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等引起。
患病的羔羊会出现拉稀或便秘、腹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3. 肠虫病:肠虫病是由肠道寄生虫引起的,患病的羔羊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羔羊的生长和发育。
以上三种胃肠疾病是羔羊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预防和治疗这些胃肠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二、预防和治疗羔羊胃肠疾病的核心要点1. 保持饲料和水的卫生羔羊的饲料和饮水必须保持干净和新鲜。
饲料要适量投喂,避免发霉和变质的饲料。
饮水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避免水污染。
只有保持饲料和水的卫生,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羔羊的胃肠疾病发生。
2. 定期进行驱虫和消毒羔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肠道寄生虫的侵害,因此需要定期进行驱虫。
养殖场的环境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只有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才能有效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羔羊胃肠疾病的关键。
要注意饲料的配比和营养均衡,保证羔羊获得充足的营养。
要避免过度投喂及过度饲养,避免羔羊因吃得过多而引起胃肠疾病。
要及时清理养殖场的粪便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
4. 定期体检和疫苗注射定期对羔羊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的羔羊。
要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进行疫苗注射,增强羔羊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羔羊饲养常见疾病的防治
羔羊窒息的护理与治疗
由于母羊难产(宫内窒息)或羔羊吸入羊水,使刚生下羔羊在短时间内(0.5-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为羔羊窒息。
症状:刚生下的羔羊,口唇青紫,呼吸呈喘息状或呼吸微弱,甚至没有呼吸,心跳慢而有力或快或弱,心率不规则,喉头气管有水
泡音,咳嗽,羔羊四肢无力。
治疗:可用医用静脉输液管吸出羔羊呼吸道阻塞物(粘液、羊水),结合施行人工呼吸。
术者左手握住病羔头部,右手握住两前肢腕关节,以肩部为轴心,前后摆动。
每分钟速度为30-60次,先快后慢,直到羔羊恢复呼吸为止。
也可用25%葡萄糖25毫升,加维生素C0.1克,25%尼可杀米0.3毫升,脐静脉注射。
新生羔羊是指1日至7日龄内的羔羊,这一时期的羔羊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再加上初生羔羊由于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抵
抗力,容易因气候变化和极易从脐带断端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护理不当等感染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做好新产羔羊的护
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发展养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临床观察表明,经脐带感染引起的新生羔羊疾病就有十几种之多,这类疾病,由于病原复杂,诊断及治疗处理困难,死亡率可达80%
以上。
现将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严格消毒脐带羔羊断脐后,对脐带断端要及时用7%碘酒进行
消毒,保持脐带局部的清洁卫生。
发现脐带发炎、化脓要及早治疗。
2.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初生羔羊通过吃初乳、免疫球蛋白即可在血清中起到杀菌作用。
因此羔羊出生后,应尽早
吃足初乳,以获得免疫力,对个别体弱羔羊要人工辅助吃上初乳。
3.病羔要早期诊治由于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要力争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4.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新生羔羊吸收药物较快,排泄也快。
因此,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治疗措施必须及时得力,以控制和扭转病情的
发展。
5.及时处理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上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造成病羔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密切观察病羔,发现
脏器功能衰竭时,要抓紧时机进行急救处理。
6.作好病羔护理及喂养病羔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对不吃奶的病羔,要进行人工喂养,做到定时、定温、定量、定质。
羔羊口疮症状及治疗
口疮是羔羊感染口腔病毒引起的。
发病的诱因:
一是羔羊出齿期间,牙床的破溃是造成感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由于牙齿生长、牙床部有痛痒现象,羔羊乱啃乱舔,往往使羔羊口疮
广泛传播;
二是病羔和健康羔羊共同使用饲槽、水槽等,相互感染发病;
三是一个有口疮病的羔羊在母羊圈内偷奶,也能引起这一疾病流行。
症状:发病初期,在嘴唇边缘、口角部、鼻孔下缘出现小结节,几天后由于炎症发展,结节肿大,破裂后形成溃疡,面上有一层褐
色硬痂,唇部肿胀。
以后,齿龈、上颚、口腔、舌部也发生炎症,
出现红肿、溃烂、齿龈肿胀一般比较突出,肿胀表面覆盖一层灰白
色粘膜,致使口腔不能闭合,病羔因而不能吃奶。
治疗:可用食盐水冲洗患部,除去痂皮及疮面覆盖的坏死性粘膜,再涂1:3碘甘油,每天1-2次(碘甘油是用5%的碘酒1份,甘油3
份混合而成)。
亦可用0.1%高锰酸钾清洗疮面,再涂以青霉素药膏
或磺胺药膏,每天1-2次。
病期一般为1-2周左右。
预防:因羔羊口疮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必须加强防疫措施,保持圈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消灭疫源;发现病羔后立即单独饲养,对原有圈舍用具进行消毒。
羔羊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羔羊出生后1-2天胎粪难下。
症状:病羔无精神,无食欲,弓背,不断呻吟无粪便排出。
多数羔羊在肛门外可见到少量黑绿色的胎粪。
治疗:可用软肥皂水或温水装入橡皮洗耳球内,接医用导管深部灌肠。
口服酚酞类泻剂,如双醋酚汀1-2片,果导1/2-1片(每片含酚酞0.1克)。
羔羊肺炎症状及治疗
羔羊在胎内或出生后都可以患肺炎,常见者为支气管炎。
一般在产前或生后2-3天感染发病。
发病原因主要由于保暖不好,受凉感冒,身体抵抗力减弱,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肺炎。
症状:精神沉郁,吃乳减少,反应迟钝,呛咳,口吐白沫,心跳加快,呼吸浅而快,口唇青紫,甚至全身发凉,叫声低或不叫唤。
治疗:产后三天发病羔羊,用卡那霉素0.5-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
产后三天以上的发病羔羊用青霉素20-40万单位,链霉素或红霉素0.125克-0.25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或用青霉素胸腔注射,即取青霉素液5-10万单位,在病羔倒数第6-8肋间,距中背线4-5厘米处,进针1-2厘米注入,每日两次,连用2-3天。
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出生后七天以内的羔羊易发此病,且死亡率较高,故该病对羊群繁殖威胁很大。
羔羊感染此病,首先奶欲减退、精神萎靡,常卧地不起,粪便起初是黄色稀汤,后来为血样紫黑色稀粪。
也有的羔羊发病很快,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防治措施:
1.产羔前对产房作彻底消毒,可选用1%-2%的热烧碱水或20%-30%石灰水喷洒羊舍地面、墙壁及产房一切用具;
2.刚分娩的羔羊留在家里饲养,可口服青霉素片,每天1-2片,连服4-5天;
3.灌服土霉素,每次0.3克,连用3天;
4.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两次,一次在分娩前25天左右,皮
下注射2毫升,隔10天再注射3毫升。
一旦发现羔羊患有痢疾可采
取如下方法治疗:
4.1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一次;
4.2盐酸土霉素200毫克,每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连用-天;
4.3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0.6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次,连服-天;
4.4磺胺胍、胃蛋白酶、乳酶生各0.6克,分成包,每小时加水
灌服一次,连用-天;
4.5磺胺脒、乳酸钙、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份,充分混合、日
灌服次,每次-1.5克,连服数日;
4.6严重失水或昏迷的羔羊除用上述药方外,可静脉注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毫升,皮下注入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