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

合集下载

黄金左右手

黄金左右手

黄金左右手作者:邓振宇来源:《汽车周刊》2014年第05期我六岁的小侄子已经开始玩弄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了,有一天他问我有“壁虎”标识的是什么品牌,我看了看周围各种贴着奥迪quattro壁虎logo的“非奥迪”车型,无奈一笑了之。

实际上,“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是奥迪的骄傲,奥迪Quattro车型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

而RS这个对标宝马M系和奔驰AMG的“最强奥迪”系列正是由奥迪的子公司quattro公司研发打造的。

四驱技术、车型、子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奥迪还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它的身份不过是“德国造”,而在拉力赛的赛场,奥迪更是毫无收获,正是quattro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quattro四驱技术研发之时,福特、雷诺等公司成熟的后驱技术正在拉力赛场上大行其道。

其实奥迪研发四驱技术的概念来源于大众的Iltis四驱越野车,奥迪的团队在驾驶75匹马力的Iltis越野车和200匹马力的奥迪100前驱车穿越森林时,偶然地发现动力的巨大差距并没有使Iltis落后太多,因为Iltis在弯道的速度明显快于奥迪100。

于是奥迪希望把Iltis的四驱系统复制在自己的车上,时任奥迪技术研发主管的费迪南德·皮耶希欣然同意了这个项目,奥迪的四驱计划就从这里开始。

当时奥迪四驱技术的原型车A1在雪地测试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期,使用夏季轮胎的A1比那些使用防滑链的汽车还要快得多。

但奥迪四驱技术的问题是:采用传统前后轴固定链接的结构让汽车在转弯时容易出现滑动。

最终奥迪的差速器设计师弗兰茨·滕格勒则找到了更理想的解决方案: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输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再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这就是第一代quattro。

1980年奥迪把quattro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为了区分quattro系统,我们这里将首字母大写表示车型)。

1983年,奥迪成立了高性能车型研发的quattro子公司,负责研发高性能车型和配件。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我们知道,车厂通常会将自己最骄傲的技术贴在汽车的屁股上,就像以前常见的“ABS”、“ESP”及现在比亚迪的“4.9s”一样。

而我们经常可以在宝马的屁股上看到“xDrive”、奔驰的屁股上看到“4MATIC”、奥迪的屁股上看到“Quattro”,这分别代表了BBA三家各自的四驱技术。

由此可见,四驱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车厂研发能力的技术。

一、四驱的定义及分类传统意义上的四驱系统,一般是指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的传动装置,属于传动系统的一部分。

四驱系统最初安装在卡车和具有越野性能的特殊用途车辆上可用于牵引和运载重物,也能够在包括爬坡在内的任何地形上无障碍地驾驶。

在越野环境下工作时,四轮驱动车通常在低摩擦系数路面上以低速驱动,如灰土地、泥泞地、沙砾地、沙地、冰雪路以及上下坡,汽车能转过障碍物或困难路况倍描述为“机动性”。

除机动性外,四驱系统开发时还需考虑越野路况及正常工况时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四轮驱动的技术路径越来越多,四驱系统已逐步超越传动装置这个概念。

目前来说,可以认为能使四个车轮均产生驱动扭矩的系统都可以成为四驱系统。

而根据动力源形式、动力源数量、传动装置结构等因素,可以将四驱系统做如下分类:图 1 四驱系统分类二、机械四驱机械四驱通常匹配传统燃油车(也可匹配新能源车),可分为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三大类,每类系统具备各自特征和工作模式:1)分时四驱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应用在卡车/SUV车上,常见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部件为分动器。

图2 分时四驱系统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具备若干不同操作挡位(高挡位、低挡位和空挡位)和模式(两轮和四轮),司机可选择2H、4H、4L和空挡位。

在铺装、干燥路面行驶时,通常使用2H模式。

在2H模式下,仅驱动一个车桥(两轮驱动)。

当需要额外驱动时,如在冰雪路况下行驶,或在相对平坦路面并无特别异常的越野路况下行驶,可选择4H模式。

豪华且实惠—— 奔驰E 级、奥迪A6L、宝马5 系养车成本对比

豪华且实惠—— 奔驰E 级、奥迪A6L、宝马5 系养车成本对比

交强险、车船税和商业保险(单位:元)
车型
配置 交强险 车船税 8折商业险 总费用 月均花费
E200
奔驰E级
E300
奥迪A6L 35TFSI
950
950
950
480
480
480
9 301.6
10 539.2
10 059
10 731.6
11 969.2
11 489
894.3
997.43
957.47
费用计算包括交强险、车船税及全部商业险,其中第三者责任险额度为20万元。
的配置来为大家精打细算,分别是奔驰 E200/300、奥迪 A6L 35TFSI、宝马 530Li。
撰文 / 槑毛
85 MAINTENANCE COST 养车成本
配件名称
保养配件费用
常用保养配件价格
配件单价(元)
工时费(元)
车型
机油
奔驰E级 952
机油滤芯
118.65
空气滤芯
658
空调滤芯
839
汽油滤芯
84 养车成本 MAINTENANCE COST
BENZ E200/300
AUDI A6L 35TFSI
BMW 530Li
豪华且实惠
奔驰 E 级、奥迪 A6L、宝马 5 系养车成本对比
BBA 三大德系豪华品牌的在中国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奔驰 E 级、奥迪 A6L、宝马 5 系这三款车可以算是商务
豪华的典范,而在很多家庭购车时也会考虑到这三款车型性价比最高的车型,本期我们选择三款车型性价比最高
保养周期
保养周期及月均保养费用
奔驰E级 10 000 km/次
奥迪A6L 10 000 km/次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一、德系车:汽车的故乡,首先讲德系。

奔驰:奔驰是祖师爷,奔驰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汽车的祖宗决不能浪得虚名。

无论碰撞测试还是各国分别进行的质量评估,奔驰都一直位居前列,绝不掉队。

体现出了对汽车的真正理解真正实力。

百年品牌,百年沉淀,实力不凡。

当之无愧德系三驾马车之首。

买奔驰任何一款车都不会有错,错的只是中外价格差别太大。

不过沥青阻尼片、甲醛超标事件,给了奔驰下神坛的机会。

宝马:三驾马车第二品牌,本来宝马在奔驰面前就是弱势,操控是弱势突围的手段,对操控观念的坚持也造就了宝马。

宝马的质量控制并不如奔驰,在英国Autoexpress的发动机调查之中Mini荣登倒数行列之探花。

宝马发动机功率不错,质量也只一般般,Autoexpress位列倒数第七。

主打操控牌,让油耗低跟宝马交不了朋友。

质量品质不如奔驰。

以往各厂商都没有把客户的驾驶感受放在第一位,宝马的操控神主牌就高大地树立起来。

现在操控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其实要论操控,高端操控跟宝马也没多大关系。

要操控,所有轿车和SUV统统靠边,跑车上路。

正好宝马就是生产轿车和SUV为主的。

宝马Z是什么?Z3和奔驰SLK 这种敞篷跑车都是马自达MX-5销售佳绩下刺激的产物。

更何况宝马和公认最牛的WRC拉力赛的各个常务冠军车队搭不上边。

宝马没那么神,一个以豪华为定位,以操控为卖点的家用车品牌。

并不是说要把宝马贬低很普通合资车一样,宝马的操控和用料比普通合资车要强一些,但差距远没有价格那么大。

奥迪:奥迪本不是什么豪华品牌,只不过在中国官车的成功挽救了奥迪,也让奥迪发现了在中国打高端牌的甜头,于是开始了高举高端的旗帜前进。

奥迪最著名的招牌是发动机烧机油。

这先天疾病来自大众。

也在英国的评价中倒数第二,奥迪在三驾马车中无论是品位、品质、操控等都不占优,唯有主打科技感。

奥迪卖得太贵了,真正合适它的价格是现在国内大众的位置。

在欧洲也确实比大众贵一点而已。

奥迪车介绍精品PPT课件

奥迪车介绍精品PPT课件

奥迪A3性能
奥迪A3空间:储物空间方面比较值得称赞
奥迪A3动力:1.8T汽油直喷发动机表现较好 奥迪A3操控:7速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平顺
奥迪A3性能
奥迪A3油耗多出拥堵路段下油耗表现出众 奥迪A3配置与安全自动泊车系统是亮点
奥迪A3竞争对手
奥迪A3
售价:25.5-32.8 级别:紧凑型车 驱动:前置前驱 结构:两厢型 排量:1.4L/1.8L 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 优点:动力充沛 空间较充裕 整体动力强劲,加速较
是它的主打卖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外观漂亮 优雅;内饰配置不错,做工精致细腻,人性化设计较多; 空间宽阔充裕;但动力及操控性能一般,缺乏运动激情; 风噪及胎噪较大
奥迪A5竞争对手
其他竞争对手 奔驰ES 宝马3系 雷克萨斯GS
奥迪A6L
奥迪A6L核心看点
加速时间:(0-100km/h):9.5s 制动距离:(100-0km/h):41.82m 车内噪音:39.6db/55.7db/64db 180米绕桩速度:62.47km/h 轴距:3012mm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
A6L竞争对手
宝马5系:售价39.43--79.76 奔驰C级:售价25.5—46.8
奥迪A7
A7核心看点
加速时间(0-100km/h):5.6s 轴距:2914mm 驱动方式:全时四驱
四门轿跑是豪华品牌最近几年热捧的新细分车型,之前引进 的奥迪A5和竞争对手们比起来显然有些不够分量,如今 A7来了,真正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A7作为新一代奥迪 的代表作,无论从观感还是实际驾驶感受上都变得更加年 轻了,动力系统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也渐入佳境,整体实 力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就连我这个宝马控也开始为之动 心了。
空间:

四大豪华车营销有道

四大豪华车营销有道

在 营销策略上 ,大众 顶级 豪华轿
车从一 开始就 选择 了一 条与奔 驰 、 宝 马等品牌不同的路线 ,没有 庞大 的明 星阵容助阵、 更没 有标榜张扬风格 , 在
奥迪以科技为本
笔者去 年 9月曾到长春调研过 奥 追 求用户尊享品质的 同时加入客户 为 从营销模式来分析他们是如何 “ 讨好 ” 迪的总装车间和工业 园。奥迪 一直致 自身量 身打造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辉 中国消费者的。 力于 以创新 的理念 和领先 的技术 , 不 腾 是国内第一个提供定制销售服务 的
E ma:7 3 70 @q r — i 2 5 20 3 qcn l o
82
奔驰走 明星路线
断提升汽 车运行 效率 的营销 观念 , 还 百万级别的豪华汽车。 除 了个 别售价在 3 0万元 以上的 0 是从细节可见端倪 。 譬如 A 8的全铝 车
身空间框架结 构、 D/S/F I T I I S 发动机 顶级 品牌之外 ,大多数豪华轿车 品牌 F T 奔驰 S级轿车一直是百 万级 豪车 等高效发 动机 技术的应用 ,全 时四驱 在提供 车型 时大都无法提供真正 的定 而只是简单 的菜单式选 择 , 其 的 标 杆 ,0 9年 8月 底 以 “ 世 之 举 , 系统 等。这些领 先技术 以及优势 为消 制服务 , 20 动 盛世前行”为主题的奔驰新 S级轿 车 费者 带来全新科 技感受的 同时 ,也成 实这 已落后 于豪华轿车的市场需求和 客户 上市仪式在太庙举行 ,活动现场 可谓 了和对手相抗衡的法宝 。 随着新 A 8引 消 费者 的期望。在辉腾 定制 中心 ,
星光璀 璨 , 张艺谋 、 章子怡 、 刘嘉玲 、 赵 入 国内,相信 国内消费者对它的品牌 可根据 自己的喜 好 ,自己决定车身的 薇、 海岩 、 国女高音 歌唱 家娜塔 莎 ・ 营销思路会体验得 更为清晰。在笔者 各种配置 ,这可 以最 大程度满足国内 英

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英文缩写

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英文缩写

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汽车的驱动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将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其英文缩写,并根据深度和广度要求,对这些驱动方式进行全面评估。

1. 前驱方式(Front-Wheel Drive,简称FWD)前驱方式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动力通过前轮传输到地面,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车辆重量分布均衡,使得车辆更容易控制并且燃油效率更高。

然而,前驱方式在强大动力和高速驾驶时会出现转向倾向,影响了车辆的稳定性。

2. 后驱方式(Rear-Wheel Drive,简称RWD)后驱方式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动力通过后轮传输到地面。

相对于前驱方式,后驱方式的车辆在转向时更加稳定,但在低附着力路况下易出现打滑情况。

后驱方式车辆的操控性和加速性能较好,适合运动驾驶。

3. 全驱方式(All-Wheel Drive,简称AWD)全驱方式是指汽车的所有轮子都能接受发动机动力,根据实际路况智能分配驱动力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全驱方式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路况,但在燃油效率上可能会略逊于前驱或后驱方式。

4. 四驱方式(Four-Wheel Drive,简称4WD)四驱方式与全驱方式类似,但通常是指通过手动开关或者电子控制来实现前后桥联动,使得车辆在越野等特殊路况下能够提供更强的牵引力。

四驱方式适合于越野和恶劣路况下的行驶,但在普通路况下可能会降低燃油效率。

总结回顾:通过对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其英文缩写的简述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每种驱动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适用于不同的驾驶需求和路况。

对于普通城市驾驶,前驱方式和全驱方式可能更加适用;而对于运动驾驶或者越野行驶,后驱方式和四驱方式可能更具优势。

在选择汽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和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汽车的驱动方式是影响汽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的驱动方式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其实判断四驱类型,从前后桥动力分配的结构上就能一目了然:1、典型的分时四驱,比如说吉普牧马人,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硬连接后桥,平常就是个后驱,需要四驱的时候,前桥靠齿轮或链条直接和后桥挂成一个整体,前后桥转速相同。

它的分动箱,就像个开关,前桥只有硬连上和分开两种状态,操作的时候必须停车。

分时四驱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要么分开,要么连上。

这种四驱,平常公路行驶时可以后驱行驶节省燃油,越野时挂上前桥,前后桥转速相同越野能力强大无比,而且这种结构连接强度大,越野时长时间高强度使用也没问题。

缺点呢,就是没中央差速器,四驱时前后桥硬邦邦连在一起,拐不过弯,公路上四驱根本没法用。

2、适时四驱,比如说奇骏、途观、RAV-4、CR V,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硬连接前桥,后桥的动力是从前桥上取的。

不过和分时四驱有个区别,后桥从前桥取动力的时候,要通过一个装置,这个装置种类比较多,有的是电控多片离合器,有的是粘性联轴节等等。

奇骏的这个电控多片离合器可人工和自动控制,彻底分开就是前驱、彻底结合就是LOC K模式。

这两种模式和分时四驱的2驱和4驱模式相同,但是通过多片离合器的半结合状态,可以给后桥适当分配一些动力,而且是可以动态调整的。

适时四驱的名称也是这么来的:车辆行驶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动态调整四驱。

可这种四驱,结构非常简单,能实现的四驱功能全面。

而且后桥就是个单独的附加装置,所以这种车型简单地去掉后桥驱动装置就变成两驱型号,适应更多的客户需求。

缺点就是能实现的四驱功能虽然全面,但样样都不精,锁定的时候没有分时四驱强度大,越野时根本不抵用。

公路时电控多片离合器和粘性联轴节调节后桥转速反应太慢。

只适合偶尔的低强度使用,用在城市SUV上倒是比较合适。

上面说的这两种四驱,有5个重要注意点:1、前后桥在动力分配上不是平等的,某个桥(分时四驱大部分是前桥,适时四驱大部分是前桥)是从变速箱直接取来动力,我们称之为驱动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

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 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

奥迪官方也把QUA TTRO 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

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 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

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

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

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

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

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

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

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

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

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

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那么,如果一台汽车是由四个车轮驱动的,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要刚性地按照50:50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那么就不能长时间处于四轮驱动状态,在高摩擦系数路面上转弯时则必去切换回两轮驱动。

如果要全天候确保能够让四个车轮都能获得动力,那我们就需要一个中央差速器来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就像两轮驱动汽车的开放式差速器一样。

当然除了中央差速器为前后桥分配动力外,还需要前/后两个差速器给左右车轮分配动力,这就是全时四驱的雏形。

但装配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四轮驱动对于越野和提高通过性来说时毫无意义的。

我们知道,开放式差速器的功能时把发动机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如果一台车上使用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来调节转速差的话,那么如果有一个车轮受阻力最小,动力就会100%的传递给这个车轮。

这种情况在越野和通过恶劣路面的时候是很常见的。

因为汽车在通过恶劣路面时,很容易出现一个车轮离地,或者陷入泥潭打滑的情况,那么如果装用了三个前,中,后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车,遇到这种情况就无法获得牵引力继续前进了。

因此这种四驱是毫无意义的。

作为像吉普威利斯那样的分时四驱来说,由于前后车桥是被刚性分配动力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前后各一半(50:50)的分配比例,所以即便前轮打滑,还有后轮能提供动力。

而对于装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来说,就只能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差动限制器』差动限制器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知道既然开放式差速器的特性是将动力传给受阻力较小一方的车轮,那么如果我们给打滑的车轮制造一个阻力让它不能转动,那么动力自然就能传递给没有打滑(仍然有抓地力)的车轮了,从而摆脱抛锚的困境;当然,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像分时四驱那样,一旦有车轮打滑,我们直接跨过差速器,把前后传动轴刚性的连接起来(锁死),那么动力将为完全按照50:50的比例来分配,那么没有打滑的车轮也能获得一部分动力从而摆脱打滑的困境。

这两种差动限制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四驱技术,对于全时四驱来说,决定四轮驱动技术性能好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取决于差动限制方式的设计好坏。

作为全球几个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对于四轮驱动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着各自的独特设计。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式有哪些不同。

● 奔驰4MATIC:『装备4Matic的奔驰S级轿车』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

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的G级完全时为了通过性的才去考虑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奔驰G级上并没有引入现在流行的全时四驱的概念,而是早期的分时四驱系统。

但这套分时四驱并不是像吉普威利斯那样依靠驾驶员的操作进行切换的。

而是采用了湿式多片离合器来控制前桥动力的通断。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实际上仅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因为此时中央耦合器在电脑的控制下是保持断开的,动力100%地传递给了后轮。

当汽车在转弯时,电脑会通过转角传感器测得一个转向角度,然后通过这个转向角度计算出一个前后车轮的理论转速。

如果后轮的转速与前轮的转速相匹配(差别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那么视为正常转向。

如果前后车轮转速差超过正常范围,那么电脑则会判断此时后轮已经开始打滑,然后自动控制中央粘性耦合器接通,将一部分动力分担出来传递给前轮。

这时前轮获得的动力大概只有35%,其目的时为了让后轮摆脱打滑。

如果此时后轮仍然打滑,那么电脑则会判断,35%的动力不足以让汽车摆脱打滑的局面,从而自动锁死多片离合器。

这时相当于刚性地把前后驱动桥连接起来,前/后按照50:50的固定比例传递动力。

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差速器被差速锁锁死。

当然这种方式最大也只能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分配,如果50%的动力仍然不能把车从泥坑里拉出来,那只能束手无策了。

不过多年以后,随着第二代4MA TIC的推出,奔驰的四驱系统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提升。

这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新一代4MA TIC四驱系统实际上就是上文所介绍的,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

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

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

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

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4通道4传感器ABS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给需要制动的车轮逐个进行制动,而不是同时给全部车轮制动。

每个车轮上的制动器都由一个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能在电脑的控制下处于三种状态:加压状态、平衡状态和减压状态。

从而实现对逐个车轮的单独制动,而这一切都可以由电脑来自动控制完成。

那么当这种全时四驱的车辆有一个车轮打滑时,电脑可以通过控制ABS对这个打滑车轮制动的办法来限制它的空转。

这样差速器就不会把动力传递给这个打滑的车轮了,转而传递给未打滑的其他三个车轮。

如果制动系统把这个打滑的车轮锁死,那么其他三个车轮就能得到所有的动力,也就是说其他每个车轮能得到33%的动力。

如果车辆有三个车轮都在打滑,只有一个车轮能获得抓地力的话,同样的道理,4ETS也能给这三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限制其打滑,而让动力100%地传递给未打滑的这一个车轮,让车摆脱困境,不过遇到三个车轮都打滑的机会是非常小的。

当然如果四个车轮都打滑的话,那么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4MATIC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高速行驶时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我们知道高速行驶最让人抓狂的就是轮胎丧失抓地导致汽车失控,这在湿滑路面上尤为多见。

在4MATIC的帮助下能够保证汽车能更好地在安全的驾驶极限内行驶。

不过这跟ESP所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原理有些相似。

我们知道ESP为了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至于失控的做法就是电脑一旦检测出某个车轮有打滑的迹象就给通过减小油门开度(降低速度)和对这个可能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让它保持在极限范围内。

不过这一切都比较被动,因为减小油门开度来减慢速度是需要时间的,这相当于我们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制动让车减速。

而ESP的制动又会白白损失动力。

对于4MATIC来说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同样是对可能失去抓地的单个车轮进行制动但情况却不相同。

由于采用了三个开放式的差速器,在给这个将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时动力并没有被损耗掉,而是通过差速器传递给了其他三个车轮。

正因为4MA TIC的4ETS技术能把传递到每个车轮的扭矩从0-100%的进行动态调节,所以极大地优化了驱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车辆高速行驶的主动安全性,而且过弯的速度和极限也能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

我们知道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

不过实验表明,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

所以4MA 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要提高公路性能,我们则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

因此针对4MATIC公路性能的弱点,宝马的Xdrive就应运而生了。

奔驰4MA TIC公路性★★★通过性★★★★主动安全性★★★★响应速度★★★机械损耗★★可靠性★★成本优势★★★总体推荐值★★★对于宝马Xdrive来说,它比奔驰的做法显得更聪明,这也是Xdrive比4MATIC诞生得晚的原因。

其实宝马早期的四驱并不叫Xdrive而是叫ADB-X,它跟奔驰的4MA TIC几乎是同时代的产品。

从设计和性能上也跟奔驰的4MA TIC非常相似,不,可以说是完全一样。

● 宝马Xdrive:『宝马的轿车中Xdrive并不常见』宝马早期的ADB-X四驱系统采用的也时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

动力通过这三个差速器分配给每个车轮,当有车轮打滑时,也时通过ABS的制动来实现差动限制的。

正因为有了ADB-X在公路高速行驶性能上的不足,在后来推出的Xdrive全时四驱系统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进。

其解决办法就是在中央差速器上安装了一套多片离合器。

对中央差速器的差动限制比较独特,不是采用ABS制动,而是采用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来实现差动限制。

这套多片离合器由一个液压阀控制,液压阀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在电脑的控制下实现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

当多片离合器分离时,中央差速器按照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的原则分配动力,但当车轮打滑时,多片离合器结合,把动力分配到抓地力大的车轮上。

这些都是在分动箱里面通过调节多片离合器的结合力度来调节动力分配的,所以不需要频繁制动就能实现前后车桥的动力的合理分配。

这样正好解决了4MATIC在高速行驶下的动力分配损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