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调整

合集下载

锅炉燃烧调整技术

锅炉燃烧调整技术

2.4 燃煤对环境的污染特性
燃煤发电锅炉的环境污染: • 烟尘污染,超细粉尘污染; • 有害气体污染:SO2,NOx,CO,N2O等; • 温室气体CO2污染; • 热污染; • 重金属污染; • 污水排放;
3、 锅炉炉型及其燃烧设备特点
• 切园燃烧锅炉(四角切园、六角切园、 直流燃烧器); • 墙式燃烧锅炉,旋流燃烧器,前墙布 置,前后墙对冲布置; • “W”火焰锅炉; • 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
燃煤对受热面腐蚀性能的变化;
燃煤磨制性能的变化。
2.2 煤的破碎和磨制性能
煤的磨制性能影响制粉过程的电耗、制
粉设备的磨损消耗、制粉系统的出力能力以 及煤粉的粒度分布状态等。 制粉系统形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燃煤的磨 制性能。
2.3 燃煤对受热面的影响
•煤的积灰和结渣特性; •燃煤对受热面的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 •煤灰对受热面的磨损;
3.2、墙式燃烧锅炉
• 锅炉结构特点:燃烧器布置在墙面上; • 燃烧器种类及特点:独立燃烧性能;煤 种适应性能和调整性能; • 燃烧器的配风调整:均匀要求、着火距 离、洁净燃烧; • 启停过程的节油; • 炉内温度分布和烟温偏差;
3.2、墙式燃烧锅炉
3.3、“W”火焰锅炉燃烧设备特点
3.3、“W”火焰锅炉燃烧设备特点
——混煤燃烧特性及配煤技术
•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配煤技术和混煤的燃烧 性能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配煤已经成为一项不
可忽视的火力发电技术。
• 在我国,由于煤炭市场状况以及对配煤技术的
认识和研究不深,在配煤方面的技术和资源投
入不足,管理投入也比较欠缺,大都处于一种 被动状态,仅仅是解决煤源不足的问题,锅炉 燃烧混煤的总体效果较差。
——混煤燃烧特性及配煤技术

锅炉燃烧调整知识

锅炉燃烧调整知识

锅炉燃烧调整知识01 锅炉燃烧过程自动调节的任务锅炉燃烧过程自动调节的任务如下:① 维持热负荷与电负荷平衡,以燃料量调节蒸汽量,维持蒸汽压力。

② 维持燃烧充分,当燃料改变时,相应调节送风量,维持适当风煤比例。

③ 保持炉膛负压不变,调节引风与送风配合比,以维持炉膛负压。

02 锅炉风量与燃料量配合风量过大或过小都会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不良影响。

锅炉的送风量是经过送风机进口挡板进行调节的。

经调节后的送风机送出风量,经过一、二次风的配合调节才能更好地满足燃烧的需要,一、二次风的风量分配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进行调节。

一次风应满足进入炉膛风粉混合物挥发分燃烧及固体焦炭质点的氧化需要。

二次风量不仅要满足燃烧的需要,而且补充二次风末段空气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二次风能与刚刚进入炉膛的可燃物混合,这就需要较高的二次风速,以便在高温火焰中起到搅拌混合作用,混合越好,则燃烧得越快、越完全。

一、二次风还可调节由于煤粉管道或燃烧器的阻力不同而造成的各燃烧器风量的偏差,以及由于煤粉管道或燃烧器中燃料浓度偏差所需求的风量。

此外,炉膛内火焰的偏斜、烟气温度的偏差、火焰中心位置等均需要用风量调整。

03 四角切圆锅炉二次风调整四角切圆锅炉二次风采用的是大风箱供风方式,每角的18只喷口连接于一个共同的大风箱,风箱内设有18个分隔室,分别与18个喷口相通。

各分隔室入口处均有百叶窗式的调节挡板。

二次风的调节依据是维持最佳氧量。

辅助风是二次风中最主要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调整二次风箱和炉膛之间的压差(原则上不低于380Pa)。

从而保证进入炉膛的二次风有合适的流速,以便入炉后对煤粉气流造成很好的扰动和混合,使燃烧工况良好。

总二次风量按照燃料量和氧量值进行调节,各燃烧器辅助风的风门开度按相关规程要求的炉膛/风箱压差进行调节。

油层均有各自的油配风,油配风的开度有两种控制方式:油枪投入前,该油枪的油配风挡板开至20%以上;油枪停用时,则与辅助风一样,按炉膛/风箱压差进行调节。

锅炉燃烧火焰中心调整

锅炉燃烧火焰中心调整

锅炉燃烧火焰中心调整锅炉燃烧火焰中心调整是锅炉燃烧调整重要一项,一般而言火焰中心在炉膛中的正确位置,一般应在燃烧器平均高度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处,火焰中心位置太低时,可能引起冷灰斗处结渣;火焰中心位置太高,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导致炉膛出口对流受热面结焦及过热器壁温升高;火焰中心在炉膛内偏向某一侧时,会引起锅炉受热面换热不均匀及该侧炉墙的冲刷和结焦。

火焰中心位置的变动,对锅炉传热及锅炉安全工作均有影响。

一、影响锅炉燃烧火焰中心偏心因素分析1、煤种煤质变影响由于原煤受市场因素影响使得煤价上涨,使得机组燃用煤种存在较大的变化。

不同的煤质,原煤的含碳量、挥发分、水分、灰分等因素不同,使得煤粉进入炉膛后完全燃烧的时间不同,尤其是原煤含碳量、挥发分两个因素,含碳量越大,煤粉完全燃烧滞后,火焰中心上升,挥发分越大,煤粉越容易燃烧,火焰中心下降。

2、一次风速与风温影响机组运行中,一次风速越大,使得火焰中心升高。

一次风温温度低,使得一次风对煤粉干燥、加热的能力变若,火焰中心升高。

3、二次风配风不合理燃烧器。

二次风分为下层主燃烧区我厂锅炉燃烧器采用复合空气分级低NOx和上层燃尽风区,上下燃尽风区配风量影响着火焰中心的高度和火焰偏斜情况,上部燃尽风量配比较正常偏大时炉膛火焰中心升高,炉膛主燃烧区起旋风量和上部燃尽区消旋风量及炉膛与二次风箱差压均影响着炉膛火焰中心的偏斜情况。

4、总风量过大锅炉燃烧总风量过大,使得锅炉炉膛燃烧风量增大,使得火焰中心升高。

5、炉底漏风炉底漏风,使得锅炉炉膛燃烧实际总风增大,火焰中心升高。

6、锅炉燃烧器摆角调整不当,使得锅炉燃烧火焰中心抬高或降低。

二、控制措施与对策1、优化配煤。

针对不同煤源煤种,根据煤种的含碳量、挥发分、水分、灰分的煤种进行合理配煤掺烧,以稳定的加权平均值进入炉膛燃烧。

运行人员加强煤种煤质参数监视,控制不同煤种的二次风配风量。

2、控制合理的煤粉细度。

我们知道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煤粉越细,煤粉越容易燃烧,炉膛火焰中心相对降低;煤粉越粗,煤粉燃烧滞后,炉膛火焰中心相对升高。

供暖锅炉的燃烧调节与节能范本

供暖锅炉的燃烧调节与节能范本

供暖锅炉的燃烧调节与节能范本供暖锅炉是很多家庭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供暖设备,如何调节供暖锅炉的燃烧以实现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供暖锅炉的燃烧调节与节能的一些范本和措施。

一、优化燃料选择优化燃料选择是实现供暖锅炉节能的第一步。

在选择燃料时,应选择高效、环保的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燃料,避免使用高污染、低效的燃料,如煤炭等。

清洁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减少,热能利用效率提高,从而节能减排。

二、优化燃烧调节优化燃烧调节是提高供暖锅炉热能利用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燃烧调节的范本和措施:1. 燃烧空气预热:采用空气预热装置,将燃烧用的空气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增加燃烧温度,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

2. 过量空气系数控制:过量空气系数是指实际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与理论所需空气量之间的比值。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会导致燃料浪费和燃烧不完全。

通过调节供暖锅炉的空气进入量,控制过量空气系数,可以实现燃烧的最优化。

3. 排烟温度控制:排烟温度是供暖锅炉燃烧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衡量燃烧效率的一个指标。

燃烧过程中,如果排烟温度过高,说明热量未能充分吸收,意味着燃烧效率较低,热量浪费较多。

通过控制排烟温度,可以实现燃烧效率的提高。

4. 燃料喷射方式优化:供暖锅炉的燃料喷射方式会影响燃烧的均匀性和热量传输效果。

优化燃料喷射方式,可以改善燃烧气流的流动性和均匀性,提高热量传输效果,实现燃烧效率的提升。

5. 燃料比例控制:对于多燃料供暖锅炉,燃料的比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燃料比例控制,可以实现各种燃料的最优利用,节约燃料消耗。

三、燃烧控制系统升级燃烧控制系统是供暖锅炉燃烧调节和控制的核心部分,升级燃烧控制系统可以改善燃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1. 火焰检测与监控技术:利用先进的火焰检测与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燃烧情况,掌握燃烧过程的动态数据,及时发现和调整燃烧异常情况,保证燃烧的稳定和高效。

2. 氧气含量监测:通过对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监测,可以实时调整燃烧空气进入量,控制燃烧过程的过量空气系数,以达到最佳燃烧效果。

锅炉调试方案之十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

锅炉调试方案之十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

BT-GL-02-13XXXXXXXX扩建工程#3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XXXXXXXX科学研究院二〇二四年一月签字页批准:审核:编写:目录1.编制依据 (5)2.调试目的 (5)3.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5)4.试验内容 (7)5.锅炉燃烧调整应具备的条件 (7)6.试验程序 (8)7.试验方法和步骤 (8)8.职责分工 (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控制措施 (10)1.编制依据1.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1992年版)1.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1.4《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1.5设计图纸及设备设明书2.调试目的锅炉燃烧的好坏对锅炉及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锅炉燃烧调整可以确保着火稳定,燃烧中心适中,火焰分布均匀,配风合理,避免结焦等,维持锅炉汽温、汽压和蒸发量稳定正常,使锅炉保持较高的经济性运行。

本措施的制定是为了在整套启动阶段指导锅炉燃烧调整,保证在锅炉试运中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3.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3.1系统简介XXXXXXXX扩建工程#3机组锅炉是由东方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DG1065/18.2-Ⅱ6型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

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单炉膛、全钢架悬吊结构、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五台HP863型中速磨煤机,布置在炉前,四台磨煤机可带MCR负荷,一台备用。

燃烧器为可上下摆动的直流燃烧器,采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上组所有喷口均可上下摆动±30°,下组所有喷口均可上下摆动±15°。

油燃烧器共12个,分三层布置。

燃用轻柴油。

油枪采用简单机械雾化型喷嘴3.2 锅炉主要技术规范3.2.1煤质分析3.2.2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过热蒸汽流量 1065 t/h过热蒸汽压力 17.36 MPa过热蒸汽温度 540 ℃再热蒸汽流量 875 t/h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332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540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 3.94 MPa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3.78 MPa给水温度 281 ℃排烟温度(修正前) 132 ℃排烟温度(修正后) 126 ℃过热器喷水量(一级) 36.61 t/h过热器喷水量(二级) 9.15t/h二次气喷水量 21.96t/h锅筒工作压力18.77 MPa锅炉效率 92.93 %3.2.3燃烧器规范4.试验内容4.1 锅炉主保护的检查确认;4.2 燃烧调整;5.锅炉燃烧调整应具备的条件5.1 在锅炉启动前必须对FSSS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试验,确保其动作正确可靠。

锅炉的风量调节与燃烧调整

锅炉的风量调节与燃烧调整
通常情况,锅炉在高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小而低负荷时过 量空气系数高,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氧量的变化来控制送入炉内 空气量的多少。
2、氧量控制与送风量的调节
⑵送风量的调节 送风量调节的依据是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一般按最
佳过量空气系数调节风量,以取得最高的锅炉效率。 一般情况下,增负荷时应先增加风量,再增加燃料量;减
2、影响炉内燃烧的因素
⑴媒质 ⑵煤粉细度 ⑶煤粉浓度 ⑷锅炉负荷 ⑸一、二次风的配合 ⑹一次风煤粉气流初温
3、负荷与媒质变化时的燃烧调整
⑴不同负荷下的燃烧调整 高负荷运行时,燃烧调整时应注意将火焰中心位置调整
居中,避免火焰偏斜;燃烧器全部投入并均匀分配燃烧率, 防止局部热负荷过大;高负荷时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较短 而排烟损失较大,为此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过 量空气系数,提高锅炉效率。
当锅炉负荷变化需要进行风量调节时,为避免炉膛出现正 压,在增加负荷时应先增加引风量,然后再增加送风量和燃料 量;减小负荷时则应先减少燃料量和送风量,然后再减少引风 量。
三、燃烧器的调节及运行方式
1.旋流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2.旋流燃烧器的燃烧调整 3.燃烧器的运行方式
1、旋流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旋流燃烧器利用强烈的旋转气流产生强大的回流区,将 高温烟气卷吸至燃烧器根部,强化燃料的着火、混合及燃烧。 旋流燃烧器对煤种的适应性,基本上表现为通过不同的结构 能对回流区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不同的调节。
3、过量空气系数调整
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使q2+q3+q4最小)的调整试验应在 选定的锅炉负荷和稳定的运行媒质下进行;同时,确保锅炉 漏风系数在允许的范围以内。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试验值可 在炉膛出口设计值附近选取3~4个值进行。试验应保持一次 风不变,只是依靠改变二次风量来调整锅炉的过量空气系数 值。在每一个预定的试验工况下,按锅炉反平衡试验的要求 对有关项目进行测量、记录和计算整理,绘出各损失的曲线 图,并确定出最佳过量空气系数。进行较大过量空气系数的 调整时,应注意它对主蒸汽温度的影响;进行较小过量空气 系数的调整时,应注意燃烧的稳定性。

锅炉燃烧调整与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

锅炉燃烧调整与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

锅炉燃烧调整及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防止锅炉结焦和降低污染排放指标措施——针对此题目进行内容的增减细化和完善,要充分发挥合力团队和专工及主任层面作用,总结经验,真正发挥指导运行人员操作的目的!而不是为完成我布置的工作去应付!建议妥否请考虑!在锅炉运行调整中,在每一个运行工况下,对每一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锅炉燃烧调整的水平,最终反映在整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上。

针对我公司情况,锅炉调整主要是对燃烧系统的调整,其次是各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锅炉调整的每一个环节。

燃烧调整部分:一、送、引风量的调整及控制在平衡通风的燃煤锅炉风量的调整中,原则上直接采用调节送、引风机动叶或静叶开度的大小来调整。

总风量的大小,主要依据锅炉所带负荷的高低、氧量的大小以及炉膛负压来控制。

目前#1、2炉引风量的调节,在稳定工况运行时主要是投入自动调节。

送风量的调节,在负荷稳定时投入自动调节,在负荷波动大时手动调节。

在点炉前吹扫条件中规定风量大于30%所对应的风量的质量流量为280T/H,根据这一基准,在正常调整中,按照负荷高低和规定氧量的大小来控制送风量。

将炉膛负压调节在-19.8Pa~-98Pa为基准来控制引风量。

二、燃料量的调整及控制1、锅炉负荷小幅度变动时调节原则:通过调节运行着的制粉系统的出力来进行。

调节过程(以少量加负荷为例)1)在给煤量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将A磨煤机的调整做为燃烧稳定的基础,然后通过适当开B、C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来调整负荷,调整时不要大幅度开容量风门,根据负荷情况,可单侧或双侧调整,调整幅度控制在2%开度左右,调整后,密切注意汽包压力或主汽压力以及氧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压力上升快,可适当对单侧容量风门回调来进行控制。

2)在各台磨煤机容量风门开至40-45%时,此时应根据磨煤机料位及电流情况,来增加给煤量,根据长时间观察,每台磨煤机给煤量最稳定工况出力在54-56T/H之间,在掺烧劣质煤(如金生小窑煤)时,出力在48-50T/H之间。

锅炉燃烧调整

锅炉燃烧调整

煤粉细度的影响
• 煤粉越细,表面积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加热时温升越快,挥发分的析 出、着火及化学反应速度也就越快,因而 越容易着火。煤粉细度越细。所需燃烧时 间越短,燃烧也就越完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次风的风量、风速、风温的影响
• 正常运行中,减少风粉混合物中一次风的数量,一方面相当于提高煤 粉的浓度,将使煤粉的着火热降低;另一方面在同样高温烟气量的回 流下,可使煤粉达到更高的温度,因而可加速着火过程,对煤粉的着 火和燃烧有利。但一次风量过低,则往往会由于着火初期得不到足够 的氧气,使反应速度反而减慢而不利于着火扩展。一次风量应以能满 足挥发分的燃烧为原则。 一次风速过高,将降低煤粉气流的加热程度,使着火点推迟,容易 引起燃烧不稳,且煤粉燃烧也不易完全;特别是降低负荷时,由于炉 内温度较低,甚至有可能产生火焰中断或熄火,此时,应设法降低一 次风速。但一次风速过低会造成一次风管堵塞,而且着火点过于靠前, 还可能烧坏喷燃器。一次风温越高,煤粉气流达到着火点所需热量就 越少,着火速度就越快。但一次风温过高,对于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 时,往往会由于着点离燃烧器喷口过近而造成结渣或烧坏喷燃器。反 之,一次风温过低,则会使煤粉的着火点推迟,对着火不利。
锅炉燃烧调整
一、燃烧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二、影响燃烧的因素和强化燃烧的措施 三、煤粉细度的确定 四、不同煤种的燃烧调整原则 五、燃料量的调节 六、风量的调节 七、炉膛压力的调节 八、燃烧器的调节
一、燃烧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锅炉本身的运行工况和参数变化,而且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 经济均将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正常运行或是启停过程,均应合理组织燃烧,以确保燃烧工况 稳定、良好。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是: l、保证锅炉参数稳定在规定范围并产生足够数量的合格蒸汽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2、保证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3、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以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4、使NOxSOx及锅炉各项排放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燃烧工况稳定、良好,是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不稳定不但将引起蒸汽参 数发生波动,而且还将引起未燃烬可燃物在尾部受热面的沉积,以致给尾部烟道带来再燃烧的威胁。 炉膛温度过低不但影响燃料的着火和正常燃烧,还容易造成炉膛熄火。炉膛温度过高、燃烧室内火 焰充满程度差或火焰中心偏斜等,将引起水冷壁局部结渣,或由于热负荷分布不均匀而使水冷壁和 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的热偏差增大,严重时甚至造成局部管壁超温或过热器爆管事故。 燃烧工况的稳定和良好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可靠保证。只有燃烧稳定了,才能确保锅炉其它 运行工况的稳定;只有锅炉运行工况稳定了,才能保持蒸汽的高参数运行。此外,锅炉燃烧工况的 稳定、良好,是采用低氧燃烧的先决条件,采用低氧燃烧,对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 减少NOx和SOx的生成都是极为有效的。 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就要求保持合理的风、粉配合,一、二次风配比,送、吸风配合和保持适当 高的炉膛温度。合理的风、粉配合就是要保持炉膛内最佳的过剩空气系数;合理的二、二次风配比 就是要保证着火迅速,燃烧完全;合理的送、吸风配合就是要保持适当的炉膛负压。无论在稳定工 况或变工况下运行时,只要这些配合、比例调节得当,就可以减少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对于 现代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效率每提高l%,整个机组效率将提高约0.3—0.4%,标准煤耗可下降 3—4g/(kW•h)。 要达到上述目的,在运行操作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燃烧器一、二次风配比,即保持适当的一、二 次风的出口速度和风率,以建立正常的空气动力场,使风粉均匀混合,保证燃烧良好着火和稳定燃 烧。此外,还应优化燃烧器的组合方式和进行各燃烧器负荷的合理分配,加强锅炉风量、燃料量和 煤粉细度等的调节,使锅炉始终保持安全经济的状态运行。 锅炉运行中经常碰到的燃烧工况变动是负荷或燃料品质的改变,当发生上述变动时,必须及时调 节送人炉膛的燃料量和空气量,使燃烧工况得到相应的加强或减弱。 在高负荷运行时,由于炉膛温度高,煤粉着火和风煤混合条件均较好,燃烧一般比较稳定。为了 提高锅炉效率,可根据煤质等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过剩空气系数运行。过剩空气系数减小,排烟热 损失必然降低,而且由于炉膛温度提高并降低了烟速,煤粉在炉膛内停留的时间相对延长。只要过 剩空气控制适当,不完全燃烧损失并不会增加,锅炉效率便可得到提高。低负荷时,由于燃烧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低氮氧化物燃燒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脫氮設備之一,其
去除率在 30~40%,且有安裝方便,不需額外空間及經濟 等優點。低 NOX 燃燒器在設計上,不外採用下列四種方 式(或其交互應用):(a)控制混合式,利用漩渦器或分散 盤,控制燃料與空氣的混合強度,以降低 NOX 生成;(b) 分散火焰式,使燃燒火焰體積增大,可降低火焰溫度,因
適當調整燃燒器可以使得燃燒火焰處於最佳狀態,但是有
些空氣污染物(NOX 和 SOX)排放量仍然高過標準,需要 額外的污染控制技術和後處理設備來進一步的減量或移 除燃燒排放污染物。
1
吾人曾選定南部地區四家
220
工廠的燃油鍋爐,針對鍋爐氮
氧化物排放情況進行了解,並
200
以燃燒調整法來降低氮氧化物
NOx (ppm)
力超出液滴表面包覆力時,
液滴將被爆裂擠碎,形成一
些小液滴。此一微爆特性有
助於提升燃燒效率,促進劣
質燃油的利用,微爆產生的
水蒸汽有局部降溫的效果,
因而降低熱式 NOX 排放。
所謂燃燒過程改善技術,一般而言是經由改變火焰結構之
方式,以達到降低 NOX 的效果,其技術範圍從簡單的燃 料/空氣調整到複雜的燃燒器及設備的置換,均屬燃燒過程
改善之範疇。常見的燃燒過程改善技術,包括燃燒系統調
3
整法(如前所述)、分段燃燒法、煙道氣迴流法、再燃燒 法、及使用低氮氧化物燃燒器等。
吾人曾針對某一化纖廠之汽電共生廠,進行燃煤鍋爐燃燒調整實 務示範,調整結果可明顯降低燃煤鍋爐之氮氧化物排放量達 19.4%, 煙氣含氧量降低 38%,煙氣溫度降低 3%,以及飛灰所含未燃碳降低 21%,而調整後之鍋爐整體效率則提升了 3.9%。
廢氣後處理技術有選擇性觸媒還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或選擇性非觸媒還原法(Selective Non-
Catalytic Reduction, SNCR)等,係利用還原劑注入煙道氣
中,並在設定的反應條件下,將 NOX 還原成 N2 的方法。
SCR 利用 NH3、H2、CO 或碳氫化合物等還原劑,配合適
一氧化碳控制技術
一氧化碳是碳氫燃料燃燒過程的中間產物,當氧氣量不足
時,一氧化碳會以最終產物的型態出現在排氣中。一氧化 碳並不適合於廢氣後處理去除技術,而需要由其生成途徑 來控制它的形成,亦即調整燃燒所需空氣量。如前所述, 改變空氣量對 CO 和 NOX 效應是互相衝突的,一般調整 控制目標係以 CO 為主,NOX 可利用其他技術再行移除。
燃料前處理技術是改用含氮成分較低的燃料(如天然
氣),或減少燃料中含氮成分(加氫脫氮處理),進而避免 燃料式 NOX 污染物的生成。但因此法成本高,且仍無法 避免因高溫所生成的熱式 NOX 與瞬式 NOX,加上目前所 面臨能源短缺的壓力,未來使用燃煤或重油的機會將會相 對的增加,故此法能達到的控制效果相當有限。目前發展 的燃料前處理技術,因而偏向使用燃料添加劑,或使用具 有微爆特性的乳化、漿狀燃料。
NOx, CO 排放濃度
黑煙產生點 臨界操作點
燃燒調整
適當調整燃燒器可以控制、並維持燃燒火焰處於最佳狀
態,是最基本且最經濟的節約能源和控制污染手段。
火焰燃燒所需的實際空氣量,通常超過化學計量比的理論
空氣量,因為適當的過剩空氣量有助於流體混合,使得燃 燒火焰達到完全燃燒狀態,同時也可降低一氧化碳及固體 微粒排放。燃料完全燃燒和適當空氣量,代表燃料和空氣 的充分利用,可以得到最佳燃燒效率,因此節約燃料而促 成二氧化碳減量。
低空氣 z 降低峰焰溫度。 預熱法
5~15
舊廠


z 會降低鍋爐效率。 z 適合排放在法規邊緣時採用。
水或蒸汽 z 降低峰焰溫度。 注入法
<70
氣渦輪 機
HC,CO

z 會降低燃燒效率。 z 耗費能源。
低 NOX 燃燒器
z 二段式燃燒過程 z 第一階段減少所需空氣量。 z 第二階段減低峰焰溫度。
廢氣後處理技術尚有濕式同時脫硝、脫硫法,係將煙道氣
的 NOX 藉由化學溶液之吸收作用轉移至液相,再將乾淨 的氣體分離,而達清淨空氣之目的。主要的濕式處理技術 包括氧化/吸收法、吸收/還原法、及氧化/吸收/還原法等。
8
各種氮氧化物控制技術比較
控制技術
原理
去除率(%) 應用 二次污染 費用
備註
z 減少氧之利用率。 分段燃燒法 z 降低峰焰溫度。
火焰上方空氣法示意圖(Combustion Technology Manual, IHEA, 1994)
使用 OFA 方式燃燒重油(左圖)及柴油(右圖) 所產生的 NOX 減量效果
4
分段空氣 (燃料)
燃料(空氣)
分段空氣 (燃料)
主要燃燒區
二次燃燒區
The John Zink Combustion Handbook Charles E. Baukal, Jr., Editor, 2001.
之排放,及改善鍋爐效率。
180
針對編號 A3 鍋爐之一系
列燃燒調整結果,我們選取較
相近的負載範圍,探討 NOX
160
排放濃度及鍋爐效率隨過剩氧
量之變化關係(如右圖所示)。 140
圖中()內之數字代表該組實
2
驗數據之鍋爐負載變化範圍。 88
由右圖所顯示之燃燒調整結
果,我們可以發現在相同負載 86
之下,降低過剩氧濃度可以使
7
氧化物排放標準要求很高,或於有效之熱式脫硝溫度範圍
內不易注入 NH3 時,可考慮利用 SCR 技術以去除氮氧化 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部份 SCR 技術皆需使用稍為 過量的 NH3,以達到氮氧化物去除效果,惟未反應 NH3 的洩逸,會造成另一惡臭之環保問題,通常處理效率於 80~90%時,將會排放 10~20ppm 的 NH3。
完全燃燒區
Pacific Rim Technologies/ Reaction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再燃燒區
個案分析中之燃煤鍋
主燃燒區
爐,於再燃燒區採用天然氣
作為二次燃料,採用 10%天
然氣時,NOX 降低率為 46 %,而採用 20%天然氣時,
NOX 降低率則為 58%。
分段燃燒是控制 NOX 排放的有效方法,利用所謂「延遲
燃燒」程序,使完全燃燒區域能偏離主要燃燒區。此種控 制方法可經由下列方式達成:(a)關閉部分燃燒器(Burner Out of Services,BOOS),(b)火焰上方空氣法(Over Fire Air,OFA),(c)燃燒偏流法(Biased Firing),包括分段空 氣法及分段燃料法。
Eff (%)
得 NOX 排放濃度下降,而且鍋
84
爐效率隨過剩氧量的減少而提
高。
82
由此可見,燃燒調整可以
有效的降低氮氧化物,提升燃
80
燒效率,也促成溫室氣體二氧
化碳的減量。
78 2
4
6
O2(%)
8
10
(74~76) (71.2~72.8) (69.6~70) (66~67.6)
4
6
8
10
O2 (%)
分段空氣(左圖)及分段燃料(右圖)燃燒器示意圖
煙道氣迴流法係將部份排放煙道氣迴流至燃燒區,因迴流
氣體之稀釋作用,使得氧氣濃度降低(不足),可使尖端 火焰溫度降低,便可減少熱式 NOX 之生成。
當煙道氣迴流率增加時, 燃燒室外部煙道氣迴流 熱式 NOX 將減少,惟大量迴流 煙道氣勢必影響火焰之穩定 度、及熱輸出率。煙道氣循環 對燃料式 NOX 之生成毫無影 響,故本法大多使用於低氮燃 料(例如天然氣或燃油)之燃 燒狀況,其 NOX 減少率可達 50~70%,但對煤及重餾油分則 僅能降低 10~30%。由於煙道氣 燃燒室內部煙道氣迴流 迴流法具有可與大部份其他氮 氧化物控制方法配合之優點, 所以許多工業用低氮氧化物燃 燒器,皆與煙道氣迴流法合併 使用,以提升其整體效率。
一般工業界處理一氧化碳的方式係將其收集後,於高溫爐
或廢熱鍋爐中再燃燒,使一氧化碳成為工廠熱源需求中的 回收能源而具經濟價值。一氧化碳再燃燒方式與揮發性有物控制技術
氮氧化物控制技術可分為燃料前處理 (Fuel Specification)
技術、燃燒過程改善(Combustion Modification)技術、及 廢氣後處理(Post-Combustion Treatment)技術三大類。
而降低 NOX;(c)自身迴流式,利用漩渦器的設計,使一 部份燃燒氣體迴流至火焰前端,一方面穩定火焰,一方面
降低氧濃度,可降低 NOX 生成;(d)分段燃燒式,燃燒器 的設計,採用分段空氣或分段燃料的方式,以降低燃燒強
度、氧濃度或產生還原火焰,來降低 NOX 之生成。
內迴流
富燃料區 外迴流
貧燃料區
低 NOX 燃燒器(上圖)及其燃燒流場結構(下圖) Borman, G.L. and Ragland, K.W., Combustion Engineering, 1998. (Toquan, et al., 24th Symp. (Int.) on Combustion, pp.1391-1397, 1992)
10~30(火上或
分段空氣法) 20~40(分段燃
新廠
z 配合其他 NOX 控制技術,可達更佳去除


率。 z 需注意燃燒不完全時,產生煙塵和 CO。
料法)
z 燃燒管理上相當複雜。
煙道氣 迴流法
z 部份排氣迴流至火焰區。 z 降低峰焰溫度。 z 降低過剩氧量。
30~50
新廠 或舊廠

z 可能產生熱效率降低。 低 z 需裝設風車和煙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