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萨拉齐电厂的2×300MW CFB锅炉是采用哈尔滨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锅炉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锅炉型号HG-1065/17.6-L.MG,是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紧身封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混合煤质,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即BMCR工况)为设计参数,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65t/h。循环物料的分离采用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受热面采用全悬吊方式,空气预热器、分离器采用支撑结构;锅炉启动采用床下和床上联合点火启动方式。

萨拉齐电厂锅炉主要技术参数:

一、优化燃烧调整机构

为了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使我厂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工作有序进行,做到调整后锅炉更加安全、经济运行,我厂成立了锅炉优化燃烧调整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 杨彦卿

副组长:冀树芳、贺建平

成员:刘玉俊、蔚志刚、李京荣、范海水、谷威、孔凡林、薛文祥、于斌

2、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锅炉优化燃烧调整的工作计划;

2)负责编制锅炉优化燃烧调整方案及锅炉运行中问题的检查汇总;

3)负责组织实施锅炉优化燃烧调整工作,保证锅炉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

二、优化燃烧调整工作内容:

1、入炉煤粒度调整:

1)CFB锅炉对入炉煤粒径分布要求很高,合理的粒径分布是影响锅炉燃烧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入炉煤粒径对锅炉的影响有以下几点:a)入炉煤细粒径比例较少,粗颗粒比例多,阻力相应增加锅炉流化所需一次风量增大,细颗粒逃逸出炉内的几率增高,锅炉飞灰含碳量上升;b)入炉煤细颗粒比例多,粗颗粒比例少,在相同的一次风量下锅炉床层上移,床温升高,

锅炉排烟温度也相应提高;c)入炉煤粒径过粗还会影响到锅炉的正常流化和排渣,粒径过粗容易使排渣不畅导致流化不良甚至结焦,为此我厂应严格控制入炉煤粒度;每星期对入炉煤粒度进行分析两次,并根据入炉煤粒度分析及时检查高幅筛筛条或调整碎煤机间隙。

2、锅炉灰平衡的建立:

1)煤质的变化是CFB锅炉燃烧调整的首要研究对象,其发热量、挥发分、水份、含硫量特别是灰份的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锅炉燃烧带来影响;因我厂主要采用神华煨煤,此煤细颗粒占比重过大,构成循环灰主体的灰粒度不到所有成灰的20%,成灰特性极差,我厂采用矸石掺烧方式来增加锅炉循环灰量,即神华煨煤与矸石掺烧;为了使配煤更精确,避免煤质大幅波动,采用分仓上煤方式进行配煤即:锅炉#1、#4 原煤仓上神华煨煤,#2、#3原煤仓上神华煨煤与矸石掺烧煤,神华煨煤与矸石按照1:1比列;经过调整各给煤机出力使燃烧煤种满足需求;使每10MW对应煤量为8吨/小时左右(发热量约为3000-3500cal/Kg左右);运行人员要重视入炉煤化验结果(煤质化验和颗粒度化验),做到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调整手段。

3、氧量调整:

风量的调整能有效地改善风、煤灰的混合程度,我厂对风量的调整采取“低风量、低氧量”的运行调整方式,在不同的运行负荷下,氧量过大,会导致排烟热损失和风机电耗增加;反之,

虽然使得风机电耗下降,但飞灰可燃物增加,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低负荷(150MW-200MW)控制氧量3~4%,200MW以上负荷控制氧量在2~3%左右,床温控制在950℃以下,最佳控制在930℃以下;

4、锅炉床压的调整:

床压,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反映床料高低的参数,床压过高,密相区颗粒浓度大,炉膛受热面磨损量大,在同样的一次风量下,床压高则一次风压相应增大,风机电耗增加;在运行调整中应采取“低床压”运行方式,在保证锅炉循环灰量的情况下尽量维持低床压运行,控制水冷风室压力在11KPa-13.5KPa范围内,#1炉床压控制在5 KPa左右,#2炉床压控制在6 KPa左右(#1、#2床压测点安装位置不同,#2炉床压测点偏低)。

5、锅炉一、二次风量调整:

对于CFB床锅炉来说,锅炉的一次风主要是用来床料的流化,它的大小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锅炉的流化状况,颗粒度大,床料量也相应增多,所需的一次风量就大;风量过小,炉膛内床料的流化状态就差,容易造成流化不良,同时还会使密相区中的煤燃烧不完全;风量过大,则锅炉排烟热损失也大,达不到经济运行的效果,还会增加锅炉受热面的磨损;二次风量的控制其实就是对氧含量的控制,而氧含量又直接影响着锅炉的经济性。它的大小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负荷,负荷高则给煤量大,床料量也相应增多,所需的二次风量就大;负荷低时正好相反。

我厂采取“低风量、低氧量”的运行调整方式,在保证锅炉

床温控制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下部平均床温950℃),尽可能的减小一、二次风量;及时调整主一次风门开度及一次风机液偶开度,为了减少主一次风门节流损失,在保证两侧床平稳的情况下尽量开大主一次风门开度(60%-70%)并保证一次风机出口压力大于风室压力小于5KPa,必要时可以适当开启燃烧风与混合风门进行补偿;机组负荷300MW,#1炉控制一次风量小于380KNm3/h,#2炉控制一次风量小于470 KNm3/h(两台炉一次风量标定系数不同),两台一次风机电流均小于290A,两台二次风机电流均小于190A。通过调整裤衩退内侧下二次风手动开度控制炉膛下二次风量(目前开度为60%左右),一方面使炉膛下部缺氧燃烧,控制炉膛下部温度,另一方面可以减缓裤衩退内侧下二次风口磨损;因炉膛各油枪二次风管径较粗,尽量减小其二次门开度,建议开度小于30%;根据锅炉入炉煤质情况,通过调整一、二次风配比,控制炉膛上部差压,使炉内燃烧更加充分,从而降低飞灰含碳量。

6、降低返料风量、松动风量:

返料风量、松动风量原则上不参于运行调整,但松动风量过大会造成返料沿立管直接反窜至分离器中心,破坏分离器径向速度分布,甚至直接飞出分离器,降低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和循环倍率,锅炉经济性变差,返料风量过大一方面会影响返料器返料效果,另一方面会给回料器器斜腿内煤的二次燃烧提供氧量,导致回料器斜腿温度过高;建议返料器返料风门开度在50%左右,返料器松动风

门开度在40%左右。

7、主、再热汽温的调整:

主、再热汽温作为可控耗差的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计算,主汽温度降1℃,供电煤耗约增0.1克/度,再热汽温降1度,供电煤耗约增0.08克/度。主、再热汽温的运行调整中,一方面主采用炉内燃烧调整及烟气挡板来调整主汽温度,避免大量使用减温水来调整,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各给煤机手动插板门开度,使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由于再热器减温水对机组效率影响较大烟气挡板的使用,主要用来调整再热汽温。锅炉运行中在保证受热面金属壁温不超温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主、再热汽温,机组负荷在200MW以下时,运行人员应每班对高过进行一次吹灰,以便提高主汽温度。

8、加强底渣分析:

定期对锅炉左、右两侧低渣进行含碳量、粒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锅炉两侧燃烧情况,及时调整锅炉两侧风量配比。

9、主蒸汽压力的调整:

机组运行中尽量提高主汽压力运行,机组负荷对应压力规定如下表:

10、热风温度:

运行人员加强锅炉吹灰,特别是锅炉空预器的吹灰,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及时调整各暖风器汽源调节门,确保一、二次热风及排烟温度正常。

11、给煤系统的调整:

运行人员应根据锅炉下部各床温测点温度,及时调整每台刮板给煤机#1-#3手动插板门的开度,保证锅炉下部床温测点偏差小于50℃。我厂各给煤机密封风采用的时一次热风,在保证给煤机落煤管温度不超温的情况下,尽量关小各密封风调门,建议风量维持在2-3 KNm3/h,各风门开度在10%左右。

12、检修人员全力配合,机组发现缺陷时,应及时消除;

13、以上措施各个部门应严格执行,优化燃烧调整机构将对其考

核及奖励。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2 炉优化调整 机组稳定运行已有3个多月,但在调试结束后我厂#2机组在3月份前在满负荷时床温在960℃左右,总风量大,风机电流大,厂用电率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三个月的分析、调整,近期床温整体回落,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煤颗粒度的差异。前一段时间负荷300MW时床温高炉膛差压在,下部压力,近期炉膛差压在,下部压力,这说明锅炉外循环更好了,分离器能捕捉更多的物料返回炉膛,同时也减少了飞灰含碳量,否则小于1mm的煤粒份额太多分离器使分离效率下降,小于1mm 细颗粒太多就烧成煤粉炉的样子,从而导致高床温细颗粒全给飞灰含碳量做贡献了,大于10mm煤粒太多就烧成鼓泡床了,导致水冷壁磨损加剧爆管、冷渣器不下渣和燃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粒度(1—9mm)是保证燃烧的前提,当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只能通过加大风量使床温下降,在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加负荷一定要先把风量加起来,否则负荷在300MW时床温会上升到接近980℃,甚至会因床温高被迫在高负荷时解床温高MFT保护,如果处理不当造成结焦造成非停。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煤粒度是决定是否把锅炉烧成真正循环流化床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粒度问题解决了,锅炉90%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内目前最好的煤破碎系统为三级筛分两级破碎。 二、优化燃烧调整。3月份以来#2炉床温虽然整体下降,但仍不够理想,由于我厂AGC投入运行中加减负荷频繁,所以在负荷变

化时锅炉床温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时床温相差接近200℃,不断的调整风煤配比使其达到最优燃烧工况,保证床温维持在850℃-900℃。负荷150MW时使总风量维持32万NM3/h左右,一次流化风量21万NM3/h,二次风量11万NM3/h左右,同时关小下二次风小风门(开度20%左右,减小密相区燃烧,提高床温)和开大上二次小风门(开度40%左右,增强稀相区燃烧,提高循环倍率),可使床温维持850℃左右,正常运行中低负荷时一次风量保证最小临界流化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可使床温维持高一点,以保证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负荷300MW时总风量维持62万NM3/h左右,一次风量27万NM3/h左右,二次风量35万NM3/h左右,同时开大下二次小风门(开度80%左右,增强密相区扰动,降低床温),关小上二次小风门(开度60%左右,使稀相区进入缺氧燃烧状态),因为东锅厂设计原因,二次上下小风门相同开度情况下上二次风是下二次风风量的三倍,所以加减负荷时根据负荷及时调整二次小风门开度对床温影响较大。高负荷时在床温不高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一次风,以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二次风用来维持总风量,高负荷时床温尽量接近900℃,以达到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同时加负荷时停止部分或全部冷渣器,床压高一点增强蓄热量可降低床温,减负荷相反,稳定负荷后3台左右冷渣器可保证床压稳定。 在优化燃烧调整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配合锅炉主管薛红军进行全负荷低氧量燃烧运行,全负荷使床温尽量靠近900℃。根据#2炉目前脱硝系统运行情况,负荷150MW时根据氧量及时减减小二次风,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为提高锅炉效率,降低辅机耗电率,保持煤粉“经济细度”的要求,力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制粉系统能耗之和最小;保证锅炉设备安全、各经济指标综合最优和环保参数达标排放,制定以下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1、优先运行A、B、C、D层煤粉燃烧器,低负荷时运行 B、C、D层煤粉燃烧器,负荷增加时,根据需要依次投入E、F层煤粉燃烧器,运行中应平均分配各层燃烧器出力(可通过各分离器出口风粉温度、压力是否一致判断,通过调整各容量风门偏置维持各容量风门后磨煤机入口风压一致来实现),各层煤粉燃烧器出力应在24~28t/h(根据单只燃烧器设计热负荷,19.65MJ/kg热值对应出力6.1t/h,17.5 MJ/kg 热值对应出力 6.85t/h),单侧运行的磨煤机出力不得超过30t/h(通过节流单侧运行磨煤机热风调节门,维持单侧运行磨煤机总风压偏低正常双侧运行磨煤机0.7~1.0kPa,调整容量风门偏置来实现),在此原则基础上,及时减少煤粉燃烧器运行层数或对角停运燃烧器,一方面,可发挥低氮燃烧器自身的稳定能力,另一方面,较高的煤粉浓度有利于在低氧环境中,集中煤粉挥发分中的含氮基团将NO还原为N2,此外,运行下层燃烧器增加了煤粉到燃尽区(富氧区)的停留时间,可充分利用含氮基团将NO还原为N2,从而降低SCR

入口NOx。 2、锅炉氧量保持:(1)供热期,负荷150~180MW氧量 3.0~5.0%;负荷180~210MW氧量 2.5~ 4.0%;负荷大于210MW氧量2.0~3.2%。(2)非供热期,负荷150~200MW氧量3.2~ 5.5%;负荷200~250MW氧量2.7~4.0%;负荷大于250MW氧量2.0~3.5%。(3)正常情况下,锅炉氧量按不低于2.5%保持,不能超出以上规定区间;环保参数超限,异常处理时,氧量最低不低于1.5%,异常处理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正常氧量。通过以上原则保证锅炉不出现高、低温硫腐蚀、受热面壁温超限、空预器差压增大,同时为降低飞灰含碳量、再热器减温水量、排烟温度、引送风机耗电率提供保障。 3、运行中保持二次风与炉膛差压不低于0.3kPa,掺烧贫瘦煤较多时,周界风风门开度在锅炉蒸发量500t/h以下可关至10%(周界风量太大时,相当于二次风过早混入一次风,因而对着火不利),大负荷时周界风风门开度不超过35%,除保持托底二次风至少70%以上开度,其余二次风采用倒塔配风方式。 4、燃尽风量占总风量的20~30%(燃尽风量之和与锅炉总风量的比值),低负荷压低限,优先使用下层燃尽风,锅炉蒸发量600t/h以下最多使用两层燃尽风(燃尽风使用原则:锅炉蒸发量430t/h以上燃尽风A层开50~80%;锅炉蒸发量500t/h以上燃尽风B层逐渐开启至全开;锅炉蒸发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08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 标准版本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运行人员在值班监盘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发现运行表计不正常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迅速处理。尤其是燃烧系统投自动时,对燃烧稳定性有疑问应立即查看炉火。如燃烧不稳定应立即采取投油或干气稳定燃烧。 2对燃烧有影响的操作必须逐项进行,禁止两项及两项以上同时操作。 3对锅炉燃烧工况有影响的重大试验工作,应制定技术和安全措施。经调度和车间同意,必要时由生产厂长审批后方可进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试验。

4燃烧发生不稳定时,应立即停止喷钙脱硫运行,将燃烧和送引风自动改手动。 5司磨在启停制粉系统时,必须加强同司炉的联系,特别是在操作排粉风机进口风门时,要缓慢进行,司炉要及时调整风量。 6操作一次风要认清名牌,防止误操作。 7可采取降低一次风和加大二次风的方法来提高喷燃器处的燃烧温度,并保持炉内过剩空气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提高整个燃烧室的稳定,促使煤粉迅速着火,燃烧稳定。 8图像火检和工业电视系统应完好,有故障时及时联系热工处理。 9若燃煤挥发份小于12%,低位发热量小于17000J/g,炉膛负压拨动大,燃烧不稳,结合现场看火,汇报调度,可要求投油或干气稳燃。

锅炉燃烧调整

锅炉燃烧调整 一、燃烧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锅炉本身的运行工况和参数变化,而且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经济均将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正常运行或是启停过程,均应合理组织燃烧,以确保燃烧工况稳定、良好。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是: l、保证锅炉参数稳定在规定范围并产生足够数量的合格蒸汽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2、保证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3、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以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4、使NOxSOx及锅炉各项排放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燃烧工况稳定、良好,是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不稳定不但将引起蒸汽参数发生波动,而且还将引起未燃烬可燃物在尾部受热面的沉积,以致给尾部烟道带来再燃烧的威胁。炉膛温度过低不但影响燃料的着火和正常燃烧,还容易造成炉膛熄火。炉膛温度过高、燃烧室内火焰充满程度差或火焰中心偏斜等,将引起水冷壁局部结渣,或由于热负荷分布不均匀而使水冷壁和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的热偏差增大,严重时甚至造成局部管壁超温或过热器爆管事故。 燃烧工况的稳定和良好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可靠保证。只有燃烧稳定了,才能确保锅炉其它运行工况的稳定;只有锅炉运行工况稳定了,才能保持蒸汽的高参数运行。此外,锅炉燃烧工况的稳定、良好,是采用低氧燃烧的先决条件,采用低氧燃烧,对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少NOx和SOx的生成都是极为有效的。 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就要求保持合理的风、粉配合,一、二次风配比,送、吸风配合和保持适当高的炉膛温度。合理的风、粉配合就是要保持炉膛内最佳的过剩空气系数;合理的二、二次风配比就是要保证着火迅速,燃烧完全;合理的送、吸风配合就是要保持适当的炉膛负压。无论在稳定工况或变工况下运行时,只要这些配合、比例调节得当,就可以减少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对于现代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效率每提高l%,整个机组效率将提高约0.3—0.4%,标准煤耗可下降3—4g/(kW?h)。 要达到上述目的,在运行操作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燃烧器一、二次风配比,即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的出口速度和风率,以建立正常的空气动力场,使风粉均匀混合,保证燃烧良好着火和稳定燃烧。此外,还应优化燃烧器的组合方式和进行各燃烧器负荷的合理分配,加强锅炉风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02T17:39:46.0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作者:刘阳1 袁圆2 [导读] 摘要:如今我国的水、电、煤、油等资源缺乏,同时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而电站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造成一定环境问题,因此在电站运营期间要重视锅炉燃烧优化问题,由于锅炉在投入使用期间设备能耗大,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并且在锅炉燃烧期间,依燃料性质差异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燃烧剩余物。 (云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如今我国的水、电、煤、油等资源缺乏,同时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而电站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造成一定环境问题,因此在电站运营期间要重视锅炉燃烧优化问题,由于锅炉在投入使用期间设备能耗大,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并且在锅炉燃烧期间,依燃料性质差异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燃烧剩余物。为达到锅炉使用中节能减排的需求。我们在电站锅炉运行期间也要注重考虑相应的燃烧优化措施。这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站锅炉;燃烧优化;应用探析 前言 在电站锅炉燃烧期间,锅炉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氮氧化物的影响,然而两者关系并不和谐,存在分歧。所以在电站锅炉运行期间,务必要对锅炉的热作用和氮氧化物的控制指标计划足够重视和掌握,切实提高锅炉燃烧的实际效果。如今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均得到推广及应用,本文考虑将该技术运用于电站锅炉燃烧效率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站锅炉燃烧优化和整体运行效率。 1.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的技术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调整到集约型,对电站锅炉燃烧,既要保证经济合理性,还要注重清洁环保,符合绿色发展需求。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即有锅炉燃烧优化的措施,如测量技术的优化调整,全面推动了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研究新型、更高效的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是目前减少煤炭能量消耗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作用显著,对保障机组运行水平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燃料费用,并有效控制电站锅炉NOx气体的排放。电站燃烧的主要过程是:燃料在电站锅炉内膛中充分燃烧,产生热能,再通过金属壁面传热,逐渐将锅炉水分转变成有足够压力和温度的过热蒸汽。在此过程中运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燃烧优化技术,可以切实保障锅炉燃烧的水平并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分析电站锅炉的燃烧优化技术,电站锅炉的燃烧优化技术有三种类型:一是利用在线分析锅炉燃烧的关键数据,带领操作人员调整锅炉燃烧情况,这种燃烧优化技术是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技术;二是燃烧优化技术通常是在DCS的前提下,建立锅炉运行较为关键的监督体系,结合新型控制思维、控制方法或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锅炉的燃烧优化操作,在新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渐趋完善下和在工业领域的普遍推行下,这种燃烧优化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三是燃烧优化技术,在考虑机械设施时,要对燃烧器、受热面等环节完成电站锅炉的燃烧优化处理。以上三种技术路线各自具备不同的优点,第二种技术是当前更多发电企业的首要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锅炉燃烧中广泛推行,主要对锅炉燃烧规律特征做了深入分析。融入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的燃烧优化技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电站锅炉的热作用水平和减少NOx气体的排放。人工智能技术,根据DCS数据库中富含的海量信息作为数据探究的前提,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贤在线探究,高效得出运行数据的最优值,在运用到DCS中,该系统利用控制偏移量的操作,充分完成NeuSIGHT对电站锅炉的优化调整。 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有以下几点作用:①锅炉燃烧煤质的自动分析。煤质多变是锅炉普遍存在的特征,各种性能的煤质有差异,锅炉的燃烧性质就会有所区别,一定要正确辨识出各种煤质,展开相应的优化分析。②对锅炉运行状态的非线性动态的建模,并探讨了模型的自主更新要素。锅炉燃烧具备非线性的运动规律,若是只存在于线性模型或稳态模型,就无法进行合理的燃烧优化管理,另外模型的自适应特征,是利于燃烧优化控制的重点。 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锅炉运行优化控制问题 人工智能计算涵盖了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模糊调整法及遗传算法。 2.1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该系统与脑神经网络模拟密切相关,属于模拟人类大脑思维模式的数字模型,现今主要研究成果有神经网络、神经计算机或者并行处理器。近几年人工神经元网络科研分析,及其对锅炉燃烧优化产生的优化作用备受关注,取得了一定的优化效果。 神经网络锅炉燃烧优化系统属于一套系统、全面、闭环控制的锅炉燃烧优化系统,目的在于获取燃烧优化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而推动系统的优化调整水平。涉及到很多输入变量,如机组出力、气体排放、运行条件、设备质量等,能够在模型中使用,来协调炉内燃料量与空气量,实现燃烧优化控制的作用。燃烧优化控制系统运用在锅炉燃烧管理这一环节,要确保在当前DCS、PLC、DDC控制系统的前提下,结合NeuSIGHT系统,不仅发挥了之前的DCS控制系统获取的锅炉数据,还结合了新型控制分析设备对信息的优化调整,实现了燃烧控制优化的作用。 2.2 模糊控制方法 此方法的思路是模拟人脑思维思维模式,结合实践数据对燃烧系统运用算法进行内部数据规划,此方法具有可行性高、算法便捷、跟踪高效等优点,所以在目前各个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是个热点。根据神经网络方法时,无需创建数据模型,利用对算法的调整,保持DCS 的动作,这会使得系统改良更加快捷,是处理问题的新方法。自寻优技术,结合了经典控制学说,将新型自寻优控制器推广到系统中,将PID技术、智能自寻优技术根据监测要求进行结合,发挥系统的最佳效果。这种技术适用于一些传统、老旧的锅炉燃烧系统的优化改造,由于其保持了部分老PID系统,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既能减少改造资金投入,还能保证一定燃烧效率。 2.3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以及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数学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得到最优解的方法。从理论分析,最优控制通常是保障一定概率的接近最优值,根据足够的适应度去靠近最优值,遗传算法的方案往往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解决。早在1975年美国J.Holland教授提出该概念,目的在于能够对结构对象直接控制,无需考虑对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并行性和强大的寻优能力,结合概率论的寻优技术,能自动得出引导优化的搜素空间,自主的优化搜索途径,无需明确的标准

基于声波测温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基于声波测温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项目建议书 华北电力大学

一目前电站锅炉燃烧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共性问题 1.1.1 两对矛盾需要解决 ①锅炉效率()与污染排放(NOx)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追求高的锅炉效率的时候,势必要使煤粉在炉充分燃烧。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提高炉燃烧温度以及使用较高的过量空气系数,而这两方面都会增加污染的排放。反之,则锅炉效率较低。炉的高温燃烧还会带来水冷壁结渣等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最佳的折中选择。 ②锅炉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之间的矛盾 对于锅炉效率影响最大的两项热损失—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而言,也存在类似的矛盾。提高炉燃烧温度以及使用较高的过量空气系数,可以降低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但是排烟热损失()则会随之增加。因此也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最佳的折中选择。 1.1.2 四个优化问题需要解决 ①锅炉效率()与污染排放(NOx)的联合优化 通过寻找最佳的二次风门和燃尽风门组合,建立良好的炉燃烧空气动力场,可以达到锅炉效率()与污染排放(NOx)的共赢。 ②锅炉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联合优化 通过寻找最佳的烟气含氧量(O2)设定值,可以达到锅炉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共赢。 ③汽温控制方案的优化 联合调节燃烧器和喷水,尽量使用燃烧器摆角等方式来调节汽温而减少减温水的使用量,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机组热效率。 ④防止炉结渣的优化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寻找最佳的煤粉和二次风门、燃尽风门的组合,调整均衡燃烧,防治火焰偏斜;二是调节炉膛出口温度目标值;三是组织合理的吹灰优化。 1.1.3 炉膛三个参数的测量需要解决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预防锅炉熄火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运行人员在值班监盘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发现运行表 计不正常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迅速处理。尤其是燃烧系统 投自动时,对燃烧稳定性有疑问应立即查看炉火。如燃烧 不稳定应立即采取投油或干气稳定燃烧。 2对燃烧有影响的操作必须逐项进行,禁止两项及两项 以上同时操作。 3对锅炉燃烧工况有影响的重大试验工作,应制定技术 和安全措施。经调度和车间同意,必要时由生产厂长审批 后方可进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试验。 4燃烧发生不稳定时,应立即停止喷钙脱硫运行,将燃 烧和送引风自动改手动。

5司磨在启停制粉系统时,必须加强同司炉的联系,特别是在操作排粉风机进口风门时,要缓慢进行,司炉要及时调整风量。 6操作一次风要认清名牌,防止误操作。 7可采取降低一次风和加大二次风的方法来提高喷燃器处的燃烧温度,并保持炉内过剩空气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提高整个燃烧室的稳定,促使煤粉迅速着火,燃烧稳定。 8图像火检和工业电视系统应完好,有故障时及时联系热工处理。 9若燃煤挥发份小于12%,低位发热量小于 17000J/g,炉膛负压拨动大,燃烧不稳,结合现场看火,汇报调度,可要求投油或干气稳燃。 10当发生大幅度甩负荷时,应立即开启向空排汽,维持汽压9Mpa左右,维持燃烧稳定,便于迅速恢复负荷。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 炉优化调整 机组稳定运行已有3个多月,但在调试结束后我厂#2机组在3月份前在满负荷时床温在960℃左右,总风量大,风机电流大,厂用电率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三个月的分析、调整,近期床温整体回落,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煤颗粒度的差异。前一段时间负荷300MW时床温高炉膛差压在1.5KPa,下部压力2.6KPa,近期炉膛差压在2.1KPa,下部压力3.6KPa,这说明锅炉外循环更好了,分离器能捕捉更多的物料返回炉膛,同时也减少了飞灰含碳量,否则小于1mm的煤粒份额太多分离器使分离效率下降,小于1mm细颗粒太多就烧成煤粉炉的样子,从而导致高床温细颗粒全给飞灰含碳量做贡献了,大于10mm煤粒太多就烧成鼓泡床了,导致水冷壁磨损加剧爆管、冷渣器不下渣和燃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粒度(1—9mm)是保证燃烧的前提,当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只能通过加大风量使床温下降,在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加负荷一定要先把风量加起来,否则负荷在300MW时床温会上升到接近980℃,甚至会因床温高被迫在高负荷时解床温高MFT保护,如果处理不当造成结焦造成非停。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煤粒度是决定是否把锅炉烧成真正循环流化床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粒度问题解决了,锅炉90%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内目前最好的煤破碎系统为三级筛分两级破碎。 二、优化燃烧调整。3月份以来#2炉床温虽然整体下降,但仍不够理想,由于我厂AGC投入运行中加减负荷频繁,所以在负荷变

化时锅炉床温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时床温相差接近200℃,不断的调整风煤配比使其达到最优燃烧工况,保证床温维持在850℃-900℃。负荷150MW时使总风量维持32万NM3/h左右,一次流化风量21万NM3/h,二次风量11万NM3/h左右,同时关小下二次风小风门(开度20%左右,减小密相区燃烧,提高床温)和开大上二次小风门(开度40%左右,增强稀相区燃烧,提高循环倍率),可使床温维持850℃左右,正常运行中低负荷时一次风量保证最小临界流化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可使床温维持高一点,以保证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负荷300MW时总风量维持62万NM3/h左右,一次风量27万NM3/h左右,二次风量35万NM3/h左右,同时开大下二次小风门(开度80%左右,增强密相区扰动,降低床温),关小上二次小风门(开度60%左右,使稀相区进入缺氧燃烧状态),因为东锅厂设计原因,二次上下小风门相同开度情况下上二次风是下二次风风量的三倍,所以加减负荷时根据负荷及时调整二次小风门开度对床温影响较大。高负荷时在床温不高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一次风,以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二次风用来维持总风量,高负荷时床温尽量接近900℃,以达到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同时加负荷时停止部分或全部冷渣器,床压高一点增强蓄热量可降低床温,减负荷相反,稳定负荷后3台左右冷渣器可保证床压稳定。 在优化燃烧调整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配合锅炉主管薛红军进行全负荷低氧量燃烧运行,全负荷使床温尽量靠近900℃。根据#2炉目前脱硝系统运行情况,负荷150MW时根据氧量及时减减小二次

锅炉燃烧调整配风规定

通知 国电东胜热电有限公司发电部第007号2011-12-01 锅炉燃烧调整方案 氧量控制表 控制锅炉氧量的意义: 煤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氧量的多少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有较高的化学反应速度,但若物理混合速度低,氧气浓度下降,可燃物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结果燃烧速度也必然下降。适量的空气供应,是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它是燃烧反应的原始条件。空气供应不足,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也就不能达到完全燃烧。但空气量过大,又会导致炉温下降及排烟损失增大。 1)入炉总风量的大小与锅炉热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总风量过大会使排烟热损失增加;总风量过小,则会使煤粉燃烧不充分,烟气中CO含量、飞灰可燃物含量和炉渣可燃物含量增加,致使化学和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总风量的大小也对主汽温和再热汽温产生影响,因此选取合理的入炉总风量,可使总的热损失最小,锅炉热效率达到最高,同时在低负荷时又能保持较高的汽温。 2)炉膛—风箱压差 在锅炉负荷与炉膛出口氧量不变的条件下,炉膛—风箱压差的高低关系到辅助风、燃料风和燃烬风彼此间风量的比例,比例大小对煤粉燃烧的稳定性、燃烬性及NOx的排放量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炉膛—风箱压差,会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燃尽风风量 燃烧器最上层为燃烬风喷口,燃烬风的作是实现分级燃烧,减少热力型NOx生成,补充燃烧后期所需氧。燃尽风风量的大小影响NOx的排放量和碳粒子的燃烬程度。不足容易产生CO,因而使灰熔点温度大大降低。这时,即使炉膛出口烟温不高,仍会形成结渣。燃用挥发份大的煤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4)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充分。 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充分时,即使供给足够的空气量,也会造成一些局部地区空气多一些,另一些局部地区空气少一些。在空气少的地区就会出现还原性气体,而使灰熔点降低,造成结渣。

煤质下降对锅炉安全性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2021年)

煤质下降对锅炉安全性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2

煤质下降对锅炉安全性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2021年) 设备改造近几年来,由于燃煤市场情况的变化,电厂燃煤质量出现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发热量、挥发分的下降和灰分的增加及燃烧特性的恶化。由于煤质变化偏离设计范畴要求,导致锅炉燃烧不稳定,灭火事故时有发生,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对锅炉燃烧系统及输煤系统进行改造,同时,加强管理,使锅炉稳燃能力得到提高,在煤质下降,燃烧特性恶化的状况下仍能维持锅炉燃烧稳定。 一、设备情况 湖南某厂1号炉是哈锅生产的HG-670/13.82-WM10型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煤粉炉,单炉膛、负压燃烧、∏型布置。炉膛四角切向布置四层16个煤粉燃烧器及中、下二层点火及低负荷助燃用油枪8支。本锅炉采用两套结构相同的中间储仓

式低速钢球滚筒式磨煤机制粉系统。干燥剂由热风和再循环风组成,热风来自空气预热器出口,流经热风门、磨煤机入口隔绝门进入磨煤机,再循环风来自排粉机出口,流经再循环风门进入磨煤机。 二、燃用煤质及运行状况 (一)燃用煤质 锅炉设计煤种为40%大同烟煤和60%无烟煤与贫煤的混合煤种,发热量20990KJ/kg。校核煤种I是30%大同烟煤和70%无烟煤与贫煤的混合煤种,校核煤种II70%大同烟煤和30%无烟煤与贫煤的混合煤种。设计煤种与校核煤种的煤质分析结果见表1: (二)运行状况 按发电煤耗370g/kWh计算,平均每天满负荷要消耗原煤8080.8t,耗用煤量之大,对煤的质量与管理要求也就更大,而2005年来,燃煤质量的下降,与运行煤质不相吻合,发生偏离较大。众所周知,锅炉是按一定煤种设计的,锅炉工作的规律之一是,对于燃料的适应范围有一定限制,若其燃煤质偏离设计煤种,就会导致锅炉的经济性,安全 性降低,严重时发生锅炉灭火而导致机组跳闸,引发设备故障以及输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案 萨拉齐电厂的2×300MW CFB锅炉是采用哈尔滨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锅炉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锅炉型号HG-1065/17.6-L.MG,是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紧身封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混合煤质,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即BMCR工况)为设计参数,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65t/h。循环物料的分离采用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受热面采用全悬吊方式,空气预热器、分离器采用支撑结构;锅炉启动采用床下和床上联合点火启动方式。 萨拉齐电厂锅炉主要技术参数: 一、优化燃烧调整机构

为了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使我厂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工作有序进行,做到调整后锅炉更加安全、经济运行,我厂成立了锅炉优化燃烧调整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 杨彦卿 副组长:冀树芳、贺建平 成员:刘玉俊、蔚志刚、李京荣、范海水、谷威、孔凡林、薛文祥、于斌 2、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锅炉优化燃烧调整的工作计划; 2)负责编制锅炉优化燃烧调整方案及锅炉运行中问题的检查汇总; 3)负责组织实施锅炉优化燃烧调整工作,保证锅炉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 二、优化燃烧调整工作内容: 1、入炉煤粒度调整: 1)CFB锅炉对入炉煤粒径分布要求很高,合理的粒径分布是影响锅炉燃烧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入炉煤粒径对锅炉的影响有以下几点:a)入炉煤细粒径比例较少,粗颗粒比例多,阻力相应增加锅炉流化所需一次风量增大,细颗粒逃逸出炉内的几率增高,锅炉飞灰含碳量上升;b)入炉煤细颗粒比例多,粗颗粒比例少,在相同的一次风量下锅炉床层上移,床温升高,

锅炉燃烧调整

[分享]锅炉燃烧的监视与调整 锅炉燃烧, 调整 锅炉燃烧的监视与调整 1. 燃烧调整的任务炉内燃烧调整的任务可归纳为四点: (1)保证燃烧供热量适应外界负荷的需要,以维持蒸汽压力、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2)保证着火和燃烧稳定,燃烧中心适当,火焰分布均匀,不烧坏燃烧器,不引起水冷壁、过热器等结渣和超温爆管。(燃烧的安全性) (3)燃烧完全,使机组运行处于最佳经济状况。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经济性) (4)对于平衡通风的锅炉来说,应维待一定的炉膛负压。 2. 燃烧火焰监视煤粉的正常燃烧,应具有光亮的金黄色火焰,火色稳定、均匀,火焰中心在燃烧室中部,不触及四周水冷壁;火焰下部不低于冷灰斗一半的深度,火焰中不应有煤粉分离出来,也不应有明显的星点,烟囱的排烟应呈淡灰色。 ① 火焰亮白刺眼:风量偏大,这时炉膛温度较高; ② 火焰暗红:风量过小、煤粉太粗、漏风多,此时炉膛温度偏低; ③ 火焰发黄、无力:煤的水分偏高或挥发分低。 3. 燃料量的调整由于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的大小直接与锅炉蒸发量相匹配,当负荷变化时,通过①调节给煤机的转速或②启停制粉系统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 (1)负荷变动大,即需启动或停止一套制粉系统。 在确定制粉系统启、停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燃烧工况的合理性,如投运燃烧器应均衡、保证炉膛四角都有燃烧器投入运行等。以韩二600MW锅炉为例: ① 75%~100%B-MCR时,运行五台磨; ② 55%~75%B-MCR时,运行四台磨; ③ 40%~55%B-MCR,只有三台磨煤机运行。

④ 40%B-MCR以下时,两台磨运行。 而当锅炉负荷小于50%B-MCR时,应投入油枪稳定燃烧。同时为了保持低负荷时燃烧的经济性,在停用制粉系统时,应注意先停上层燃烧器所对应的磨煤机,而保持下层燃烧器的运行。 (2)负荷变化不大,可通过调节运行中的制粉系统出力来解决。 1) 锅炉负荷增加,要求制粉系统出力增加,应: ① 先增加磨煤机的通风量(开大磨煤机进口风量挡板),利用磨煤机内的少量存粉作为增负荷开始时的缓冲调节; ② 然后增大给煤量(加大给煤机的转速); ③ 同时开大相应的二次风门,使燃煤量适应负荷。 2) 锅炉负荷降低时,则减少给煤量和磨煤机通风量以及二次风量。 4. 风量的调整锅炉的负荷变化时,送入炉内的风量必须与送入炉内的燃料量相适应,同时也必须对引风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入炉的总风量包括一次风和二次风,以及少量的漏风。单元制机组通常配有一、二次风机各两台。一次风机负责将煤粉送入炉内,故运行中的一次风量按照一定的风煤比来控制;二次风机就是送风机,燃烧所需要的助燃空气主要是送风机送入炉膛的,所以入炉总风量主要是通过调节二次风量来调节的。而调节的目标就是在不同负荷下维持相应的氧量设定值(锅炉氧量定值设为锅炉负荷的函数)。 (1) 总风量的调节方法1) 送风大小的判断 ① 锅炉控制盘上装有O2量表,运行人员根据表计的指示值,通过控制烟气中的CO2和O2含量,从而控制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使其尽可能保持为最佳值,以获得较高的锅炉效率。 ② 锅炉在运行中,除了用表计分析判断之外,还要注意分析飞灰、灰渣中的可燃物含量,观察炉内火焰及排烟颜色等,综合分析炉内工况是否正常。如前所述:火焰炽白刺眼,风量偏大,O2量表计的指示值偏高,可能是送风量过大,也可能是锅炉漏风严重,送风调整时应予以注意;火焰暗红不稳,风量偏小时,O2量表计值偏小,此时火焰末端发暗且有黑色烟怠,烟气中含有CO并伴随有烟囱冒黑烟等。 2) 总风量的调节 ①是通过电动执行机构操纵送风机进口导向挡板或动叶倾角,改变其开度来实现的。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示范文本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 对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文章分析电厂燃气锅炉在运行中发生回火或脱火,灭 火及炉膛爆炸事故维护管理,运行监视调整等各方面原 因,提出了响应的预防措施,用以提高燃气锅炉安全运行 控制水平,确保正常运行。 1、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影响回火、脱火的根本原因有:燃气的流速,燃气压 力的高低,燃烧配置状况,结合各电厂燃气锅炉燃烧运行 中回火或脱火,从实际可以看出,回火或脱火大多数是调 节燃气流速,燃气压力判断不准确及燃烧设备配置状况差 别。下面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回火或脱火的原因 1.1回火将燃烧器烧坏,严重时还会在燃烧管道内发生

燃气爆炸,脱火能使燃烧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单只燃烧器或炉膛熄火。气体燃料燃烧时有一定的速度,当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燃烧极限浓度范围内,且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低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向燃料来源的方向传播而产生回火。炉温越高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快,则越产生回火。反之,当可燃气体在燃烧器的流速高于燃烧速度时,会使着火点远离燃烧器而产生脱火,低负荷运行时炉温偏低,更易产生脱火。例如2#燃气炉,炉膛内压力不稳定,忽大忽小,烟气中CO2和O2的表计指示有显著变化,火焰的长度及颜色均有变化,并且还有一只燃烧器烧坏,说明有回火或脱火现象,影响安全运行,气体燃料的速度时由压力转变而来的,如若气体管道压力突然变化或调压站的调压器及锅炉的燃气调节阀的特性不佳,便会使入炉的压力忽高忽低,以及当风量调节不当等均有可能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的不稳定,而引起回火或脱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 术(标准版)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燃料在锅炉的炉膛中燃烧释放热能,经过金属壁面传热使锅炉中的水转化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过热蒸汽,随后把蒸汽送入汽轮机,由汽轮驱动进行发电。燃烧优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并减少污染。本文重点分析能够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 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粗放型转入集约型,对电站锅炉的燃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实现安全性及环保性。目前,我国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保证电能的及时供应,燃煤机组及燃煤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电站锅炉的自动化水平仍然非常低。20世纪70年代测量技术的改进有效促进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氧化锆氧量计大大提高了锅炉燃烧后释放的烟气内氧气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在我国各个电站得到普遍应用,另外风速监测技术也是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优化技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技术改进,平均煤炭消耗大大降低,

锅炉燃烧调整及优化运行

民营科技 2011年第8期2MYKJ 科技论坛锅炉燃烧调整及优化运行 孙志华刘红郭亮邢立云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发电厂,内蒙古乌海016034) 锅炉的运行参数主要是过热蒸汽压力,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饱和水位和锅炉蒸发量等,其运行过程则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参数变化过程。在实际情况下,锅炉运行工况经常是不稳定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引起工况变化,而最后则表现为运行参数的变化。例如当单元机组汽机所需要的蒸汽流量变动时在其他条件未变的情况下,锅炉汽压、汽温、水位都随着改变。此时,必须对锅炉的燃料量、风量、给水量等作相应的调整,才能使锅炉的蒸汽量与汽机负荷相适应,使运行的参数保持在额定值或规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即使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锅炉机组内部某一工况或因素的改变,同样会引起运行参数的变动,因而也需要对锅炉机组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 1对锅炉机组运行的总要求是安全、经济,这是通过对锅炉进行监视和调整来达到的 具体讲,对运行锅炉进行监视和调整的主要任务是: 1.1保证蒸汽品质,保持正常的过热汽压,过热和再热汽温; 1.2保证蒸汽产量(即蒸发量)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1.3维持汽包的正常水位; 1.4及时进行正确的调整操作,消除各种异常,障碍和隐形事故,保持锅炉机组的正常运行。 1.5维持燃料经济燃烧,尽力减少各种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锅炉人员必须充分的了解各种因素对锅炉工作的影响,掌握锅炉的变化规律和实际操作技能,这是正确调节的必要条件。 2锅炉运行参数最佳值的确定方法 目前电厂运行人员习惯于把设计参数作为最佳值进行调整,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尤其是在低负荷工况下,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均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参数仅对单一设备而言,未能充分考虑系统组合;二是设备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三是设计参数本身取用不合理。所以应该从实际系统出发,通过试验分析、比较,为运行人员提供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最佳运行方式及参数控制,这些运行方式建立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通过运行调整可以达到或基本达到,与原设计工况相比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锅炉运行参数最佳值应是在不同的工况下使锅炉在实际运行时煤耗达到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运行方式下的各参数。它必须通过优化调整试验才能获得。所以,需进行优化试验,确定锅炉的最佳经济运行方式及最佳运行参数。 3确定锅炉最佳运行方式及最佳运行参数值的优化试验方法优化试验方法是通过对锅炉进行性能摸底试验,全面优化调整,寻找最佳方式及相应最佳运行基准值。它包括性能摸底试验、优化调整试验两部分。 3.1锅炉性能摸底试验:收集锅炉的基本情况等的相关资料,进行锅炉典型工况下的试验,通过性能计算和能耗分析,寻找引起锅炉煤耗偏高的主要原因,从而确定锅炉优化对象。也就是要找到影响锅炉经济性的主要问题,了解锅炉设备性能有待改进的地方。 3.2锅炉优化调整试验:根据锅炉优化调整试验的结果,在现场设备消缺的基础上确定优化目标,进行锅炉优化调整试验,寻找锅炉在调峰范围内合理的运行操作方式。通过试验得出在不同负荷下锅炉主辅设备的最佳运行方式。 4影响锅炉优化运行的因素 锅炉优化运行是指输入锅炉机组燃料的热量被最大有效利用,使得锅炉各项热损失达到最小。通过对各项热损失的分析,找出锅炉的优化运行的方法,并找出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的途径。 只有通过热平衡才能确定锅炉机组的效率,根据热平衡结果就可以判断锅炉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研究锅炉机组的热平衡目的在于定量计算与分析各项能量的大小,找出引起热量损失的原因,提出减少损失的措施,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发电成本。5优化运行的途径 5.1加强煤质管理。 随着电厂进入商业化运营,煤质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灰分增加.就意味着热值减少,燃料量、电耗、金属单耗、受热面磨损都增加,燃烧的完全性与稳定性也受到很大影响,也会导致排烟热损失相对增加。所以管理好燃料是提高经济性、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上网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5.2增加监视系统。 锅炉的一、二次风速以及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壁面热负荷等均根据燃用的煤质设计,这是由于燃烧、传热等过程不仅复杂,且影响因素的随机性也较太。目前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计算外,一般按推荐值选取。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定量掌握有关影响系统稳定与经济运行的诸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次风速的大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仅影响燃烧的稳定性,而且还涉及到锅炉的经济性。而目前运行人员在运行调整过程中,除对最终参数控制得比较严格外,对其过程变化却无法掌握。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好的监视系统。运行人员就无章可循,处于带有一定经验性的、盲目的操作状态。如果,一台200MW机组如果做好优化运行,每年能带来几十万元的效益,这并不夸张。所以提高燃烧系统优化运行的程度,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同样不可低估。 6锅炉的燃烧调整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对锅炉机组和整个发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燃烧调节的任务是:适应外界负荷的要求,在满足必须的蒸汽量和合格的蒸汽量的前提下,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一般固态排渣煤粉炉,进行燃烧调节的目的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保证正常稳定的汽压、汽温和蒸发量。着火稳定、燃烧中心适当,火焰分布均匀,不烧损燃烧器、过热器等设备,避免结渣。使机组运行保证最高的经济性。减少燃烧污染物的排放。 燃烧过程的经济性要求保持合理的风煤配合,一、二次风配合和送吸风配合,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炉膛温度。合理的风粉配合就是要保持最佳的过量空气系数;合理的一、二次风配合就是要保证着火迅速、燃烧安全;合理的送、引风配合就是要保持适当的炉膛负压、减少漏风。当运行工况改变时,这些配合比例调节恰当,就可以减少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锅炉运行中经常碰到的工况改变是负荷变化,当锅炉负荷变化时,必须及时调节送入炉内的燃料量和风量,使燃烧工况相应改变。在高负荷运行时,由于炉膛温度高,着火与混合条件比较好,故燃烧一般是稳定的,但这时排烟损失比较大。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可以根据煤质等具体条件,考虑适当降低过量空气系数运行,使排烟热损失降低。在低负荷运行时,由于燃烧减弱,投入的燃烧器数量少,故炉膛温度较低,火焰充满程度差,使燃烧不稳定,经济性也较差。低负荷时可以适当降低炉膛负压运行,以减少漏风,使炉膛温度相对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稳定燃烧,也能减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但这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炉膛正压导致灭火伤人。由上所述可知,当运行工况改变时,燃烧调节的正确与否,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直接的影响。 结束语 锅炉的燃烧调整、优化运行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它可以降低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发电成本,对电力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岑可法,周昊,池作和.大型电站锅炉安全及优化运行技术[M].第二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3]樊泉桂.锅炉原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摘要:锅炉燃烧调整是运行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厂都存在混煤燃烧现象,对锅炉燃烧调整及优化运行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开展锅炉燃烧调整研究,以指导优化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锅炉;燃烧调整;优化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