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色彩心理学论文

色彩心理学论文

色彩心理学论文21世纪,社会已经全面进入读图时代,人们对色彩的注意力已经远超于图形和文字。

色彩属于设计元素中的一种,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而这恰恰是其他设计元素难以实现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色彩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色彩心理学论文篇1浅谈色彩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产品的包装当中,颜色能够给消费者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笔者在本篇文章当中,对色彩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展开论述,强调色彩心理学对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包装设计消费者1 色彩心理学与消费者心理的统一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商品外部的包装设计,以及色彩合理的搭配与运用,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展开一系列对该商品的联想,转变原本其对这种商品的看法,虽然这种变化是微妙的,不易被察觉,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该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该种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的金额。

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厂家通常运用色彩心理学来改进自己的包装,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来影响消费者的主观认识,对其视觉产生冲击。

消费者在视觉受到冲击之后,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比较微妙。

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够给顾客不一样的感受,持续观看某一个包装当中的颜色,能够使顾客产生一种颜色的认知规律。

比如厂家经常在产品的包装当中,运用绿色代表该种产品比较酸,或者比较健康、无污染;运用红色表示该种商品是比较辛辣的,引起人们对产品的兴趣。

顾客的消费心理是指顾客在浏览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顾客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主要会产生如下的一些心理变化:首先,在浏览不同商品的过程中,顾客要经历一个注意过程,即其会在浏览的过程中被某一个具体的产品吸引注意力;其次,顾客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分析该产品,即情感过程;最终,顾客通过阅读包装上的详细信息,观看商品的外观设计,依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以及实际的需求,决定是否要购买这一种商品,形成最终的决策。

设计色彩论文色彩心理学论文-产品设计中色彩对人的影响

设计色彩论文色彩心理学论文-产品设计中色彩对人的影响

设计色彩论文色彩心理学论文-产品设计中色彩对人的影响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产品中,除了对产品外形的关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其表面的彩,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对其色彩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其外形的关注程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丰富的的世界,任何物体的外表都具有其显著的色彩,色彩作为造型设计的外观,不但拥有装饰性和审美性,而且还具备象征意义。

色彩的变化时刻在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

一般来讲,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极为强烈,印象也很深刻,造型中的色彩给人带来视觉感受和刺激,同时也会激发各种联想。

产品造型中的色彩,包括色相、纯度、明度。

它服从于产品外观的主题,使产品更具活力和审美价值。

其深层的精神设计日益得到重视。

在产品造型设计的诸多因素中,色彩因素展现出的吸引力是不可忽视的,恰当的色彩设计会与产品形态成为一体,从整体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且展现出强烈的品牌印象。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途径的著名实验:在人类的多个感官通道中,视觉是最主要的信息接收通道,其接收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3%。

而在视觉接收的信息中,最能够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

著名的"7秒定律"也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

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色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设计语言。

一、色彩的价值分析色彩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最先具备的是审美价值,不同的颜色带来不同的观感:红色引人注意,所以在各种人类实践中也被广泛利用,是有力的传达颜色;黄色明视度高,可以保持强烈的纯度感,给人以光明的印象,同时也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代表理想、希望的绿色传达出生命的意象;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所以广泛应用于电脑、汽车、摄影器材等。

此外,色彩能人产生嗅觉和听觉的感应。

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室内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室内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毕业论文浅析室内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对心理的影响浅析室内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对心理的影响【导言】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构建和装饰室内空间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感官体验。

而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心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室内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与心理的关联,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1.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色彩心理学是研究颜色和人类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和情感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绿色代表平和和自然,黄色代表活力和快乐等等。

这些色彩的特性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效应。

【2.色彩搭配与空间感受】色彩搭配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颜色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从而对人们的空间感受产生深远影响。

如采用相互补色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对比和活力感,而类似色系的搭配则会给人一种温和舒适的感觉。

此外,冷色调的使用可以使空间看起来更开阔、更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让人感到温馨和舒适。

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合理搭配色彩,以达到预期的心理效果。

【3.色彩搭配与情绪影响】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会对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而色彩搭配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暗淡的灯光和深色调的墙壁会给人带来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而明亮的光线和明快的颜色则会使人感到愉快和轻松。

在医院等需要舒缓紧张情绪的场所,设计师通常选择淡蓝色或淡绿色等冷色调来创造一个安静和放松的感觉。

而在餐厅或咖啡馆等场所,选择暖色调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加温馨和热情的氛围,进而激发人们的食欲和社交欲望。

【4.色彩搭配与认知效应】色彩搭配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还可以对人们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注意力倾向。

例如,红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适合用于办公室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场所。

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2)

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2)

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2)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二《浅谈色彩的心理现象》摘要:设计中色彩是吸引人的第一元素,同样款式和材质的产品,会因为色彩的变化而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心理现象,有助于设计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规律进行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色彩;心理;联想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觉。

国外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他们将被测试的人分为两组,一组人全部蒙上眼睛,另一组人不蒙眼睛,请他们吃同样的食物,但是把食品全部涂上颜色:把红色的鱼子酱染成黑色,白色的牛奶染成血色,面包染成蓝色。

没有蒙眼睛的人一口牛奶还没咽下就吐了出来,鱼子酱、面包难以下咽,而蒙眼的人一会就把全部东西吃光了,味道还不错。

这个实验说明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包括两类信号系统:以直觉的形式直接反映现实的单纯性心理效应和以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反映现实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一、单纯性心理效应(一)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色彩能给人兴奋与沉静的感受,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和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系。

在色相方面,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战争、热血而让人兴奋;蓝青等颜色则使人想到平静的湖水、蓝天,从而使人感到平静;明度越高纯度越高越兴奋,明度、纯度越低越沉静。

生活中,常利用兴奋的颜色表现春节等热烈喜庆的气氛,以增加兴奋感;而在休息疗养等处,则用能使人们安静的沉静色;在服装中,旅游服多采用兴奋的色彩,而医护人员则穿安静的沉静色服装。

(二)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与人的心理联想有关。

人们看到红、橙、黄色就联想到太阳和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看到蓝、紫会联想到大海、天空,因此有凉爽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

色彩的冷暖感只是相对来讲的,比如说,红色系当中,大红与玫瑰红在一起的时候,大红就是暖色,而玫瑰红就被看作是冷色,又如,玫瑰红与紫罗蓝同时出现时,玫瑰红就是暖色。

色彩心理学研究论文

色彩心理学研究论文

色彩心理学研究论文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

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

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

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

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

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

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

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

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

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论文

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论文

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论文一、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使用色彩的心理作用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面对红色或者处于红色环境中,人们的心跳会加速,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处于兴奋和冲动的状态;处在蓝色环境中,人们的脉搏会减缓,情绪处于沉静、沉闷的状态。

色彩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从人的脑电波能够看出,人的脑电波对于红色反应是警觉、警醒,对于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然。

色彩的心理作用水平能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

而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必须重视色彩,重视色彩心理学在各种艺术设计门类中的不同应用特点。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制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

人在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设计师要重视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这是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商业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对颜色的方式。

在Logo设计和其他商品形象设计中,要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调限定对于商品的情感基调的表达。

心理学家们曾寻找一种强有力的色彩和情绪反应之间的相关性,选择准确的颜色,决定品牌的形象。

比如,可口可乐用红、黑二色作为形象标识;德芙用黑、褐色作为形象标识;麦当劳,德克士、必胜客,肯德基,等快餐店用红色、橙色等欢快的、青春的、热情的颜色作为形象标识;一些高端的奢侈商品,则用黑色、灰色、银色、金色等作为标识。

在影视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很多电影都巧妙地使用色彩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

有的电影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有的电影则在特定的场面使用特定的颜色。

比如张艺谋的作品,就善于用色彩,在使用色彩营造情绪和情境的基础上,用色彩来叙事,比如经典的电影《英雄》就用了五种不同的颜色讲述了五段不同的故事,传达了五个不同的段落主题。

二、设计色彩心理的培养在实行设计色彩心理培养的时候,首先要专注色彩共性的学习,比如每一种颜色的集体认知、民族认知、社会认知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对于色彩个性心理的训练。

设计色彩心理学的论文

设计色彩心理学的论文

设计色彩心理学的论文人类视觉感知的第一要素是色彩,它是显现所有物质形态的基础。

人们在对任何事物做选择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考虑到事物的色彩,依据不同的性格心理而作出迥异的判断。

因此,艺术产品设计理念中的色彩选择就需要研究大众的性格心理,使艺术品的色彩能够为特定人群所接收,提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满意度,这对艺术设计及其他所有产品设计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性格的形成与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教育密切相关,根据人们性格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这几种性格对色彩的选择都有独特的偏好。

热烈型性格热烈型性格的人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具有很强的耐力和可塑性,精力旺盛却又急躁冲动,是强烈的外向型性格。

这类人对色彩的敏感度不强,大多偏爱暖色调,喜欢浓重的色彩,所体现的是积极乐观的感受和鲜活明快的体验。

活泼型性格活泼型性格的人适应性强,在生活中注重效率,具有积极向上的朝气,但情绪波动较大。

在色彩的喜好上,活泼性格的人喜欢温馨别致的暖色调,色彩搭配上倾向于反差较大的颜色,注重愉悦的感受。

平和型性格性格平和的人偏于内向,他们不容易产生情绪,但对情感的体验和感受至深,具有长期性。

敏感沉稳的性格使他们在色彩选择上稍稍偏向于冷色调,尤其喜爱灰色的弱调,色彩搭配差别微弱,体现了含蓄的个性和朦胧的感觉。

性格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选择,相反,色彩同样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

明朗的色彩通过视神经传达给大脑的是赏心悦目的感受,而暗沉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的心情。

色彩通过调配变化万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颜色:①红色代表了和热血,能够让人兴奋、激动、充满力量;②橙色是温暖的颜色,像阳光一样让人感到幸福祥和,对稳定情绪有一定作用;③是最明亮的颜色,给人以活泼灿烂的形象,让人心情愉快,充满喜悦。

④绿色与自然融合,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给人平定、安静的感受,是中性的色彩。

⑤蓝色在现实中代表大海,让人感觉清爽和广阔,宁静而深远。

⑥黑白两种颜色是最普遍和流行的颜色,可以作为底色来表现其它颜色,具有神秘感,能够增强人的情绪,让人更欢乐或更悲伤。

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论文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论文心理学是一种比较抽象、神秘的专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色彩心理学的论文,欢迎参考阅读!色彩心理学的论文1摘要:色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就意识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色彩对生活进行装饰。

七色光谱(1666年牛顿发现七色光谱)的发现,使人类对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尼古拉斯?金?达莎比亚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学的观点。

本文以“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主要的内容有: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核心、每种色彩代表的意义、色彩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色彩心理艺术设计应用一、研究目的目前,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感官有着不同作用,色彩影响这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

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国家对颜色的解读也各不相同,例如,红色在我国代表的喜庆、欢快,在节日和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多采用红色进行装点,在西方红色代表着血腥和杀戮,所以西方人在结婚的时候,几乎不会使用红色。

艺术设计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巧妙运用了色彩对人类心理影响的作用。

现在,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二、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关键核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绘画、平面设计、建筑、雕塑、室内装修等方面都是艺术设计的范畴,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不是平白无故的添加。

艺术设计中色彩的添加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创造性思维。

任何艺术设计都不离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是艺术设计的关键,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支持,它可以保证艺术设计的原创性。

第二,保持一致性。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必须要与设计的作品保持一致性。

保持色彩与使用场所的氛围相匹配。

例如,在幼儿园的设计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这样可以把幼儿园烘托出童话般的氛围,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来装饰幼儿园的话,就会缺乏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心理学【内容摘要】色彩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更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可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为生活服务。

研究由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对于装饰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恰当地使用色彩装饰在工作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甚至在医学上也能用于治病。

本文将从色彩本质;心理色彩;色彩心理;色彩的象征、原理及其应用;色彩感情及应用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色彩心理学应用一、色彩的本质人们看到色彩经过三个过程,即光、眼、神经。

光线进入人的视网膜后,视神经受到光线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将信息传给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色彩感觉。

1666 年,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证实,日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

而各种光的波长均不同,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物体之所以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吸收与反射的太阳光是有不同的。

例如:红色物体吸收了日光中的橙、黄、绿、蓝、紫等光线,反射大部分红光,因此我们看到这个物体呈现红色。

当然物体的颜色还与投射光、环境光等因素有关。

而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任一改变,该色彩的心理效应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心理颜色(一)分类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

在色度学中,颜色是根据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加以区分的。

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

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组。

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

当然,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

其中,主波长对应于色相;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而色度学中的纯度则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对于这三者有以下的定义:A.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即区别不同色彩的特征。

不同的色相波长不同。

红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绿色的色相就是我们看到的绿色。

B.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C. 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也称饱和度。

(二)区别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1)饱和度与纯度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

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

其中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

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

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

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

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

(2)明度和亮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

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3)混合色与原色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

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

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

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

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不同于色度学的红、黄、蓝或者光学的红、蓝、绿的三原色,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

由于无法想象黑白色是这四原色混合出来的,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而通常红与绿、黄与蓝称为心理补色。

心理补色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有提及,如古代就有人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假祥瑞——让人在挂满绿色的屋子里在上几个时辰,在出门看天空就会感觉看到了红色的祥云。

三、色彩心理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是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

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

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

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

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四、色彩的象征、原理及其应用(一)红色——夕阳、火、热情、危险、性感、权威、自信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属于积极、扩张、外向的暖调区域的色彩。

因此它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最显著。

红色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

在高纯度的状态下,它传递热烈、喜庆、吉祥、兴奋、残酷、危险等信息。

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

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

同时红色穿透空气的能力最强,辐射直线距离较远,视觉对其反应最为灵敏。

故红色常用于表示危险的信息,被普遍用于表示禁止通行的信号灯、信号牌、信号旗等色彩的标志。

此外,心理学家发现红色光波除刺激视觉外,还可刺激脑垂体,导致激素大量增生,从而促使肌肉机能和血液循环加速,引起兴奋的感觉。

这一点也被运用在体育比赛前,为了鼓励队员在赛场中奋力拼搏,常常把队员集中在红色的环境中作赛前动员,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甚至原始人就早在狩猎和战斗中,把身体涂上红色,来鼓舞自己,恐吓敌人。

在非洲、南美等地的土著民族,红色也被视为生命的象征。

他们在死者的遗体上涂上红色,以祈祷死者得到永生。

而在中国,红色意味着信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加盖的印章都是红色的。

2008 年奥运会的会徽就使用红色印章图形,象征中华民族的信誉和决心。

当红色与其他色彩并置,就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

例如:深红色底上的红色发挥平静和熄灭热度的效果;橙色底上的红色黯淡且缺乏朝气;在黄绿底上,红色变成一个冒失、粗鲁的闯入者;在蓝色底上的红色如同炽热燃烧的火焰,具有要燃烧一切的热望与冲动;黑色底上的红色发出难以遏止的热情。

红色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就会使它发生很大变化。

红色加蓝色便成为紫红色(在西方紫红色意味着宗教信仰之爱);红色加黄色成为橙红色,象征着力量、精神、快乐的情感;红色加入白色成为粉红色,让人联想到爱情、甜密、温和、娇柔、健康、愉快等;红色加入黑成为深红色, 展现出消极意味。

(二)黄色——注意、光明、信心、希望、权力黄色波长居中,但光感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的。

由于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安全帽多半是黄色。

黄色不仅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着,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着。

相较之下,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而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

但同时艳黄色也有不稳定、招摇,甚至挑衅的味道,不适合在任何可能引起冲突的场合如谈判场合穿着。

另外,由于它在高明度下保持很强的纯度,孕育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但同时它又代表着权力和欲望等诸多寓意。

在欧洲,黄色是忌讳的色彩,因为圣经中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喜欢穿黄色的衣服,所以黄色在基督教徒眼中就意味着背叛与无耻,在西方人眼中是最低贱的色彩。

在日本,黄色被认为是太阳的色彩,它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

在中国,黄色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黄土地上;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中国人的肤色是黄皮肤;黄色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封建社会,鲜艳色彩只允许统治者使用,普通百姓只能用青、白、黑等色,黄色是帝王的专用色,它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他官员的服装色彩也根据官级的高低有严格的规定……黄色还带有宗教的色彩,在佛教、伊斯兰教的建筑物或用品上经常看到它。

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光,金黄色代表上帝。

在佛教中,金黄色与黄色昭示着乐土西天的超脱之色,僧侣袍服为黄色,佛家称金身。

因为黄色与金色具有超然物外、万事皆空的内涵。

然而,佛教由于宗派不同也有差别。

我国西藏信奉喇嘛教,他们的袍服为偏紫的红色,它意味着虔诚与奉献、高尚而无私。

在伊斯兰教中,绿色被释义为永恒乐土的色彩,而黄色象征灾害或死亡之色。

黑色是顺从、谦逊、端庄的标志。

穆斯林妇女外出要头裹黑色披巾,体现严谨贞洁的宗教思想。

(三)绿色——安全、和平、理想、希望、自由绿色光波恰在中央,其明度不高,视觉刺激不大,对人的生理作用及心理反应显得平静温和,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纯正的绿色蕴涵着生命、和平、青春、希望、公正、安逸等情感含义;亮绿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

绿色是参加任何环保、动物保育活动、休闲活动时很适合的颜色,也很适合做心灵沉潜时穿著。

而绿色的负面意义则暗示了隐藏、被动。

容易穿出没有创意的感觉,在团体中易失去参与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来调和。

在欧洲,绿色又有嫉妒、稚嫩的意思;在京剧脸谱中绿色代表着恐怖和残忍;在伊斯兰教文化中,绿色意味着繁荣;在设计界中,绿色设计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含义,是促使人类及其所依存的环境得到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

绿色宽容博大,加蓝色,给人以清秀、凉爽、幽静、深远;加黄色,它变得生机勃勃;加灰色,它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而加白色则淡化成浅绿色,表露出宁静、清凉、舒畅、飘逸、轻盈的感受,常用于夏季饮料、食品包装设计上,显得极其清爽宜人。

(四)蓝色——沉静、忧郁、理智、理想、信心、灵性、典雅蓝色波长较短, 属于收缩、内敛的冷调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