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观感和行为。
色彩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学科,在设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创造具有吸引力和效果的设计作品。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色彩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激发观者的情绪来传达信息和感情。
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例如,红色往往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则通常被认为是冷静和安静的象征。
在设计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观者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色彩的文化意义除了情绪外,颜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还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代表纯洁和无暇,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却象征丧丧和哀悼。
在设计跨文化的作品时,了解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误解和冲突。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性。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一些经典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类比、三角、同类和分裂等。
通过运用这些原则,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和谐统一或者引人注目的作品,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色彩和品牌识别在商业设计中,色彩也经常被用于建立和传达品牌形象。
许多知名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代表性颜色,如可口可乐的红色、IBM的蓝色等。
这些颜色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直观认知。
通过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颜色,企业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强品牌忠诚度。
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色彩在设计中不仅用于传达情感,还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路线,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在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对焦点的设置、信息的传达和视觉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手法,设计师可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总结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而深刻的,它不仅可以影响观者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帮助设计师传达信息、建立品牌形象和增强视觉效果。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不仅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外观,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和决策。
色彩心理学是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科学,了解色彩心理学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色彩基本原理要了解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基本颜色组成,在视觉上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黄色代表快乐和活力等等。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色彩搭配与情绪感知在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颜色之间相互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感知。
比如暖色调(红、橙、黄)会给人带来温暖和活力的感觉,适合用在需要突出重点或者增加热情氛围的设计中;而冷色调(蓝、绿、紫)则更多地表现出冷静和安静的感觉,适合用在需要营造清新舒适氛围的设计中。
不同场景下的色彩运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场景需要运用到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
比如对于商业品牌设计来说,色彩选择要与产品定位和受众群体相匹配。
对于网页设计来说,要考虑到用户体验和页面导航。
而对于空间设计来说,要考虑到光线、大小和功能等因素。
因此,在具体项目中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时,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运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以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公司一直以简洁高贵的白色调为主,表现出科技感和现代感;迪士尼乐园则以多彩明快的颜色为主,营造出欢乐童话般的氛围。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在品牌形象建设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成功。
总结综上所述,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和情感作用,合理搭配各种颜色,在设计作品中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浅谈色彩与心理

浅谈色彩与心理【摘要】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颜色会引发不同的心理效应,而主要颜色也与特定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设计领域中,色彩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塑造个人形象,同时也在广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色彩对于人类的情绪、行为及决策过程都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在心理学中,色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色彩与心理的关系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感知与认知,从而在设计、广告等领域中更好地运用色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现象,更是一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影响,情绪,设计,个人形象,广告,心理效应,情绪,形象,广告应用,研究领域,行为,深远影响1. 引言1.1 色彩对人类的影响色彩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个体的情绪、行为和感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在不同的情境下,色彩所传达的信息也会有所变化。
色彩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觉,它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色彩的影响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比如在室内装饰、服装搭配、广告设计等方面。
了解色彩对人类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运用色彩来增强我们的生活质量。
色彩是一种强大的语言,它可以通过视觉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对人类的心理产生着无法忽视的影响。
通过研究色彩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1.2 心理学与色彩的关系心理学与色彩的关系涉及到人类对颜色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知,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色彩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颜色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关联,人们在看到不同颜色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比如红色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可以激发人们的情绪和活力;蓝色则被视为一种冷静和安定的颜色,可以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色彩心理学研究了不同颜色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可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本文将探讨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和技巧。
色彩心理学基础色彩心理学是研究颜色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不同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这是由于颜色与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认知处理的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颜色的心理效应:红色:激发活力、热情和注意力,常用于吸引眼球和提高警觉性。
蓝色:冷静、安宁和信任感,适合用于传达稳定和可靠性。
黄色:活力、快乐和创造力,常用于吸引注意力和传达乐观情绪。
绿色:平静、自然和健康感,适合用于环保和健康相关的设计。
紫色:神秘、浪漫和创造力,常用于奢华和高端品牌。
色彩搭配原则在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1. 对比搭配对比搭配是指使用互补色或对立色进行组合,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对比搭配可以吸引眼球,增加视觉冲击力。
2. 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是指使用相邻的颜色进行组合,例如红、橙、黄等。
类似色搭配可以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适合用于传达柔和、友好的情感。
3. 分裂互补搭配分裂互补搭配是指使用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及其相邻颜色进行组合。
例如,红色的互补色是绿色,分裂互补搭配可以使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等。
分裂互补搭配可以产生一种活泼、有趣的效果。
4. 单色调搭配单色调搭配是指使用同一颜色的不同明度和饱和度进行组合。
例如,使用不同深浅的蓝色进行搭配。
单色调搭配可以营造出简洁、统一的效果,适合用于传达专业、稳重的形象。
色彩运用技巧除了以上的色彩搭配原则,还有一些常用的色彩运用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应用色彩心理学:1. 强调重点通过使用鲜艳、对比明显的颜色来突出重点内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色彩心理作用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色彩心理作用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色彩心理学是一种研究颜色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学科。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不同颜色的认知和运用,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传达目的。
首先,在色彩选择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颜色的心理效应。
红色代表激情、活力和热情;黄色代表快乐、轻松和创意;蓝色代表安静、冷静和专注;绿色代表平和、健康和自然等等。
所以,在设计中,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将有助于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次,在色彩运用方面,设计师需要注意颜色的明暗、对比度和饱和度等关键因素。
例如,当想要进行突出和强调时,可以运用高对比度色彩,用深色的背景高亮浅色的前景;在设计平面时,大面积的浅色可以营造出轻松和愉悦的氛围,而大面积的深色则会给人以稳重和沉着的感觉。
最后,在色彩的表现手法以及使用方面,设计师需要根据媒介的差别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物料纹理、印刷品材质、光照时间以及设备分辨率等方面都会影响颜色的呈现效果。
所以,在应用颜色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表现性,灵活运用数量、比例、明度和纯度等要素,使作品最终呈现出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至关重要。
对于设计师去掌握和应用色彩心理学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创造力和影响力,还能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感情和意义。
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应用

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应用在UI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直接影响用户的情绪和体验。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不同颜色对人类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学科。
在UI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舒适感的界面。
本文将探讨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应用。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由光线的波长和频率决定的,不同的波长和频率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在色彩心理学中,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效应。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颜色的心理效应:1. 红色: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常被用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它可以激发用户的情绪和活力,但过多的红色可能会带来紧张和焦虑感。
2.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安静的颜色,常被用于传达稳定和可靠的感觉。
它可以带来放松和平静的效果,但过多的蓝色可能会显得冷漠和无趣。
3.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快乐的颜色,常被用于传达积极和活泼的氛围。
它可以增加用户的注意力和兴奋感,但过多的黄色可能会引起疲劳和不适。
4. 绿色:绿色是一种自然和平衡的颜色,常被用于传达健康和环保的感觉。
它可以带来放松和舒适的效果,但过多的绿色可能会显得单调和乏味。
5. 紫色:紫色是一种神秘和浪漫的颜色,常被用于传达高贵和优雅的感觉。
它可以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过多的紫色可能会显得神秘和不可预测。
二、色彩心理学在UI设计中的应用1. 品牌识别:色彩是品牌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传达出品牌的价值观和个性。
比如,红色常被用于传递活力和激情,很多运动品牌选择红色作为主要色调。
2. 情绪引导: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导用户产生不同的情绪和体验。
比如,使用蓝色可以传达出安静和放松的感觉,适用于医疗和健康类应用。
3. 界面分组: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可以将界面元素进行分组,提高用户的识别和操作效率。
比如,使用相似的颜色将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分组,使用户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功能。
4. 对比和重点突出:通过使用对比色可以突出重要的界面元素,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和感知。
色彩心理学是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在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
本文将探讨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的基本属性在了解色彩心理学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如红色、蓝色等;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越高表示色彩越鲜艳;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越高表示色彩越明亮。
二、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色彩与情绪的关系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力量和活力相关联,蓝色通常与冷静、安宁和信任相关联,黄色通常与快乐、活力和温暖相关联。
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目的和情感表达选择适合的色彩,以引起观众特定的情绪反应。
2. 色彩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对色彩有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和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与危险和警告相关联。
设计师在跨文化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文化对色彩的理解,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
3. 色彩与品牌的关系色彩在品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例如,红色通常与活力和刺激相关联,适合用于体育品牌;蓝色通常与可靠和专业相关联,适合用于科技品牌。
设计师可以根据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合的色彩,以增强品牌的识别度和吸引力。
三、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1.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师可以选择相邻色、互补色或类似色进行搭配。
相邻色搭配可以营造和谐、柔和的氛围;互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类似色搭配可以营造温暖、舒适的氛围。
2. 色彩的重要性在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色彩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
色彩心理学与色彩设计

色彩心理学与色彩设计一、引言色彩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心理和行为。
色彩心理学研究人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而色彩设计则是将色彩应用于日常生活、艺术和商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色彩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色彩设计的实践应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色彩心理学1.色彩的心理效应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例如,红色常被认为是具有动感、活力和激情的颜色;而蓝色则是安静、冷静和平静的颜色。
同时,不同文化、年龄和性别的人们对颜色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2.色彩心理学的应用色彩心理学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品牌营销和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设计。
通过运用色彩心理学的理论,设计师可以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颜色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色彩设计1.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搭配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一般分为明亮、中等和暗淡三种;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分为高饱和、中饱和和低饱和三种。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明度和饱和度的平衡,以达到舒适和谐的效果。
2.色彩对比度的运用色彩对比度指的是不同颜色之间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
颜色对比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设计中需要明确主次关系,通过对比度将主题与次要元素区分开来,以达到表现重点和强调的效果。
3.色彩的情感效应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如红色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和平和冷静、绿色代表和谐和自然等。
在设计中运用适当的颜色可以达到表达情感、调整心理状态的效果。
四、色彩心理学与色彩设计的关系色彩心理学提供了设计师在多个领域进行迅速和准确的颜色选择的依据。
设计师通过了解不同颜色的心理效应,选择适合情感、目的和受众特点的颜色进行搭配,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五、结论色彩心理学和色彩设计是相互关联的。
掌握色彩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色彩设计,营造出更符合目标受众心理特点的作品。
同时,良好的色彩设计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暗示,引导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让人们更加愉悦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
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
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
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
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
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
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
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
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
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符合了人们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那么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会流行开来。
比如,60年代初,宇宙飞船的上天,给人类开拓了进入新的宇宙空间的新纪元,这个标志着新的科学时代的重大事件曾轰动过世界,各国人民都期待着宇航员从太空中带回新的趣闻。
色彩研究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发布了所谓“流行宇宙色”,结果在一个时期内流行于全世界。
这种宇宙色的特点是浅淡明快的高短调,抽象,无复色。
不到一年,又开始流行低长调、成熟色,暗中透亮,几何形的格子花布。
但一年后,又开始流行低短调,复色抽象,形象模糊,似是而非的时代色。
这就是动态平衡的审美欣赏的循环。
现代世界上,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空气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科学研究上的生态学理论兴起。
以此为背景,许多国家利用人们要保持生态平衡的心理,提出将流行自然色调的理论。
后来由于霸权主义的威胁,经济萧条,政治局势不定,社会上又产生恐惧战争心理,国际流行色协会又发布了卡其色(即军装绿)的流行色。
这段时间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毛主席(图库论坛)号召“全国学习解放军”,使得人人都想得到一件军装上衣、蓝裤子和一顶军帽,这成了当时的流行色。
后来西方又流行“历史主义时代”的理论。
1982~1983年国际流行色协会发布的沙漠色象征着古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协会提出流行“敦煌色”也曾受到重视和欢迎。
法国提出1983年春季女装流行“巴罗克”或“罗可可”风格色占有主要地位。
60年代中期,抽象派的“光效应美术”在西方国家的美术界曾成为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这个流派于1965年春在纽约市现代艺术馆举行“感应视力”展览会引起观众们的重视,此后这种艺术形式立即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实用美术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纺织图案设计、时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装潢设计以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十分流行。
流行色一般的流行规律是,长期流行红蓝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绿橙色调;长期流行浅淡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中深色调;长期流行鲜明色调以后,人们会追求沉着色;长期流行暖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冷色调。
大概这就是人们的生理需求所形成的欣赏需求的生理生态平衡吧。
过去我国男子是不穿红着花的,尤其是“文革”时期,人们称中国是蓝色海洋。
红色是革命色彩,十分神圣。
号召向解放军学习,人们开始热爱草绿色军装。
80年代开放政策实施后,国外的东西传入中国,我国青年人开始穿红着花,喜爱对比色,鲜艳色,高纯度色彩。
不过,如同流行歌曲一样,流行色只是在青年人中间流行,他们成为社会色彩流行的代表者。
4.共同的色彩感情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一色,或者是几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
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色彩的冷暖:红、橙、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旭日东升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蓝青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大海、晴空、阴影,因此有寒冷的感觉;凡是带红、橙、黄的色调都带暖感;凡是带蓝、青的色调都带冷感。
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
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
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
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中。
(2)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
高明度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
(3)色彩的软硬感:色彩软硬感与明度、纯度有关。
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凡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感,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4)色彩的强弱感: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低的有弱感。
即地深图亮则强,地亮图暗也强;地深图不亮和地亮图不暗则有弱感。
(5)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色彩明快感与忧郁感与纯度有关,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具有明快感,深暗而混浊的色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高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色调有明快感,弱对比色调具有忧郁感。
(6)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其中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
在色相方面,凡是偏红、橙的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凡属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
因此,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兴奋感觉强,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最有沉静感。
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7)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这与纯度关系最大,其次是与明度有关。
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
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
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
其中补色最为华丽。
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研究由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对于装饰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恰当地使用色彩装饰在工作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甚至在医学上也能用于治病(如眼科医生总用绿色配合治疗眼病)。
工厂车间、机关办公室冬天的朝北房间,使用暖色能增加温暖感;锅炉房、炼钢车间采用冷色能加强凉爽感。
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容易引起注目,用于交通信号、安全标志,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用于商品广告可以引人注意,达到宣传效果。
货物箱子用浅色粉刷,可以减轻搬运工人的心理上的重量负担。
住宅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
娱乐场所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
学校、医院采用明洁的配色能为学生、病员创造安静、清洁、卫生、幽静的环境。
夏天服色采用冷色,冬天服色采用暖色,可以调节冷暖感觉。
儿童服色采用强烈、跳跃、闪烁、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现儿童的活泼感,以逗人喜爱。
美丽娇艳的眼饰色调可使妇女显得年轻、奔放、活泼、富有朝气。
朴素、大方、沉静的服饰色调可以衬托青年男子稳重、自信、成熟的性格。
倘若是大红大绿的花哨衣着被青年男子穿着就能使人产生轻佻、不稳重的感觉。
因为把精力全部投入事业的人是没精力放在寻求色彩刺激上的。
在医学上,淡蓝色能够使人退烧,血压降低;赭石色能使病人血压升高,增强新陈代谢;蓝色有利于外伤病人克制冲动和烦躁;利用蓝色荧光灯照射患有黄疸病的婴儿有一定治疗效果,绿色有利于病人休息,红、橙色可以增强食欲,紫色可以使孕妇安定,减轻分娩的痛苦等。
一、色彩的意义与主观情感色彩赋予物体以灵魂,它是有情感象征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数总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觉和欲望。
我们赋予色彩意义,久而久之色彩也就成为了一种语言符号,它能引起各种视觉心理、情感联想,并且它具有自己的性格和象征意义。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本身并不具备情感、性格,人们能感受到的色彩情感,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的经验积累的结果。
由于影响色彩情感体验的因素很多,这些内外因素对色彩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和取舍性,人们在内外因的影响下,对色彩有着强烈的选择性,使色彩的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主观性。
那么很显然,色彩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主观色彩主要是由人们从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积累所感受到的情感体现赋予色彩,并通过具体的方式、方法将这些具有情感标志的色彩呈现给大众,形成一种共识。
为了强化这种共识的存在感,人们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传播并演化这种共识。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
人们在对色彩的感觉和色彩的记忆的基础上,当看到某种色彩的时候,就会通过视觉对颜色信息的传递及与头脑中记忆的类似色彩信息进行比较、联想,回忆起带有这种色彩特征或者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事物,通过联想使色彩具有了感情。
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情感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色,或者是几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
所以色彩带给人的主观感受有冷暖、轻重、软硬、明快与忧郁、兴奋与沉静、华丽与朴素等。
浅谈色彩中的文化---以黑色为例王慧徐青青(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色彩是人们认知一个有形事物的最初映像,可以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