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之亚洲知识点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第六讲 亚洲(共41张PPT)

区域地理第六讲  亚洲(共41张PPT)
气候特点:
•1、气候最复杂 2、大陆性气候 分布最广 3、季风气候最 显著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
一月 (冬季) 降温 陆地降的快 陆温 <海温 陆地高压 海洋低压 风从陆地吹 向海洋(冬季 风)
陆地 高气压
海洋
低气压
低气压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
七月 (夏季) 增温 陆地增的快 陆温 >海温 陆地低压 海洋高压 风从海洋吹 向陆地(夏季 风)
小结
• 亚洲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 陆性气候分布广。 •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海陆热力差异(海洋和陆地吸热放热速度 不同) • (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 洲 的 河 流



叶尼塞河 鄂毕河 黄河


长江
恒河
湄公 河



印度河不在印度

请你概括亚洲河流的特点
( 26°3′E - 169°40′W ,约 164°)
2、亚洲的分区

中 亚 西亚东 西 南 北 亚
练一练
2.我国位于 哪个分区
1.你能说出图中的亚洲分区吗?
北 亚 中亚
东亚
3.东亚还有 哪些国家:
蒙古、日本 朝鲜和韩国
西 亚
东 亚
南 亚
东南亚
3、亚洲地形
气候
下游多平原 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特征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季风气 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多样的地域文化
思考 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判断出他们是哪些地区的景观吗?

区域亚洲地理.ppt

区域亚洲地理.ppt
主要农 粮食:水稻 作物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主要河流:红河、 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新加坡华人占77%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马来西亚华人占25%
旅游资源丰富
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 长期的热 点地区 (2) 中 东 两伊战争:伊朗—伊拉克
4、经济发展差异
(1)原因: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 很大 (2)表现:发达国家:日本 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较快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来 西亚.泰国
练习题: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 A 候特点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 主 B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 一 2、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 位 属于 北温 带 置 海陆位置:本区北临 北冰 洋,西临 大西 洋, 南临 地中海
范围:本区大致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中欧四部分 半 北部: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岛 南部: 伊比利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 、 巴尔干半岛 (3) 海岸线十分曲 欧 折,多半岛、 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 波罗的海 、南面的 内海:北部的 洲 岛屿和海湾 地中海、东南面的 黑海 边缘海: 北海 海湾: 比斯开湾 平原: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 西欧平原, 地形以平原、山 以东为 波德平原 地为主,深受冰 山地:北部的 斯堪的纳维亚山, 川作用的影响 南部的 阿尔卑斯 山
(2)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1)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大兴安岭.乌拉尔山

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知识点归纳

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知识点归纳

第三节东南亚(△新加坡)一、位置与范围1、海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2、经纬度位置:10°S-25°N(大部分在热带)90°E-140°E3、范围: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唯一的内陆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大家族中新成员: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二、地形与河流1、地形: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平原少,多火山地震2、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河流侵蚀严重(V型谷),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U型谷),水流缓慢,泥沙沉积。

三、气候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2、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与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交替控制。

3、6—10月雨季播种;11—5月旱季收获四、人口与宗教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2、分布不均(沿河平原、河口三角洲)3、宗教五、经济1、资源丰富①旅游资源②农业资源(稻米和热带经济作物)稻米——泰国越南缅甸橡胶——泰国菲律宾—焦麻、椰子马来西亚——棕油印度尼西亚——椰子③矿产资源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2、经济特征——初级产品输出3、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泛亚铁路、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克拉地峡与克拉运河□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丰富的资源能源(农、林、矿产资源)(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3)市、政、科、交、劳(4)经济基础△新加坡一、地理特征:位于中南半岛最南端,隔马六甲海峡与苏门答腊岛隔海相望,处于交通要道,港口条件发达,著名的港口站。

二、分析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三、主要工业:炼油(最大的工业部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业(第二大工业部门)等;四、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第四节南亚(△印度)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海陆位置:南邻印度洋,北邻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位置:10°N—30°N 热带地区2、范围:印度半岛两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三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两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整理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整理

亚洲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

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西亚地区气候干旱,沙漠绿洲、河谷地区和高原上草原广布)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4.巴以纷争主要表现为民俗、领土、水源、耶路撒冷
5.耶路撒冷被称为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圣地。

麦加和麦地那被伊斯兰教徒视为“圣地”
6.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

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以色列将沙漠改造成水果果蔬生产基地,主要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根灌技术
7.西亚地区淡水的主要来源是海水淡化,灌溉用水主要是中水的利用。

区域地理亚洲教学提纲

区域地理亚洲教学提纲
还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 n 南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西面——
苏伊士运河,北面——土耳其海峡。
(2)高原为主的地形
n A、撒哈拉沙漠、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 等。
n B、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两河流域 和地中海沿岸平原。
n C、断裂湖——死海(-400米)是世界陆 地表面最低点。
(3)炎热干燥的气候
③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天主教:菲律宾。
④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B、富饶的物产
物产 名称
稻米
天然 橡胶
油棕
椰子
蕉麻
金鸡 纳
石油

主要 泰国、马来
马来 菲律 菲律
印尼、 马来
生产 国
缅甸、西亚、 越南 印尼
西亚


印尼 文莱 西亚
(3)新加坡
n A、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 原因是什么?
(4)主要城市
n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中亚 最大城市
n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n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首都
(5)哈萨克斯坦
7、西亚和北非
n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n A、位置 n B、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n 古代——丝绸之路 n 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联系三大洲以外,
n ②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 n D、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n E、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n F、印度的主要城市
作物 水稻 小麦 棉花 黄麻 茶叶 甘蔗 花生
分布地区
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三角洲 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恒河平原中部 德干高原南部
自然条件
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专题:亚洲学习提纲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专题:亚洲学习提纲 Word版含解析

亚洲导学提纲
图形
亚洲的范围
(1)面积: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分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图形
亚洲地形图
(1)特征:
(2)主要地形区:A ,B ,C ,D ,E ,F ,
G ,H ,I ,J ,K 。

2.河流
(1)特征
(1)特征:
(2)主要气候类型:A ,B ,C ,D ,E ,
F ,
G 。

基础整理三人文环境
1.人口众多
(1)数量:2010年,亚洲人口数量约4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1%。

(2)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3)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

2.地域文化多样
(1)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

(2)发达国家:日本。

考点一| 亚洲的自然环境及影响
1.整体性分析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归纳

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亚洲概述一、地理位置(半球、濒临大陆大洋、跨经纬度)1、半球:北半球、东半球2、濒临大陆(欧、非、大洋、北美);濒临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3、跨经纬度(26°E—169°W,10°S—80°N)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大4、海岸线最长5、大陆架面积最宽广6、海峡半岛数量世界首位三、地形特征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大2、基本知识:①世界最平坦的平原平原,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脉,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⑤世界上最低的盆地盆地⑥世界陆地的最低处四、河流湖泊1、特点:大河多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分布,流向四周内流区面积大2、世界第三大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世界上最深的湖世界上最大的湖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五、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六、人口特征数量多增长快分布不均七、地域文化八、国家与分区第二节东亚(△日本)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20°N-50°N经度位置:80°E—140°E2.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3.特点: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二、地形与河流1、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2、对河流影响: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河流短促三、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成因?特点?)气候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和蒙古):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人口和经济1、人口数量和分布2、人种3、民族4、经济: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农业、工业发达。

【世界区域地理】——亚洲

【世界区域地理】——亚洲
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①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 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 土壤等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 征,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口最多的大洲
一、亚洲人口总数及分布
1、六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_亚__洲__, 人口最少的是_大__洋__洲。
2、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过亿,分别为
_中__国__、_印__度__、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日本。东__亚___、___南__亚、和 东__南__亚_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七、地域文化
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朝鲜峡 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
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渤海、日本海、黄海、 东海、南海、孟加拉湾、波斯湾、阿拉伯海
岛(岛弧链):自北而南依次为:千岛群岛—日本 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读图训练 读图认识主要的海与群岛
J
I
H
A B1 D C2 E F3
A
B
C
D
E
F
六、亚洲人口 1、人口最多 36.8亿人(2000年)
亚洲 61%
其他洲 39%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
六、亚洲人口
1、人口最多
人口超1亿的亚洲国家
➢印度尼西亚(东南亚) ➢印度(南亚) ➢孟加拉国(南亚) ➢ 中国(东亚) ➢ 巴基斯坦(南亚) ➢ 日本(东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之亚洲知识点
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1、亚洲最北至北地群岛(约北纬80度42分)、最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约南纬11度03分),南北跨纬度约91度45分。

亚洲最东至楚科奇半岛(约西经169度40分)、最西至小亚细亚半岛(约东经26度03分),东西跨经度约164度17分,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

东西、南北各相距约8000千米,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

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北、东、南三面分别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3、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世界上最高的大洲。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高加索山等。

主要高原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等。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出一系列高大山脉直至大陆边缘。

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边的大河中下游地区。

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c、地势起伏大。

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15米),为世界陆地最低点。

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1、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冰洋沿岸地带是寒带气候,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长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左右;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3、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4、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5、在亚洲,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各地气温和降水差别显著,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71摄氏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齐,平均年降水量在11400毫米以上,有世界“雨极”之称。

三、呈放射状的水系特征
1、亚洲水系两大主要特征
a、水系结构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周边海洋分流。

向北注入北冰洋的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向东(或向南)注入太平洋的主要有: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向西南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b、内陆流域面积广大。

亚洲的内陆流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40%,其内陆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

内流河主要有: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在亚洲众多的大江、大河中,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均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四、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总人口达40亿(201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平均每平方千米将近100人。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是分布在亚洲。

2、由于亚洲地域广阔,各国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与文化差异均很大,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包括了诸多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等,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50%。

五、影响亚洲气候特点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亚洲气候特点的形成,是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以及地形地势特征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a、位置和面积的影响。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广阔的地域,是亚洲气候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

亚洲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复杂多样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具有大陆性强和季风气候显著特点的形成。

广阔的地域,一方面,使亚洲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面积大,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广;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之间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大面积季风气候的形成。

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b、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洲处于北半球完整的行星风系中,气候受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但由于海陆分布特点,造成亚洲大陆与大洋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庞大的欧亚大陆,破坏了气压带的完整性,取而代之的是海陆气压中心随季节的变换造成亚洲东部和南部风向改变,进而强化了季风气候的特征。

c、地形地势的影响。

亚洲中间高、周围低的地形特点,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

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呈垂直分布的高山气候,中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高峻的地势,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

中部距海较远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d、洋流的影响。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两支:一支是台湾暖流(亦称黑潮)。

势力强大的台湾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径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

另一支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它对南亚和中南半岛沿岸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六、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答: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大陆增温快、降温也快。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

因此,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压带不能保持完整的带状分布,而是被分割成块状,在海洋和大陆上形成高低不同的气压中心,从而使风向也随季节发生明显的转换,进而使气候特点也随着变化。

(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南移。

由于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割成块状,低压只保留在太平洋上,称阿留申低压。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亚地区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为冬季风。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

由于大陆增温快,形成亚洲低压(亦称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割成块状,高压只保留在太平洋上,称夏威夷高压。

风从海洋吹向大陆,东亚地区盛行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夏季风。


七、地区划分和主要国家
1、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2、东亚: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5个)
3、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文莱、东帝汶(11个)
4、南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7个)
5、西亚: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16个)
6、北亚: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
7、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