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快繁
植物的离体快繁

4、褐变现象
概念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 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 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 死亡的现象。
褐变原因
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将酚 类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会抑制其它酶 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
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三个选择:
在培养基中表现的症状
外植体接触培养基部位长菌 外植体损伤部位长菌 外植体生长不良或表现出缺绿
防治措施
接种前的工作: 1、 接种室的灭菌 2、超净工作台的灭菌 3、 接种器皿、用具的灭菌 4、工作人员接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5、 材料的灭菌
1、接种室的灭菌
• 接种室的地面,墙壁要擦洗干净灯灭菌
3、玻璃化现象
定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 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这 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矿质 元素、糖类、纤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含量有变 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化。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1.培养材料:材料种类和外植体不同都有影响。
兰花的萌发
兰花的启动
兰花的增殖
兰花的分化
培养的兰花
五种器官发生方式优点、缺点比较:
(1)不定芽型:容易成苗,对培养基要求不 高,后代遗传性较为稳定,但取材受到一 定限制,仅限于具有明显顶端分生组织和 次生分生组织的物种。
(2)器官型和类胚体发生型:对培养基要求 高,器官发生条件苛刻。繁殖数量不如不 定芽型和器官发生型多,但遗传性稳定。
错
误
2、遗传稳定性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有: 1、基因型 2、继代次数 3、发生方式 4、激素浓度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
措施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繁殖速度,为后续应用提供必要的材料。
但是,由于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复杂性,它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低延时、低再生率、发育不良、营养成分失衡、细菌污染等问题。
因此,为了使植物离体快繁技术取得成功,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
首先,应当重视植物原代细胞的采集和储存,以保证原始细胞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以保证培养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当避免细菌污染,如果发生细菌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消毒,以保证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
另外,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以及温度过低或过高,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发育。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植物的营养成分的管理,以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提高再生率。
此外,还应
当及时进行精心管理,以确保培养基的高效性,并注意及时更换培养基,以防止培养基过时。
最后,应当加强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成功率。
此外,应当重视人员培训,以保证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植物离体快繁技术,为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从植物原代细胞的采集和储存,到培养基的有效性,再到光照、温度、营养成分等方面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及时的精心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率。
第三章第三节 园艺植物的离体快繁

(四)、马铃薯无病毒株的繁殖
(1) 直接块茎繁殖 (2) 扦插繁殖 (3) 组织培养切段繁殖 A:继代培养 B:低温保存
2010312
(二)茎芽增殖的途径:
1.茎芽增殖的途径
(1)侧芽增殖途径:指利用茎尖及侧芽培养直接获得芽 苗或丛生芽的方法。通过添加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萌发而 形成丛生芽。 (2)不定芽途径:除了利用顶芽和侧芽等固定芽之外, 由根、茎、叶等外植体直接或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再 分化不定芽的过程进行增殖。
(3)体细胞胚途径:由外植体直接或间接(先形成愈伤 组织)形成胚状体的途径进行快速繁殖。如百合鳞片可 直接形成胚状体;胡萝卜、芹菜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 形成胚状体。
(三)玻璃化 1. 玻璃化苗发生的原因: (1)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 (2)培养温度过高;(3)生长调节剂浓度过高,如细胞 分裂素过高;(4)培养瓶乙烯浓度过高;(5)光照过 强或与高温同时作用;(6)培养基含氮量高,尤其是 銨态氮。 2. 防治玻璃化的措施: (1)提高培养基硬度;(2)提高培养基蔗糖含量或加入 渗透剂;(3)选用透气瓶盖改善通气状况;(4)降低 生长调节剂和含氮化合物的浓度;(5)适当降低温度; (6)一些添加物或抗生素可降低玻璃化,如马铃薯汁、 活性炭、PP333,CCC等。
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
马铃薯
微型薯
马铃薯病毒的种类
危害有17种之多,如X病毒、S病毒、Y病毒、 M病毒、A病毒、花叶病毒、纺锤形块茎病毒等。 马铃薯病毒可使块茎产量减少5万公顷, 每年需合格种薯45亿公斤,脱毒原种4亿 公斤,脱毒小薯或微型薯45亿粒。
马铃薯继代培养基:
MS+2. 0 mg/L6BA+0. 2 mg/L NAA+3%蔗糖;
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1

目录绪论 (1)1. 离体快繁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防治措施 (1)1.1 污染问题 (2)1.1.1 污染的来源 (2)2.1.2 污染的防治措施 (2)1.2 褐变问题 (3)1.2.1 褐变的原因 (4)1.2.2 克服外植体褐变的措施 (4)1.3 玻璃化问题 (4)1.3.1 玻璃化发生的原因 (4)1.3.2控制组培苗玻璃化的措施 (5)1.4 遗传稳定性 (5)1.4.1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 (6)1.4.2 提高遗传稳定性,减少变异的措施 (5)1.5 黄化问题 (5)1.5.1 黄化原因 (6)2. 离体快繁的前景与探讨 (6)2.2适应现状的需求 (6)2.3存在问题 (6)参考文献 (6)致谢 (6)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题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园艺植物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
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等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离体快繁;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Analysi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lant Vitro PropagationPick toPlant tissue cul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 new technolog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has increasingly widely applied in the enviroment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and rapid propagation, etc. Aiming a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often appears the question were analyzed, pollu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such as possible reasons Brow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cuoKey wordsPropagation in vitro; contamina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etiolation绪论:植物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
植物组织培养 第六章 植物离体快繁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二、离体快繁的方法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四、几种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1.植物繁殖类型
植物 繁殖
有性 繁殖
无性 繁殖
扦插
嫁接
常规无性繁殖
压条 分株
埋条
非试管快繁
在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下 的快繁技术(如扦插)
离体快繁 植物组织培养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 强度:光照弱,易产生玻璃化现象。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 4)琼脂浓度低:
• 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低时玻璃化苗比例增加,
水浸状严重,苗向上长。随着琼脂浓度的 增加,玻璃化苗比例减少。 • 但过硬的培养基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试管 苗生长减慢,分蘖亦减少。因此,琼脂的 浓度一定要适当。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2.褐化: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后,外植体 或与培养基接触部位出现变褐色的现象。
•褐化后果:不加以控制,外植体会死亡。 •引起原因:切割后,使液泡中的多酚物质与细胞质 中多酚氧化酶接触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醌类物质。 •在自然界中,褐化(多酚物质与多酚氧化酶反应) 是主动防御机制,防止病原菌感染的自卫措施。
• 2.茎芽增殖途径:在培养过程中使其产生大 量无根试管苗。
•
侧芽增殖途径
• 途径有:不定芽增殖途径
•
体细胞胚增殖途径
• (增加 P105图8-1)
二、离体快繁的方法
• 2.茎芽增殖途径:在培养过程中使其产生大 量无根试管苗。
•
侧芽增殖途径
• 途径有:不定芽增殖途径
•
体细胞胚增殖途径
• (增加 P105图8-1)
离体快繁

第三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和脱毒培养技术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一、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概念及其意义1 概念离体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又称“离体繁殖,快速无性繁殖、微型繁殖”。
试管苗:由离体无性繁殖获得的植株称试管苗。
无性系:指有同一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
2 应用(1)用来加速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植物的繁殖。
(2)无病毒苗木的繁殖。
(3)用于某些杂合园艺植物的繁殖。
(4)用于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二、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1 优点(1)首先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2)可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大自然的干扰(3)快速培养脱毒苗。
2局限性(1)一些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的某些环节还没有突破。
(2)要对其成本、技术等进行估算。
(3)随继代次数增多,培养材料的分化能力下降。
三、离体无性繁殖中器官的发生形式1 不定芽型2器官型3器官发生型4类胚体发生型5原球茎型四、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无菌母株的制备•茎芽的增殖•诱导生根•炼苗•再生植株的鉴定五、植物组织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1褐变(1)褐变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2)克服褐变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嫩材料、春季取材)改善营养条件(连续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2污染(1)特点:细菌污染的特点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一5可发现。
特别应注意一种呈乳白色的细菌污染,这种细菌为芽孢杆菌,外被荚膜,耐高温,一般灭菌剂难以杀死,可随培养材料、用具传播,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也可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发现及时淘汰,并对用过的器具严格高温灭菌。
真菌污染的特点培养基上长霉,一般接种3-5天就可先,霉的颜色有黑、白、黄等,真菌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部分有不同颜色的霉菌,接种3天,有时多达10天才能表现。
植物离体快繁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第三节 离体无性繁殖的商业化 生产的范围和应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五四 三二一 、、 、、、 用濒及雌用用 于危基雄于于 种植因异脱稀 质物工株毒缺 的的程植苗或 试拯植物的急 管救株、快需 保 的三速良 存 快倍繁种 及 速体殖植 交 繁、 物 换 殖单 的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 7. 原球茎是兰花的种子发芽过程中特有的一种形 态学结构。 (判断正误)
• 8.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相比生长速度下降,甚至最 后死亡(判断正误)
• 9.不定芽可 直接从植物器官、组织发生也可先形 成愈伤组织;然后形成不定芽。 (判断正误)
• 10.利用体细胞胚状体来进行无性系的大量繁殖其 特点是:A繁殖系数高、B成苗快、C结构完整、D 不存在嵌合现象(选择)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一般, 植物离体培养的温度低于15 ℃或高于35℃, 对分化和生长都不利。大多数植物最适的培养温度 在23-32 ℃之间,一般控制在(25±2) ℃条件下培养, 热带园艺植物培养温度稍高。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离体培养中环境的湿度主要指培养容器内的湿度, 相对湿度常达100%,但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时湿 度可能有变化,固体培养时琼脂的用量与质量对培 养环境的湿度有影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②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茎芽的反应能力有明 显的影响 选取相对较为幼嫩、生长能力较强的部位 的材料 生长季节 > 休眠季节 幼嫩部分 > 成熟组织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根据外植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剂种类、浓 度和消毒时间进行外植体的表面消毒。参考第一章外植
简述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基本流程

简述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基本流程离体快速繁殖技术(TissueCulture,简称TC)是一项利用手术、培养技术、营养物质来繁殖植物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特定的植物的快速、稳定的繁殖,以及加快植物品种的改良,给植物育种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TC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植物的遗传变异,并且能够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有助于植物的保护和繁殖。
TC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植物组织切片、培养盘预处理、营养物质处理、培养子实验、移植、细胞分离培养以及繁殖育种等。
1.物组织切片:首先,研究人员需要从植物根、茎、叶或者果实等部分中获取一定数量的植物组织。
接着,将植物组织切成小片,使用玻璃刀片进行刮取或者用来冰冻然后解冻进行切片,再用细胞分离液进行培养,以期达到萌发的目的。
2.养盘预处理:将培养皿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剂对其进行消毒,以防止细菌污染。
接着,在培养盘中放入适当数量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素、磷质、碳源和微量元素,并均匀混合,以确保植物的发芽和增殖。
3.养物质处理:营养物质是促进植物活力、健康发芽的关键,也是TC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营养物质的合理添加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研究人员会将植物分化细胞饲养培养在特殊的营养液中形成可繁殖的植物,以产生新的植物品种。
4.养子实验:在培养盘中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将它们放在干燥后的培养子实验中,然后均匀混合营养物质和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污染。
5.植:当植物细胞长大之后,可以将它们移植至新的培养皿中,移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种类或者种类混合,以此来加快植物品种的改良和繁殖。
6.胞分离培养:将植物细胞分离并培养,可以实现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并加快植物的增殖和繁殖。
7.殖育种:将分离培养出来的离体植物种子作为种子,进行育种和繁殖,通过育种来实现植物的新品种的选择。
TC技术的基本流程比较复杂,需要研究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繁殖效果。
但是,从长远来看,TC技术可以为植物育种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实现植物的快速和稳定繁殖,从而提高植物的品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和脱毒培养技术
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一、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概念及其意义
1 概念
离体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又称“离体繁殖,快速无性繁殖、微型繁殖”。
试管苗:由离体无性繁殖获得的植株称试管苗。
无性系:指有同一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
2 应用
(1)用来加速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植物的繁殖。
(2)无病毒苗木的繁殖。
(3)用于某些杂合园艺植物的繁殖。
(4)用于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二、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
1 优点
(1)首先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2)可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大自然的干扰
(3)快速培养脱毒苗。
2局限性
(1)一些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的某些环节还没有突破。
(2)要对其成本、技术等进行估算。
(3)随继代次数增多,培养材料的分化能力下降。
三、离体无性繁殖中器官的发生形式
1 不定芽型
2器官型
3器官发生型
4类胚体发生型
5原球茎型
四、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
•无菌母株的制备
•茎芽的增殖
•诱导生根
•炼苗
•再生植株的鉴定
五、植物组织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褐变
(1)褐变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2)克服褐变的方法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嫩材料、春季取材)
改善营养条件(连续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
2污染
(1)特点:
细菌污染的特点
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一5可发现。
特别应注意一种呈乳白色的细菌污染,这种细菌为芽孢杆菌,外被荚膜,耐高温,一般灭菌剂难以杀死,可随培养材料、用具传播,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也可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发现及时淘汰,并对用过的器具严格高温灭菌。
真菌污染的特点
培养基上长霉,一般接种3-5天就可先,霉的颜色有黑、白、黄等,真菌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部分有不同颜色的霉菌,接种3天,有时多达10天才能表现。
(2)克服方法:
•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及各种器具清洁灭菌不彻底
•人为因素
•超净工作区被污染
•环境不清洁
3玻璃化
(1)玻璃化
玻璃化: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茎、叶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2)克服方法
•增加固体琼脂浓度,使细胞吸水受到阻碍。
•提高培养基中的C、N比。
•控制温度,增加自然光照。
•附加一些物质
第二节、植物的脱毒技术
一、病毒的特性及其侵染
1病毒的特性
2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3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1)分生组织中无微管系统,病毒不易移动。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很强,有竞争状态,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3)在分生组织中存在高水平的内源激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二、脱毒的方法
1物理方法
(1)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
(2)热处理
2化学方法
嘧啶、嘌呤类似物、抗生素等3生物学方法
(1)茎尖脱毒
茎尖脱毒的原理:病毒的传播:微管系统和细胞的胞间连丝传播,以微管组织为主。
茎尖脱毒的技术关键:
•同一种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部位不同。
•不同种类病毒在同一植物中分布位置不同。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要求越高,成功率低。
•茎尖越小,剥离技术要求高。
(2)愈伤组织脱毒
(3)微体嫁接脱毒
原理:把极小的茎尖〈0.2mm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然后连同砧木一起在培养基上培养,由砧木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接穗在砧木的哺育下很容易成活。
技术关键
•微体嫁接要求剥离技术高。
•筛选培养基时要考虑到砧木与接穗对培养基营养组成的不同要求。
•取材季节,春季容易成功,嫁接率高。
(4)珠心组织脱毒
珠心胚与微管组织无关
三、茎尖培养脱除病毒的程序
1取材和灭菌
(1)材料的大小
(2)取材时间
(3)优良种质
(4)生长健壮
(5)年龄
2茎尖剥离
(1)防止茎尖被损伤。
(2)注意保湿
(3)避免污染
3.初代培养
注意GA的应用
4.分化培养
可以先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诱导分化形成苗。
茎尖培养可以与热处理和化学脱毒相结合。
5无病毒植株的鉴定
(1)血清鉴定法
(2)生物学鉴定法
(3)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6无病毒种苗的保存与利用
保存:隔离种植保存
离体保存
利用:建立良种繁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