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
2018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

2018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牛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喑、潮湿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牛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像牛物和非牛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牛态群落。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9.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1.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f兔f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f蛇6.草鸟----- 蛇鹰12.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答:第一,人类要爱惜动植物,禁止滥捕滥杀动物,禁止滥砍滥伐树木,保护生态平衡;第二,人类要优化生产方法,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对大气排放有毒气体,防止环境污染;第三,人类要发展科学技术,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牛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减少对牛态系统的干扰。
13.iHj出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
再说说如果人类破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后果?答: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是“草一兔子一鹰”。
如果鹰少了,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
如果兔子少了,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如果草少了,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第二单元光I•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扌当物和屏幕。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3、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也就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5、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6、我们上课时,老是用的粉笔是用石膏制作的。
7、设计30秒摆30次的摆,结果摆了33次,应将摆线长度调长点。
8、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9、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二、判断 1、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钟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的质量成正比。
(×)3、水在4℃以下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人们手上的纹路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5、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
(√)6、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7、绿色植物也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是利阶层的事物和现象。
2、秋天夜空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 5 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W 。
3、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北斗七星的斗柄,在春分当晚的23点指向东方,在夏至当晚的23点指向南方,在秋分当晚的23点指向西方,在冬至当晚的23点指向北方。
5、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6.宇宙,宇的本意是指(“上下四方”),宙的本意是指(“古往今来”)。
7.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为(1天)。
8.(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出现)。
9.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
10.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精选及答案

★★★科教版科学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YUJINGLANSHEJIBIANZHUAN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精选复习题及答案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沙漠)。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平原)。
3.地形图上海洋用(蓝色)表示,陆地用(绿色)表示。
平原大多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多用(褐色)表示。
4.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壳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6.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7.(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9.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因为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1.(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2.(雨水)和(径流)会把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3.(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4. 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8、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9、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1、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3、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4(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16分)1、把砖块轻轻放入水里是________的。
如果把泡沫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是_______的。
2、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________的装置叫电磁铁。
3、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摄氏度。
4、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5、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_______和_______形成________,灯泡才会亮起来。
6、昼夜现象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四季的形成与________的公转、________的倾斜有关。
7、有些矿物经________和________可制成美丽的宝石。
8、从岸上看河里的鱼,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产生的现象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浮着的物体被拉到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A.重力B.重力加拉力C.重力减拉力2、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
A.菌盖B.菌柄C.菌丝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4、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A.物体的重量B.物体排开的水量C.物体的颜色5、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大小关系时,必须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研究。
A.颜色B.轻重C.大小6、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7、人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 )。
A.镜头B.光圈C.胶片8、夏天,人们常穿淡颜色的衣服,目的是()。
A.吸热多B.吸热少C.美观9、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刻度间的距离()。
A.前大后小B.前小后大C.间距不变10、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五年级上科学试题-2018-2019期末综合练习含答案(教科版)(扫描版)

此实验是模拟
岩石在(A)
的作用下风化。(填字母序号)
A.冷热(温度)
B.流水
C.动植物
答案略,参见教材第50页
2.岩石遇冷
答案略,参见教材第50页
3.岩石长期处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
答案略,参见教材第50页
4.岩石风化
结构总图(1分)
1.准备一个生态瓶的容器(1分)
略,答案参见教材第16页
略,答案参见教材第16页
2.布置必须的非生物(1分)
略,答案参见教材第16页
3.布置植物
(1分)
略,答案参见教材第16页
4.布置小动物
(1分)
略,答案参见教材第16页
3.(只填字母序号,6分)
增加摩擦力的构造
减小摩擦力的构造
A B C D
1.(5分)
问题
深圳的红树适合生长在咸水、淡水还是咸淡交汇的水质里?
假设(1分)
√深圳的红树适合生长在咸淡交汇的水质里
□深圳的红树适合生长在阳光充足的陆地上
实验
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1分)
√水质咸、淡的浓度 □阳光
□空气 □温度
不改变的条件
(3分)
□水质咸、淡的浓度√阳光
√空气√温度
2.(5分)
要求
制作方法(文字、图示或图文结合均可)
√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大。
实验
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1分)
√接触面光滑、粗糙程度 □物体的轻重
□刚好克服摩擦力,匀速缓慢地拉动 □拉动的距离
不改变的条件
(至少写3种)(3分)
□接触面光滑、粗糙程度√物体的轻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呼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过程。
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山脉主要是由______ 构成的。
______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进行的。
5、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使用太阳能。
7、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____,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8、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做好太阳能热水器以后,应该()摆放,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A.与地面垂直B.与阳光垂直C.与阳光平行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A.反光镜B.凸透镜C.凹面镜3、下面机械中一定能省力的是()。
A.滑轮B.斜面C.杠杆4、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应该()A.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先用高倍镜观察,再用低倍镜观察C.低倍镜高倍镜那个先用都一样5、下列各图表示的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你认为错误的是()。
A.B. C.D.6、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的是()A.塑料杯B.铁杯C.陶瓷杯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B.叶片C.茎干8、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D.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9、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
A.为了排列整齐 B.为了雨天排水 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10、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后10毫升水先比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填空题 含答案)2018版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由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为(3400)多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
4、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5、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6、地下水位的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这都是(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的异常现象。
7、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8、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9、卵石是(岩石)经过风化,受到水流冲击和相互摩擦所形成的。
卵石都具有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共同显著特征。
10、岩石由(矿物)组成。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11、矿物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常见的有(硫黄)、(石墨)、(石英)、(黄铁矿)、(斜长石)、(方解石)、(滑石)、(金刚石)。
12、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等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飞机、刀、叉、钢笔、汽车、自行车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13、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
1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在很久以前是(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1.地球内部有什么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内部有煤 . 石油 . 火山喷发物. 金属矿藏.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地幔.地核.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1.地幔的下面是 B ,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C.地心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 A 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C.土壤3.地核的半径约为C 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四、科学探究: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石油,煤只存在于地壳一层,不是存在于地球深层,所以温度不会很高,另外它们燃烧需要氧气,在地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它们燃烧。
2.火山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灰、石块、和涌出地面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等矿藏。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岩浆。
二、当好小法官: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 。
A.活火山 B.死火山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 B 千米。
A.20 B.30 C.403.地球内部的温度 C 。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A 。
A.与岩石接近 B.与岩石完全一样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C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3.地震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形。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地震。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早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地动仪。
二、当好小法官: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B 。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B 。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3.地震发生前,常有 A 或 C 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四、科学探究: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4.做一块卵石一、我来填一填:2.高山上的岩石,由于昼夜、夏冬冷暖反复变化,会产生裂缝。
3.植物的根伸进石缝,不断生长,这时根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使岩缝扩大。
4.流水有力量,滚落河中的石块会被流水冲到很远的地方,这叫做流水的搬运作用。
5.石块在被流水搬运的过程中,受流水冲击,彼此相互碰撞摩擦,这叫做磨圆作用。
二、当好小法官: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3.风化不能将巨大的山脉剥蚀成细小的沙粒。
(×)4.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有机体和酸雨也能风化岩石。
(√)5.卵石的形成显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三、我来选一选:1.渗入岩缝的水结成冰时体积会 A ,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A.胀大B.缩小C.不变2.B C 属于风化作用。
A.流水冲击B.温度变化C.生物破坏D.碰撞磨圆3.岩石在受到烈日暴晒时,它的表层和内部受热情况是 B 。
A.一样B.不一样的4.高山上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会变成 A 。
A.碎石B.卵石5.各种各样的矿物一、我来填一填:1.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2.矿产的开采方法是不同的。
分布于地表或埋藏得较浅的煤,可以露天开采;埋藏得较深的煤,需要地下开采。
3.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石油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地球上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二、当好小法官: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2.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
(×)3.“石油”一词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
(×)4.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低。
(√)5.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6.地表的变化一、我来填一填: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风雨侵蚀地震等。
二、当好小法官:1.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2.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
(×)3.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4.化石不但能帮助我们推测地表曾经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三、我来选一选:1.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 CA.地震 B.火山喷发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2.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D。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7.声音的产生一、我来填一填: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二、当好小法官: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
(×)2.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
(×)3.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
(√)4.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三、我来选一选: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B 振动产生的。
A.瓶子B.空气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B 。
A.耳朵的错觉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C 。
A.水面十分平静B.水向一个方向流C.水面会振动起来四、科学探究: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
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8.谁能传播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任何声音都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3.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4.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5.在游泳池中潜水时,能听到岸上的人们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6.在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当好小法官:1.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都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是各种声音的共同之处。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与我们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水波向外扩散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
(×)4.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三、我来选一选:1.我们听到打雷声,是B 把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水B.空气B.大地2.我们在游泳时,如果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A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B.空气C.游泳池的墙壁或大地3.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C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B.水蒸汽C.墙壁4.声音是以 B 的形式传播的。
A.水波B.声波四、科学探究:1.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过一会才能传到我们耳朵中,所以我们就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铃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我们听不到铃声。
9.怎样听到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