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临床治疗
外科学笔记 总结:骨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And Pyogenic Arthritis)
骨关节炎定义——以软骨病变为基础,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手足小关节。
【病因】年龄、肥胖、损耗、创伤
【临床表现】
疼痛——运动痛进展到静息痛进展到持续痛
僵硬——关节液粘稠和疼痛导致僵硬,特点是<30min,活动后可减轻
活动受限——正常膝关节活动度0-130度
弹响——骨与骨的摩擦
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
畸形——膝内翻/膝外翻/远指尖关节畸形Heberden结节
【辅助检查】
X线检查——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
【治疗】
基础治疗(患者教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外用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Cox-2抑制剂、营养补充-葡萄糖胺/软骨素)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补充粘弹性、类固醇、富血小板血浆)
外科治疗(关节镜——切除半月板、去除游离体、切除滑膜)
(截骨术——改变力线,保留关节)
重建治疗(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化脓性关节炎
【病因】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急症!起病急、高热、疼痛、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关节液相关检查、血培养|X线
【治疗】早七足量全身性使用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发表时间:2011-02-17T11:00:58.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关继伟[导读] 关节的化脓性感染通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关继伟 (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医医院 150500)【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34-02【摘要】关节的化脓性感染通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它相当于古典医籍所称的关节流注。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膝关节最常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常为制动、应用抗菌药物、穿刺抽吸置管冲洗及切开引流等,这些治疗方法疗程长、损伤大、疗效不理想,易引起关节软骨变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成为可能。
【关键词】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关节清理术一、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45岁2例,40岁1例,39岁2例,13岁2例,12岁3例,8岁3例,5岁1例(双侧)。
外伤1例,风湿热2例,痛风性关节炎2例,肺炎3例,其他原因不清。
二、病因病理关节腔内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
感染的途径常为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至关节腔,也可以由附近病灶蔓延而来或外伤后细菌经伤口直接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以上,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化脓性关节炎病变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浆液性渗出阶段。
2.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阶段。
3.脓性渗出阶段。
三、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早期有寒战、高热,有些患者高热可达40℃以上。
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增高,关节部位有明显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肌肉紧张。
患肢不能负重,受累关节呈痉挛性屈曲。
晚期则有关节畸形,病理性脱位,窦道流脓或关节强直等后遗症。
四、诊断凡有高热,关节肿痛,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应考虑到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1)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髋、膝关节。
一般都有外伤诱发病史。
(2)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甚至出现谵妄与昏迷,小儿惊厥多见。
病变关节迅速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
(3)浅表的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常处于半屈曲位;深部的关节,因有厚实的肌肉,局部红、肿、热都不明显,关节往往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
(4)关节腔内积液在膝部最为明显,可见髌上囊明显隆起,浮髌试验可为阳性。
深部脓肿穿破皮肤后会成为瘘管,此时全身与局部的炎症表现都会迅速缓解,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5)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多量中性多核白细胞。
血沉增快。
(6)关节液外观可为浆液性(清的),纤维蛋白性(混的)或脓性(黄白色)。
镜检可见多量脓细胞,或涂片做革兰染色,可见成堆阳性球菌。
寒战期抽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化脓性关节炎根据全身与局部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诊断。
X线表现出现较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根据穿刺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2.治疗(1)早期足量全身使用抗生素:原则同急性骨髓炎。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天天做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
假如抽出液逐渐变清,而局部症状和体征缓解,说明治疗有效,可继承使用,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
如果抽出液变得更为混浊,甚至成为脓性,说明治疗无效,应采用灌洗疗法或切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流。
(3)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
如膝关节,先在膝关节两侧穿刺,经穿刺套管放入两根管子,一根为灌注管,另一根为引流管。
(4)关节切开引流:适用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的部位,如髋关节,应该及时做切开引流术。
(5)功能锻炼:为防止关节内粘连,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可做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一般在3周后即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如缺乏持续被动活动装置,可将患肢用皮牵引或石膏固定,以防止或纠正关节挛缩。
关节功能恢复往往不甚满足。
(6)择期手术矫形:晚期病例如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或陈旧性病理性脱位者,可行手术矫形。
关节穿刺冲洗治疗早期化脓性关节炎19例总结

关节穿刺冲洗治疗早期化脓性关节炎19例总结目的探讨关节穿刺冲洗治疗对早期化脓性膝关节炎疗效。
方法采用关节穿刺冲洗治疗化脓性关节炎19例(14例膝关节、5例踝关节),同时给予全身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通过体温、皮温、关节活动度来评价该方法的疗效。
结果19例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9个月。
体温2~5 d内下降至正常,治疗后10w,关节伸屈功能正常。
关节功能评分:19例患者全部康复,随访无复发病例。
结论关节穿刺冲洗是治疗早期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损伤小、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标签:化脓性关节炎;穿刺;冲洗治疗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膝关节发病最多。
化脓性关节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浆液渗出期。
此期关节滑膜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多呈淡黄色,液内有大量白细胞。
在此阶段无关节软骨破坏,如果治疗及时、正确,渗出液可完全吸收,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第二阶段:浆液蛋白渗出期:炎症继续发展,渗出液增多,因细胞成分增加,关节液混浊粘稠,有脓细胞,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关节腔内的血浆蛋白增加,关节内纤维蛋白沉积,附着于关节软骨表面,妨碍软骨内代谢产物的释出和滑液内营养物质的摄入,关节软骨将失去润滑的表面,进而发生软骨面的破坏。
纤维蛋白还将形成关节内粘连,引起功能障碍。
第三阶段:脓性渗出期。
此期渗出液转为脓性,脓液内含有大量细菌和脓细胞,关节液呈脓性,死亡的多核细胞释放出蛋白分解酶,破坏关节软骨,滑膜破坏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有蜂窝织炎改变。
最终能够控制感染,膝关节往往已经病废[1]。
所以早期及时清除关节内的化脓性物质和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的纤维蛋白层,可以减轻溶酶体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对于保护关节软骨、减少关节病残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科在收治的早期化脓性关节炎病例中使用关节穿刺、冲洗、全身抗感染治疗综合治疗早期化脓性关节炎19例,具有易于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特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化脓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

化脓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1【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关节内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行性感染较多见。
常依据细菌对关节的侵袭及关节的反应,渗出情况将化脓性关节炎分为三个病理阶段:早期为浆液性渗出期,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渗出液增多呈淡黄色;炎症继续发展,进入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期,滑膜增厚并有纤维蛋白斑块和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软骨尚未受累。
关节液呈絮状,愈合后关节内有粘连形成,关节功能部分受损;当渗出液转为脓性,则进入脓性渗出期,脓液内含有大量细菌和中性白细胞,死亡的多核白细胞释放出蛋白分解酶时,将关节软骨溶解,滑膜破坏加重,关节将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诊断】3.1 典型表现(1)多见于小儿,最常受累的部位为髋关节和膝关节。
(2)全身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可阳性。
(3)局部表现:受累关节剧痛、肿胀,活动受限。
3.2 查体受累关节红、肿、热、压痛,活动受限。
浅表关节可有波动感。
深部关节肿胀不易被发现。
受累关节可发生关节挛缩,甚至出现半脱位或脱位征象。
3.3 检查(1)X线表现:早期见关节周围软组织影扩大,关节间隙稍增竟,晚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有时尚可见骨骺滑脱或病理性关节脱位。
(2)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是确定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措施。
早期关节液增多、混浊,晚期则呈脓性。
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细菌培养可鉴别菌种并找出敏感抗生素。
(3)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0X 109/L,血沉增速,血及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
3.4 诊断( 1 )初步诊断: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不适,并-叶{现小儿髋关节或膝关节剧痛、肿胀,活动受限。
(2)确定诊断:初步诊断证据伴典型X线、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阳性结果、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可阳性。
74例小儿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74例小儿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小儿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措施。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化脓性关节炎患儿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20例患儿痊愈出院;13例患儿利用经关节镜灌洗,13例患儿中有12例患儿痊愈,有1例患儿在治疗后并发关节陈旧性病理性脱位,通过矫形手术后该患儿恢复良好;28例化脓性关节炎患儿采用关节腔持续性灌洗法治疗,26例患儿均恢复良好,其中有2例患儿因为后期功能恢复锻炼未按医嘱进行导致关节内粘连,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剩余1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则采用关节切开引流治疗,12例患儿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只有1例患儿经治疗后关节强直为非功能位。
结果:74例小儿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经过不同的治疗措施,7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1例患儿并发陈旧性病理脱位,2例患儿并发关节内粘连,1例患儿呈关节强直位。
结论:小儿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明确的诊断对于患儿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明确的诊断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小儿化脓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43-02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其好发于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多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这些致病菌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关节内,常见的侵袭途径有血源性传播、直接蔓延以及开放性关节损伤发生感染[1]。
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科小儿化脓性关节炎的相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患儿均为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诊断明确的化脓性关节炎患儿。
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8月~11岁,平均年龄为3.5岁;病程3-15天,平均病程为7天;其中41例患儿为髋关节受累,21例患儿膝关节受累,5例患儿踝关节受累,5例患儿为肩关节受累,2例患儿为肘关节受累;所有患儿的病变关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74例患儿中有5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直接感染化脓性细菌并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丧失的关节炎,也被称为细菌性关节炎或败血性关节炎。
它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但在儿童、老年人和慢性关节疾病患者中更常见,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3:1。
大多数受影响的是单一的肢体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和肘关节。
如果火器损坏,则根据损伤部位确定,膝关节和肘关节的发生率一般较高。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直接感染化脓性细菌,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丧失的关节炎,50%上述致病菌为金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感染最常见于血源性感染。
此外,细菌可以通过关节腔穿刺、手术、损伤或关节相邻组织的感染直接进入关节。
血源性感染也可能是急性发热的并发症,如麻疹、猩红热、肺炎等,这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创伤引起的大多是开放性损伤,特别是当伤口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等相邻感染病变可直接传播到关节。
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是中毒: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烧,全身症状严重,儿童患者因高烧可引起抽搐。
局部有急性炎症,如肿胀、疼痛和明显的压痛。
关节液增加和波动,这在膝关节等表面关节中更为明显,并有髌骨漂浮征。
患者经常将膝关节放置在半弯曲位置,以放松关节囊,以减少张力。
如果长期屈曲,就会发生关节屈曲挛缩。
如果关节稍微移动,就会有疼痛和保护性肌肉痉挛。
以下是对症状的具体介绍。
1、单关节炎成人多累及膝关节,儿童多累及髋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肩关节。
2、炎症表现关节红、肿、热、痛,压痛明显,活动有限。
髋关节感染等深层关节局部肿胀疼痛,但红热不明显。
3、中毒症状发病快,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等全身中毒症状。
4、原发感染病如肺炎、尿道炎、输卵管炎、痈等。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直接感染化脓性细菌,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丧失的关节炎,也被称为细菌性关节炎或败血性关节炎,通常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一、概述化脓性关节炎是指人体受到细菌侵入后,由于血源性传播、直接蔓延等原因引起的关节化脓性感染。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好发于髋、膝关节,其次为肘、肩、踝关节,以单侧多见,临床上以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多见。
(一)病因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次之。
血行感染多见,也可为开放性损伤、关节手术或关节穿刺继发感染或从周围软组织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因细菌毒性、患者年龄和抵抗力、感染部位以及治疗是否及时而改变。
大致分三个阶段:即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这三个阶段时逐步演变的过程,并无明显的界限,有时可独立存在。
当细菌侵入关节后,关节滑膜充血、水肿,致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渗液,若及时治疗,渗出液可完全吸收。
如病情得不到控制,积液由浆液性转变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为脓性,导致病变逐步侵入受累关节的软骨和骨质,发生关节僵硬和畸形。
(二)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等全身菌血症表现,甚至出现谵妄与昏迷。
2.局部症状病变关节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压痛明显。
由于肌肉痉挛,患肢轻微活动会有剧痛感,关节多处于屈曲畸形,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病理性半脱位、脱位。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关节穿刺,关节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内含白细胞、脓细胞和革兰阳性球菌。
(三)诊断早期根据病史和体征进行诊断,X线检查对早期病变诊断意义不大,见关节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以后出现间隙狭窄。
晚期由于病变愈合,X线检查可见关节有骨性融合,间隙消失及关节畸形等,并有新骨增生。
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是确诊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对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者,应做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应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性关节炎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3-05T14:40:35.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李恒[导读] 关节腔及其组成部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李恒(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163001)关节腔及其组成部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1 病因病理
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男性居多。
最常受累的部位为膝、髋关节,其次为肘、肩、踝关节。
常为单一关节受累,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为血行感染,开放性损伤,手术或关节穿刺时消毒不严也可导致。
病变常始于滑膜,而后累及关节面。
其病理表现可分为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及脓性渗出期。
由于滑膜和关节软骨面的炎症反应、渗出、肉芽组织增生以及关节软骨面的溶解、破坏,后期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障碍或强直;儿童骨端破坏吸收,可发生病理性脱位。
2 诊断
原发化脓性病灶表现可有可无,多有外伤诱发史。
2.1 症状 2.1.1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菌血症表现。
体温达39℃以上,出汗,脉怏。
化脓期时症状最重,小儿可以出现惊厥。
2.1.2 局部症状受累关节剧痛,浅表的关节有红肿、皮温增高及功能障碍,关节常处于屈曲畸形位。
深部的关节如髋关节则红、肿、热均不明显,强迫于屈曲、外展、外旋位。
患肢不能承重。
一旦脓液穿破关节囊,则局部症状会迅速缓解,而病变转为慢性。
久之关节可发生挛缩,甚至脱位或半脱位。
2.2 体征 2.2.1 关节周围压痛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局部皮温增高。
2.2.2 关节腔积液明显,可有波动感,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
脓液穿透至软组织内可有皮下捻发感。
2.2.3 各方向被动活动可有剧烈疼痛。
2.3 影像学检查
早期骨及软骨X线无变化,只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肌束影像模糊,关节囊密度增高,膝部侧位片可见髌上囊肿胀。
以后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疏松破坏,骨面毛糙,一旦发生骨破坏则病情进展迅速,关节软骨破坏,晚期有增生和硬化,可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骨端破坏严重者可以发生病理性脱位或骨骺滑脱。
2.4 实验室检查 2.4.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多量中性多核细胞,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试验阳性,寒战期血细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但比化脓性骨髓炎低。
2.4.2 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穿刺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随病变的阶段不同而不同。
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的白细胞和细菌、脓细胞。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鉴别菌种及找出敏感抗生素。
3 治疗
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正确处理,保全生命,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
3.1 非手术治疗 3.1.1 全身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性使用抗生素
青霉素G钠:皮试阴性者,成人每日600万~1000万u,分2次静脉滴注。
儿童:10~25万u/kg/日,3~4次静点。
有本药过敏史者禁用。
红霉素:每日40~50mg/kg,分3次静脉滴注。
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者,成人:每日9g,分3次静脉滴注。
儿童:最大剂量100mg/kg/日,分3~4次静点。
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
头孢拉定:皮试阴性者,成人:最大剂量每日8g,分4次静脉滴注。
儿童(1岁以上):50~100mg/kg/日,分3~4次静点。
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
(2)对于重症病人,注意降温、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并给予支持疗法。
3.1.2 局部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 (1)早期制动于功能位并适当保持关节活动度:应用石膏、持续牵引或夹板外固定的方法限制患肢活动,以减少关节腔内压力,防止感染扩散,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一旦急性炎症消退,即可开始关节的自动及轻度被动活动。
(2)关节内注射抗生素:每天做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内液体后注入抗菌素,可给予青霉素(皮试阴性者)80万u或头孢唑林钠1g。
如抽出液逐渐变清,说明治疗有效,否则应改为灌洗或切开引流。
(3)关节穿刺及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其目的为吸出关节渗出液,冲洗出脓细胞和纤维蛋白等有害物质,避免对关节软骨造成不可逆损害,并注入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膝部可在膝关节的两侧用套管针作关节穿刺,套管针进入关节腔后拔除针芯,经套管插入两根塑料管或硅胶管留置关节腔内,一根为灌注管,一根为引流管,后者接持续吸引装置。
用缝线将两管固定于皮肤。
每1~2日做一次关节冲洗,经灌注管注入抗生素溶液2000~3000ml后尽量吸出,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后,向关节内注入抗生素,直到关节引流液转清,细菌培养为阴性,体温正常后可终止治疗。
抗生素应根据第1次关节穿刺液培养出的致病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在未得到明确结果前,可选用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或头孢类药物。
参考文献
[1]陈坚,杜丽茹,吕厚山.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改善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的中期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9期.
[2]张之智,刘建设,王万春,李晓东.关节镜下早期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3年06期.
[3]赵金忠,蒋垚,沈灏,邵俊杰,何耀华.通过关节镜技术治疗早期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J].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8期.
[4]张羽飞,王立德,杨兆宏.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