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
清热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9例

脑、 、 肺 肾功能疗组 4 9例 , 2 男 8例 , 2 例 ; 女 1 平均 年龄 6 . 4 2岁 。对
[ ] 宏 , . 抑 返 汤 ” 疗 胆 汁 反 流 性 胃炎 1 0例 . 苏 中 医 , 3祁 等 “ 治 0 江
显减 少 , 临床症 状亦 随之缓 解 。
笔 者 20 0 7年 1月  ̄2 0 0 8年 1 2月应 用 清 热 降逆 方 治疗反 流性食 管炎 , 和 西 药对 照组 进 行对 比观 察 , 并 现
将 结果 报道如 下 。
一
参 考 文 献
E i 丰雷 , .中 药 药 理 与 内 科 辨 病 用 药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l孙 等 北 人
无效 2 0例 , 有效 率 5 . 。两组总 有效 率 比较 , 总 83 P< 00 , . 5 差异有 显著性 意义 , 明治疗 组疗效 优 于对照 组 。 表
体 会
男2 2例 , 2 女 O例 ; 年龄 3 ~8 5 1岁 , 均 5 . 平 8 1岁 。两 组
患者性 别 、 年龄 、 病情严重程度 及伴发病差异 无显著性( P
19 ,04 :9 0 992 ()1— . 2
( 收稿 日期 2 0 —00 ) 0 91—4
照组 4 8例 , 2 例 , 2 男 6 女 2例 ; 均 年龄 6 . 平 3 8岁 。
治 疗 方 法
治疗 组 以 清 热 降 逆 方 口服 。处 方 : 芍 、 白 白术 各 1 g 柴 胡 1 g 清 半 夏 8 , 芎 1 g 丹 参 1 g 黄 连 5, 2, g川 2, 5,
对 照组 以奥 美拉 唑胶囊 2 mg 早 晚各 1次 口服 ; 0 , 莫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
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
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
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
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
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
涂福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灼感、反酸等。 涂福音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载, 茹 12 g, 半夏 10 g, 茯苓 15 g, 藿香 10 g, 川朴 10 g,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 师古而不泥古, 根据病因病 苏梗 9 g, 九节茶 15 g, 两面针 15 g, 生薏仁 30 g, 甘
机的变化, 分为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 草 3 g)。
(1999205212 收稿)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夏秋季腹泻 68 例
胡荣泉
四川省宣汉县中医院脾胃病专科, 宣汉 636150
关键词 腹泻; 藿朴夏苓汤
笔者运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治疗夏秋季腹泻 68 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本组 68 例, 均选自我院脾胃病门诊 夏秋季腹泻患者。其中男 43 例, 女 25 例; 年龄 13~ 64 岁, 平均 3214 岁; 病程 20 h~ 21 d, 平均 318 d。主 症为腹泻稀水样大便, 每日 5 次以内为轻型, 6~ 10 次为中型, 11 次以上为重型。 粪便肉眼观察呈稀水 样, 间或有少量粘液; 镜检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阴 性。 68 例中有 37 例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改用本法。 112 治疗方法: 中药主方为藿香 12 g, 厚朴 15 g, 法 夏 15 g, 茯苓 20 g, 黄连 10 g, 神曲 15 g。湿热偏重舌 苔黄腻者加黄芩 15 g, 六一散 35 g; 舌苔白腻里有寒 湿者加干姜 10 g, 苡仁 30 g; 伴有寒热表症者加香薷 10 g, 银花 20 g; 伤气者加党参 20 g, 甘草 6 g。每日 1 剂, 冷水浸泡 30 m in 后, 煎 2 次取药汁约 800 m l, 分 3 次空腹温服。若腹痛重者给予阿托品 013 m g, 每日 3 次; 腹泻每日 11 次以上, 超过 2 d 者给予次碳酸铋 3 片, 每日 3 次; 失水过多者, 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 1 500~ 2 500 m l, 氯化钾 110~ 210 g, 每日 1 次。 113 疗效评定标准 (自拟) : 腹泻止为显效, 诸症消 除, 未再发为治愈。 2 结果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导读: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有泻肝抑酸汤、调中汤、抗食管反流汤、川延五参汤。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已引起了医生和普通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医生介绍,反流性食管炎又称为消化性食管炎,是一种由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发生炎性病变的常见疾病,以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反流为典型症状,夜间严重时患者无法入眠。
治疗应以中药治疗法为主。
以下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验方。
*泻肝抑酸汤药物组成:麦冬15克、莱菔子30克、沙参10克、黄连10克、蒲公英15-30克、麦冬15克、瓦楞子30g、延胡索15克、吴茱萸10克。
加服:出现腹胀者另加30克麦芽;出现肝郁气滞症状者另加15克郁金。
用药方法:每天1剂,所有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煎煮,连服4周。
*调中汤药物组成:白芍20克、蒲公英20克、法半夏12克、柴胡12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陈皮12克、白术15克。
用药方法:每天1剂,所有药物清洗干净后放入加水300毫升熬煮,连服14天。
*抗食管反流汤药物组成:陈皮10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白术15克、连翘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竹茹10克、煅瓦楞子15克。
用药方法:每日1剂,所有药物加水煎煮,晚上睡前服下,连服30天。
*川延五参汤药物组成:海螵蛸20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0克、炒香附10克、白芍10克、党参15克、五灵脂15克、甘草10克。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连服2-3周。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是什么?
文章导读
我们知道,近年来消化系统的疾病有了上升趋势,而且不分年龄发病。
有很多年轻人患上了消化道疾病,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引不起重视。
消化系统中的反流性食管炎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它的致病因素常常和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本病的治疗原则除了饮食以外,还可以用中药材或者食疗法来调理。
01首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这种病情来说,我们平时的饮食和西作息时间休息习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我们要多吃一些,富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说像苹果,芹菜和都是可以的。
02这里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吃的中药方子,我们可以用适量的白勺蒲公英,法,半夏柴胡党参,茯苓,三菱莪术,陈皮和白树,各十五克每天清洗干净之后,放入水中熬成药,喝十四天左右,大概就可以见效了。
03而且对于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来说,平时我们可以在春夏季采集叫蒲公英晾干,留到冬天的时候来泡水喝,我们都知道蒲公英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对我们反流性食管炎有治疗功效,而且对其他方面也有着比较好的功效。
注意事项:。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胃内容物倒流到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发炎的一种疾病。
中药疏肝和胃汤是一种中医药物方剂,其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芩、枳实等。
此药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呕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愿性原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疏肝和胃汤,每日3次,1剂药使用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镁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4周。
两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通过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食管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食管PH值显著降低,具有减少胃酸倒流的作用(P<0.05)。
进一步分析中药疏肝和胃汤的安全性,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并发症。
表明该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该药方剂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减轻食管黏膜损伤、降低胃酸倒流,且安全性良好。
由于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应注意该药方剂的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规范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草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分析

组织。 早在《 内经》 即有“ 汗出见湿, 乃生痤瘅” ; “ 劳汗当风, 寒薄为 解 毒 ; 因痤 疮病 位在 肌 表 、 肌腠 皮 肤 , 肺 主皮 毛 , 故应 用 宣肺 , 宣肺 镇, 郁 乃痤 ” 之说 ; 《 诸病 源候 论 ・ 面 疱候 》 : “ 面疱者 , 谓 面上 有 风 应 用止 嗽散 为 底方 , 选 择其 中的几 味 药加 减 ; 湿 在 肌肤 、 肌腠 , 因 金鉴 ・ 肺风 粉刺 》 述, 三焦、 膜原 、 肌腠 、 肌 表相 通 , 为 湿 邪之 道 路 , 故 化 湿 以 三 仁 汤 为
6 讨 论
壅 于胸 面 。膏梁 之 变 , 足生 大疔 , 更 加 重 了蕴 热 的形 成 。我们 从
痤 疮是 临床 常见 病 , 多 发于 青 年男 女 , 为 慢 性损 容 性炎 症 性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 汗 出见湿, 乃生痤瘅” ; “ 劳汗当风, 寒薄为
皮 肤病 。 表现 以 颜面 胸 背等 处 出现 针 头或 米粒 大 小皮 疹或 黑 头 , 镇, 郁乃痤” 。得出痤疮的中医发病机制为湿邪蕴于肌腠 , 蕴久化 严 重 者 出现 丘 疹 、 脓疱 、 结节、 囊肿 , 反复发作 , 愈 后 多 留有 瘢 痕 热成 毒 所致 ; 因 此我 们 的 治疗 寻 常性 痤 疮 方法 是 宣 肺化 湿 , 兼 于
2 6
内蒙古 中医药
如下 : 杏仁 1 0 g , 半夏 1 0 g , 白蔻 仁 l O g , 薏米 1 5 g , 厚朴 1 0 g , 通 草 痕形成 的治疗 方 法 。 本课题组认 为: 过食寒凉, 衣装单薄 , 天气 阴冷, 应用空调室 8 g , 竹叶 8 g , 滑石 1 5 g , 枇杷 叶 1 0 g , 前胡 1 0 g , 白前 1 0 g , 紫菀 1 0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
方1 栀子汤
{处方组成}栀子14克、大黄4克、牡丹皮10克、苏梗10克、降香6克、白芍15克、枳壳8克、代赭石30克、竹茹12克、阿胶18克、白芨6克研末冲服、海螵蛸5克研末
冲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
分2次卧位徐徐服之。
3周为一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胸骨下灼热疼痛,平卧或弯腰俯拾时加剧,咽下困难,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来源} 摘自《福建中医药》1996,1
方2 公英白芨膏
{处方组成}蒲公英210克、白芨70克、三七35克研极粉末、鸡子5枚取清、蜂蜜
100克。
先将蒲公英、白芨水煎2次,每次煮沸1小时,去渣,共取汁1000ML,过滤静置,取上清液置锅中,慢火蒸发浓缩至100ML,得清膏侯凉。
然后将三七、蛋清、蜂蜜加水混匀,即得煎膏,装瓶备用。
上述剂量为每人份7日量。
服法:服药前,先饮少量温水以冲洗食管,然后平卧床上缓缓咽下煎膏,每日3至6次,7天为一疗程,服药其间忌食油炸、辛辣食物,食后再用温水以冲洗食管。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正常情况下,人均有胃食
管反流,称生理性反流,此时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反流可发展成病
理性反流,最终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与胃连接处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坏。
如第一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结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可引起病理性反流,主要有拟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脂肪、酒精、咖啡因、吸烟、口服黄体酮避孕药等药物或食物,因影响了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而诱发病理性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
本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具有减少食管粘膜
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如食管排空异常,易致反流物长时间侵蚀食道粘膜而发生本病。
3.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
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胃排空异常、胃酸分泌过高、幽门括约肌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和胃液反流入食管,最终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而引起本病。
5.诱发因素。
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噎食”、“噎膈”、“吐酸”等病证范畴。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舒,气滞不畅,日久化热化火,灼伤津液,食管失去濡养,或因气滞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热内生,痰阻食道,胃气不降而发生本病。
反流性食管炎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
患有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过多、幽门括约肌松弛等胃肠疾病者,应及时诊治,以免胃、肠液反流而导致本病。
2.增强体质。
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魄,使食道下端括约肌维持一定的张力,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型,使之不致肥胖,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怡情放怀。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气机调顺,胃肠液体下行为顺而不反流,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禁食刺激之物。
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易伤脾损胃,高脂餐、饮酒、咖啡、吸烟等均易致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平素无病者应少食,有本病者应禁食。
5.慎用某些药物。
发病原因中所提的某些药物,如多巴安、安定等应慎用,以免引起“第一抗反流屏障”的损害而诱发本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