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合集下载

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

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

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第一篇: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三、问答题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何不同?(1)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

旧唯物主义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正真人的活动”。

(2)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积极主动的方面。

(3)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的实践”,是“改造世界”活动。

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为“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即个人利己主义的活动。

(4)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旧唯物主义者撇开历史进程,离开社会关系去考察人,这就看不到人的时间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看不到社会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活动。

它同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有本质的不同。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实践的过程。

生产实践是首要的基本的实践形式,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劳动实践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实践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

(3)、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力为内容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究竟新在哪里?(1)、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是要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以自己的人本唯物主义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为了有别于黑格尔哲学,他把自己的哲学叫“新哲学”。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 剩余价值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答案:B4、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劳动价值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毫不妥协地批判旧世界,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的解放而斗争。

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统一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理论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考四个 20分)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

4、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5、“市民”社会:它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民主法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它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的哲学都是为这种社会服务的。

因此,“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私有制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和其他方面的对立,因此也叫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6、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

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为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是:- A.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战争- B.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战争- C.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地- D.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世界市场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 A. “消灭私有制”- B.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 “无产阶级专政”- D. “阶级斗争”4.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的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普鲁东的社会主义- C.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康德的批判哲学5.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A.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B. 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C. 无产阶级对一切反动阶级的专政- D. 无产阶级对一切阶级的专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是如何批判经验批判主义的?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

2. 论述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对民粹派的批判及其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并讨论工人阶级如何通过斗争改善自己的境遇。

注意:-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填空。

1.人本身就开始把()和()区别开来。

2.全部问题都在于(),实际地反对并改变()。

3.马克思说:按我们的观点,历史冲突根源于()和()之间的矛盾。

4.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是()。

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和()。

6.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7.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分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在()中提出的。

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是恩格斯在()中提出的。

9.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和()。

10.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对资本的划分说明了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和()。

11.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

12.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大多数劳动者没有民主。

二.判断。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

()2.世界是既成事物的结合体。

()世界是过程的结合体。

( )3.哲学是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是将它们包罗在一起的科学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4.世界统一于存在。

()世界统一于物质。

()5.相互联结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绝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6.国家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力量。

()国家是要把社会中经济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7.就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宗教是私人的事情。

()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宗教也是私人的事情。

()8.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9.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是客观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而改变规律。

()10.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

()垄断能消除竞争。

()三.选择。

每道题均有两个正确选项。

1 .A.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共五篇)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共五篇)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共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3.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明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马克思在对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论述了那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是如何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五)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特点的论述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六)毛泽东:《实践论》1、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3、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七)毛泽东:《矛盾论》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也可使用其它教材)四、样卷:题型举例一、概念题如:人的自由发展二、简答题如: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三、材料分析题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的?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人的本质问题?请论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三、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异化问题?请论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四、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如何理解“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六、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批判其缺陷的?
七、论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

八、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

......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请回答:
1、概括这两段话的段落大意
2、文中的“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题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卷姓名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

写作原因:一是为了______心愿;二是为了______的需要;三是为了科学评价_____哲学。

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是______。

3、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的革命的因素,不为人民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只有德国诗人______看到了。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发生过______和______的斗争。

争论的焦点是个别事物在先,还是一般概念在先的问题。

5、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它一些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______________,即实验和工业。

”费尔巴哈的思想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__和_____阶段6、费尔巴哈的哲学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是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的。

10、19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的基础。

11、恩格斯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从而对哲学思维方法产生影响。

12、从哲学发展史来看,唯物主义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和_______两大阶段。

8、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一、填空题(2*10)1.《导言》,马克思1843年写于巴黎,1844年发表《德法年鉴》;《导言》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途径问题。

《导言》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标志性著作。

《导言》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哲学上和政治上的两个主要转变:哲学上,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政治上,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2.《手稿》1844年写于法国巴黎,1932年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的第一次综合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3.《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写于布鲁塞尔,1888年出版,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划清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最后界限的标志,《提纲》与《形态》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4.《德意志形态》1846年写成;1932年发表德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5.《共产党宣言》1848年写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三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将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序言》1859年写成;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

7.《反杜林论》恩格斯写成于1878年;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8.《费尔巴哈论》恩格斯写成于1886年;不仅回击了社会的错误思潮,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9.《唯批》列宁写成于1908年,10.《辩证法》列宁写成于1915年11.《实践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矛盾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12.《矛盾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实践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命题解析题(5*4)《导言》: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观点:(1)理论不能代表实践,反动的统治阶级只能用人的力量来摧毁(2)先进的理论是人类解放的必要精神武器。

理论经由人民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理论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的理论才能说服人。

2.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观点:德国人解放的精神力量是哲学,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

哲学通过无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才能成为现实。

无产阶级把哲学变成现实,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手稿》:3.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观点: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养活资本家,自己就像对越贫穷、越廉价、越贬值。

《提纲》:4.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观点:旧唯物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新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观点: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特征,从以下两大方面分析:(1)认识世界不是目的,强调实践性(2)强调实践的意义《形态》:6.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观点: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者,不包括它的历史观,费尔巴哈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唯物主义和历史观是脱离的《宣言》:7.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主要观点:主要讲资产阶级社会在人类发展史的重要作用,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8.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主要观点: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有条件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的(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在其适用范围内时,它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二者的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2)但二者的对立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范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费尔巴哈论》:9.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象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反动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观点:(1)政府和反对派都把现实等同于现存的、合理的,认为黑格尔是为普鲁士理所辩护,因此引起政府的感激和反动派的愤怒。

(2)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而是合理的,带有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存的、合理的。

而当时政府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必然性。

虽然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就该灭亡。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观点:恩格斯指出基本问题含义,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是否有同一性的两方面内容。

它们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

11.费尔巴哈的下面这个论断是绝对错误的:“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观点: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进行批判,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费尔巴哈宗教观点把人类发展史看作一部宗教变迁史,把宗教看成是人类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看到生产方式的作用。

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

12.对已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准则中推出来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观点:指费尔巴哈伦理观上的错误以及对人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这一准则在阶级社会是行不通的。

《唯批》:1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主要观点:对物质含义的经典表达: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4.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主要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和区别仅仅是在两者何谓第一性的意义上才是绝对的。

当把意识作为对象来理解的时候,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矛盾论》:15.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观点:指出内外因的辩证关系(1)内部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16.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观点: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有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体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三、原理阐释题(4*10)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怎样阐述了异化劳动的表现。

答:①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即“物的异化”。

就是说。

劳动者同自己的产品处于异己的对象关系之中---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是受其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②劳动者同其劳动活动的异化,即“活动者的异化”或“自我异化”。

也就是说,劳动活动本身对劳动者来说变成了某种外在的、异己的东西---他不是劳动者的自我活动,而是否定劳动者的东西,是使劳动者感到不幸的东西,是使劳动者的肉体和精神遭受折磨和摧毁的东西。

③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的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实际地确证了自己是类存在物。

④劳动中人同人的关系的异化。

即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怎样立足于实践的观点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答:①3.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4.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怎样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怎样经典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怎样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

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怎样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和伦理观点中唯心主义杂质进行批判的。

8.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怎样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及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四、著作观点概要题(2*10) 1.得意志意识形态2.共产党宣言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谈谈辩证法问题5.实践论6.毛泽东: 矛盾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