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合理选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和滥 用抗生素。
联合用药和序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 或序贯治疗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

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
01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身体状况等信息,为制定个体化
挑战应对
为应对未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 质和能力;二是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感染防控领域的应用;三是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卫生手消毒方法,包括使用 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干手设施等。
消毒隔离技术
介绍消毒隔离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环境清洁 、物品消毒、个人防护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及规范
80%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如过度使用、不合理使用 等。
100%
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状况、住院时间、医疗操作频率等。此外, 医院环境中的空气、水、物体表面污染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国内外现状与挑战
国内现状
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存在地区差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院感 染控制工作的加强,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起步较早,建立了完善的监控和管理体系,医院感染发生率相 对较低。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阐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 忌症、剂量、疗程等原则,强调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 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3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
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
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
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
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明显污染。.4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 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 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 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
5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 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 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 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 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
9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
.
2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 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 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 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 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版培训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版培训课件

23
❖ 关于手术部位备皮方法与切口感染率的关系如下
备皮方法 备皮时间 方法/时间
剃毛备皮 脱毛或不去毛
术前24小时前 术前24小时内 术前即刻
术前即刻剪毛 前1晚剪/剃毛
5.6% 0.6%
20% 7.1% 3.1%
1.8% 4.0%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版
24
我们这么做
1.皮肤清洁
无禁忌症,术前应嘱咐病人使用抗菌皂沐浴、更衣 。不能沐浴或无条件沐浴者,可进行局部擦浴。 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垢和污染 ,建议术前一天就开始,使用抗菌皂液清洗(如 舒肤佳皂)有条件者通常主张术前2-3天开始用 含洗必泰的消毒液沐浴。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感染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 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 按压)者。
污秽-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 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版
14
手术切口与SSI 的相关性
切口种类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染-感染切口
11
2010 JACHO患者安全目标
❖ Reduce the risk of health 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 减少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
❖ NPSG.07.05.01: Implement best practices for prevent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实施最佳实践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版
26
3.谁来做?
除了头部以外全由医务人员来做皮肤准备。
男病人的私密处由医生来备皮。其他备皮均由护士 执行。(此处备皮主要指去除毛发)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与预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患者痛苦
感染会导致伤口延迟愈合 ,增加患者痛苦和恢复时 间。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 手卫生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加强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工作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包 括地面、墙面、天花板和设备表
面。
严格遵守消毒灭菌程序,确保手 术器械、敷料、手术衣等物品的
清洁和消毒质量。
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空气洁净度和微生物指标
符合标准。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03
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可能增加
自身感染的风险,从而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处于特殊生理时期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 体。
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生理时 期的患者,可能因自身特点而增加感 染的风险。
患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能增加感染 的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病原体情 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和抗病毒 药物。
严格掌握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的用药指征,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加强药物管理,确保药物储存 、使用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防止药品污染和误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手术室感染事件
01 02
事件描述
某医院手术室在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感染事件,多名患者在手术后出 现伤口感染和发热等症状。经过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手术室内的空气 和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课件
结果
经过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
案例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经验分享
背景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方案 、加强用药监测等。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量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下降,患者康复加快。
案例三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课 件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措施 • 案例分析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部位的组织和器官的 感染,包括切口表面和深部组织 感染。
分类
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切口浅部组 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 官/腔隙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 重,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和控制手 术部位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 措施。
降低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 间,增加了治疗费用,预防和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
02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免疫 系统、营养状况、是否存在感染等, 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和预防措施 。
皮肤准备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手术前 适当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在手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皮 肤清洁和消毒,去除污垢和细菌,降 低感染风险。
手术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确保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 械、敷料等物品的无菌状 态。
控制手术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 少手术部位暴露于细菌环 境中的时间。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课件

术后感染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换药
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手术部位的 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疼痛管理
有效控制术后疼痛,防止因疼 痛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和感染扩
散。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 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
进伤口愈合。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从案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建立完善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
包括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监测与反馈等方面。
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和环境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提高患者免疫力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减少术后并发症。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推广成功经验
将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提高全省手术部位 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 控制措施—四川省医 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
护理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措施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PART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加强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和技 术水平。
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库,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为防控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3-2026
END
TW
REPORTI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胃肠道感染防控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避免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消毒餐具
餐具应定期消毒,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 。
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及时处理感染
一旦出现胃肠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 受规范治疗。
0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 菌感染。
环境消毒的方法
根据环境的不同区域和污染程 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紫 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擦拭等 。同时应注意定期开窗通风换 气,保持空气流通。
03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 应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
加强患者管理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采 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风险
分析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 暴露风险,如接触感染患 者、处理污染物品等。
评估方法
介绍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 方法和工具,指导医务人 员如何识别和评估自身面 临的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
提出针对不同职业暴露风 险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程 序、接种疫苗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 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源
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等都 可能成为感染源。
传播途径
医院内存在多种传播途径,如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易感人群
住院患者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成为医院感染的 易感人群,尤其是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等 。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 ppt课件
目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 •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包 括浅层和深层的组织感染。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 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
手术室管理
空气净化
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定期 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人员管理
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 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消毒和防护。
物品管理
对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进行严 格消毒和储存,确保无菌状态。
01
02
03
提高手术成功率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 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生命 安全构成威胁,预防和控 制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 重要措施。
减少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 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 成本,通过预防和控制感 染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02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诊断流程
通过观察手术部位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进行早 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为主,结合局部处理,控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
治疗方法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清创、引流等局部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深入 研究,提高了对感染机制和 预防措施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
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儿术前住院时间。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 (3)正确备皮,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规范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
SSI发生率
占整个住院病人院内感染总数的14-16% 院内感染的三大原因,仅次于泌尿感染和肺炎 38%的院内感染都是发生在病人手术过程中 外科部位感染中有2/3是切口感染,其余为脏器或腔隙感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
3.手术后。 (1)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更换切口敷料前后严格手卫生 (2)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通畅,尽早拔除引流管。 (4)严密观察,及时监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手术切口按照污染的程度分类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 清洁切口 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清洁-污染 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 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感染炎症但未化脓 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 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污秽-感染 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 手术
SSI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 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 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 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感染,感染只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至 少有下列任一项:
1、无论有无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浅切口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2、无菌技术取得表浅切口部位的体液或组织,培养分离出微生物。 3、至少需有以下症状或体征的任一项: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
红、热且手术医师有意打开表浅切口手术部位,除非切口部位微 生物培养为阴性。 4、手术医师或主治医师诊断为表浅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6)患感染性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
不应当参加手术。 (7)严格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限制人员流动 (2)保证手术器械、器具灭菌。 (3)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
1.病人:
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抽烟、肥胖、 远处感染灶、有微生物移 生、免疫反应改变、术前住院日数
2.手术:
刷手时间长短、皮肤消毒、手术前剃毛、抗菌剂洗澡、手术时间长短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手术室空调、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 异物植入、放置引流管、手术技术(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 创伤)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①用消毒皂沐浴。 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 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 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
本பைடு நூலகம்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定义:手术+微生物繁殖+炎症反应 分类:
切口浅层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器官及体腔感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什么是SSI? 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 第一部份 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第二部份 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的建议 第三部份 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的策略 小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下列情况不作为手术部位感染
1、缝线处有轻微发炎及分泌物。 2、会阴切口部位或新生儿包皮环切部位的感染 3、烫伤伤口感染。 4、延伸至筋膜的切口手术部位感染(见深部切口感染) 附注:有特别的定义适用于会阴切开,包皮环切及烫伤伤口感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术中追加合理 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轻柔,减少组织损伤,避免形成死腔。 (6)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7)冲洗手术部位使用37℃的无菌生理盐水。 (8)首选密闭负压引流,置管位置合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I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 器官。
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 员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I类 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