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水流量计算

合集下载

冷冻水水力计算

冷冻水水力计算

摩阻 管长 沿程阻力 动压(Pa) (Pa/s) (m) (Pa) 106.03 4.0 428.4 710.36 93.08 1.5 139.6 899.05 10980.45 1.5 16470.7 35358.97 11128.20 132201.19 33878.29 34325.85 4456.82 #DIV/0! 355.33 147.63 178.91 87.11 11.54926992 44.32362134 2.5 2.0 1.5 1.5 11.0 4.8 4.8 3.5 3.5 4.0 4.8 4.8 27820.5 264402.4 50817.4 51488.8 49025.0 #DIV/0! 1705.6 516.7 626.2 348.4 55.4 212.8 1944.3 12008.0 17093.8 #DIV/0! 35837.10 ######### 84448.06 85567.28 25025.40 0.00 449.88 241.41 294.90 1465.80 303.70 1214.81 2733.32 4778.00 4778.00
冷 沿程阻力 摩察 因子 0.0224 0.0207 0.0248 0.0248 0.0278 0.0261 0.0261 0.0223 #DIV/0! 0.0316 0.0306 0.0303 0.0184 0.0174 0.0167 0.0165 0.0200 0.0200
D6—D7 900.85 D7—D8 906.8 D8—D9 1813.6 D9—D10 D10—D11 24.9 D11—D12 D12—D13 D13—D14 D14—D15 D15—D16 D16—D17 D17—D18 D18—D19 D19—D20 D16—D21 D16—D22 28.5 31.5 462 462 924 1386 360 360

蓄冷罐容量计算

蓄冷罐容量计算

蓄冷罐容量计算方式方法一:按照冷水机组的冷负荷计算1231kw*5台=6155kw此次蓄冷罐体积计算如下:冷冻水流量:L(m3/h)= Q(kW)/[(18-12)℃x1.163 ]=6155/(6 x 1.163) m3/h=882 (m3/h)按照提供空调系统满负荷连续运行15分钟的冷水供应,蓄冷罐总体积:882÷4=220.5 (m3)单个蓄冷罐有效容积:220.5÷6=36.75 (m3)方法二:按照末端制冷设备的冷负荷计算精密空调设备47台共4750kw、风机盘管32台共134.95kw、新风机组的总冷量为15台共530kw,总共5414.95kw代入上面公式得出,单个蓄冷罐有效容积为32.3m³方法三:按照实际冷负荷计算设计院的负荷计算表,总负荷(4566kw)是按照建筑传热、设备、人员、灯光相加得到的。

每个房间均为实际冷负荷,若不考虑正常运行系数,总冷负荷按照实际冷负荷4566kw计算。

按照上面提到的3个公式,得到单个蓄冷罐的有效容积27.3 m3。

方法四:按照水蓄冷系统的设计要点水蓄冷贮槽容积设计确定(由暖通设计手册查的)水蓄冷贮槽容积按下式计算V=Q S×P1.163×η×△tv----所需贮槽容积,m3; Q S----设计15分钟所需蓄冷量为1141.5,kWh;P----容积率,与贮槽结构、形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1.08~1.30,对分层型及容量大的贮槽可取低限,其余形式及容量小的贮槽可取高限;1.08η----蓄冷槽效率,与贮槽结构、保温效果和冷温水混合程度有关,具体可参见表1;0.85△t----蓄冷槽可利用的进出水温差,本项目为18-12=6C∘带入可得V=207.4 m3=207.4/6=34.6 m3设计蓄冷罐体积V罐方法五:按照水流量Q负荷:4566kwq水流量:q=0.86Q∆t△t=6℃Q=654.46m³/h蓄冷罐持续15分钟得出蓄冷罐所需冷冻水量163m³,单个蓄冷罐容积27.16m³方法六:小结:因此,在满足连续运行15分钟的冷水供应的前提下,蓄冷罐体积(28 m3)不能减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1.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 如: 4.1868KJ/Kg.℃r:比重量(Kg/m3)如:1000Kg/m3
Vs:水流量(m3/h) 如:1.5m3/h
∆T:水温差(℃)
∆T=T2 (出入温度)-T1 (进水温度)=10℃
例: Q=Cp.r.Vs.∆T
=4.1868x1000x1.5x10/3600
=17.445(kw)
2.二、时间温升法
Q=Cp.r.V.∆T/H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如:4.1868KJ/Kg.℃r:比重量(kg/m3) 如:1000kg/m3
V:总水量(m3) 如: 0.5m3
T:水温差(℃)
∆T=T2-T1=51℃
H:时间 (h) 如:1h
例:Q=Cp.r.V.∆T/H
=4.1868x1000x0.5x5/3600
=2.908(kw)
3.三、能量守恒法
Q=W入一W出
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 如:4kw
W出:输出功率(kw) 如: 0.3kw
例:Q=W入—W出=4-0.3=3. 7(kw)
4.4
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用的冷水机组必须要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冷冻水量、热效率和水箱容量、温控精度、水质要求和水循环系统材质要求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冷水机组。

冷冻水流量计算

冷冻水流量计算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5(度温差)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5(度温差)水流量计算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L(m3/h)= [Q(kW)/(~5)℃]X~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5)℃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

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

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

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

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

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

冷水机如何选型

冷水机如何选型

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方式及冷水机选型计算汇总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方式及冷水机选型计算汇总(一)如何选用最适合自己的工业冷水机和小型冷水机呢,其实很简单有一个选型公式:制冷量=冷冻水流量*4.187*温差*系数1、冷冻水流量指机器的工作时所需冷水流量,单位需换算为升/秒;2、温差指机器进出水之间的温差;3、4.187为定量(水的比热容);4、选择风冷式冷水机时需乘系数1.3,选择水冷式冷水机则乘系数1.1。

5、根据计算的制冷量选择相应的机器型号。

一般习惯对冷水机要配多大的习惯用P来计算,但最主要的是知道额定制冷量,一般风冷的9.07KW的样子的话选择用3P的机器.依此类推。

所以工业冷水机的选用最重要的是求出额定制冷量(二)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式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式,冷水机制冷原理,20kw就可以勒计算方式: 1:体积(升)×升温度数÷升温时候(分)×60÷0.86(系数)=(w) 2:体积(吨或立方米)×升温度数÷升温时候(时)÷0.86(系数)=(kw)你的数据带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式,冷水机制冷原理出来就可以勒4小时深圳市凯德利冷机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德利)是以生产、设计、研发、经营“凯德利”牌冷水机、热回收机组、环保冷水机、激光冷水机、冷油机、模温冷水机、低温冷冻机等制冷设备及以及厂房舒适中央空调工程、无尘室车间、冷冻工程所需配套产品加工制造、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制造安装维修调试和技术服务等为主业的国家一级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在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达到走出一条通过合资、合作、壮大经济实力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公司的飞速发展(三)冷水机选型方法(三)能量守恒法 Q=W入-W出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例:8KW W出:输出功率(KW)例:3KW 例: Q=W入-W出 =8-3=5(kw)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二)时间温升法 Q= Cp.r.V.△T/H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4.1868 KJ/kg.℃r:比重量(Kg/m3)……1000 Kg/m3V:总水量(m3) 例:0.5 m3△T:水温差(℃)……△T=T2-T1 例:=5℃ H:时间(h) 例:1h 例: Q= Cp.r.V.△T/H=4.1868*1000*0.5*5/3600=2.908(kw) (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4.1868 KJ/kg.℃r:比重量(Kg/m3)……1000 Kg/m3Vs:水流量(m3/h) 例:1.5 m3/h △T:水温差(℃)……△T=T2(出入温度)-T1(进水温度) 例:=10℃例:Q=Cp.r.Vs.△T=4.1868*1000*1.5*10/3600=17.445(kw) (四)橡塑常用法: Q=W*C*△T*SQ=为所需冻水能量kcal/h W=塑料原料重量KG/H 例:W=31.3KG/HC=塑料原料比热kcal/KG℃例:聚乙烯PE C=0.55 kcal/KG℃△T=为熔塑温度与制品胶模时的温度差℃一般为(200℃) S=为安全系数(取1.35-2.0)一般取2.0例: Q=W*C*△T*S=31.3*0.55*200*2.0=6886(kcal/h)材料注塑温度℃模具温度℃比容热kcal/KG℃聚乙烯PE 160-310 0-70 0.55 聚苯乙烯PS 185-250 0-60 0.35 尼龙NYLON 230-300 25-70 0.58 聚碳酸能PC 280-320 70-130 0.3 聚丙烯PP 200-280 0-80 0.48 ABS180-26040-800.4例: Q=W*C*△T*S=31.3*0.55*200*2.0=6886(kcal/h) Kcal/h是功率单位,1cal=4.178J 1J/s=1W单位时间内锅炉所消耗的燃料量称为燃料消耗量。

风道、冷冻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

风道、冷冻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

★风道水力计算方法1.假定流速法其特点是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流速,然后再根据风道内的风量确定风管断面尺寸和系统阻力。

假定流速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①绘制空调系统轴侧图,并对各段风道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个管件的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本身的长度。

②确定风道内的合理流速在输送空气量一定是情况下,增大流速可使风管断面积减小,制作风管缩消耗的材料、建设费用等降低,但同时也会增加空气流经风管的流动阻力和气流噪声,增大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减小风速则可降低输送空气的动力消耗,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气流噪声,但却增加风管制作的材料及建设费用。

因此必须根据风管系③根据各风道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根据初选的流速确定断面尺寸时,应按前面图6—1(表)和表6—1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选取,然后按照实际流速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注意阻力计算应选择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进行。

假定风速法风道水力计算应将计算过程简要举例说明后,列表计算。

计算表格式见下表。

联管路之间的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

若超出上述规定,则应采取下面几种方法使其阻力平衡。

a.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支管管径。

由于受风管的经济流速范围的限制,该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若仍不满足平衡要求,则应辅以阀门调节。

b.在支管断面尺寸不变情况下,适当调整支管风量。

风管的增加不是无条件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该法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

此外,应注意道调整支管风量后,会引起干管风量、阻力发生变化,同时风机的风量、风压也会相应增加。

c.阀门调节通过改变阀门开度,调整管道阻力,理论上最为简单;但实际运行时,应进行调试,但调试工作复杂,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流量分配。

总之,两种方法(方法a和方法b)在设计阶段即可完成并联管段阻力平衡,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管路阻力,如不满足平衡要求,则需辅以阀门调节。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1.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 如: 4.1868KJ/Kg.℃r:比重量(Kg/m3)如:1000Kg/m3
Vs:水流量(m3/h) 如:1.5m3/h
∆T:水温差(℃)
∆T=T2 (出入温度)-T1 (进水温度)=10℃
例: Q=Cp.r.Vs.∆T
=4.1868x1000x1.5x10/3600
=17.445(kw)
2.二、时间温升法
Q=Cp.r.V.∆T/H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如:4.1868KJ/Kg.℃r:比重量(kg/m3) 如:1000kg/m3
V:总水量(m3) 如: 0.5m3
T:水温差(℃)
∆T=T2-T1=51℃
H:时间 (h) 如:1h
例:Q=Cp.r.V.∆T/H
=4.1868x1000x0.5x5/3600
=2.908(kw)
3.三、能量守恒法
Q=W入一W出
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 如:4kw
W出:输出功率(kw) 如: 0.3kw
例:Q=W入—W出=4-0.3=3. 7(kw)
4.4
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用的冷水机组必须要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冷冻水量、热效率和水箱容量、温控精度、水质要求和水循环系统材质要求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冷水机组。

冷冻水流量计算

冷冻水流量计算

冷冻水流量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5(度温差)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5(度温差)水流量计算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L(m3/h)= [Q(kW)/(~5)℃]X~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5)℃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

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

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

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

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

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0.86/5(度温差)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0.86/5(度温差)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4.5~5)℃x1.163]X(1.15~1.2)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4.5~5)℃x1.163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1.6%.
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

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

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

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

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

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

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对其制冷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压缩机类型和制冷剂变流量的方式有关。

文献3从热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冷冻水流量减至60%,冷水机组的COP的下降幅度也不超过10%。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变大时,虽然可以减小冷却水泵的运行费用,然而,为了保证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冷凝温度必然要高于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并且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也要求有一低限。

所以,要想加大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就必须提高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冷却水进口温度基本上是定值),这又将引起冷凝温度的增加,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

与蒸发器变流量相比,冷凝器变流量运行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导致冷水机组COP的变化较大,在给冷却水泵安装变频器时,应详细分析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2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节能模拟分析
现将在部分负荷情况下变流量与定流量两种情形的系统(冷水机组和水泵)能耗进行比较,设定流量
情形冷水机组和水泵的输入功率分别为和,变流量情形为和,对于冷水机组和水泵组成的系统而言,水泵变流量的节能率为
(1)
变流量与定流量两种情形下的制冷量应相等(),因此,两种情形下冷水机组的输入功率与能效比(EER)的关系为
(2)
因此,节能率为
(3)
在部分负荷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和工况的改变,冷水机组的输入功率与名义工况下的输入功率
相差较大,且关系较为复杂;而EER虽有改变,但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5%[4]。

设EER随部分负荷率η(=Q/Q0)的变化为线性变化
(4)
这里EER0为名义工况下的能效比,待定系数与部分负荷率和机型有关,如不考虑部分负荷情况下能效比的变化,则取。

据能效比的定义,有
,(5)
由(4)、(5)式,可将部分负荷情况下冷水机组的输入功率用名义工况下的输入功率和部分负荷率η来表示:
(6)将(6)式代入(3)式,得
(7)
对于闭式系统,水泵的等效率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重合,在一定的调速范围内,符合相似定律,(8)
式中和分别为定流量和变流量情形下的水流量。

在名义工况下,有(9)
式中为名义工况下的温差,若采用等温差控制,则有
(10)
因此,(11)
将(8)、(11)式代入(7)式,得
(12)
上式中最后一项是由于考虑了变流量运行对于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而带来的。

变流量情形下,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将比定流量情形下的能效比略有下降,目前这方面实验数据较少。

为便于从理论上分析一次泵
变流量情形下的节能与流量变化的关系,本文分别模拟以下两种情况:流量变为额定流量的60%时,冷水机组的EER变为定流量时EER的5%和10%,且EER与相对流量呈线性关系。

这里为方便起见,不妨称之为“5%影响曲线”和“10%影响曲线”,见图1。

对于“5%影响曲线”和“10%影响曲线”,分别有
(13)
(14)
为便于分析一次泵变流量情形下的节能与部分负荷率η和水泵相对主机的功耗的关系,这里,假设[4]
(15)
图2 “5%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图3 “5%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
(相对功率为15%)(相对功率为25%)
图4 “10%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图5 “10%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
(相对功率为15%)(相对功率为25%)
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水泵相对主机的电功率为15%和25%情况下,“5%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与部分负荷率(流量变化)的关系;图4和图5则分别给出了对应于“10%影响曲线”下的节能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变流量对于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的负面影响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水泵的调速节能,特别是当水泵相对主机的电功率比较小时。

当水泵相对主机的电功率小于15%时,不考虑对主机影响的节能率计算(三次方定律)较考虑“5%影响曲线”时要高估50%以上,较考虑“10%影响曲线”时更要高估100%以上。

即使对于水泵相对主机的电功率较大的情形,也应该正确评估变流量对主机制冷性能的影响,否则,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研究和掌握冷水机组变流量下的制冷性能对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