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成都市2030人口预测
(完整版)成都市2030人口预测

成都市 2030 年人口展望一.成都市基本状况: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
介于东经 102 度 54分至 104度 53 分,北纬 30 度 05 分至 31 度 26 分之间。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192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 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 平方公里,市里面积598 平方公里。
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 9 区 6 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4市。
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成都常住人口 1404.76 万人 , 流感人口 241 万人。
二.数据采纳与剖析人口展望是依据基期的人口数据,依据必定的人口增加速度(人口增加率),利用选定的人口增加模型计算将来一准期间内人口规模的计算展望。
本文采纳综合剖析法和一元回归线性剖析法来成都市 2030 年的人口规模进行展望。
(一)综合增加剖析法2000 年以来,成都市的人口体现不停增加的趋向,从2000 年的 1124.4272 万人增加到 2010 年的 1404.76 万人,流感人口从213.47 万增加到 241 万人成都市 2000 到 2010 年的人口总人口以及人口增加率统计表;年份年终人口人口增加率(千分之)2000 年101334752001 年101989812002 年102847992003 年104431482004 年105969322005 年108202852006 年110339822007 年111228412008 年127060002009 年125790002010 年14046000人口增加率均匀值:α=∑αi/n依据综合剖析法的公式:Pt=P0*(1+α+β)t +P取 2000 年为基期, 2010 年为为报告期, t 为 10 年,P0 为万人, Pt 为 1404.6 万人, P为 241 万人,α为获得β相同取 2000 年基期的流感人口数据为 P0,2010 年的数据为报告期数据,由公式 P=P0(1+Y), 获得人口展望:30P2030流动 =241*()P2030 总人口=1404.6* (1000 )30+344.70=1756.75 (万人)因此能够测出结论,成都市2030 年的人口可能会为1756.75 万人。
成都可行性分析

成都可行性分析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对于成都未来的可行性如何,值得我们进行一次深入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从经济、人口、交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多个角度探讨成都的可行性。
经济方面,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拥有发达的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并且政府积极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此外,成都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这些都促使成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具备可行性。
人口方面,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的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长。
这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基础,为各类服务业和人才引进创造条件。
人口的增长将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经济的可行性。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成都目前的交通网络已经相对完善,包括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
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地铁,其规模之大和覆盖范围之广将极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良好的交通网络将促进人员流动和物流运输,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增加成都的可行性。
旅游是成都的一项重要产业。
成都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如熊猫基地、宽窄巷子和锦里等。
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成都未来继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可行性。
城市规划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成都市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规划,力求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目前,成都正在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从经济、人口、交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多个角度分析,成都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然而,成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承载压力和资源短缺等。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4)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6)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7)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0)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2)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14)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6)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 (19)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22)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26)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 (27)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29)第一节对外交通 (29)第二节城市交通 (30)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5)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37)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37)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 (38)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39)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 (39)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 (40)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41)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41)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 (42)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46)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46)1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48)第三节救灾体系规划 (49)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 (50)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52)第19章附则 (53)附表1 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 (54)附表2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55)前言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30年的人口及社会发展趋势预测 - (传)

人口及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受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呈明显放慢趋势。
但是,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以及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政策,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短期内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会出现小幅反弹。
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约为14.12亿人,2030年前后将出现人口总量峰值(约为14.5亿).2050年人口总量将下降至13.95亿。
总体来看,今后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考虑到可能的生育政策调整,预计2021—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大致经历两个阶段:(1)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35年)。
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在此阶段迎来第二个增长高峰,也是21世纪老年人口增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由1.86亿增长到3.09亿人,开始过渡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标志着中国从主要抚养儿童的时代迈入主要扶养老人的时代。
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口主要是“60后”,他们经历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时期,子女数量锐减,城市老年夫妇平均只有不到1个子女,农村老年夫妇平均也只有2个子女左右;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开放、生活方式现代化,经济实力也比较雄厚。
(2)缓速老龄化阶段(2036—2050年)。
在此阶段,中国人口中度老龄化,中国总人口呈负增长,人口总量开始减少,老年人口增长态势放缓,由3.09亿人增长到3.89亿人,占比达到27.9%,也就是说中国每3个人中就有1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这一阶段增加的老年人口大多是“70后”他们中很多人拥有巨大的老龄金融资产,将是老龄产业的直接消费者和间接消费者。
在此阶段,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综合考虑,预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4%左右,根据城市型社会的阶段划分标准,届时中国将进入中级城市型社会;到202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4.6%左右;到203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8.5%,之后中国将进入城镇化缓慢推进的后期阶段;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总体完成城镇化的任务。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4亿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生育率逐渐下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中国的死亡率也在下降。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老年化方向发展。
据预测,中国的人口将会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总人口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达到14.3亿人左右,然后逐渐下降。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将减少到13.8亿人左右。
这一人口趋势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人口的减少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变得更加紧张。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对中国的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随着老年化问题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也会增加。
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
人口的减少也将会带来一些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
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旅游等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国际竞争力。
为了应对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放宽二胎政策,鼓励更多的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
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也是政府的关注重点。
中国的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呈现出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趋势。
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机遇。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参与,中国可以应对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23年2030)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1000字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新区。
它位于成都市南部,总规划面积为1570平方公里,是我国继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后成立的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天府新区得名于四川“天府之国”的美称,寓意这里将成为新的繁荣发展之地。
在未来二十年,天府新区将进一步升级,成为多功能、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化空间,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为此,制定了2010—2030年规划,以实现“和谐、绿色、智慧、富康”的发展目标。
其中“和谐”,是指天府新区将构建一个和谐、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保持覆盖率70%,同时在2020年群众文化参与率达到85%;实施“领袖计划”和“菁英计划”,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全民医疗共同发展,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绿色”,是指天府新区将以生态、零碳、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为目标。
新城将创建“一轴、两带”的绿色空间格局,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现城市绿色覆盖率达到40%以上、重要水体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的目标;建设垃圾资源化、污水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及产业人口的绿色交通体系。
“智慧”,是指天府新区将以“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为标志,建设智慧城市。
新城将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市精益管理,确保创新能力的合理、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成率达到80%。
“富康”,是指天府新区将着重发展现代产业,促进经济繁荣,树立产业之城的形象。
规划期内,新城将建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核心区和现代商业区。
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引领为发展思路,加快建立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
总之,天府新区“和谐、绿色、智慧、富康”的规划目标不仅对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还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人口预测实验报告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人口预报所属课程名称数学模型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日期班级信计1001班学号201053100127姓名徐超成绩129207 129735 130137)得人口预测方程:0.022552ˆ()176060.7575988.75t Xt e -=- 将各个年份分别代入上面的方程即得各个年份的人口数据预测值,然后将其分别与实际值比较,并计算出其误差.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图[1]该模型对于中短期的人口预测,所得结果较为准确,大部分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率都在2%以内,较好地估计出了最近几十年的人口数量。
根据我们的模型所预测出的结果,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超过15亿,但是根据国内的本课题专家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可以预测我国的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人和14。
5亿人,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即我国人口的上限不会超过15亿人。
这一结论与我们的模型所得到的数据有所出入。
于是我们将模型进行改进,选择在长期预测方面比较精准的模型(2)Logistic 人口模型来求解. B 、模型(2)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伯努利方程初值问题,其解为:()-(-)01(-1)0w mw t t t w m ew μ=+分析上式可知:(1)当t →∞时,()m w t w →,即无论人口初值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人口总数总是趋向于一个确定的值m w ;(2)222(1)md w wdt w μ=-,所以当人口达到极限值的一半2m w 时,属于加速增长,超过一半属于减速增长,但是增长率仍为正的,并且其增长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1981年~2005年的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利用计算机Matlab 编程得,0.0422μ=,150000Wm =从而得到全国总人口数的Logistic 模型方程为:0.0422(1981)150000()1500001(1)100072t w t e --=+-利用该模型对1981年~2005年的人口数据进行检验并对2006年~2050年的人口数据进行预测。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的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的人口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十几亿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峰值,预计超过14亿人。
之后,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率将开始缓慢下降。
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预计将稳定在13亿人左右。
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
这对社会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二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人口也将逐渐增加,人口结构将更趋向于年轻化。
再次,中国的人口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移,尤其是沿海地区。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75%左右。
这将对中国的城市规划、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中国的人口问题还涉及到人口负担和劳动力供给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负担相对较重。
未来,人口老龄化情况将更加严峻,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的挑战。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人口增长,同时做好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未来将呈现出总量稳定、结构老龄化、迁移加速、劳动力供给短缺等趋势。
政府应密切关注人口变化,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合理发展,并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这将是保证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2030年人口预测
一.成都市基本情况: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
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
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常住人口1404.76万人,流动人口241万人。
二.数据采用与分析
人口预测是根据基期的人口数据,根据一定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利用选定的人口增长模型计算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的计算预测。
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法和一元回归线性分析法来成都市2030年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一)综合增长分析法
2000年以来,成都市的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124.427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404.76万人,流动人口从213.47万增长到241万人
成都市2000到2010年的人口总人口以及人口增长率统计表;
人口增长率平均值:α=∑αi/n
=(1.58+0.23……-0.1)/1000=0.74/1000
根据综合分析法的公式:
Pt=P0*(1+α+β)t+P
取2000年为基期,2010年为为报告期,t为10年,P0为1013.3475万人,Pt为1404.6万人,P为241万人,α为0.74/1000.
得到β=1.023/1000
同样取2000年基期的流动人口数据为P0,2010年的数据为报告期数据,由公式P=P0(1+Y),得到:y=0.012
人口预测:
P2030流动=241*(1+0.012)30
=344.70
P2030总人口=1404.6*(1+0.74/1000+1.023/ 1000)30+344.70=1756.75(万人)
所以可以测出结论,成都市2030年的人口可能会为1756.75万人。
(二)结果分析评价
利用综合增长分析法,人口增长可看来自于三个部分: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流动增长。
机械增长是由于人口的迁入迁出,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科教中心,大学云集,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迁入迁出。
自然增长则是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成都市的自然人口增长率低于5,是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城市。
机械增长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机械增长成了成都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和服务业作为成都市的主要产业,吸引了周边的不少劳动力,包括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劳动人员,使得流动人口的比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