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防控管理要求

一、基本概念
2
(一)法定传染病种类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 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甲型H1N1流感(2009.4)。(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5 )。(11种)
E.传染病病愈返校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 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 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 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 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七条: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关于加强本市学校(托幼机构)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沪 卫疾妇(2011)012号:传染性患者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 证明方可复课、复学 能提供传染病病愈返校学生的病愈证明复印件
(八)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报告范围与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卫生部 卫办应急发(2005 )288号 (2005.12.27发布) 报告方式与时限: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电话或传真等)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 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春季常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1、麻疹: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患儿,一般从潜伏期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源,潜伏期23天。
预防:按时接种麻疹病毒和疫苗。
护理:卧床休息,食物清淡易消化,多喝开水,注意皮肤、眼、口腔、鼻腔的清洁,高热的护理,注意观察病情谨防并发症。
2、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患儿,潜伏期23周。
预防、接种疫苗、隔离患儿、接触者可预防性服药。
护理、隔离、卧床休息、多喝开水、注意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室内要保持通风等。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轻型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生于冬春两季,传染性强。
护理:病儿不要送到幼儿园。
居室开窗通风,注意口腔卫生,加强营养,多喝水,进食牛奶、粥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4、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的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
个别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黏膜传染。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潜伏期2-7天,可以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4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4不”特征。
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

2017年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春季最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所以同学们要增强相关知识,加强锻炼。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2017年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一)一、罕见的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 、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需隔离医治;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 2-10 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 5 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 、母婴传达。
3、预防: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 ;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如有疑虑,请保持安全距离并及时报告。
3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以 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自身免疫力方法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 的运动方式,增强身体
特点
冬春季传染病具有季节性、传染 性、流行性等特点,部分疾病还 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 等特点。
冬春季传染病流行趋势
01
02
03
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感、麻疹、水痘等在 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空 气飞沫传播。
肠道传染病
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引起的腹泻在冬春季也较 多见,主要通过食物、水 源等传播。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其他冬春季传染病
腮腺炎
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等症状,接种腮腺炎疫苗 可有效预防。
风疹
通过呼吸道传播,表现为发热、皮疹等症状,接种风疹疫苗可有 效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通过呼吸道传播,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接种流脑疫 苗可有效预防。
03
冬春季传染病传播途径及易感 人群
02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 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 传播给周围人群。
症状表现
高热、乏力、头痛、咳嗽 、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 毒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 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
2024年冬春季常见传染病健康知识 宣传资料

2024年冬春季常见传染病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乏力等,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痊愈。
预防水痘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腮腺炎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喉咙痛、恶心等,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痊愈。
预防腮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通常在发病后2-3周内痊愈。
预防麻疹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五、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风疹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喉咙痛、咳嗽等,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痊愈。
预防风疹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小结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小结一、传染病的种类冬春季可是传染病的活跃期呢。
像流感就特别常见,它来势汹汹,让人突然就浑身不舒服,发热、咳嗽、流鼻涕啥的。
还有麻疹,身上会起好多小红疹子,可难受啦。
另外,水痘也爱这个时候出没,一个个小水疱,又痒又要小心别抓破。
二、传播途径这些传染病传播起来可狡猾了。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打个喷嚏、咳嗽一下,那些病菌就飞出来啦。
麻疹也是飞沫传播,而且它的传染性很强。
水痘呢,除了飞沫,接触到患者的水疱液也可能被传染,所以要是身边有得水痘的人,可不能乱摸人家的水疱。
三、预防措施1. 个人卫生方面要勤洗手呀,可不是随便冲冲,得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好好搓搓,手心手背、手指缝都要洗到,就像给手做个彻底的大扫除。
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可不能对着人,要用纸巾或者手肘捂住口鼻,这样就能减少病菌传播啦。
2. 生活习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哦,就像给身体充电一样。
冬春季可别老是熬夜啦,每天睡够七八个小时,身体才有力气抵抗病菌。
多运动也不能少,哪怕是在室内跳跳绳、做做简单的健身操也好。
运动能让身体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增强免疫力。
3. 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像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这些,都是很健康的选择。
它们就像身体的小卫士,能帮助我们抵御传染病。
多喝水也是个小秘诀,别等到口渴了才喝,没事就喝几口,让身体保持水润润的。
四、如果生病了怎么办要是不小心得了传染病,也不要慌。
首先要及时去医院看病,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
如果是传染病,最好能在家隔离,避免传染给别人。
像流感,一般要休息个三五天,等症状减轻了再出门活动。
水痘的话,要等水疱都结痂了才没有传染性呢。
冬春季传染病虽然有点麻烦,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不用太担心啦。
让我们一起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个冬春季节吧。
春季传染病预防演讲稿5篇

春季传染病预防演讲稿5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要想演讲有水平,就不得不反复揣摩你的演讲稿,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春季传染病预防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春季传染病预防演讲稿篇1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甲:春天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同学们也不要忘了初春的气候乍暖还寒,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集中,一旦出现传染病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小常识。
乙: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流脑、肺结核等。
甲: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进入人体呼吸道黏膜或肺部而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还可通过患者口、鼻腔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播。
乙: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现在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 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

返回
麻疹
易感人群: 没有麻疹抗体的人,既没有得过麻疹的 人群,或者曾注射过麻疹疫苗,但目前 体内没有了麻疹抗体的人。由于我国近 年来强调小于14岁的学生,需要强化麻 疹疫苗复种。故麻疹的的发病在青壮年 开始多见,特别是农村或城镇刚进入城 市的人群。
返回
麻疹
预防措施: 预防麻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麻疹疫苗。在冬 春季麻疹高发期,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 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麻疹病人接触。保持室内开 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讲究个人卫生。
及时就医
当发现家中亲人或自身有高烧,头痛、感冒、咳嗽等人禽流 感疑似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 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 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返回
水 痘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 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返回
水 痘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 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 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返回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 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返回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返回
流行性感冒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 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 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春季小儿常见传染病
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
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等。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预防措施很重要
1、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
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个人保护的关键。
饭前便后、乘车、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不要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掩盖,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用品切勿混用。
幼儿玩具、用具定期消毒。
3、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差的地下商场、游乐场所。
4、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幼儿应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5、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每日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身体过度劳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6、注意衣、食细节。
春季气候多变,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要捂得太多,幼儿活动后大汗淋漓,易受风寒侵袭。
合理安排好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由于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出皮疹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