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
浙江省慈溪市七年级科学下册1.1地球上的水(第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地球上的水课题第1节地球上的水(第二课时)施教时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重要性2. 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法学教合作: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反馈一、水资源的分布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1)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的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2)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反之,则相反。
2.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匀: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上缺水国家之一。
(3)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填表第5页.根据各大洲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年径流量的排序变化情况,谈谈看法.3.我国的水资源提问:根据已学已知的知识,谈谈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所以是世界上贫水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3)从时间分配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讨论:我们家乡的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问题?归纳: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1《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学案

1.1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谁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体会水的重要性;2、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知道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3、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4、学会用图表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
【课前自学】1、地球上的水,存在于中、陆地上、中以及生物体内。
2、地球表面的覆盖着广阔的海洋,其中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水中有盐类物质,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所以海水不能喝。
实验:在家中操作:取一个干净的水杯,放入100克水和3.5克食盐,搅拌制成海水。
尝一尝:海水的味道,再把这海水倒入干净的锅中加热至沸腾,把锅盖揭开,看一看锅盖上有没有水滴形成,尝一尝水滴是咸的还是淡的?3、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1%是咸水,其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
4、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课堂探讨】一、水的分布和分类思考与讨论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水在哪里存在?结论:思考与讨论2:上述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对地球上的水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按化学性质可分和按状态可分、和按存在空间可分、和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和二、海洋水1、海洋中的海水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2、在淡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经济的办法使用淡化,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海水中获得所需淡水呢?三、陆地水计算:陆地水占地球总水量的3.5%,其中有1%是咸水,其余的2.5%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但是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试计算人类能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多少?四、大气水大气中的水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形式存在,但这部分水却会,形成复杂的。
除了下雨和下雪以外,你还可以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存在着水呢?结论:思考和讨论5:你能否利用玻璃杯和冰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大气中确实存在水?若能请写出实验步骤。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
2.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3、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
2、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
念。
二、教学分析
重点:水的分类及水的重要性
难点:大气中存在水的举例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对水有认识但深度不够。
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加强学生对水的认识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过程。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水的存在与作用。
2.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水的含水量比例、水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一、海洋水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
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答:不能。
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
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地球上的水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舟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导学案

1.1地球上的水导学案一、要点梳理1.地球表面约有是海洋,海洋中生活着大量水生生物,地球上最早的就起源于海洋中;2.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与陆地上其他多数的水相比,海水是味的,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许多的物质,所以海水不能作为直接喝;3.陆地水仅占总水量的3.5%,其中只有约是淡水;且这部分水大多被污染或严重污染,因此,虽然地球上水很多,但仍存在危机!4.要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一种经济的方法就是海水;5.成云致雨依靠的是水;6.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的生物体内所含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体,幼体中的含水量成体的含水量;7.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一般成年人平均每天应至少补充的水,才能达到体内的水平衡。
8.地球上的水循环动力来自于;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体中的保持;9.水循环的作用:产生复杂多变的,也带来充沛的资源;但它也会改变,造成降水在、上的不均匀,从而形成洪水或干旱;10. 有利于保持水土地,并有利于土壤对水分的吸收。
二、温馨提示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间分布不均);2.水能资源特点: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
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世界各地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三、解题指导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A.增加国家财政收人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C.提倡居民节约用水D.加快水资源的利用我国人口多,需水量大,浪费、污染等问题严重.多地缺水严重,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再次提高水价,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C以下工程建设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是()A.三峡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C.小浪底工程D.海水淡化工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们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均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更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目前来看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由此可见解决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上的水》教案A

《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水存在的形式。
2、知道水与生物体的关系。
3、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列举出身边周围水存在的方式。
2、根据生活经验,大致总结出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与水相关的实验(如海水淡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知道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和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你能说出我们身边的水在哪里吗?新课讲解:一、找水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水?”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通过生活中所见到的水来回答。
除此之外,还应指导学生想出更多的说出水存在的其他方式。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水一直在我们身边,水存在的形式多样化,水是很常见的。
二、水的存在方式1、水的常见存在方式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海洋水。
知道海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海水是咸的,海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海水淡化。
3、陆地水。
知道陆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陆地水有咸水和淡水之分,地球上淡水极其有限,只有淡水才能被人类饮用,所以淡水非常宝贵。
4、大气水。
大气水数量不多,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常常和大气水有一定的关系。
三、水与生物体以及水循环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举例或实验证明。
通过烘烤种子(如小麦、大豆)实验,计算得出种子的含水量,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一定的结论。
2、水与人体健康。
能够举出证据证明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
3、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4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与教法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大山,对水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对水资源缺乏有一定认识,当看见被污染的河水时,有学生会说:“这么大的江河湖海还怕这点污水?况且还有自来水厂在,不必太在意了。
”另外,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偶尔看到一点大海沙滩的画面,不是觉得很美,就是觉得那太遥远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使之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 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学习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充实和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5分钟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节水公益广告”配南漳本地风景图片。
学生欣赏着视频,看着壮观的水画面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8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A、51%B、61%C、71%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A、2.23%B、2.33%C、2.43%D、2.53%4、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A、印尼B、巴西C、美国D、中国5、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A、1/2B、1/3C、1/4D、1/56、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A、内蒙古B、海南C、西藏D、青海7、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A、湖北B、内蒙古C、河北D、天津8、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A、1亿B、3亿C、5亿D、7亿9、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珠江B、长江C、黄河D、金沙江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水教案(第2课时)
知识目标1、知道生物体内含有水
2、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理不开水,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和节约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教学难点:天平的正确操作与使用
教学用具:水稻籽粒、天平、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教学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那么生物体内有没有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新课教学:
生命起源于水中,陆生生物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生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细胞水分含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这个道理。
提问:植物体中有没有水?(有)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吗?(能)吃水果的时候口中会感觉到水,说明植物的果实中有水;炒青菜时,锅中会出现水,说明叶中含有水;吃甘蔗时,口中会感觉有水,说明茎中也含有水。
提问:干燥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水呢?(有)那么如何来证明呢?在这里我们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种子里含有水份吗?
见课本第6页
拿出天平,让学生说出天平的构造和如何使用,教师做补充说明。
做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烘烤时要使用木制试管夹,并使试管向上倾斜,这样水蒸气才容易在管口凝成水滴。
2、不要让试管底部碰到灯芯,而要将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保持受热均匀,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冷水溅到试管上,以免试管爆裂。
3、如果比较不同种子含水量的多少,应做到不同组的种子质量大致相同,加热时间也要大致相同。
通过烘烤前后种子质量的不同和观察到的试管口附近的水蒸气,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种子里也含有
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植物体中都含有水,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这与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
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的汗水量高。
生命活动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
例如,根尖、嫩梢、幼苗,生命活动旺盛,含水量可达60%~90% ,而树干和风干的种子生命活动相对较低,含水量只有50%以下。
降低植物体器官,如种子的含水量,能使其生命活动下降,有利于较长时间的保存。
小资料:常见农作物的种子含水量。
见课本第7页
提问:人体中有没有水呢?(有)你能举出哪些证据证明人体中含有水呢?(排尿、出汗)
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72%、血液中含水80%、骨中含水50%。
此外,人体中含水量还可随年龄、性别而不同,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如新生儿含水量可达75%~80%,成年男子约60%,成年女子约50%。
人对水的需要比食品更重要。
一个人绝食1~2周只要饮水尚可生存,但如绝水则仅能存活几天。
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水也在不断被消耗,据调查估算,一般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约 1.5L,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的0.5~ 1L,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饮水2~2.5L。
展示:人体各年龄段每日需要的水量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年龄越小,生命活动越旺盛,每日需要的水量越多。
活动:观察缺水造成植物的萎蔫现象,体验水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见课本第8页
小结:
生物体内含有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本B 1~2页,指导丛书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