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班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七班级上册科学是我们中级教育学校进修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进修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培育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华师大版的七班级上册科学内容丰富,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起首是生物方面的知识点。

七班级上册生物主要包括了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种群与环境、动物的运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

在进修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时,我们了解到生物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化出多样的物种。

同时,我们也进修了物种的适应能力、竞争和共生干系等知识点。

在种群与环境的进修中,我们了解到种群是相同物种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共同生活的群体,同时也了解到种群之间的互相干系和生态平衡。

此外,我们还进修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

其次是物理方面的知识点。

七班级上册物理主要包括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空气压力与浮力、力与机械运动等内容。

在进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时,我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同时,我们也进修到了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性质,以及物质的相变过程。

在进修空气压力与浮力时,我们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对物体的压力产生影响,并进修到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在进修力与机械运动时,我们了解到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同时也进修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最后是化学方面的知识点。

七班级上册化学主要包括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酸、碱和盐等内容。

在进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时,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化。

同时,我们还进修到了物质的颜色、气味、燃烧性等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变化过程。

在进修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时,我们进修到了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凝固等。

此外,我们还进修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七班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精通这些知识,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走近科学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走近科学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1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第3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69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科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华师大,你将会学到各种有
趣的科学知识点,以下是七年级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
生命现象是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生物现象,比如说生长、繁殖、代谢等等。

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物
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为我们提供了
各种重要功能,比如说能够自我复制、接受外部信号等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植物通过这个过程可以
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糖分和氧气。

这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过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食物和氧气。

动物的生殖与继承
动物也有生殖和繁殖的能力,它们在生殖和繁殖方面的策略和
种类都非常的多样化。

生殖和繁殖过程中,DNA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带有我们遗传信息的基因序列。

地质变化与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由许多不同的地质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说山脉的形成、火山爆发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来了解地质历史和地球的构造。

总结
华师大的七年级科学课程包括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生殖与继承、地质变化与地球的构造等等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并且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华东师大版本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知识提纲:第八章星空世界

华东师大版本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知识提纲:第八章星空世界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星空世界第1节、观天认星变化的星空一天中,星空自东向西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原由: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跟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四时星空。

原由:地球的公转北极星的地点不发生变化,一直指向正北方向。

原由:北极星位于地轴的正上方。

恒星和行星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行星是自己不可以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恒星在夜空中的相对地点变化不显然.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对地点变化显然.用肉眼能够看见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星图和星座.星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红88个地区,即88个星座.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牧夫座、仙后座、天鹅座依据北斗七星辰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春、夏、秋、冬。

4.找寻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而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能够找到北极星.第1 页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6000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有好多古代的天文仪器.有些恒星一年四时都能够看到,有些恒星永久也看不到,在_赤道_处能够看到全天的星空.有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天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第2节、太阳发光发热的太阳(太阳是离地球近来的恒星,与地球的均匀距离是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亲密的关系。

(太阳是一颗气体(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往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察看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因为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完整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 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在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重难点,需要学生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和保护方法。

二、物理学在七年级上册中,物理学是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物体运动的描述、力和压力等内容。

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相关的描述方法。

力和压力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力和压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三、化学在七年级上册中,化学是同样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和化学变化等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物质和化学变化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四、地理学在七年级上册中,地理学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等内容。

地球与地图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图的表达方法。

天气与气候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以及其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牢固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教科书之一,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难点。

华东师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华东师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一,走进科学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80C读法:8摄氏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各章节知识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各章节知识回顾

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科学是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

2. 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________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⑴提出;⑵作出;⑶验证;⑷得出。

4.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毫米(mm),,等。

1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其使用方法:⑴选正确。

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⑵放正确。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应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__________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⑶看正确。

视线应与尺面;⑷记正确。

测量值由正确值+估计值+单位组成。

6.测量误差:与之间存在的差异。

对于同一长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

长度测量时应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

7.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温度定为0摄氏度,___________定为100摄氏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等液体的的性质制成。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的温度;⑵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⑶不能将体温计从被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⑷待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⑸读数时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9.质量的涵义:。

物体的质量是由决定的,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0.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

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是,其使用方法是:⑴调平:把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左端的处;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使横梁平衡;⑵称量:把被测物放在盘(物码);用镊子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⑶读数:被测物的质量就等于右盘的总质量加上指示的质量值(注意游码是读左边的);⑷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0-2、什么是科学探究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4、时间的测量: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3、测量工具:钟、表§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物质组成,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底座、平衡螺母、砝码。

5、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3)称量: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4) 读数: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5)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注意:(1)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2)液体质量的测量:先称出空烧杯质量,再把液体加入烧杯,称出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就是液体质量。

2、能量:一切物体都有能量能量的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形变的物体有形变的能(也称作势能)、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食物、燃料里都有化学能,一切物体都有热能。

除此而外,还有电能等很多能的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1)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水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摩擦生热: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声能3、信息:信息传播的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载体:书籍、报刊、广告、计算机等信息传播的工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星空巡礼1.星空的变化一天中,星空自东向西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原因: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四季星空。

原因:地球的公转北极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原因:北极星位于地轴的正上方。

2.恒星和行星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行星是本身不能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恒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不明显.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明显.用肉眼可以看见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3.根据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绘制成的图叫星图.星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成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4.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牧夫座、仙后座、天鹅座5.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春、夏、秋、冬。

6.寻找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然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7.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6000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有很多古代的天文仪器.8.有些恒星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恒星永远也看不到,在__赤道___处可以看到全天的星空.银河系9.银河系的组成:千百亿(1500亿~2000亿)颗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物质。

10、银河系的形状:从正面看,像是一个庞大的车轮状的漩涡系统,从核心伸出4条旋臂;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11、银河系内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都密集在银河系的中心平面附近。

12、光的传播速度为300000千米/秒,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为1光年。

1光年=9.46×1012km13、银河系的直径为8万光年,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年龄已经长达100亿年。

14、太阳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的地方,并围绕银河系中心高速运转.15.银河系外还存在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为星系.宇宙中总共有10亿个河外星系,最远的离地球超过100亿光年.16.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17.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

18、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球,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表面,叫光球。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19、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距离为1.496×108千米,它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活动的主要能量源泉。

20、太阳的外部大气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21、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太阳风。

22、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

黑子数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23、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是中国。

24、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2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2)产生磁暴现象;(3)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造成天气异常,发生洪涝灾害。

26、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

27、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8、根据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29、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近、质量和体积小、卫星数少或无、没有光环。

30、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远、质量和体积大、卫星数多、有光环31、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1)在星空背景下,有明显的相对运动;(2)形状都接近于球体;(3)自身都不能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4)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轨道都是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32、卫星是指沿椭圆形轨道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外,都有自己的卫星。

33、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

土星的卫星是最多的。

34、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

35、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与太阳同时出没的是水星,又称为辰星;金星是除日月之外最亮的行星,又称启明星;火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行星。

南半球有大红斑的行星是木星;天空中最美丽的天体是土星,拥有最美丽的光环(由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躺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是天王星;笔尖上的行星是海王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