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最新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最新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最新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或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近30年来国外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外有关该领域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并结合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表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绩效随着雪灾、地震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应如何在赢利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企业应如何分配资源再次摆在人们的面前。

“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于1953年出版了《企业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端。针对主流企业理论忽视社会责任、只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均认为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尽管二者研究视角不同,但探讨的议题均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富。

一、三种不同观点

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Waddock 和 Graves(1997)[1]指出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负相关。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竞争劣势,弗里德曼等新古典家持此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相关。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正相关,利益相关者理论持这

种观点。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任何时期都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但大多数研究支持二者之间正相关。

二、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方向,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一种认为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并有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1.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

对此有两个影响力最广的假说:一是社会影响假说(The social impact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表现会导致高财务绩效,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商业风险、获得监管机构更多的支持,吸引财政市场上更多的投资,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会增进财务绩效(Cornell & Shapiro,1987)。还有一种是交易假说(The trade-off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责任表现会导致低财务绩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财务支出,从而降低盈利能力,尤其是当其他公司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时,会导致它们处于竞争市场中的不利地位与处境。

2.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

支持这种观点的也有两个假说。可利用资金假说(available funds hypothesis),也称闲置资源假说(the slack resource hypothesis)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取决于可供利用的财务资源,良好的财务绩效使企业能够在社会责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导致高度的社会表现。相反,管理机会主义假说则指出高财务绩效将导致低社会

表现,由于管理者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财务绩效良好时,企业经理人将减少对社会责任的投资以增加个人的短期收益。当财务绩效不佳时,管理者会通过参加一些突出的社会活动以抵消令人失望的结果或使之合理化(Preston&O’Bannon1997)。

此外,一些研究指出二者之间是互协的(synergetic)。正相关互协假说(positive synergy)强调良好品德的循环,高社会表现会导致高财务绩效(社会影响假说),高财务绩效反过来又会带来更佳的社会表现(可利用资金理论)。相反也可能存在恶性循环,即存在负相关互协。强调良好的管理制度,将致使企业在各方面包括财务与社会责任行为方面皆表现良好。

也有学者强调,在当今的高复杂性、高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应在商业领域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都开展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使利润最大化。

三、企业社会实践的发展及启示

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开展,企业界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越来越重要时,一些企业还有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社会表现已经成为一种竞争策略。同时,西方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实践,社会意识基金和社会责任投资(SRI)正成为美国社会主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量研究和社会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利益

相关者、提升企业社会表现,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增进企业财务绩效。这也势必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大趋势,正如Jocelyn Herridge所强调的未来行业领袖先前一定是坚定的CSR实践者。企业经营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政府相关机制如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也是刻不容缓。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探讨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09-11-30T15:13:27.9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吴琳芳 [导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 吴琳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研究了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同时也是一种长远的效益。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 0 引言 企业传统的以追求财富创造积累为唯一目的的线性经济利益单极膨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以我国为例,仅从2000年以来,山西的黑心煤窑、黑臭毒污的淮河与松花江、数例毒奶粉事件等诸多事实己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经营不仅要考虑近期经济利润的增加,更需要关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但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损害企业的经营成果,对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是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美国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 Robbins )认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社会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英国产业联合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认识到自己具有公共责任,不仅仅是它们的经济绩效也应为它们所在社区和环境的质量负责”。社会责任国际认为:企业不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获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的目的,而且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企业只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这样的传统理念,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评价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 2.1.1 “三废”处理率:是指企业综合处理“三废”的数量与企业排放的需要处理的“三废”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三废”处理率=已处理“三废”量÷同期排放“三废”量×100%。 2.1.2 环保投资率:是指企业对环保的投资额占当期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对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视程度。计算公式为:环保投资率=环保设施投资额÷技术改造投资的比率×100%。 2.1.3 环境质量成本指数:是指企业为了维护环境质量而付出的成本。计算公式为:环境质量成本指数=环境质量成本÷成本费用总额×100%。 2.1.4 社会贡献率:是指企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2.1.5 社会积累率:是指上交国家税金总额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社会积累率=税金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100%。 2.2 我国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现阶段我国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一系列指标。 2.2.2 资产营运的能力。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资产的产出额和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评价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2.2.3 偿债能力。通常被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长期债务到期时,企业盈利或资产可用于偿还非流动负债的能力。 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国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如果以发达国家,尤其是以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作为样本,研究结论呈正相关关系的较多。而以我国台湾地区或者印度尼西亚的企业做为样本的文献却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关联性,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 3.1 指标选取鉴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本文研究的可操作性考虑,文章从上述我国现行对社会责任的五个评价指标中选取企业社会贡献率指标作为衡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 ×100%;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净利润等。鉴于社会贡献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可比性,在计算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时剔除净利润一项。在社会贡献率这一指标中,既包含了企业的经济责任、同时包涵了企业的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计算公式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分析,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 本文选取食品业10家上市公司2000-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企业社会贡献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3.2 两者相关性实证分析就本文分析的食品行业而言,食品行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关系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关系到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食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活跃市场、扩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样本公司而言,不同企业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并不相同。 上海梅林(600073)2000年至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贡献率的关系示意图,在所列示的时间范围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就所选样本企业中处于中等水平,盈利能力基本稳定,但是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力不强,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李欢 [摘要]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该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关于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对相关理论的界定,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绩效理论;其次,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再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公司应该更多的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 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绩效利益相关者 一、相关理论的界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由美国的欧利文?谢尔顿在1942年首次提出的。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和有效的研究,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理论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范围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众多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来看,根据它们范围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同的学说。 1、经济责任说。支持者Milton Friedman和Peter Drucker等的观点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企业的利益。企业首要的目标是获得利益,这是其它社会责任的基础。 2、道德责任说。支持者谢尔顿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包涵的主要因素是道德责任。 3、法律责任说。支持者巴莱和常凯等的观点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其本质和基础来说,主要是指企业对于社会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把社会责任当作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的话,就会改变其社会的性质。所以,必须要确认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 4、利益相关责任说。支持者王茂林和Edward Freeman等的观点是认为在制定企业的政策时,不能仅仅按照股东的意愿,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如员工、顾客、供应商和社区组织。也就是说企业在创造利润和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当承担对员工、社区与环境的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强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依据。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著名学者弗里曼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现代公司的治理理论。理论相关者理论是对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并且对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形成了一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并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1、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弗里曼指出:“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者团体,或者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者团体” 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指这样一些团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减少。 Reed认为利益相关者能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他们自身受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必须依赖的人。 卡罗尔和巴克霍尔兹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指这样的个人或群体,即在企业中享有的一项或多项权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或做法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doc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体,追求最大利润是企业的根本性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以及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中有争议性的议题,到目前为止都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倾向:一是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同意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满足了利益相关者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费用,减少了成本,不仅如此,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品牌价值和为股东带来财富。二是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同意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要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这与企业存在的目的--实现利润最大化背道而驰。三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也有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是不相关的。 (1)二者正相关 Jones(199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工具,其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管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刘彦平(2003)认为企业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会获得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忠诚和支持,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Schnietz(2005)以西雅图的所有企业为样本,结合西雅图贸易谈判失败的案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在危机中比不承担社会责任或很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要大。赵晓冬(2006)等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市场份额、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发展之

间进行分析,认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回报。Moser和Martin(2012)对215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有的学者思虑较为全面,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性问题。尹开国(2014)等实证证明在企业社会责任外生假设下,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之亦然,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假设下,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侯巧铭、张寒月(2015)同样充分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 也有学者另辟蹊径,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加入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如蔡月祥(2015)等以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中介变量,运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声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正向的影响,而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降低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企业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郭倩倩、胡兵(2016)基于营销战略视角,证实了营销能力对企业社会绩效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具有的正向调节效应,即营销能力能有效发挥企业社会绩效的市场价值效应。 (2)二者负相关 Friedman(1970)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上是管理者擅自在向股东课税,实际上就是在消耗公司的资源,增加公司的成本,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其财务绩效就会越差。Michael C.Jensen(2001)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与企业所追求的

社会责任绩效团队SPT小组管理程序

社会责任绩效团队SPT小组管理程序 (RBA/RBA6.0) 1.0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社会责任行为规范,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并优先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持续监督工作场所的活动,公司特组建社会绩效团队并建立本程序文件。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社会绩效团队(简称SPT小组)的组成和相关规定。 3.0权责 3.1负责定期执行书面风险评估,以识别并优先处理本标准的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项,并向管理层建议处理这些风险的措施。 3.2负责对公司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及工作场所的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公司遵守SA8000/RBA的要求。 3.3协助每年一次的内部审核,监督内审发现的问题改善情况。 3.4定期检查社会绩效团队工作会议,检查各项改善措施的执行及落实情况,保持检查的记录一年。 4.0程序 4.1社会绩效团队的组建 4.1.1绩效团队由管理层代表、健康安全代表和工人代表组成,负责实施SA8000 标准的全部内容。

4.1.2管理层代表、健康安全代表由总经理任命,工人代表由工人自由选举产生。 4.2社会绩效团队的架构 4.3选举办法 4.3.1公司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各制造部门以员工投票方式民主选举,SPT小组员工代表由本部门全体成员投票进行表决,票数最高者当选。选举时投票超过2/3时认为此次投票有效。为证实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选举记录应当保持至该员工代表任期结束。详见《员工代表选举程序》。 4.4补选/增选 每一年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会绩效团队进行改选调整。 4.5例会 4.5.1SPT小组可以自由组织例会(至少每半年一次例会),讨论公司相关健康、安全、环境、风险识别及改善情况、卫生、福利、常规设施、制度以及其它与员工有关事宜; 4.5.2SPT小组定期执行书面风险评估,以识别并优先处理本标准的实际或潜在

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管 理 学 作 业 系别:政治系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级:1305 姓名:韩星 学号:2013012109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以正大集团、五粮液集团为例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发展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而道德标准正在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正大集团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中国相对贫困的西北等地区,正大集团将优良种苗、种子提供给农民,并向农民提供优良的管理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正大集团平均每年给农民放畜的数量达到2.1亿只。正大每年提供的合同饲料有15万吨,现有的肉鸡规模饲料专业户2万户,直接参与养殖的人数有26万人,每年提供有机肥共计40万吨。并帮助农民按照正大的标准建设鸡舍和猪舍。通过对农民进行持续不断地技术培训,让农民成为养殖能手,从而推动提高中国整个畜牧业饲养水平。 企业作为一个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的特点,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利益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状态,这是衡量企业自身市场行为和价值取

向的根本标准。同时,企业还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它的活动是以整个社会发展为背景的,因而社会利益也必须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视野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又必须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将其自身行为、目标、利益置于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之中,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在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用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作出回报。中外企业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影响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反而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提高企业在创造利润、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所应承担的相应义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别人无法复制的东西,是融合了企业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可以看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不仅实现不了企业根本目标,也是背离社会发展方向的。相反,只有在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根本利益前提下,企业的基本目标才能实现,核心竞争力才可能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影响企业发展,反倒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提升资本市场形象、赢得高素质员工、扩大市场等方面获得更多回报,愿意

企业可见度、社会责任与绩效

2015年第3期(总第229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Social Sciences) No.32015 General Serial No.229 收稿日期:2014-10-22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海峡西岸大企业大产业集群研究”(2011A039) 作者简介:赵蓓,女,河南新乡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二博士生导师;吴芳,女,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岩,男,江苏徐州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企业可见度、社会责任与绩效 赵 蓓,吴 芳,张 岩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备受关注却尚无定论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影响两者的关系,并且企业可见度有助于降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三利用2010 2012年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可分别采用水平模型和增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三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后,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企业可见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越强;终端消费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强三 关键词:企业可见度;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企业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5)03-0020-09 一二引言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却至今仍未有定论(Margolis and Walsh,2003)三有些学者从 经济人”假设和成本收益理论出发,认为自愿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减少收益(Friedman,1970)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者Freeman(1984)认为,企业用于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有助于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提升财务绩效三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能迅速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三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Luo et al.,2013),利益相关者很难及时了解到全部的相关信息三企业可见度(Firm Visibility,FV)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三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研究企业可见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三本文利用2010 2012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别采用水平模型和增量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二财务绩效和可见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三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财务绩效;企业可见度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了以上发现三此外,本文的结论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企业可见度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三 四 02四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最新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或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近30年来国外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外有关该领域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并结合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表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绩效随着雪灾、地震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应如何在赢利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企业应如何分配资源再次摆在人们的面前。 “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于1953年出版了《企业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端。针对主流企业理论忽视社会责任、只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均认为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尽管二者研究视角不同,但探讨的议题均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富。 一、三种不同观点 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Waddock 和 Graves(1997)[1]指出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负相关。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竞争劣势,弗里德曼等新古典家持此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相关。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正相关,利益相关者理论持这

种观点。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任何时期都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但大多数研究支持二者之间正相关。 二、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方向,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一种认为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并有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1.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 对此有两个影响力最广的假说:一是社会影响假说(The social impact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表现会导致高财务绩效,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商业风险、获得监管机构更多的支持,吸引财政市场上更多的投资,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会增进财务绩效(Cornell & Shapiro,1987)。还有一种是交易假说(The trade-off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责任表现会导致低财务绩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财务支出,从而降低盈利能力,尤其是当其他公司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时,会导致它们处于竞争市场中的不利地位与处境。 2.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 支持这种观点的也有两个假说。可利用资金假说(available funds hypothesis),也称闲置资源假说(the slack resource hypothesis)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取决于可供利用的财务资源,良好的财务绩效使企业能够在社会责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导致高度的社会表现。相反,管理机会主义假说则指出高财务绩效将导致低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陈 刚,董 笛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近年来,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层出不穷,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被频繁暴光, 使得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些问题的出现让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出现问题企业的业绩直线下滑甚至倒闭。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并给出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良性互动的对策。总之,只有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9-0125-03 第2018年第9期(总第505期)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 No.9,2018Total No.505 [作者简介]陈刚(1971-),陕西兴平人,副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情节属性影响少数民族消费者异质性品牌选择行为的机理研究(17BGL240)。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中可以明确看出,从2010年开始,中国GDP 就超越了日本,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GDP 更是达到了82万亿,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得到稳步提升,国家经济地位得到稳步提高,但是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转型期,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其相互依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全球企业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多变性。从国内形式来看,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发展是为了单独的经济利益,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制、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其主要特征就是已盈利为主要目标。面对灵活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具有较大自主空间的国内形势,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始终把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第一发展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发展大多伴随着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忽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后续发展无力。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1.企业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东最大的期望就是所投资的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绩效,减少花费,继而提升企业价值。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发展将建立在各种合作关系的基础上, 拥有一切所有权和指挥权的方式已经过时。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也就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股东所持股票升值。因此,企业发展成果必须与企业股东共享,只有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在满足每股收益最大值的前提下企业股东才会增加对于企业的投资力度,从而提升对企业的股利支付率。 2.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是由员工所构成的整体单位,员工是确保企业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推动企业尽可能的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相关要求。企业只有为考虑,给予员工公开透明的晋升机制,提供给员工与市级劳动成正比的薪资,才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 促使员工提升劳动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标。企业与员工共享企业绩效提升的成果可以留住现有高素质、有技术的员工并且吸引有才之人加入。企业绩效的突破能为员工增加收益,而员工劳动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与员工应该共生、共谋,从而建立起既互利又稳定的合作机制。 3.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间博弈已经成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这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供应商对于企业的认可是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首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好的供应商是供应链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好的供应商会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供给企业生产的原料使企业能保证正常的营运,供应商和企业双方如果可以承担其相关责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团体利益的实现,就能够保持合作关系。例如著名的家乐福与雀巢之间的合作,两者之间的合作冲破了以前供应商和企业互不干预的独立库存管理特征,创新库存管理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在协议的基础上由供应商管理库存,使得家乐福与雀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种供应商管理库存 125--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475388.html,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作者:刘金姝 来源:《商情》2019年第50期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目标和宗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后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企业在谋求利益的同时也应当肩负社会责任的问题,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联系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任何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大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内涵,将代表性的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分类整合。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国家,由Oliver Sheldon在1924年于《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随着西方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开始发展。 我国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内涵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在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财务绩效内涵 进行企业研究通常需要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财务绩效反映了企业一直以来实施的成本、资产管理、资金调配等各方面战略是否有效,是否能为企业最终的经济目标作出贡献,它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与经营效率的一般指标,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予以体现。财务绩效理论研究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 二、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表面看来,似乎企业如果将一部分利润和精力致力于社会责任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的确,短期内,看着我们赚来的利润中不小的一部分回馈给社会大众以及管理中也要分散精力放在社会公关上面,企业的成长速度因此而被减缓脚步。事实上,在长期中,企业将会因为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为自己带来无价的效益,顾客的偏爱,员工的忠诚,合作伙伴的信任。 社会责任中包括对顾客,员工,环境的责任。对于顾客,保证产品的质量是责任的关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甚至出现三聚氰胺,地沟油的事件,简直就是涸泽而渔,饮鸩止渴,更是触碰了社会的良知底线。对于员工,好的工作环境,人性的制度,足够的福利保障,将会激发员工的热情与潜力,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反之,企业如果罔顾人文关怀,把一个个员工仅仅当作一台台机器而已的话,整个企业也将变成死气沉沉的走不动的马车。现如今,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变得愈加重视。每位公民对于任何破坏环境的做法应该是零容忍的,环境关乎生命的健康,是整个社会的根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生存的,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支持这种企业,购买它们产品的作法无异于“买凶杀人”,最后破坏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健康。 上面三点,都说明了经济绩效绝对是依附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如何上的。经济绩效将在长久的企业生命中慢慢凸显。“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很好地诠释了履行社会责任将会极大地裨益与企业绩效。

在全球管理大师斯蒂芬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我发现了在个人的自我管理与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中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我们知道生活中有重要不重要,紧迫不紧迫的事情之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身边的事情分成四个象限的内容,如下表 每天的学习任务,定下的小目标则属于重要紧迫的事情之列,而人际交往,长期学习都是在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之列。斯蒂芬告诉我们,人生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重要不紧迫的事情,可是它却是对我们人生长期投资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人生的深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经济绩效是重要紧迫的事情,履行社会责任则是重要不紧迫的事情。必须兼顾两者,是指达到平衡,企业才有可能在大风大浪中稳步前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一定不止可以具有高超的商业技巧,更有在社会中担当一己之责的决心与责任感。跛腿的巨人终会体力不支而倒下,把握好经济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的掌舵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研究 以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责任、对社会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履行及对政府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绩效。 标签:社会责任;绩效;医药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475388.html,ki.1672-3198.2016.09.028 1 前言 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事关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近几年我国药品、食品等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人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吸引人才、改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提升企业绩效。也有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造成利润减少,影响企业绩效的提高。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为了研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否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选取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大多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本文从消费者、员工、政府、社会、供应商五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提出以下五个假设。 假设1: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假设2: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假设3:企业对政府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假设4: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假设5:企业对供应商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0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企业在追求经营绩效的同时,已经不能将环保污染、产品品质、劳动安全等问题置之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主要趋势和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大多数中国公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还不多,并且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的论述上,仅仅从伦理的角度来说明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市场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对理论的补充。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研究将为我国管理者进行社会责任实践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帮助非股东群体与忽视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公司决策作斗争,体现了此研究的学术价值。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能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实践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研究不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在中国实践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 1.1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本文通过考察相关文献中国内外学者观念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发现其最终目的不外乎在于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与扬弃,确立一种更加妥适的企业社会责任观。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的已不仅是单一地追求利润,同时还应当承担其它社会功能。可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由最初的一元向多元化转换。通过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界定进行回顾和总结,多元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到企业责任属下。他们认为企业责任可分为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这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其有间接关系的第三人所应负的除经济、法律、道德三方面以外的责任。另一种观点则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为企业责任,以企业相关利益者方法作为支撑,具体可概括为企业对员工、消费者、投资者、政府、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责任。综观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已基本上同国外学者达成了相当的共识和默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传统的企业和企业法以个人(股东)本位为出发点,认为最大限度地营利从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高甚至是惟一的目标。企业社会责任则以社会本位为着眼点,认为企业的目标应是二元的,除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 本文认为,我们应该用二元论的方法去看待企业社会责任。首先,作为一个资合形态的经济实体,企业有充足的理由证明它的最大目标是赢利,最大限度地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为只有赢利,企业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本,才能为社会发展积累雄厚的物质财富,也才能具备为社会发展担当重任的坚实臂膀。其次,企业在实现赢利目标的同时还应把对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社区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等非股东利益的实现放在重要的位置,为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创造和谐社会承担适当的社会义务,这是当今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所在。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企业对政府、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 1.2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 1.2.1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决定。若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成本大于由此所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不会很情愿、很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反之,企业就会很乐意、很热情地去履行社会责任。现实中,不少企业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得不偿失。表面看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相矛盾的,但是我们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其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不能将两者视为相悖的。企业在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为自身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社会责任的承担固然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收益。本文认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就会失去创造利润的源泉和活力,甚至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经营或破产倒闭;而企业为社会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后,将有利于企业获取稳定、长期甚至更大的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针对社会上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提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紧迫性。企业绩效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通过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探讨上述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四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企业绩效评价 1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企业正在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动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事件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只注重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忽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企业生存发展于社会之中,其崛起、繁荣、衰落深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企业将面临来自社会和政府监督的巨大压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来自社会的压力使企业开始重视承担社会责任。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后将会产生什么结果?企业绩效是通过什么指标体系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基本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术界一直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一般认为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还应承担社会责任。世界银行(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遵守纪律和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了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做出的重要承诺。卢代富(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保证股东利益的情况下,还要履行维护和增加社会利益义务。企业社会责任经过学者们不断的研究,逐渐从单纯的概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所谓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的结果,是对企业活动的反馈。企业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和监督,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后的结果如何,需要通过企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The University of Essex 2018/19 Essex Business School BE936 Accounting Proje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K 1706895 Presented for BSc. Accounting & Finance This project is entirely the original work of student registration number 1706895. Where material is obtained from published or unpublished works, this has been fully acknowledged by citation in the main text and inclusion i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Word Count: 4950 words

Abstract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Specifically, 51 British media listed companies and 51 Chinese media listed compani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ROA and Tobinq were selected to represen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for comparativ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SR in China and the UK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OA,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obinq. Mean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listed media companies in China and the UK. Therefore, this project concludes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it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short term and will not harm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term. Secondly, although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in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CS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there may be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stakeholders for enterprise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