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2勇士观后感影评5篇
十二公民观后感豆瓣

十二公民观后感豆瓣《十二公民》是一部由陈国富执导、叶伟民制片的电影,于2014年上映。
作为一部具有思想性和现实主义风格的法庭剧,该电影在豆瓣网上收获了广泛赞誉。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深深地触动,因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一起突发事件引发的审判过程。
在这个故事中,十二名陌生人被选为陪审团成员,他们将决定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从影片的开始,我就感受到了紧张和压抑的气氛,剧情紧凑且扣人心弦,每个细节都让我着迷。
首先,电影通过展示十二位陪审团成员的背景和个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多样的社会群体。
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阶层和文化背景,每个人都对案件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
这十二个角色形象五彩缤纷,他们的对话和争论使得电影具有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我被电影所通过的人物刻画深深地吸引住。
其次,电影中展示了社会契约的重要性。
通过审判过程,电影以一个个人案件折射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每位陪审团成员在审理案件时都会被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和信念所影响,而这些价值观和信念又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
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公正性和个人的情感碰撞,使得电影更加引人深思。
此外,电影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陪审团的成员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在审理案件期间,他们经历了矛盾和挣扎,彼此之间产生了交流和矛盾。
通过展示这些人性的弱点和优点,电影渲染了一种真实而鲜活的人性面貌,让观众们对现实社会中的人性有更多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电影展示了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十二位陪审团成员都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要决定一个年轻人的生死。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情节都强调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电影以一个案件来探讨了正义的本质和应对不同情境的道德选择,这让我深思什么是真正的公正和正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追求它们。
总之,《十二公民》是一部引人思考和启发的电影。
它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且多样的社会。
通过展示人性的弱点和优点,电影使得观众更加了解和关怀现实社会。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篇一: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十二怒汉》足够经典,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也挺让人满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
某政法大学里为补考而设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虚拟法庭上,是十二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而他们并没有决定他们所讨论的案件审判结果的权力。
就在这样的法庭上,一个极富责任感的检察官以一己之力说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审员”,让正义得以伸张。
开始觉得故事的开端有些无力,而且这样的移植让片子定调很低,甚至给人俗气之感。
但接着看下去我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其实这样的设计是很讨巧的,既解决了剧情合理性的问题,又在审查制度下符合了有关规定、规避了踏入雷区的风险。
《十二公民》虽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语境下讲述也合情合理。
而且故事环环相扣,整部影片无论是小段落还是总的结构都可自圆其说。
即使片中人物有时的反应给人以故弄玄虚和拖沓之感,但这种抽丝剥茧式的推理还是让观众沉醉在了解谜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设计很用心,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让人难忘。
其中9号陪审员老大爷回忆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场戏,合理推进剧情往下发展的同时,可以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多数人的暴政”为何物。
还有蹲过监狱的5号陪审员,用自己的经历让人明白冤假错案的危害。
除此以外,4号陪审员的“干爹”身份、10号陪审员的地域歧视、6号医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7号小卖部老板生活的辛酸、11号校园保安的大学梦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主创们正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表明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态度。
其实,这部片子的成功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演员的表演。
众多话剧出身的演技派带着一个年轻演员飚戏,让人看着直呼过瘾。
从试听技巧运用的角度看,该片亦可圈可点。
导演光是靠场面调度和5.1声道的熟练应用,便盘活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废旧厂房。
影片结尾处的那个充满了诗意的平移长镜头中,导演更是将场面调度用到了极致。
片中,导演还利用灯光模拟天气的变化,适当地烘托了影片的气氛、外化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勇士电影观后感

勇士电影观后感在观看完《勇士》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中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那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电影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史实为背景,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艰难险阻面前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精神风貌。
影片开篇,红军在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毅然决定踏上艰险的长征之路。
战士们面临着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红军战士们强渡大渡河的场景。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陡峭的悬崖,敌人在对岸严密布防,火力凶猛。
然而,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乘坐着简陋的木船,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
每一次的冲锋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但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突破敌人的防线,为革命的胜利开辟道路。
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和勇敢。
而飞夺泸定桥的情节更是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泸定桥的桥板被敌人拆除,只剩下十三根冰冷的铁索横跨在大渡河上。
红军战士们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攀着铁索向对岸冲锋。
敌人的火力疯狂地扫射着,但战士们依然勇往直前。
他们的身影在铁索上摇曳,仿佛随时都可能坠入深渊,但他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最终,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战火纷飞中,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战友爱让人感动不已。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作战。
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同时,电影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他们不仅为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二公民观后感800字-十二公民观后感3篇

十二公民观后感800字|十二公民观后感3篇十二公民影片改编自戏剧史及影史经典《十二怒汉》,首次尝试将西方陪审团制度搬上国内大荧幕,也是华语影坛首部戏剧电影。
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十二公民观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公民观后感一思维其实是一道限制你的墙。
常人来看,富二代好像就应当骄奢蛮横,杀害亲父便好像也不足为怪。
忽视掉表面那层偏见,客观地来看,那么老人也好像并没有动机撒谎。
可事实上,要从老人的角度去分析整个案件,才能够发觉隐蔽在暗处的真相。
许多时候,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推断,所处的思维模式导致人看不清本质。
想要发现真正的世界,绝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也不是用完全不带主观意识的眼光去看,而是用清辙眼睛去看天,用朦胧眼睛去看云,用飘逸眼睛去看风,而每次你都会发觉一个新的世界,似是而非,一切生疏而熟识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当一切证据证人都被推翻后,始终顽固地认为富二代有罪的3号眼神呆滞了几秒,随后生气地又回到了原点,说:”这么多的证据证人还不够吗?学校是让你我依据现有的证据去争论,而不是让你们去证明这些证据都是错的!错的?“然后颓然地跌坐在椅子上。
其实越接近真相,人们往往越不情愿承认,就像更加现宇宙的寥廓,人们才更加现自身的渺小稍微,这让傲慢自大的人类如何接受?思维的墙,说究竟还是人类自己砌就的,不愿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便砌成一道高高的墙将自己紧紧地包围起来,然后就自以为平安了,可悲人的精神虽不属于物质,仍受限于物质。
所幸总有勇者哪怕竭其力气也要摆脱这桎梏。
这才有了这场精彩绝伦的争论,才不至于让真理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无辜亡灵痛哭于阴暗角落。
只是这世上因捍卫真理便惨遭迫害的殉道者何尝少呢?近代科学的宏大先驱布鲁诺因坚持信奉“日心说”,便一生始终被人与”异端“联系在一起,为此颠沛流离,为此受了8年的牢狱之灾后被判用火活活烧死。
但真正的勇士怎会屈服于淫威之下,当布鲁诺听完宣判后,仍面不改色地看着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视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惊心理,比我走向火堆时还要大得多。
十二公民观后感5篇

十二公民观后感5篇十二公民观后感1《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是个令人深思的好电影。
它的演员班子和导演与其他电影的不一样,他的导演徐昂和演员何冰、韩童生等主要演员都是话剧界的老戏骨。
他们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表现更加深刻。
在这次讨论中经历大大小小的讨论12次,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投票结果更是天差地别。
最开始一个人认为富二代无罪,其他11个人都认为有罪,最后一次全部认为他无罪。
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3号陪审员问8好陪审员为什么投无罪,8号陪审员这样回答:"我是觉得,这事我们不说清楚,想明白了,随随便便把手一举,就把这孩子推到了死路上,这样不行。
"我们为何对生命如此苛刻?因为我们总是去相信,或者是选择相信别人说的"事实",而不做深入的思考,而不做质疑了?就因为如此,一条生命可能在无知的口水中淹死!10号陪审员说8号陪审员吹毛求疵,8号陪审员说:"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这不该吹毛求疵?"虽然这是令人震惊的"弑父案",但是人们好像只顾得去跟随大众的观点,作为谈资,而忘了去关心事件中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相信"既定的事实",而对真正的剖析却当作没事找事,都成了热情的陌生人。
12位陪审员素不相识,职业也十分广泛,有教授、出租车司机、房地厂商、保安等。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都牵扯出很多人的伤心事。
3号陪审员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离家出走的儿子、4号做一年半冤狱,7号卖东西被保安追赶……一件案件的讨论触发了如此多的个人不愿言说的事,而这些被引发出来的事有令人唏嘘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呀!除此之外,讨论过程中还引发了地域歧视、冤假错案、养女大学生等敏感话题,使这部影片提供给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在第12次投票时,坚持认为有罪的3号放下了个人的情感因素,投了无罪。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这应该是我们看待事情的立场。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通用10篇)导语:由《十二公民》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人们的偏见,导致了舆论和事实真相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十二公民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篇1电影《十二公民》讲述的是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
他们组成西方模拟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
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
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
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
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
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在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好在8号陪审员提出了大胆的怀疑,让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经过多方长时间角逐,最终十二个人达成一致意见,认定该富二代无罪。
影片虽短,但发人深思。
我国虽没有像英美法国家那样的陪审团制度,但剧中陪审团的整个讨论过程还是能够给予我很大启发,特别是作为将来可能成为决定他人自由乃至生命的法官队伍中的一员,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一、对待证据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
任何证据都要经过详实的推敲论证,形成证据链。
案中关键证人有被害者楼下的老人以及窗户对面的女子。
一个凭借“听觉”,一个凭借“视觉”让众人都坚信是富二代杀死了其父亲,但通过8号陪审员的推敲发现,其实作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楼上经常有父子争吵声)断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杀,窗户对面的女子也是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只是根据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断定是富二代所为。
他们在作证时也许并未想到,这种“言之凿凿”的证据如果被法官采信将意味着什么,这就告诫法官,在审查证据的时候,要多考虑证据可能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电影12公民观后感500字左右范文赏析

电影12公民观后感500字左右范文赏析《十二公民》是由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而来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12公民观后感500字,希望你会喜欢!12公民观后感500字:纰漏这部电影反映了在案件面前十二个职业的人对整个定案的看法及观点,从一开始的几乎所有人都轻易相信证人的证言,而对嫌疑人表示肯定的犯罪动机,到最后通过辩论,怀疑,争执,尽量还原场景,以及对证人证言的验证,到最后全员否定嫌疑人的作案动机。
整个过程是对案件的辩论,也是对人性,法律以及逻辑的辩论。
在电影的最后,8号陪审员,也就是整个过程坚持认为嫌疑人无罪,对整个讨论的进行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回去拿起自己落下的检察官证。
电影结束的时候有几行字:在公安机关提出复议后,检察院依然维持存疑不起诉的决定,一个月后真凶落网。
在电影结束之后我们想想假设这位检察官也和别人一样,相信证人证言,相信物证,那么嫌疑人按照一系列法律程序就会被认定是有罪的,毫无疑问,有一件冤假错案出炉。
是的,电影中有一位陪审员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被判八年,在一年半刑期的时候被告知我们判错了。
当他在再次步入社会的时候,别人是怎么想的,我管你冤枉还是不冤枉,总之你都是蹲过大狱的人。
是啊!就是因为整个案件审查程序的不严谨,就因为一些看上去小小的纰漏,造成了别人百分之百的伤害。
12公民观后感500字:无罪当12名陪审团成员刚刚走进会场的时候,估计除了带有特殊使命的8号陪审员(就是何冰饰演的角色),其余各位都并没有将这场讨论当回事。
他们或主动或被迫来到这里,只希望迅速达成一致,赶紧散伙各回各家。
正如人际心理学所讲: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观察另一个人的内部状态,也永远不知道真实的对方是什么,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反应了我们对自己内部体验的理解。
有限的证词和背景资料,无法还原真实的弑父嫌疑人的全部,所以,其激发出的陪审员们对富二代的分析,多多少少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讨论持续深入,参与者越来越多卷入个人经验的时候,对案情的讨论,仿佛成为对各自陪审员人生经验的讨论,因此出现更多的推己及人,甚至情绪冲突。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怎么写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怎么写作为一部真正打动人心的现实题材电影,电影《十二公民》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冷酷与残酷。
在这部电影中,十二陌生的陪审员在审判一个少年是否有罪的案件中,困扰了近两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了许多的启示和触动,下面是我的个人观后感:首先,电影情节十分紧凑生动,将十二位陪审员的问题都展现在观众面前,丝毫不掩饰。
每位陪审员都有一定的过去和烦恼,并且因此而影响他们对案件的看法。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评价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和经历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判断。
电影引导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对于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在电影情节中,第八位陪审员一直在为少年无罪而努力,他当时并没有得到其他陪审员的支持。
但是这部电影后面的情节却证明了他是正确的,因为他最后的决定了案件的真相。
这告诉观众,即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微弱,但是它也可以产生强大的影响。
这也告诉了我们,当我们认为别人的言论不可信时,我们不应该冲动得把他们的意见忽视掉。
我们应该听他们的话,并选择正确的路线。
其次,在电影的音乐配合上,也非常出色。
音乐的氛围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电影故事中的情感。
这种配乐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感性共鸣。
最后,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在法律面前,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公正的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判断都没有绝对的权利,也需要多方面的参考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出一条稳健和正确的路线。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并且真诚地对待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十二公民》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在许多方面都给了我灵魂的触动。
它不仅展现出了社会当中的不公和偏见,也提醒我们不要偏离正道。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更多的人观看,因为这部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12勇士观后感影评5篇《12勇士》观后感(1):希望阿富汗能够真的越来越好很有意思的翻译:阿富汗是帝国主义必争之地...我看说成“帝国主义”,有歧义。
原文是"ThisisAfghanistan,Graveyardofmanyempires”,“这里是阿富汗,很多帝国曾经的坟场”。
专门看了下维基百科,阿富汗历史确实很有意思,真的是被无数帝国占领过。
历史上:波斯帝国、塞琉古帝国、孔雀帝国、贵霜王国、大唐帝国(嘿嘿)......本国的杜兰尼王朝、巴拉克查依王朝。
我在加拿大定居了15年,从西方和大部分国家的眼光看这场战争,是正义和自豪的。
最初的初衷当然是单纯的军事报复,但随后塔利班的恶行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支持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我记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加拿大的运动员们都在电台上表示对阿富汗前线战士的敬佩和祝福,表示自己的拼搏无法和那些解放阿富汗的战士相比。
我们公司的一位经理也去了阿富汗,经常发回照片,大家都为他感到自豪。
我只希望阿富汗能真正民主富强起来。
本篇无疑把附带伤亡都删略了,虽然主旋律没有错,但是典型的英雄主义,美国人又自吹自擂了一番。
题外话,美国人是有名的自大。
我们这边的很多人都喜欢挑逗美国人。
比如我的Boss是个英国人,讲他年轻时候还在伦敦的时候,他们一堆英国小伙子在酒吧喝酒,碰到个上来搭腔的美国人,愣是用英式幽默把那个美国人搞得很难堪。
你要是跟10个加拿大人聊起美国人,估计有3个都能编出个啥故事,在什么什么地方碰到个傲慢的美国人......呵呵,树大招风,这个片子又是个典型的招红眼片。
《12勇士》观后感(2):《12勇士》:12美军,干翻5000塔利班,还是真事......原创2018-04-10R君在电影中体会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R君说12个美军,1个人都没死,还干翻了5000塔利班武装,30多辆T-55和T-62坦克,还有70多门火炮.....是的,你没有看错,这还居然是件真事,并且拍成了电影,还是由我们“锤子哥”-“雷神”的帅哥ChrisHemsworth夫妻档一起演的(他的太太ElsaPataky 在电影里也扮演了他的太太).......这件真事也是美军在911之后的第一轮对塔利班的攻击,而且据说是塔利班阿卡达(AlQaeda)组织认同的最大的耻辱性失败之一......这当然是一部美国主旋律战争片,除了正常的战争外,你还能非常惊奇的看到锤子哥骑着战马带着士兵们冲锋的情景......在印象中,除了《盗墓迷城(TheMummy)》开头那一段阿拉伯军队骑马冲锋的场景,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么壮观的骑兵战场冲锋的场面了,尤其是,这段冲锋还是在21世纪现代化战争期间。
这也可以算是本片的一大惊喜和特色。
所以,豆瓣也给了这么一部纯战争片7.0分的评分,也的确不算是个低分。
至少,你还是可以相对准确的领略一下,美军在阿富汗战地流行的小股军队地面目标定位+空中遥控打击+地面扫荡的战术,究竟可以强大到什么一个地步......锤子哥同志看来似乎还是在动作片里比较适合,至少他在《捉鬼敢死队》里的搞笑尝试,效果实在是无法令人恭维.......天地一体化战术现代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的确已经不是靠单纯的人力可以取胜了。
尤其是美国这样重视士兵生命的国家,使用远程定点轰炸几乎是从海湾战争开始以来的标准配置。
比如,1996年著名的动作片《勇闯夺命岛(TheRock)》中就提及了,1991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就开始使用地面特种部队先行渗透,然后在地面以gps或者激光定位重点战略目标,引导精密制导导弹和炸弹的远程攻击,可以相当准确而高效的击毁目标........(这里可以顺便提一下:JerryBruckheimer,这位好莱坞出名的战争和动作片金牌制片人就是本片的制片人,他旗下的作品有赫赫有名的《勇闯夺命岛》、《珍珠港》、《黑鹰坠落》、《加勒比海盗》系列.......)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全世界为之震惊,而惨剧更加激发了全国的“保家卫国”精神和“复仇精神”,一场针对基地和塔利班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
.......锤子哥的ODA部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入到阿富汗战争中......ODA:OperationDetachmentAlpha,美军陆军特种部队A类作战分队,又被称为“绿色贝雷帽”部队(就是很多战争游戏中的绿色贝雷帽部队:USAmySpecialForcesGreenBerets),算是美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一般由12个官兵组成,而且大多会讲多国语言(在电影中,我们锤子哥就会讲俄语),据说每个人可以操作85种武器,而且会潜水、空降等各种技能......但是似乎大家对骑马的确还不是很熟练(除了锤子哥自己本身就是农场出生,从小就会骑马),但是这个也不奇怪,毕竟现在这个世界需要会骑马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战争当然不会只靠12个人去打,这就是老美最聪明的地方。
一方面,他们的战略任务只是帮助阿富汗的反塔利班北方联盟,所以大部分冲锋陷阵的危险活都是穷苦的阿富汗人自己在做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战术也很简单,大白天的居高临下,看到敌人的据点就呼叫空中轰炸,炸你个鸡飞狗跳,万物俱焚,然后再派反塔利班的军队去占据就行了......一般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发现轰炸的坐标不够准确,就要过去靠近一点重新计算坐标,更危险一点就需要动用到激光制导光束去定点目标了.......所以,即使战场上摆满了苏式坦克,也禁不起空中下雨般的轰炸,所以,12个人把5000塔利班打(炸)的屁滚尿流,实在也是不奇怪.......当然,一部电影,光这么轰炸肯定不够过瘾,也不能体现锤子哥们的英勇。
所以中间还是有很多的插曲,比如没有头脑,只知道蛮冲的杜斯塔拉将军好几次在轰炸之后还陷入困境,锤子哥和他的小队,充分发挥了神队友的作用,杀入战阵或而拯救了他们,或而扭转了战局......虽然总是知道电影中主角总是那么神勇,但是还是妨碍不了你看得挺过瘾。
最后一仗,当然又是锤子哥特别深明大义,为了真正完成“解放阿富汗人民”的任务,即使在杜斯塔拉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临时退出战局的情况下,仍然带着自己的小队在峡谷中伏击塔利班的大军。
这一仗可想而知非常惨烈,副队长差一点被人肉炸弹送上天堂,多管火箭炮把小队们也压着抬不起头,关键时候,终于杜斯塔拉将军想明白了,没有大局是不可能有个体利益的,带着自己的骑兵队赶到了战场。
于是,锤子哥彪悍又神勇地带着这些骑兵,趁着火箭炮补弹的时候,来了一场相当有气势的骑兵冲锋,算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据说ODA595这只小队,在阿富汗的这场战役,3个星期就完成了军事策划家们预料要耗时2年的成果,成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之一。
如果你去世贸大厦的911遗址,你会看到下面这座骑兵雕像,这就是2012年为了纪念这只ODA595小队而建立的,下次去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典故了。
为何而战做为美国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当然一定会涉及战争本身的目的,本片也不例外。
阿富汗,在所有人的印象中,也许都是充满了宗教、战争和伊斯兰,女性都蒙上了面纱。
但是,你看下下面这张照片,你也许觉得这可能是一张60年代美国的社区照片。
事实上,这张照片是亚利桑那洲际大学教授Dr.BillPodlich1967年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专家”在喀布尔(阿富汗首都)高级师范大学任教时拍下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张......在他的照片中,你会发现,60年代的阿富汗开放、平和、富足,女性也都很公开的在各行各业中任职、生活、工作......这一切直到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发生了改变。
1994年,塔利班组织走上舞台,宣扬要建立“彻底而纯粹的伊斯兰教国家”,最初因为反对军阀割据,反对腐败,支持商业而得到阿富汗人的喜爱。
但是,当塔利班在1996年开始建立全国政权之后,越来越强调极端宗教统治:严禁人民有一切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而且妇女不得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背者就会遭到严酷的公开惩罚,甚至枪决......在电影中,就体现了一幕塔利班因为一家的女孩子会做数学,懂得历史,而被证明受了教育,当街就枪决了他们的母亲......英国《今日世界》杂志2001年8月刊登了祖籍阿富汗的独立电影摄制者塞拉.沙阿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梦魇世界》,其中记录了他的亲眼目睹:“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女孩穿着一双白色的鞋。
塔利班的人过来对她说:“白色是我们国旗的颜色,你侮辱了我们的国旗。
”于是,他们就开始打她。
”........美军当然要为911进行复仇,但是打击连巴米扬大佛都不放过的塔利班,似乎又远远不止于普通的国家复仇那么简单......电影中有一段,是我们锤子哥回复国防部长的追问进度的邮件,却被总统公开的宣读:“我在协助着一群人,他们只是骑着马去对抗T-72坦克,迫击炮和机枪。
我原以为,骑兵这样的战术,在机枪发明后就应该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他们每个人的AK47就只有10发子弹,连狙击手的弹药也不到100发,忍受着干渴和饥饿.......我们亲眼目睹着这些骑兵,翻山越岭的去攻打塔利班的据点,最后的几里路,往往顶着枪林弹雨.......但是所到之处,百姓和士兵们都不吝告诉我:他们很高兴美国人来了,他们期待着塔利班倒台后,会有一个更好的阿富汗!”在电影的最后,杜斯塔拉将军终于愿意放弃了自己的私欲,让其他的将军先进驻了马扎城,也是他从一个军阀变为一个真正的阿富汗政治家改变的开始。
(他后来在2014年成为阿富汗政府的副总统)。
杜斯塔拉将军在电影的最后说了一番很有深意的话:“这里是阿富汗,很多帝国的坟场!今天你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敌人,你们也是一样。
美国,很快也会成为这里的族群中的一份子(阿富汗有20多个民族)。
如果你们逃离了,你们会被认为是懦夫,但是如果你们留下,你们就会是我们的敌人.....”也许,这就是新晋的丹麦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最终含义:当你在复仇时,你也许同时是在维护正义;但是不一定非要因为需要复仇时,才去顺便维护正义;然而,要当心,太过自我膨胀时,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让维护正义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的侵略和冒犯........《12勇士》:新时代的骑兵军!R君,2018年4月10日,于上海《12勇士》观后感(3):《12勇士》非正义不谓勇《12勇士》非正义不谓勇这个丹麦导演NicolaiFuglsig就只看到这个作品,而锤哥(ChrisHemsworth)主演的这个电影算是马虎了,根本没有锤哥的味道。
所谓12勇士,那12个人分别是谁,勇在何为?看完了电影还是没弄明白,一开始介绍背景是“911”事件后,一个小分队的成员就嗷嗷叫着要去打仗,那为什么要去打仗呢?是雇佣兵那样了为赚钱还是出于爱国思想驱动,感觉是好样的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