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6.7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4)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同庆祝郑 和下西洋源自00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思考1: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 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了说明?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正因为郑 和是一个本着睦邻友好的和平使者,才受到了 所经地区人民的缅怀。
○消极影响: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平使者”
材料: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 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 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 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 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 并正式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海上功夫大比拼 “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自主探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92
最少一次3艘,最多17艘 长24.5米 宽6 旗舰 载重约120吨 畜牲、农具、种子、粮 食、小镜子、小刀等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1405
200多艘
前者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和平交 往。后者主要是经济利益顶峰驱使,暴力掠夺。
“和平使者‛与‚海盗‛:
情境1: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 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 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情境2:哥伦布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 ‚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 里在喊:‚强盗来了‛……
原产地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 南瓜、番茄、辣椒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性质: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2)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这两个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目的,以及中华民族在近代开始衰落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通过对比探究,了解其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以及结果和影响上的不同,进而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网页,引出20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开展了一些纪念活动,而学术界也掀起了了研究郑和的热潮,一些专家学者比较自然的把郑和与后来的哥伦布进行比较,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专家,开一个研讨会,对二者进行一下比较。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郑和专家组和哥伦布专家组。
互相监督答案正确与否和纪律。
老师展示本节课所需研讨的内容:时间、航线、规模、目的、结果和影响第一部分:各组分别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经过。
第二部分:各组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时间和航线。
并得出结论:郑和航线明显比哥伦布要长的多。
第三部分:展示表格,让学生比较二者的航海规模,得出郑和规模比哥伦布大活动:幻想时空,假如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在茫茫大海中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形?深化学生对于二者船队规模的认识。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 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 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 不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 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 积极作用。 ……
(1)在美国,哥伦布受 到尊重和纪念。
(2)在印第安人中,哥 伦布受到谴责。
探究:
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提示:结合书本和材料)
哥伦布航海后,以下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 植。查阅资料,指出它们当中哪些原产于美洲。
猪、狗、牛、马、驴、羊、小麦、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南瓜、 番茄、辣椒、可可、香蕉、菠萝、芒果、甘蔗、咖啡、葡萄、橄榄
综合探究六 史假如相遇
“再无郑和” 后的中国——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发布《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 得出洋。”
“再无郑和” 后的世界——
新课讲解
1.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背景: 明朝建立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 发展.工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2)时间: 1405~1433年。
探讨:航海的影响 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 明朝使臣迎进王宫
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是个庄重 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无可指责,是一个 堪称楷模的徒。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 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 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 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1、使西欧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能放胆航行的 是中国人发明的( B ) A 火药 B 罗盘 C 印刷术 D 谚语 2、使欧洲人相信并作出到东方去实现黄金 梦的最佳选择的是:( A ) A 马可·波罗 B 但丁 C 麦哲伦 D 郑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悟结果谈启示
“郑和”之后——
镜头二明在仁宗迎(接1240204年5年)郑颁布和诏下令西:洋 600周“年下之西际洋,诸世番界国宝各船地,纷悉纷皆开停展止。活” 清动顺纪治念十郑三年和(:1马65达6年加)斯发加布印《发禁海了令《பைடு நூலகம்郑: “和片下帆西不洋得下》海邮,票片;帆马不来得出西洋亚。马”六甲州 乾隆二十二年(1757准年备)在下三令保“山一口上通建商立”郑,和实纪行闭念关馆政。策。
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但由于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观点1 美洲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
1、总评
天地。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
23哥 推、、伦动积消布了极极航西海欧影影是资响响世本界主和 涨 速航义一,发海 的般因展史发商而。上展品使的,的正壮加增在举强加崩。了,溃各使的大商封业建洲、社之航 会间海 内的业 部联和 的系工 革,业 命世空 因界前 素开高 迅
【始连论为从一史个出整体,促观进点了2全西球方范航围海内以动掠夺植贵物金品属种、的土交地流和与进传行播殖。民
但史暴力论手结段合、】殖民统 民侵治 信略为仰也目,给标摧拉,毁美以当人武地民力固带征有来服文为化了手。灾段难,。强制改变当地人
第三篇章
悟结果谈启示
哥伦布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而郑和之烈,随郑和之没以俱逝。
第二篇章
析观点究影响
哥伦布之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 而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
析观点究影响
观点1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以及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1999年,美国《时 代》杂志评选出一 千年来对世界贡献 最大的一百位人物, 其中就包括郑和和 哥伦布。
再现航海之盛况 把两者各数据进行对比,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运用材料自学完成表格。
时间 船只数量
随航人数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1492-1504年
性质
和平交往
殖民扩张
不 规模
大
小
同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诸国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
点
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 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
交流
影响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 植物品种的交流。 导致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但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 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
经济负担。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亚
吾乃“三宝太 监”,郑和。
我是“新大陆 的发现者”, 哥伦布。
对哥伦布航海的看法:
英国手工工场主 欧洲移民 印第安人 非洲人
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积极: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把欧洲文明传入美洲;促进 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 传播。
消极:
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给 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民带来灾难。
我是“新大陆 的发现者”, 哥伦布。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我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也是资助哥伦布航海的人,我派 哥伦布去“印度”寻找黄金,但 是他竟然四次航海都没有带回黄 金,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但是后 来我们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最 终还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也
算是我们西班牙的功臣。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身份卡的身份写出对哥伦布航海或郑 和下西洋的看法。要求:自我介绍,史论结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6.7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1)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在时间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地图信息,制作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航线对比图;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已学知识,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通过比较,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从而探究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2.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影响的比较,掌握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采取读史料得史论的方法,让学生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史料,相关的教学地图。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文献等途径收集资料。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概况早、大、先进晚、小、相对落后动机弘扬国威,加强联系寻找黄金、掠夺土地、促进贸易影响和平使者,但加重了政府负担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但给拉美人民带来灾难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本课以大量的图和史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去读史料,析史料,得结论。
在这节课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历史味,从历史中学知识,学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做历史题的解题技巧,(如:如何辩证的评价某一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从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两方面评价;如何做启示类题目),并和构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时政热点相联系,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PPT课件 (3)

牲畜、农具、种 子和粮食
最多1000多人
思考:从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 海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远超过西方!
2.郑和与哥伦布航行路线的比较
2.郑和与哥伦布航行路线的比较
• 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 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 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 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
--《共产党宣言》
四、大家议一议: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 目的?
•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相比较,郑和 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 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 么?
• 你是如何看待“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 ”这个问题的?
结束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分别是 :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 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 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 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一、回顾中国古代的航海史
•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就很发达。 •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独木舟,到商代有了木板船。
战国时吴国、越国已有海军。 • 汉代开辟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远达大食(阿拉伯帝国
),当时的大船长达四五十米,可装载约千吨的货物。公元 5世纪初,中国就有商船活跃在波斯湾和幼发拉底河。唐朝 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 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航程之远,船队之众,在世界航运 史上是空前的。
•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
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 最终到达美洲。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4)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课程标准】4-2 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点时期的突出贡献。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以海内外掀起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为热点,以中华民族即将迎来的伟大复兴为时代背景,探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
通过对航海背景、条件、目的、影响的讨论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人民的友谊,为世界航海地理大发现作出的巨大贡献。
激励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同时也要培养忧患意识,反思当时中国失去发展重要机遇的历史遗憾。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目标】1.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
2.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逐步形成辩证唯物历史观。
a) 学生小组活动,体验科学航海活动,激发学生航海的兴趣,培养发散思维。
b) 学习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事迹,关注民族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同时培养忧患意识。
c) 通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事迹;分析航海目的和影响。
难点: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抓住郑和下西洋的发展机遇,强盛的中国却逐渐落伍。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学生体验航海,辨析历史资料的形式,实施合作讨论和局部探究,从而逐步构建自己科学的历史观点。
【教学过程】【导课】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航海热点事件为话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学习课题。
【重温历史】1.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的录像资料,感受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航海事件的盛况。
2.通过观察动态航海地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海路线,培养读图能力,感受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航海精神。
3.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技术条件,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定向等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课程标准】4-2 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点时期的突出贡献。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以海内外掀起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为热点,以中华民族即将迎来的伟大复兴为时代背景,探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
通过对航海背景、条件、目的、影响的讨论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人民的友谊,为世界航海地理大发现作出的巨大贡献。
激励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同时也要培养忧患意识,反思当时中国失去发展重要机遇的历史遗憾。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目标】1.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
2.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逐步形成辩证唯物历史观。
a) 学生小组活动,体验科学航海活动,激发学生航海的兴趣,培养发散思维。
b) 学习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事迹,关注民族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同时培养忧患意识。
c) 通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事迹;分析航海目的和影响。
难点: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抓住郑和下西洋的发展机遇,强盛的中国却逐渐落伍。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学生体验航海,辨析历史资料的形式,实施合作讨论和局部探究,从而逐步构建自己科学的历史观点。
【教学过程】【导课】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航海热点事件为话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学习课题。
【重温历史】1.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的录像资料,感受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航海事件的盛况。
2.通过观察动态航海地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海路线,培养读图能力,感受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航海精神。
3.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技术条件,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定向等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探索历史】1.学生活动:小航海家下西洋,从排船布阵、筹备物品去感受明朝国力的强大,激发航海兴趣,并通过讨论物品的作用分析下西洋的目的。
让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结果,以科学、辨证、全面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
2.谈古论今:让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生谈郑和下西洋对等待中国的启示,然后阅读古今中外对郑和下西洋事件的评价,学生以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畅想盛世:引导学生设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形式,联系古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爱国热情。
【课堂实录】导课:大家好!探索历史,关注社会,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与社会课堂。
近一段时间,在国内外媒体和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郑和下西洋(这件发生在五六百年以前的中国航海事件竟然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基点),昨天我特意登陆互联网,在百度搜索上输入“郑和下西洋”,立即搜索到5万多个网页,其中许多是专门的纪念网站(展示网页),这是中国政府专门设立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网站(展示网页)。
这是香港凤凰台组织凤凰号帆船下西洋,开展历时8个月的航海电视活动。
为什么当今的人们如此关注和重视这个历史事件,并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段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诗篇。
请大家先观看录像片断,注意从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片段)师:一段录像回来,请大家说说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学生回答,略)师: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并提出了新的问题,让人感兴趣的是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到底航行了哪些国家和地方?让我们仔细观察航海图来寻找答案。
(展示郑和下西洋航线图,有移动的船只和曲线。
)生:从刘家港出发,到达马六甲、印度、西亚、红海、非洲东海岸。
最远是到达肯尼亚。
师: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很强,那你们可以确定当时“西洋”的范围吗?(学生回答,略)师:明朝时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
以600年前的航海技术,率领如此庞大的船队进行这样长距离的远洋航行,真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
半个多世纪后的欧洲倒是出现了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略)师:历史学家总是拿郑和与哥伦布进行对比,请大家看对比表格(展示郑和与哥伦布对比表格),然后用简练的字词来概括对比结果。
(学生回答,略)师:对比结果又说明了什么?(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高超、国家实力强。
)师:你们知道郑和船队由哪些船只种类吗?想看看它们的形状吗?(展示宝船、马船、坐船、战船、粮船、水船等图片)大家来猜一猜它们的各自用途(突出马船、坐船)。
(马船是用来运载马匹的;坐船是用来运载官员的)师:同学们很聪明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在六百年前科学技术,进行这样的远洋航行,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解决许多的困难,所以请同学们当当郑和的参谋,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大明王朝,去体验当一个小航海家,随同郑和下西洋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展示小组合作具体要求:1.排船布阵:船只图片拼图活动,如何编排庞大的船队?并取一个形象的队形名称;2.筹备物品:选择远洋航海必需的设备和物品,说明用途;各小组作好记录,选择组员发言交流)。
学生打开已经装在信封中的船只小图片,学习记录单。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交流,展示。
学生在黑板上的小磁铁固定展示船队队形的拼图。
最先完成的小组派代表进行解说。
师:说得太精彩了,其实七组同学和刚才发言小组的想法很相似,而我更意外地发现其中有两组同学都取了“龙飞队”的名字,请哪一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师:你看其它的阵形名称还有永乐方阵、八卦阵等。
我们的同学多么有智慧啊!你们的想法和郑和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大家来看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飞燕阵编队图),郑和船队像什么形状?(学生回答,略)师:古代人们经常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史学家的新研究成果认为这是飞燕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海军作战阵形啊!英国学者研究认为,当时的这只舰队实力甚至超过了当时整个欧洲的海军。
体验了航海活动后,各位小航海家,你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当时的明王朝?(学生回答,略)展示文字:明成祖时,经济、科技、军事都很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师:那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要完成皇帝赋予的种种使命,应该携带那些物品呢?请大家先讨论交流第二项学习要求:筹备物品。
(用罗盘针来指示方向,用武器来保护自己,粮食、淡水等。
)师:这些航海装备和生活物品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呢?(皇帝的诏书)师:很有政治头脑啊,郑和是明朝皇帝的使者,应该有政治使命的。
(还应该带中国的特产如瓷器、丝绸、茶叶等,可以用来交易。
)师:这些特产还经常被用来做什么用途?(礼物。
)师:还有什么?(还可以带中国的各种书籍。
)师:带书干什么呢?(文化交流。
)师:大家的回答让我大开眼界,竟然在筹备物品过程中联想到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目的,其实大家已经一起探讨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目的,而且很多想法和历史学家和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你们看(展示文字幻灯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目的)。
师:说到这里,我想起录像片段中有这么一句(文字展示):他更像是一位亲善大使,而不是舰队司令,或是商队老板。
现在大家能理解这句话吗?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哪方面?(政治、外交。
)师:这样大规模的和平航海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建立良好关系,宣扬国威。
)师:说得好,西方人编写的《剑桥中国明代史》有这样一句评论,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展示文字幻灯片: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前六次航海)跨越了半个地球,使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
)师:可是当时有一些明朝官员却反对下西洋,他们是这样说的,你们看,为什么呢?(忽视了经济,国库不堪重负。
)师:说的好啊!看来还是多了500多年的见识的当代小航海家们有经济头脑啊!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注重政治和外交,忽视了海外贸易,造成国库开销太大,明朝皇帝最终下令禁止远洋航海。
展示文字: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
师:后来的明清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禁海、闭关自守。
)师:对,中国海上对外交往大门开了又自己把它关上了。
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依然盲目自大,没有意识到外部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世界发展大潮中逐渐落伍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但正如历史学家所说: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今天我们谈古论今,应该以史为鉴。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对当今中国发展有哪些启示?(学习郑和的精神;对外开放;和平;应该关注海洋,因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师:你们说的很精彩,当代政治家、学者、媒体也有许多精辟评论!(展示名家评论,邓小平等评论)他们怎么认为呢?师:邓小平同志的话语告诉我们要坚持什么国策?(对外开放。
)师:对,正因为实行各个开放政策,中国才迎来了再一次复兴的机会,周积明教授话语呢?(中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师:看了这些评论,让人感慨不已。
曾经有一个发展机遇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没有抓住,500多年后我们遗憾不已,今天,历史再一次把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你们会用哪一句话,自信而满怀豪情地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决心,中国人21世纪的共同目标!(超过美国;我们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师:599年前郑和扬帆起航承载了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大洋铭刻着民族的骄傲和遗憾,21世纪的我们将亲身参与和见证中国和平崛起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