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气象—卫星云图相关知识.ppt

合集下载

卫星气象学课件:第5章 卫星云图分析基础0-1

卫星气象学课件:第5章 卫星云图分析基础0-1
5、微波(MV)图像,即地气系统在微波段(1mm~10cm; 3~300GHz)发射及散射辐射的图像,微波的频率范围较宽, 常用的有19、22、37、85GHz等频率的水平和垂直极化通 道,业务上常用的微波图像大多是由多通道组合反演得到的 产品图像
卫星云图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 区分不同通道的云图,即是可见光还是红外云图?
27
表5.1是各种云和地面目标物体的反照率,
可见:
①水面的反照率最低,厚的积雨云最大; ②积雪与云的反照率十分接近,所以仅从可见 光云图上的色调难以区别云和积雪; ③薄卷云与晴天积云、沙地的反照率也很接近, 也不易区别它们。
太阳耀斑区
水体反照率小在云图 上呈黑色。但是,如果太 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到卫 星仪器内,在可见光云图 上会出现一片色调较浅的 区域,或是小而明亮的区, 这些区称做太阳耀斑区; 它表明水面有微波或水面 平静。
可见光图像的黑白程度表示地球和大气中各种云对可 见的太阳光的反射辐射强度(主要决定于物体的反射 率),故其观测原理与照相原理相似。
较黑色调代表低亮度(低反照率辐射强度)
较亮色调……
L
L ()
E ()sun
其中Eλ(∞)是入射大气顶的辐射,通常可以当作定值, ρL(λ)地面反照率,μsun是太阳天顶角的余弦。
太阳高度角对可见光云图上色调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对可见光云图上色调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对可见光云图上色调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对可见光云图上色调的影响
青海湖
L
CR A
D T
1975年8月14日9:00(UTC)的可见光图像
可见光云图解释中存在的问题
1 区分云与地面雪盖:都较为白亮,容易混淆
…因此关于地表状况的地理知识在云图解释中极其重要。 山脉上覆盖的积雪在黑色无雪的山谷衬托下表现出白色 和树枝状。另外,与云不同,地面雪盖是准静止的,利 用动画显示的图像可以区分

卫星气象学课件7-09热带云系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卫星气象学课件7-09热带云系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热带辐合云带的变化 热带辐合云带云系随时间而变,分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 (1)长期变化(季节变化) 长期变化是一种年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相关联,图 7.8为1月和7月的地面环流。图7.9为1967年至1970年全球热带地 区一年四季的平均云量分布,从图可见以下几种现象: ①ITCZ各个季节在南北方向的位移; ②洋面副高的势力随季节而增强或减弱,导致东太平洋面上层 积云云量的季节变化; ③热带对流云的变化,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对流云系的变化; ④地形和地表反照率对平均云量的影响。 亚洲大陆和西太平洋间,云带强度和位置海陆影响明显;太平 洋中部、东部,云带年变化小,位置稳定,全年5一10º N范围内。 随大气环流变化,1月份,亚洲冬季风强,辐合带位置最南,云量 最少;7月份,夏季风所控制,辐合带位置最北,有双辐合带。
(2)短期变化 热带辐合带在短时间内(几天到十几天),强度和位置发生明显 的变化。由稀疏云带,演变成长几千千米、宽几个纬距的云带。这 种加强减弱与周边各天气系统有关 : ①热带辐合云带加强的特征: 当热带辐合云带向北推进时,云系一般加强。盛夏季节,副高 北进加强,梅雨结束时,辐合云带加强更显著; 当热带辐合云带南侧,西南季风加强,或云带南侧的西南季风 与北侧的偏东信风同时加强,则热带辐合云带加强; 当副高加强时,南侧偏东信风加强,则辐合云带加强。 ②热带辐合云带减弱的特征: 当热带辐合云带内有台风生成和加强,台风环流作用,该云带 将断裂、破坏,从而减弱消失; 当热带辐合云带内有台风西移,强烈风浪引起冷水上涌,抑制 云系发展,副高南退,云带消失; 赤道反气旋北上,辐合云带北进,而原辐合云带减弱消失。
③云团内的水平风速切变: 表7.1所示云团内低空气旋性切变,晴空区为反气旋切变,风暴前 期云团气旋性切变最大;

卫星气象学ppt课件

卫星气象学ppt课件
• 反照率: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 通量之比。
26
绝对黑体:所有波长吸收率均为1,A = 1。
单色黑体:某一波长吸收率为1,Al = 1 。 灰 体 :吸收率不随波长变化,但小于1。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Kirchhoff辐射定律指出物 体在已知温度下,对辐射能之放射率或吸收率与 物体表面之性质有关。而黑色物质对辐射能具有 较大的吸收能力。如果一个物体在任何温度下能 吸收任何频率的辐射能,那么这个物体便称为黑 体。事实上,完全黑体并不存在,研究黑体辐射 时,常以人工制成一完全黑体讨论之。如图所示, 当外界辐射能经由小孔射于空腔时,此辐射能经 过多次反射后,几乎无机会再由小孔出现,故可 视为辐射能被空腔所完全吸收,而称之以完全黑 体。若加热此物体至某一温度,观察由小孔辐射 出之光谱其光谱与在同一温度之黑体所吸收辐射 者,完全相同。
关系: f=c
f=C/ =c/f =1/ =f/c
单位:
1千兆赫(GHz )= 103兆赫(MHz )= 106千赫(KHz )= 109赫(Hz ) 1米(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11
3、电磁波的量子特性
从量子的观点看,电磁辐射可以看作是一粒一粒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 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每一光量子具有的能量为
特 征:与温度有关。 微 波:波长:1mm —30cm。大于30厘米的波称无线电波。
产生:内部分子的转动引起的。
8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requency ,
wavelength , wave number
or photon energy

航空气象--卫星云图 ppt课件

航空气象--卫星云图  ppt课件

在IR图像解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它们的温度与地表温度太相近)。
ppt课件
29
2卫星云图
ppt课件
30
2卫星云图
ppt课件
31
2卫星云图
图给出了同时刻的可见光与红外云图,图中 ,这是因在该处太阳高度角太低,
之故;相应在红外云图上E处,由于该时已是
深秋时刻,
,显现较浅的色调。
IR图中
, 。
6.暗影:积雨云云顶高,有暗影。
ppt课件
59
3卫星云图上云的识别
在卫星云图上,由于高积云单体远小于卫星仪器的分辨 率,无法将高积云与高层云区别开来,只能将高积云和 高层云统称为中云。
1.结构型式和范围大小: 中云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
万平方公里。其型式可以是
,范围可达二万到二十
ppt课件
60
53
3卫星云图上云的识别
纹理是指云顶表面或其它物象
的判据。
如果云顶表面很 相差很小,
,表示云顶高度和厚度 具有这种特征;
如果云的纹理多 云顶高度不一,
,就明云顶表面多起伏, 具有这种特征;
如果云的纹理是
,则这种云一定是

ppt课件
54
A、B、C等处表现为云顶纹理不均匀,在这些地方出现
云顶凸起,常称之
ppt课件
13
1气象卫星
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
一号”
气象卫星。但由于星上元器件
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成功发射了五颗极
轨气象卫星(风云一、三号)和三颗静止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
ppt课件
14
1气象卫星
目前,我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

卫星云图分析课件PPT

卫星云图分析课件PPT
3. 改进了低分辨率数据的广播方式
将模拟低分辨率数据广播(WEFAX)改为符合世界 气象组织建议标准的低速率数据广播(LRIT)。
2021/3/10
11
1、风云二号卫星简介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位于东经115°赤道上空,它提供了以我国中部经 度为中心的三分之一个地球范围内每小时一次的云图资料。
这些云图资料将填补我国西部、西亚、印度洋上的大范围资料空白,对天气 预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3/10
9
中国已将8颗气象卫星送入太空
此前中国已将7颗气象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七颗气象卫星包括4颗风 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它们的发射历 程如下:
1.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3. 1997年6月11日,“风云二号”A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4. 1999年5月11日,“风云一号”C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2000年6月25日,“风云二号”B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6. 2002年5月15日,“风云一号”D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7. 2004年11月19日,中国首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2021/3/10
12
1、风云二号卫星简介(续)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每小时提供一次云图。在需 要的时候,还要以进行加密观测。
这种高频次的云图资料,可以有效地监视暴雨、台 风等灾害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射出长波辐射资料,提供 了大气中云的信息以及热带地区大尺度环流系 统分布的信息。
有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以后,从我国西面过来的天气系统将处于它的监 视范围之内。

卫星气象学课件:第5章 卫星云图分析基础0-1

卫星气象学课件:第5章 卫星云图分析基础0-1
2) 红外云图上水面与陆地色调的变化
在冬季中高纬度地区,海面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因此海 面色调比陆地要(暗),但在夏季,尤其在白天,陆地温 度高于海面温度,因此海面色调比陆地要(白)。如果陆 地与水面的温度相近,则它们的色调相近,水陆界线不分 明。
使用红外云图需要注意的事项 :
(1)在夜间很难观测到低云和雾,因为低云和雾 的温度与地表温度十分接近; (2) 对于超过几百米厚而密实的云层,卫星测量 的辐射主要来自云面,由此可以直接估算云顶温 度或高度。但对薄云或未能充满视场的云单体, 卫星测量的辐射是云体和地表发射辐射的总和, 由此推算的云顶温度比实际的要暖,估算的云顶 高度比实际的要低。(例子:P203图5-3)
阳辐射又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在可见光云图上物像的色调与其 本身的反照率和太阳高度角有关
(1)反照率对可见光云图上色调的影响?
在一定的太阳高度角下,卫星接收到的辐射仅决 定于物体的双向反射率(P102-103,地表的反射, 即入射和反射的角度不同),如果将地面看成朗 伯面,则卫星接收的辐射仅取决于物体的反照率, 物体的反照率越大,它的色调越白;反照率越小, 色调越暗。
E
A
B
M
E
A
B
M
A: 渤海;B:黄土高原和内蒙古的毛乌素沙地;C:我国东北地区冷涡云系;D:热带地区菲律宾; 中国大陆南方和太平洋上冷锋云系,在IR上亮度不均匀,Fb和Fc处暗,中低云;E和Fa处与VIS一样白 亮,说明该处云系垂直发展旺盛,天气强烈。显示了红外云图垂直分辨率高的优点。
1974年3月30日8:30 NOAA-4的可见光(a)和红外(b)图像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最易最早进行的观测 项目之一,也是最早在气象业务发挥作用 的卫星资料。

卫星气象学课件6-09

卫星气象学课件6-09

2.闭合细胞状云系与天气系统: 冬季,闭合细胞状云系也出现于洋面冷锋后,发生的条件和地 方与未闭合细胞状云系不同。 ①闭合细胞状云系呈球状,中央有云,四周无云或少云,从中 央到四周,云变薄,色调变暗,边界为多边形; ②闭合细胞状云系主要由层积云组成; ③闭合细胞状云系出现在高压东南象限,地面反气旋气流处; ④闭合细胞状云系出现在稳定的冷气团内。 出现细胞状云系的地方,低空都有受下垫面的加热或云顶辐射 冷却所致低空对流。未闭合细胞云系中的对流要弱,有逆温抑制对 流发展,图6.17为西北太平洋寒潮爆发形成的开口细胞状云(OP) 和闭合细胞状云系(CL)。 3.未闭合细胞状云系与闭合细胞状云系共存时的特征 冬季洋面冷锋后未闭合和闭合细胞状云系常同时出现的特点: ①未闭合细胞状云系处于气流气旋性弯曲区,闭合细胞状云系 处于气流反气旋弯曲处,过渡区是低空气流辐散区; ②高空急流穿过细胞状云系,则末闭合云系处在急流轴的冷区 一侧,闭合细胞状云系处于急流轴暖区一侧。
当相应斜压叶状云系的高空槽振幅加大时,槽后偏北气流加大,
图6.12
斜压叶状云系与逗点云系的发展
5.斜压叶状云系与逗点云间的配置 逗点云系与斜压叶状云系之间的组合常表现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图6.13(a)逗点云系的尾部全部被斜压叶状云系所覆盖; ②图6.13(b)逗点云系的尾部部分被斜压叶状云系覆盖; ③图6.13(c)逗点云系与斜压叶状云系全部分离,逗点云位于斜压 云带的北侧,且其尾部云与斜压云系紧邻接。
与变形场相联的云系种类: 第一种:图6.15(a)一般的变形场云带,细实线为流线、细虚 线为相对气流流线。图中分为四种情况: ①两侧气流强度相当,云带平直; ②西北气流强于东南气流,云带向弱侧弯曲; ③西南气流强云带向东北弯曲。 第二种:图6.15(b)与逗点云系相联的变形场云系,两种况: ①逗点云系尾部的变形场云系,气流辐散,云系南凸; ②逗点云系头部,变形场云系向东西伸展,为宽云带。 第三种:图6.15(c)高低空同时存在变形场气流云系,带箭头 的虚线是高空气流,细实线是低空气流,粗虚线为逗点云系及锋面。 图中A是与高空变形场相联的卷云带,B是与低空变形场相联的层积 云区,中空西北气流,水汽少,低层层积云,对应锋面云系。 第四种:6.15(d)与中空变形场云系,其外形类似破碎的“喷 泉”,云系左侧成气旋性弯曲,右侧成反气旋弯曲。有时云系边界 明显,有时沿变形带形成一狭窄云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