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

七年级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
2.请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安全意识的相关测试题。
(1)你的选择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是(),应该是()
A.整理行装B.躺下休息C.查看房间的逃生线路D.与室友聊天
(2)……
3.阅读课本P93中间虚框里的事例,思考提出的问题。
4.在你熟悉的避险知识上打勾,并尝试为同学介绍其中一种。你不了解哪种险情的避险知识,需要向同学提出疑问呢?
【教学重点】
身边的险情,应对险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冷静应对各种险情,掌握求生避险知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展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据统计,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小组回答。
四、学以致用:
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乘电梯迅速逃离
B.在楼房中的人立即跑向阳台等待救援
C.正在上课的学生不顾一切冲出教室
D.行人不可在广告牌下、桥头等处长时间停留
2.晚上,当你打开房门,父母没有应你,你闻到了一股煤气味,这时,你会怎么做?
七年级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的初中生活,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险情的认知能力,培养紧急避险的意识,掌握一些应对险情的常识。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懂得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二、合作探究。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以下活动:(6分钟)

七年级上册《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人教版明确: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

意外事故是出乎预料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使人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包括交通事故、火灾、溺水、中毒等。

思考探究1:材料一:地震发生时,一小区住在脐橙的居民纷纷跑出家门,乘电梯下楼避震。

不料电梯途中晃了两下,突然停下,这些居民被困在电梯中。

材料二:xx地震中,xx中学的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按照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熟练的方式疏散,从不同的教学楼跑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1分36秒。

学生和教师无一伤。

面对同样的灾害,两个故事为什么有不同的结局?学生看图片回答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答: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答:一个冷静面对,一个没有冷静面对通过浅显易懂的图片,学生能很快明白属于哪种险情。

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更加认识到身边有哪些险情。

通过材料的对比,突出冷静面对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下一个板块:冷静面对冷静应对思考探究2:(1)地震时该怎么办?(2)洪水了怎能么办?(3)乘坐机动车应该注意什么?(4)游泳时遇到意外怎么办?()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明确:PPT展示方法1、那么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我们还没有遭遇险情时)我们要对险情保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有紧急避险的意识2 、但我们遭遇险情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呢?(1)冷静判断,镇静应对。

它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2)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不断减少伤害,挽救生命。

考一考:常用求救电话:求救知识和技巧:火堆信号灯火信号书写信号直接求救信号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成五组,各选代表发言,其他人进行补充学生思考回答: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12交通事故报警:122森林火警:119学生思考:遇到险情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尽快求救。

遭遇险情有对策导学案

遭遇险情有对策导学案

课题: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判断生活中的险情2、明确险情对人们的危害3、增强险情意识、掌握应对险情的技能和方法,提升自我保护水平情态目标1、增强避险意识;2、形成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的个性品质教学重难点:增强险情意识、掌握应对险情的技能和方法,提升自我保护水平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展示目标(见课件)二、七嘴八舌话险情1、请你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险情并对这些险情实行简单的分类。

2、用你的感受谈谈这些险情有哪些危害。

小结:三、提升警惕增强意识测测你:(请你真实的做出选择并告诉你的理由)1、你外出入住宾馆,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是:A:整理行李 B:休息 C:聊天 D:查看宾馆应急路线2、天气炎热,你想去游泳,你会:A:偷偷跑出去 B:和小伙伴一同去 C:告诉家长,邀请家长一同去D:告诉家长,邀请家长一同去,并提议带上防护用品由此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是:四、事例分析汲取经验(见课件)2013年4月14日,在襄阳一景城市花园发生了火灾,在火灾中有人打开房门,急慌而出,结果遭遇浓烟返回时却发现走时未带房卡打不开房门而中毒而亡;有人发现火灾发生时,将房间被子浸湿封住门窗,降温隔烟;有人惊慌失措跳楼而下有死有伤;有人将床单撕成布条结成长条顺条而下,安全着陆……请你对事例中上述人的做法实行分析,从分析中你得到些什么?请你记住:五、群策群力应对有策:请大家按课题分工,分类总结遭遇险情的对策六、请你欣赏(见课件)七、总结板书八、检测反馈(一)、请你选择:1、面对险情,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是()A、要有避险意识B、冷静判断、镇静应对C、掌握逃生的技能D、心理自我安慰2、对险情有警惕意识的是()①拒乘三无车辆②拒与陌生网友见面③几个同学相约游泳④打雷时不接手机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3、火灾发生时,准确的逃生做法是()①拨打119 ②用湿毛巾捂口③匍匐前进④乘坐电梯A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二)、合作探究2013年6月23日,刚刚结束中考,湖北当阳两河中学6名学生相邀一起为一名同学庆生。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3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3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青少年受到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字材料: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

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

这个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思考:(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到他(青少年)遭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法分子的侵害。

(2)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教师过渡:任凯和14岁的少女受到的侵害来自社会,这些侵害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青少年侵害和保护的内容。

【新课教学】遭遇险情有对策(板书)一、身边的险情(板书)1.青少年可能受到的侵害学生分组讨论:略。

提问: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归纳: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几方面的侵害:来自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侵害;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如: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不幸发生意外,摔伤、烧伤、烫伤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各种形式的欺凌、暴力伤害、言语恐吓、勒索、取笑他人等。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目标: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冷静应对各种险情。

2)通过案例分析和观看视频,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险情,了解成功避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活动设计:1.激情导入学生观看《高空抛物伤人》动画视频导入。

教师引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我们生活中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掌握一些求生自救的有效措施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一框题“遭遇险情有对策” 。

求知欲。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让大家认识身边有哪些险情,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成功避险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要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险情对我们的伤害。

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其明白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居安思危讨论:你知道我们身边存在哪些险情?说说这些险情对人们有什么影响?1)教师讲解:险情大致可分为两类。

自然灾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意外事故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处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2)让学生分别列举身边的两类险情。

3)说说这些险情对人们有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居安思危活动,让学生清楚认识身边的险情;认清其危害。

教师多媒体展示:“最牛校长”叶志平。

教师:当灾难降临时,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同样是面对险情,应对有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活动二:险中有策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生地震时,你该怎么办?发生火灾时,你该怎么办?发生踩踏事故,你会怎么办?小伙伴溺水时,你会怎么办?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应对地震、火灾、踩踏、溺水这些险情的方法。

遭遇险情有对策 教案

遭遇险情有对策 教案
课题
遭遇险情有对策
课型
新授
撰写人
段启和
班级
七(8)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身边存在的险情,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通过学习掌握成功避险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具体实践中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一比,谈感受,情景探究,防灾知识大看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及小组合作来完成,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
二、学习新课
走近险情
比一比:
男女生分组,看哪组代表能在一分钟内写出的险情最多?
将学生所写的险情分类结合图片讲解险情及其分类一类是自然灾害,一类是意外事故。
生活中的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 的异常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
意外事故是出乎意 料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使人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包括交通事故、火灾、溺水、中毒等。
9、年满多少周岁可以骑自行车上路?
拓展延伸:课后上国家减灾网()掌握更多的防灾知识。
情感升华播放《校园安全歌》祝福学生过上安全、快乐的生活。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绚丽的,也是精彩的,但绚丽中有缺憾,精彩中有瑕疵,当我们 与险情不期而遇的时候,要冷静应对,用我们掌握的避险和逃生知识来减少和避免伤害,过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祝你平安!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遭遇险情,错误的做法往往比灾难本身更可怕。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介绍火灾应对方法。
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大展台”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
为避免溺水和交通事故,请任选其一(也可自选其它),说一说青少年应如何去应对?
介绍一些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应对方法。
新课小结:教师结合投影小结。
附:板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遭遇险情你会有什么应对的对策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在学习第八课(不良诱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遭遇险情的应对策略。

是对第八课的延续,对第九课第二框的铺垫。

本框共两目“身边的险情”和“冷静应对”。

主要学习青少年身边可能遇到的险情及发生险情时如何应对策略。

学好本课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险情时能正确应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情分析:对十二三岁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常常会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伤害。

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很有必要。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又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且不断对周边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如:身边的险情有哪些?遇到险情时我该怎么办?具体来说,还有身边的人发生灾难时如何帮助?身边的险情存在着潜在性,但学生对自身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系统的知识与应急技巧,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1、认识和判断面临的灾害事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掌握一些具体险情的应急知识和技巧,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身边存在的险情。

2、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应对当地主要突发险情的策略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冷静应对险情教法学法:情景体验、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举例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锻炼查找资料并整合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查找家庭火灾、校园踩踏事件、交通事故应急的知识与技巧并汇总制作幻灯片课堂汇报;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教案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米安然【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而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要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生活进行全面地考察和掌握,同时牢牢把握住课程综合性的这一性质。

【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成长中的我():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成长中的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是除生理需要之外人最基本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人一旦丧失了安全感,就会变得不再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会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课是七上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的内容。

在本课中设计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侵害,其次是认识到身边针对未成年人的具体保护。

内容涉及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下一课学习如何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做好感情积累和知识铺垫。

2.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新闻媒体了解到过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也在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对侵害的和分类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比较零散,偏重于意外伤害方面,对于一些人为伤害,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你会有什么应对的对策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在学习第八课(不良诱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遭遇险情的应对策略。

是对第八课的延续,对第九课第二框的铺垫。

本框共两目"身边的险情"和"冷静应对"。

主要学习青少年身边可能遇到的险情及发生险情时如何应对策略。

学好本课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险情时能正确应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十二三岁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常常会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伤害。

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很有必要。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又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且不断对周边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如:身边的险情有哪些?遇到险情时我该怎么办?具体来说,还有身边的人发生灾难时如何帮助?身边的险情存在着潜在性,但学生对自身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系统的知识与应急技巧,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
1、认识和判断面临的灾害事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掌握一些具体险情的应急知识和技巧,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险情。

2、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应对当地主要突发险情的策略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冷静应对险情
教法学法:情景体验、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举例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锻炼查找资料并整合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查找家庭火灾、校园踩踏事件、交通事故应急的知识与技巧并汇总制作幻灯片课堂汇报;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下"14、 50万、40"三个数字,让学生猜猜三个数字有什么含义。

教师揭晓答案:
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意外伤害中致伤致死的约为50万人,其中,平均每天有40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问题:听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世界是精彩的,生命是美好的,但精彩是有缺陷的,美好是有瑕疵的,那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你是麻木不仁?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还是勇于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方面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从身边的险情及应对策略说起。

环节一:七嘴八舌话险情:
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周围存在哪些险情?。

"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险情的分类:
1、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洪水、海啸、山体滑坡等
2、意外事故:交通事故、中毒、溺水、火灾
活动二:视频播放《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图片展示:火灾、交通事故、溺水、踩踏事件
学生思考:根据视频和图片,说说这些险情带给我们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给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精神心灵造成很大压力。

过渡:往事已不堪回首,每一起悲剧的后面都隐藏着恐惧、鲜血、生命
与财富的揪心之痛。

我相信所有的险情都不是我们希望发生的。

那如何应对生活中潜在的危险?
在当地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险情分别是什么?一旦发生如何应对?(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汇总展示交流)
环节二:资料展示经验交流
学生展示资料应对策略:
第一组:家庭火灾
1)、学生展示火灾应对措施。

2)、教师演示收集充电,不拔充电器,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问题:谁知道人人乐、盛世金华、华润万家的逃生通道在哪?
第二组:学校踩踏事件
1)、学生展示学校踩踏事件的应对措施
2)、问题: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潜在的险情隐患?
第三组:交通事故
1)、学生展示交通事故应对措施
2)、问题:在上学路上,你们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给出的是具体问题具体的解决办法,那我们总结一下,面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险情我们的策略是:
险前:预防为主、增强安全意识
险中:冷静判断、镇静应对----前提
掌握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关键
险后:法律维权
环节三:给力创新能力提升
( 一)、判断题:
1、当地震发生时因快速乘电梯下楼。

( )
2、迷失在无人的郊外可利用石块、树干、衣物等物摆放巨大的"SOS"这一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 )
3、当遇到违反交通事故时,不围观,应配合交警执勤。

( )
4、公路上发生车祸时,应尽快拨打交通事故电话119。

( )
5、食物中毒时应立即拨打120 呼救,尽快去医院洗胃、导泻、灌肠。

( )
6、人溺水后挣扎会加快下沉,应仰卧头朝后。

对溺水者可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急救。

( )
7、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上体育课。

( )
(二)、走进生活探究实践
1、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每逢放假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你觉得我们学校开展此类活动有什么意义?
2、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的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信念是无限的,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擦亮我们的双眼,识别各种险情,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健康平安一生!
歌曲:《校园安全之歌》
作业布置:请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办一期以"应对险情,保护自我"为主题的板报。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反思
1.依据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生活中的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懂得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提高学生对险情的认知能力,培养紧急避险的意识,掌握一些应对险情的常识。

重点是身边的险情及应对险情的方法,难点是冷静判断、镇静应对各种险情,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2.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兼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诱导。

3.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知识,教师可适当的引导。

应对险情主要是避险,逃生,急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