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误诊为胃复安反应一例

合集下载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胃复安主要作用是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并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排空。

大剂量应用可阻断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破坏了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平衡,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主要表现有:肌震颤、肌肉抽搐、头向后倾、斜颈、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静坐不能、流涎、鸭步、面具脸等。

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停用胃复安,给予以抗惊厥、镇静药,抗胆碱能药物及抗组胺剂治疗。

很多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锥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更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

如果出现异常就要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

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胃复安小儿剂量是0.2-0.3mg/kg*次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症状临床表现:两眼凝视,头强直性后仰,头颈僵硬性扭向一侧,四肢强直性痉挛,呈角弓反张,面部肌肉抽搐.呈持续性发作.治疗措施:1停用胃复安药物;2促进排泄;3用安坦,眠尔通;4小量镇静剂;5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胃复安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最多见的为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其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占2%~3%。

胃复安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1%,大多在用药后1~2天发病,且剂量不需太大,多为10~30mg/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胃复安选择性作用于D2受体而起止吐作用,D2受体被抑制后,由D1受体执行的功能占优势,出现颈部、口部的异常运动,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胃复安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而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癔症误诊1例

癔症误诊1例
新 的研究 手段 。中药复方 9 2胶囊对模 型动物行为学 6 改变 的干预 , 为该模 型 的应用 提供 了实例 , 时 , 深 同 为 化 中药 复方 9 2胶囊神经保 护作用 的研究提 供 了实 验 6 依据 ,6 9 2胶囊对 神经退行性疾 病在 多 中心 、 多环节 均
有 防 治作 用 , 有 良 好 的 开 发 应 用 前 景 。 具
hpoa u f g drt[ ] ChnJP ama& To i ,0 11 i cmp s e a J . i hr p oa s xc 2 0 5 o
( ) 2 3 3 :0 .
[ ] Guo 4 yt MC,Ha t y D l nr eP, oa R.e Qu ti l bay ie a n t l a n fb a ia e rd kn —
维普资讯

2 46 ・
C i eeJ u n fB h vo a Me i la irl dc i e1 ( ) 2 0 l aS n
中药复方 9 2胶 囊含 有制首 乌 、 6 人参 等补 气活 血 成分 , 以往的实验表 明 , 复方 9 2具有 明显 的抗 氧化 作 6 用 _ 对 四种拟痴 呆 动物 模 型均 有 神经 保 护作 用 ; l , 本 实验 中 9 2胶 囊对 3N A模 型大 鼠步态 及精 神状 态 6 -P 有 良好的改善作用 , 以明显 改善 模 型动 物 的运 动障 可 碍, 提高运动协调性 , 强其 学 习记忆 能 力 ; 们认 为 增 我 9 2复方 的作用 机理可能是 通过促 进血 液供应 提 高动 6 物对缺氧 、 缺能 的耐受力 , 同时其抗 氧化作用能减 轻 因 自由基增 多造成 的细胞损伤 , 由此 拮抗 3NP 一 A致 线粒 体缺 陷而 导致 的能量及氧化 损伤 ; 另外 , 6 胶 囊广泛 92 的神经保护作 用可能在 多个 靶点拮抗线粒 体缺陷引起

28例癔症误诊分析论文

28例癔症误诊分析论文

28例癔症误诊分析【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17-01癔症(husteria)又称歇斯体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1]。

有时与神经系统疾病在短时间内难以区别。

现将我院1996年~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癔症患者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讨论1.1 临床资料:28例患者男1例,女27例,年龄9岁~36岁。

其中儿童18例,平均年龄为10.77岁,成人10例,平均年龄25.67岁。

发病前有1例3个月前曾患类似疾病,至今肢体未愈(孕后33周~生后30余天)。

有1例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有16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1.2 误诊情况:本组有4例儿童,突然哭闹,四肢抽动,肌力增强,继之唤之不应和3例突然喘弊、面部青紫、四肢痉挛及3例成人发作性上腹疼痛、呕吐、呃逆、肢体麻木、继之失明、耳聋、抽搐、口唇发紫、意识不清,均误诊为癫痫;3例儿童突然头痛、呕吐、咽痛、眼痛、面红、晕倒后神志不清和3例低烧、头痛、呕吐、颈部抵抗感及2例突然头晕、咽痛、憋气、抽搐、四肢肌张力增强、膝腱反射亢进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有4例成人因发烧、头痛、突然哭吵、继之发作性抽搐也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有3例儿童和1例成人,低烧声音嘶哑、说话声小或失音、不能进食、肌力差,突然倒地,不能站立和行走,膝腱反射消失和双下肢瘫痪,误诊为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1例3个月前有类似发作至今偏瘫,此次又突然头痛似有紧箍感,头晕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极度恐怖,误诊为脑梗死;1例突然意识模糊,双目呆滞,呼吸困难,偏瘫,抽搐,曾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误诊为脑栓塞。

1.3 确诊情况:有护师发现有的病儿有异常眼神,有的行为幼稚,有的双目呆滞让医师注意。

一个不能立和行走的9岁女孩,次日其母探视,主管大夫前去追问病史,其母讲患者因与妹妹打仗,被其父打骂后患病,经医护人员和其母解释,劝导等,约半小时余,她突然跑去厕所,双下肢活动自如。

癔症性腹痛误诊一例

癔症性腹痛误诊一例

常 的生 活 、 乐 中 来或 暂时 离开 当时 的 环 境 , 改 变 心 境 , 止发 娱 以 防
作。 ) ( 良性 暗示 。 4 良性的 语 言 暗示 可 以改 变癔 症病 人 的 心理 与 行 为 , 除 心 理 障 碍 , 动 病 人 的主 观 能 动 性 去 战 胜 疾 病 。 消 调 临 床 医 生 应具 备 多 学 科理 论 知 识 , 床 工 作 中应 加 强对 所 需 临 的有 关 文 献 的 学 习 , 不 断 总 结 工 作 , 丰 富 自己 临床 经 验 , 诊 应 以 在 断疾 病 的 过 程 中才 能 思 路 开 阔 , 不 局 限 于 专 科 疾 病 , 到 心 中 而 做
区轻 压 痛 , 反 跳 痛 , 区 无 压 痛 、 痛 。 助检 查 : 常 规 、 常 无 肾 叩 辅 血 尿 规 、 常 规 均 正 常 ; 超 显 示 : 、 尿管 、 胱 未 见异 常 ; 宫 、 便 B 肾 输 膀 子 附
件 未 见 异 常 ; 尾 区 未 见 异常 。 部X线 片未 见异 常 。 阑 腹 初步 诊 断 ; 泌 尿 系结 石 ? 痛 待 查 。 予 解 痉 治 疗 后 疼 痛 缓 解 。 院 后 反 复 复 查 腹 给 入 B 未 见 异 常 , 给 予 肾盂 静脉 造 影 未 见 异 常 。 产 科 会 诊 , 除 超 并 妇 排 妇 产 科 疾病 ; 外 科 会 诊 , 步 诊断 为 单纯 性阑 尾 炎 。 5 3 普 初 于 月1 日行 阑尾 切 除 术 , 中 探查 , 术 阑尾 炎症 不 明 显 , 件 未 见 异 常 , 腔 无 附 腹 渗 液 , 见其 他 异 常 。 月2 日拆 线 , 间无 腹 痛 发 作 。 月2 未 5 0 期 5 4日, 腹 痛 再 次 发 作 , 术 前 症 状 相 同 。 次 会 诊 , 断 为 泌 尿 系 隐 性 结 与 再 诊

癔症性腹痛误诊 例

癔症性腹痛误诊 例

79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癔症[1]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极易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导下发病。

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具有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的特点,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易做出明确诊断,易出现误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护士,独生女,父母体健。

2006年4月13日,患者突发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就诊。

初步诊断为右泌尿系结石,给予654-2注射液10mg肌注,留观1h后疼痛缓解。

后又连续发作3次,每次均以解痉治疗缓解。

于2006年5月6日右下腹疼痛再次急性发作,给予入院治疗。

入院后查体:右下腹麦氏区轻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压痛、叩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B超显示: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子宫、附件未见异常;阑尾区未见异常。

腹部X线片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泌尿系结石?腹痛待查。

给予解痉治疗后疼痛缓解。

入院后反复复查B超未见异常,并给予肾盂静脉造影未见异常。

妇产科会诊,排除妇产科疾病;普外科会诊,初步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

于5月13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阑尾炎症不明显,附件未见异常,腹腔无渗液,未见其他异常。

5月20日拆线,期间无腹痛发作。

5月24日,腹痛再次发作,与术前症状相同。

再次会诊,诊断为泌尿系隐性结石。

行腹部CT及尿路逆行造影显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

随后的1周内发作3次。

再次会诊考虑心理因素造成腹痛表现。

给予多次心理暗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方法,疼痛未再出现。

最后确诊为癔症性腹痛。

出院后随诊2个月未出现腹痛。

2 讨论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2]。

癔症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4例临床分析

癔症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4例临床分析

平 稳
肾上 腺素 等药物 的作用 , 可导 致躯 体相 关症状 , 如血 压增 高 、 头痛 、 率增 快 、 肉震 颤等 症 状 。从 而引 心 肌
发 癔症 ; 4 是 患 者 本身 多疑 , 液过 程 中 出现输 例 , 输 液反应 从而 引发癔症 发作 。
反 应处理效 果不 佳 时 , 考虑 到癔 症 的可能性 。 要 心理
22 胰 岛素 的应 用 降低 血 糖 , .. 2 抑制 酮 体 的生成 , 促进葡 萄糖 和酮体 的利用 ;
2 刘 新 民. 实用 内分 泌 学 【 . 京 : 民军 医 出版 社 ,9 7 M】北 人 19 :
3 O l.
22 纠正 电解 质及 酸碱 平衡 紊 乱 ; .. 3
酮症 酸 中毒有 重要 意 义 。
参 考 文 献
221 补 液 ..
补 充 血 容 量 , 善 组 织 灌 注 , 定 血 改 稳
20 : 08791 .
压, 有利 于胰 岛素发 挥 生理 效用 ;
1 陆再 英, 南 山. 科学 . 七 版.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钟 内 第 北 人
中 国农 村 医 学 杂 志 2 l 年 9月 第 9卷 第 3期 C i s J u n l f ua M dcn e tm e 0 1V 1 。 o 01 hn e o r a o rl e i eS p b r 1 o 9 N . e R i e 2 . 3

论 著 与经 验 交流 ・
坚持 良好 的血 糖控 制 和监 测 是预 防 的关键 。严格控 制血 糖 ,不能 擅 自停 用或 减少 胰 岛素用 量 ,合理膳 食, 生活规 律 , 当运 动 , 适 防治 各种 感染 , 减少 剧烈应

风波起自胃复安

风波起自胃复安

风波起自胃复安作者:杜长明来源:《祝您健康》2000年第04期深夜,随着一阵救护车的叫声,又一位急诊病人被送进了急诊室。

病人是个14岁的女学生,家住郊区。

陪她来的是她的父亲和母亲。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天下午4点钟左右。

该女生正在上课,突然头不由自主地向左后方仰去,眼睛发直,流口水,面部肌肉不时地抽动。

老师和同学们立即将她达到附近的医院,医生先后怀疑她得了脑膜炎、癫痫,还考虑过破伤风。

因当地医院条件限制,不能做某些检查,一时无法确诊,故而将她转到大医院做腰椎穿刺、CT等检查。

实习医生小汪了解了病情,就在一旁摩拳擦掌地请战:“老师,腰穿包准备好了,现在就做吧?”我说:“不忙,再仔细寻问一下病史,认真检查一下病人再说。

”我边给病人体检,边继续追问病史。

病人神志一直清楚,不头痛,不呕吐,不发烧,没有明确的外伤史,过去也无类似的情况。

体检时,除发现病人头偏向左侧,面部肌肉不时抽动一下外,没有发现其他情况。

我感到病情蹊跷,与当地医院考虑的几种病都有不同之处。

于是又追问一句:“这几天她吃过啥药吗?”“吃过吃过,”女孩的母亲连忙说:“上午放学后她说胃不舒服,我给她吃了两片胃复安。

”我心里顿时明白了,这场风波原来是胃复安引起的。

我对实习医师小汪说:“腰穿没有必要做了。

”接着便开了一支阿托品,让护士马上给病人肌内注射。

约莫过了半小时,病人的面部肌肉抽动消失了。

我让她活动一下脖子,脖子也活动自如了。

母亲搬着女儿的头晃了晃,问:“还有啥不舒服?”女孩拧了几下脖子说:“脖子有点酸,歪头歪累了。

”引得大家都笑了。

小汪见状似有所悟,问道:“老师,这就是胃复安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吧?”我说:“不错,我过去给病人服用胃复安时,也曾有3位病人出现过类似的症状,所以记忆犹新。

如果不细心,就会误诊为其他疾病。

”病人家属对我一针就治好了这“怪病”也感到惊奇,非让我讲一讲其中的秘密。

于是,我就借此机会介绍了有关知识。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是常用的消化系统药物,能促进胃肠蠕动,对上腹部饱胀、暖气、呕吐和胆汁返流引起的胃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小剂量胃复安致药物反应1例报告

小剂量胃复安致药物反应1例报告

小剂量胃复安致药物反应1例报告发表时间:2016-03-07T15:40:50.2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张建军张栋国[导读] 91451部队门诊部胃复安片是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常用镇吐药物,口服常规药物剂量很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91451部队门诊部河北邯郸 056002胃复安片是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常用镇吐药物,口服常规药物剂量很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笔者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接诊一例因口服常规剂量胃复安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两天前因流涕、咽痛、咳嗽、咳痰、头疼、头晕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新诺、甘草片等药物对症治疗三天后症状好转。

后因腹胀、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前来就诊,问诊无腹泻、无反酸,即给予胃复安、健胃消食片口服对症治疗。

自述上午8时服用药物后,自感咽部不适、话语不清、口舌活动不灵活、心跳加快、坐卧不安等症状于同日10时再次就诊。

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癫痫病史。

查体:体温36.5℃,神志清楚,话语不清,问答合理,双眼活动自如,舌卷后缩,有堵塞感,头颈部向后侧不自主偏斜,双上肢轻度抖动,余无异常。

测血压(BP)120/80mmhg、心率(P)102次/分,心脏听诊无杂音、律齐。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

初步诊断为:胃复安片药物反应。

立即给予平卧、吸氧、抗过敏、镇静解痉,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10mg及安定10mg治疗,3小时后症状全部消失。

二、讨论:人体锥体外系主要由纹状体、黑质和丘脑底核组成,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肌肉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锥体外系的功能有赖于其调控大脑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受体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

人体内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人体就会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如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安等锥体外系反应。

胃复安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糖尿病性胃轻瘫、尿毒症、硬皮病等胶原疾患所致胃排空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癔症误诊为胃复安反应一例
[关键词]胃复安;锥体外系反应;癔症;器质性躯体疾病
1、病例
患者女20岁
主因上腹憋胀2天,伴纳差,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胃复安10mg 肌注治疗,第二天上午出现斜颈,接着头向后倾,然后阵发性双眼向上凝视。

遂来我院就诊,当时考虑1、年轻人2、锥体外系症状。

3、用药史。

众所周知,胃复安为促胃肠动力药,可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致锥体外系反应,故诊为胃复安副作用。

治疗:1、建议患者停服胃复安药物2、多饮水,加速肾排泄。

但此患者晚饭时分,约8小时后复诊,上述症状于就诊期间再次出现。

追问病史,数年前有类似发作,无明确服药史,无肝肾病史。

首先,此病人是否胃复安药物副作用引起?
2、分析、
2.1、患者:年轻女性
2.2、发病时间:胃复安口服一般30-60分钟,肌内注射需15~30分钟,静脉注射后1-3分钟生效,血浆蛋白结合率13-22%,峰浓度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经肝代谢,半衰期4-6小时,作用持续1-2小时,吸收部位在小肠,经肾排泄,而患者就诊时,已过口服药作用时间,而肌注途径胃复安作用消失时间更早。

与胃复安药物动力学不符合。

2.3、既往有类似发作。

综上所述:不支持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反应。

其次:为什麽患者出现上述症状?
分析:1、患者为年轻女性2、症状阵发性发作,就诊时未发作,在同伴描述时发作,而且几似同一动作重复,即首先出现斜颈,接着头向后倾,然后阵发性双眼向上凝视。

3、查体:神情语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腱反射正常存在,克氏征、巴氏征阴性,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4、既往有类似发作。

符合暗示性(症状因暗示而起),表演性(表情夸张、动作杂乱),不属于器质性躯体症状。

故诊断:癔症
癔症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在一定精神刺激下发病,以后遇到类似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情况下,也可促进癔病再次出现,具有高度情感性。

各种表现,不论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内脏病变症状多变,易通过暗示而改变病变表现、程度、范围,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这些病变常不符合从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或疾病的固有规律。

癔病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多样,症状呈现尽情发泄、自我显示和表演特点,癔症确认要点:1。

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疾病。

2。

症状具有特异性。

3。

症状因暗示而消失。

4.它不属于器质性躯体疾病。

临床症状多,体征少。

应急处理:
1.患者需要安静,采取隔离措施。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如安定。

2.进行暗示治疗。

3.中医针灸治疗: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

4.其他心理治疗。

上述病人静推葡糖酸钙后好转。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药动学药效学,分清表观与本质,做好鉴别诊断,病人治疗就有目的性,有的很快会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