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鲁齐设计思想及作品评析(外国建筑史评析作业)
西方建筑赏析

古希腊建筑
帕提农,前447—前438(前432—前 404,希腊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围廊,纯白大理石,山花与檐部雕刻, 红蓝金三色
神庙内部
希腊柱式 Style 源于 stylos(柱子)
古希腊建筑
• 多立克 Doric • 前1000年从巴尔干半岛 (Balkan)入侵希腊的 多立克人(Dorian)的 建筑风格 • 柱式特点: • 无柱础,高与底面的直 径比5.47 • 柱身上的凹槽,光影变 化 • 柱高三分之一处直径最 大,柱式开间1.2—1.5个 柱底直径
西方建筑赏析
古希腊建筑
前546年,波斯入侵希腊,雅典成为希腊城邦的盟 主 前480年,波斯占领雅典,摧毁卫城上的建筑 前479年,希腊联邦战胜波斯,(479年西罗马灭 亡) 各城邦交流密切,文化趋向于融合,逐渐产生统一 的希腊国家意识 前447年,开始着手重建卫城 菲迪亚斯(Phidias)主持与雕刻项目,建筑师为 伊克提诺(Iktino)和卡里克拉特(Callicrat) 伯里克利(前443—前429年在位) 前5世纪,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 希腊迎来黄金时期,古典时期 雅典卫城成为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这一时期的见 证
• 混凝土的使用 • 混凝土的杰出使用,使罗马人成为塑 造建筑的大师,自由建造巨大的建筑 不再受到梁柱结构体系的限制 • 混凝土使罗马人没有柱子也可以建造, 因此,柱式成了装饰,最终柱子变平, 或使用柱子的一半,使之成为墙体的 一部分,即壁柱(功能性构件向装饰 性构件转变) • 罗马人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
马采鲁斯剧场复原模型:建于公元前44年- 公元前13年
• • • • • • • • •
万神庙,118—128 庙宇与皇家纪念物 609年改为基督教堂,得以完整保存 结构简单,形体单纯 穹顶直径43.3米,圆顶大洞直径8.9米,为庙 内唯一采光口,天人相通 以内部空间艺术表现为主,外部简单 内部表面进行细致的小尺度划分,共五层, 每层数量相等 底面中央微微凸起 圆形主体前有柱廊,34米宽,15.5米深,16 根柱子,前8颗,后两排个4颗,高12.5,底 径1.43米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5-2记忆:1、圆形平面与集中式构图2、穹顶饱满3、圆柱形神堂与鼓座4、强烈的体积感和光影效果的柱廊5、16棵多立克柱与顶部线条的连续6、哥特与拜占庭的发展7、层次、几何体的组合变化、虚实、风格特征3、文艺复兴城市广场的艺术特色(其中圣马可广场可单独做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物逐渐摆脱了孤立的单个设计和相互间的偶然凑合,而逐渐注意到建筑群的完整性。
这也是克服了中世纪的狭隘,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对后世有开创性的意义。
①安农齐阿广场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是早期的、最完整的广场。
它是矩形的,在长轴的一端是初建于13世纪的一座安农齐阿教堂,它的左侧是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育婴院,后来广场的右侧造了一所修道院。
经过改造,安农齐阿广场的三面都是与育婴院一样的轻快券廊,建筑面貌就很单纯完整。
教堂不高,主导地位不很突出,由于广场中央加了一对喷泉和一座斐迪南大公的骑马铜像,强调了纵轴线,才使它的地位有所加强。
广场前一条将近10m宽的街道,斜对着主教堂的穹顶,把广场同全城的制高中心联系了起来。
安农齐阿广场三面是开阔的券廊,它们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
汩汩的喷泉,更增添了几分欢悦。
骑马铜像的大小完全适应教堂的发券开间,它位于教堂的前部,从广场的入口处观赏,教堂给了它很好的衬托。
②罗马市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传统地点——卡比多山上。
因为当时旧城区已经很拥挤,米开朗琪罗把市政广场面向西北,背对旧区,把城市的发展引向还有余地的地区。
广场的正面是元老院,是旧建筑物。
它右侧有一座档案馆,二者不互相垂直,照米开朗琪罗的设计加以改造。
后来照档案馆的式样并与它对称在左面造了一座博物馆。
至此广场的平面呈梯形。
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是不对称的,卡比多山市政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
三座建筑物虽然不造在同时,但都按米开朗琪罗的设计改造过,所以形式完全统一。
元老院高27m,两侧的房屋高20m,相差不大。
建筑范例分析与解读 曼尼尔博物馆

建筑范例分析与解读曼尼尔博物馆指导老师:刘士兴王韧曹永康秦丹尼小组成员:冯玉龙付余刚建筑师简介伦佐皮亚诺有一个更少的空间想法:建筑空间的主意是一个小宇宙,一个内部的视景,空间到处被当然造成上的量,量压缩与扩充,平静的和张力,水平的平面和倾斜的平面。
伦佐皮亚诺深深地体会以材料的特性与感觉和工匠的直觉,感觉为什么他们能作,他的建筑具体化是一个稀有的人文主义。
伦佐皮亚诺于1998年获颁pritzker建筑大奖其程度有如建筑的诺贝尔奖。
伦佐皮亚诺建筑,是一个少见结合艺术、建筑和工程技术于一身值得注意的综合性建筑。
他是这第二个获颁pritzker建筑大奖的意大利人,在他之前于1990年获颁pritzker 建筑大奖的意大利人是Aldo Rossi。
建筑成就1970年伦佐皮亚诺与理查罗杰斯及彼得赖斯合作赢了庞毕度中心国际竞图案1986年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家协会名誉会员1978年荣获国际建筑家连盟赏1981年荣获美国建筑协会名誉会员1988年荣获大阪关西空港优秀设计首奖1998年获颁普立兹(pritzker)建筑大奖皮亚诺近照皮亚诺是个多产的建筑师,他创作的作品很多是极具开创意义的,比如篷皮杜艺术中心.新都市科技中心,以及今天介绍的曼尼尔博物馆建筑基本信息建筑名称:Museum for the Menil Collection (曼尼尔博物馆)位置:Houston, Texas,USA(美国休斯敦得克萨斯)建筑师:Renzo Piano(伦佐-皮亚诺)设计建造时间:1982 ~1986 年总高:15.6m 一层:54×150m概述 曼尼尔博物馆是伦佐-皮亚诺的比较成功的建筑作品之一,这座私家馆藏于1987年开放,拥有超过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里面展览了John and Dominique de Menil 夫妇的一生收藏,也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几个私家馆藏之一。
这建筑是皮亚诺的设计的第四个时期的作品(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期)真正的体现了建筑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凝聚了伦佐的几十年对建筑的认识与体验,该建筑的设计达到了其设计的高峰。
[设计]论建筑大师格罗佩斯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征
![[设计]论建筑大师格罗佩斯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ba0ac6cad02de80d5d84023.png)
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
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有一个人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
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而目前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
他就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格罗佩斯。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
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
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
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
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思想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
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
萨伏伊别墅作品分析

萨伏伊别墅作品分析1. 引言萨伏伊别墅是一系列以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设计为主的建筑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代表之一。
这些别墅不仅被广泛认为是建筑界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处代表性的萨伏伊别墅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和特点。
2. 萨伏伊别墅概述萨伏伊别墅是帕拉迪奥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期期间设计和建造的一系列别墅。
这些建筑作品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的乡村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别墅包括拉罗特别墅(Villa La Rotonda)、码头别墅(Villa Foscari)和曾官邸别墅(Villa Pisani)。
这些别墅以其对称、经典的外观和精致的内部布局而闻名。
在萨伏伊别墅的设计中,帕拉迪奥借鉴了古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的元素,同时也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
3. 拉罗特别墅拉罗特别墅位于意大利维琴察省维琴察市附近,是帕拉迪奥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座别墅充分展现了帕拉迪奥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
别墅呈正方形平面,四个立面均相同,并且有四个封闭的入口。
它的屋顶是由一个圆顶和四个小型圆顶组成,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
别墅内部的布局通常是中央穹顶式厅堂,并围绕着中央厅堂布置了各种功能区域,如休息室、卧室和图书馆等。
4. 码头别墅码头别墅位于威尼托大区的米拉,也是帕拉迪奥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这座别墅建在缓坡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它采用了类似于罗马古典建筑的柱廊,将建筑的外墙与内部空间相连。
别墅的立面装饰十分精美,使用了大量的立柱和雕塑。
在别墅的内部,帕拉迪奥运用了光线和视觉效果,使得整个空间充满活力。
5. 曾官邸别墅曾官邸别墅位于浮图尼市,是萨伏伊别墅中最大的别墅之一。
这座别墅的设计理念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它的平面布局是以一个中央厅堂为核心,四个角落分别布置了更小的厅堂和住宅区。
别墅采用了对称的布局,并在立面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雕塑和壁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美的杰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美的杰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也是建筑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批杰出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美妙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美的杰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并分析几座代表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殿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结构教堂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教堂的建造历时近两个世纪,由众多建筑师参与设计和建造。
其最为著名的特点是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巨大圆顶,其巧妙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后世建筑师的楷模。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该教堂由多位艺术家参与设计和建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和多纳托·布拉曼特设计的圆顶。
圆顶高达136米,是一项工程奇迹,同时也是文艺复兴建筑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它位于米兰市中心,是该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教堂的设计充满了复杂的雕刻和装饰,尤其是它的立面和尖塔令人印象深刻。
米兰大教堂的建造历时几个世纪,是意大利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哥特式建筑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完美结合。
维罗纳竞技场维罗纳竞技场(Arena di Verona)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露天剧场,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竞技场是由古罗马人用花岗岩建造而成,可容纳约3万名观众。
如今,维罗纳竞技场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表演场地之一,每年都举办着大型音乐会和歌剧演出。
佩鲁贾圣弗朗西斯基教堂佩鲁贾圣弗朗西斯基教堂(Basilica di San Francesco)是意大利乌尔比诺的一座重要教堂,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世界著名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 勃拉曼特 这是一个中央穹窿式的建筑,而不是古典的巴西利卡式,它的四个方面伸出了四个小 的穹窿式结构,从而显得极为丰富又不失统一。它的外形具有在罗马式的建筑中才能见到 的体积和空间的一致性。但是,他的去世使计划未能付诸现实。米开朗基罗承续了这一工 作,他修正了勃拉曼特的图样,但仍然保持着原设计的主要风格。这个巨大建筑物的施工 旷日持久,直到17世纪才告竣工,由于数次更换建筑师,完成后的建筑物与当初的设计 已相距甚远。
《埃皮道罗斯剧场》 小波里克里托斯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 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 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 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爱德华凯旋门》 让·弗朗索瓦·沙尔格 兰 这座巴黎最大的凯旋门是著名建筑 家让·弗朗索瓦·沙尔格兰 (1739-1811年) 根据1806年2月12日的拿破仑指令负责 设计的,直到1830年7月29日才落成。 这座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厚22 米,它完全以古罗马的单拱形凯旋门为 蓝本,只是在它的壁面装饰上体现了强 烈的时代特点。在四面拱门内刻有曾经 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368名将军的名字, 两侧门上端和前后拱形的两侧有六块描 绘历次重大战役的浮雕,最重要的有两 块:一块是于1833年由著名雕刻家弗朗 索瓦·吕德雕刻的《马赛曲》,这是根据 里勒的同名歌曲而创作的,它采用浪漫 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马赛人民高唱战斗 歌曲奔赴首都,为拯救祖国而战的激动 人心的场面;另外一块是雕刻家格尔杜 特(1787-1843年)雕的拿破仑加冕,也 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中心主体形象拿 破仑穿戴和神情完全像一个罗马帝王。 这座凯旋门成了拿破仑军事光荣的记功 碑。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浅谈西方现代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doc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浅谈西方现代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以及他的建筑风格与理念对今后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格理念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国的一位重要的建筑师。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
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
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
一、赖特的建筑风格1.建筑风格有机建筑是赖特反复宣扬的建筑观念,“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1.1 强调保持材料本色赖特忠于天然材料的特质并将他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
他很善于利用材料和装饰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
在设计中体现了砖、木的本来面目,它们都是与大自然相依的。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
人们都愿意亲近木材,触摸它和欣赏它。
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的纹理,这种木纹会带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
所以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就应注意表现这种天生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
他还反对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张要表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加工工艺,包括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榫卯接点等等,这些都会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确的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佩鲁齐作品评述摘要:布尔达萨雷·佩鲁齐是文艺复兴末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包含着巴洛克式的手法主义。
他的作品诠释了一种文化向另外一种文化的过渡。
关键字:布尔达萨雷·佩鲁齐文艺复兴法尔內吉纳别墅麦西米府邸布尔达萨雷·佩鲁齐(Baldassare Tommaso Peruzzi)(1481年-153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建筑家、画家,同时又是雕塑家、舞台设计师,出生于意大利一个艺术文化氛围浓厚城市----锡耶纳。
该城距佛罗伦萨50公里,主要以哥特式艺术而闻名于世。
布尔达萨雷·佩鲁齐对于建筑和绘画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去世之后思想及作品被他的学生塞巴斯蒂安诺·塞利奥(Sebastiano Serlio)编入“建筑七书”中。
佩鲁齐主要以他的壁画、别墅、舞台布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透视学方面的贡献。
但是大多数作品都因各种原因而消失了,现存的主要的作品有:位于耶路撒冷的克鲁奇教堂的穹顶壁画、罗马圣玛利亚教堂(S.Maria della Pace)的绘画“Madonna with Saints”(图1)、吉奇别墅(VillaChigi)、法尔内吉纳别墅(Villa Farnesina)及其内部的壁画、麦西米府邸(Palazzo Massimo alle Colonne)、罗马圣神教堂(Santo Spirito in Sassia)、曾同伯拉孟特主持修图1建圣彼得堡大教堂。
还包括他对于舞台布景设计(图2)的记载。
他因吉奇别墅而被世人所认识,但是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法尔內吉亚别墅和麦西米府邸。
法尔内吉纳别墅(Villa Farnesina)图2位于罗马市区的法尔内吉纳别墅展(图3)示了一种崇高、和谐、而又匀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
十六世纪初,锡耶纳银行家阿戈斯蒂诺·基吉把此建筑任务委托给了佩鲁齐,其中壁画由拉斐尔,舍巴斯替亚诺·德·皮奥波和乔瓦尼·安东尼奥·巴茨(又称之为所多玛),以及佩鲁齐一起完成。
十六世纪末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内吉纳购买了这座别墅,由此得名为法尔内吉纳别墅,法尔内吉纳别墅有别于台伯河那边的法尔内吉纳宫,目前它是林切国家学院的所在地[1]。
建筑分为两层(图4、5),一层以接待就餐为主,二层以住宿为主。
第一层伽拉忒亚长廊la loggia di galatea (图6)伽拉忒亚长廊是由不同的画家共同来完成的。
伽拉忒亚是拉斐尔的壁画。
1511 年巴达萨热·佩鲁齐在拱顶上画了阿戈斯蒂诺·基吉星座的壁画。
在 1511-1512 年间的冬季, 舍巴斯替亚诺·德·皮奥波在弦月面上画了一些神话场景和波吕斐摩斯的壁画。
其它的壁面则描绘了十七世纪的罗马学图 1 图4一层平面图 图5 二层平面图图6校的风景。
窗帘及布景均为绘制。
丘比特与普塞克的长廊la loggia di amore epsiche(图7)此长廊的名字来自于拉斐尔和他的弟子们的装饰壁画,此壁画画于 1518 年,这些作品描绘了普塞克神话的片断,灵感来自于阿普列尤斯的“金驴”。
用花朵和水果图案来分别描述的场景是乔瓦尼·达·乌迪纳的作品,描述情节的画面呈现在穹隅部分,而描述的终结部分的画面则在顶部中心,其中有丘比特与普塞克的婚礼和神的会议。
中楣装饰厅此厅如此命名是来自围绕墙壁高处的中楣部分的装饰。
它是佩鲁齐在 1508 年的壁画作品,在北面和东面的一部分墙壁上描述了俄勒叩勒的神话故事,在其余的四面墙壁上相继描述了其它的神话场景。
第二层全景画室stanza del fregio(图8)大厅是由巴达萨热·佩鲁齐于 1519 年所画的全景装饰壁画而著名,其中描述了假廊柱间的城市和乡村的风景。
花格平顶式天花板下是画有神话场景的中楣,也是佩鲁奇和他弟子的作品,在北墙上突出着一座壁炉,上面画有铁匠铺的火山。
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娜的婚房la stanza delle nozze di alessandro magno e rossane (图9)此房间由主体壁画而命名,该壁画占据整个北面的墙壁,这个房间原是阿戈斯蒂诺·基吉的卧室,于1519 年委托给画家乔瓦尼·安东尼奥·巴茨(又称之为所多玛)来装图8图7图9饰。
十六世纪的花格平顶式天花板绘有怪诞的装饰和神话题材。
佩鲁齐作为文艺复兴晚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呈现了文艺复兴式的人文性向巴洛克式的空间性的转变。
从法尔内吉纳别墅中就初见端倪,法尔内吉纳别墅正立面纵向分三段式布局并沿中轴线对称,两翼各向外突出,中间部分用六个壁柱分成五个半圆形拱券,两翼部分分别为三个壁柱夹着两个矩形竖向长窗。
立面上下采用两段式布局,中间由线脚组成的装饰带进行分隔,其中上半部分的顶部为装饰带并且较华丽,采用浮雕装饰。
建筑立面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柱式控制立面构图的方式,但是这里的柱子仅仅为装饰作用而已。
法尔内吉纳别墅更为出名的是其内部的壁画,其中大部分为佩鲁齐本人的作品,从很多的作品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子,比如透视的应用。
他的壁画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了建筑空间,使置身室内的人如同亲临作品所表达的境地,他在构图和处理手法上都从属于建筑的空间和形体,不仅保持空间和形体的明确的几何性,而且保持他们的结构逻辑,从而也开启了巴洛克式风格的前奏[2]。
麦西米府邸(Palazzo Massimo alleColonne)佩鲁齐另一个很重要的作品----麦西米府邸,麦西米府邸是意大利罗马的一座文艺复兴建筑,兴建于1532-1536年。
此处原有三座毗邻的建筑,均属于麦西米家族,在罗马之劫 (1527年)期间毁于大火。
图10它面向繁忙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大街,东南方斜对面即圣安德肋圣殿。
此建筑现为私人住宅,无法进入室内,只能以相关资料继续评述。
麦西米府邸入口的特征是有6根多立克柱的门廊,里面有两个庭院,其中第一个庭院也有多立克柱廊。
麦西米府邸就因这些柱子而得名。
凹入的入口柱廊不同于典型的宫殿模型的立面,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的立面,麦西米府邸的入口立面为优雅的弧形,是古罗马皇帝图密善音乐台的所在地。
图11此外入口处立面不同层的窗子的大小各不相同,而且第三层的窗子仅仅起到的是装饰的作用。
宫殿内部的天花板和门廊都精心装饰了花环和镶边的房顶,前厅的天花板上是由意大利风格主义画家和调速家丹尼尔•伏尔特拉(Daniele da Volterra )创作的壁画,主要描述了麦西米家族兴旺发展史。
二楼的小圣堂是14岁的保罗•麦西米的房间。
麦西米府邸最大贡献是将空间的纵深布局应用在了建筑设计中。
在文艺复兴初期大多数府邸在立面、内院、主要厅堂分别推敲,互不联系。
到了盛期才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过渡。
不过大多都还限制与局部,比如从大门到门厅的过渡,没有统一的构思。
而且大多数府邸不区分杂物院和内院,布局多为底层为杂物院,由此影响的内院嘈杂而无序。
但是麦西米府邸将整个府邸的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
麦西米府邸位于罗马市中心一个不规则狭窄的三角形地段里,它包括麦西米兄弟两家的住宅,把地块平均分为两部分后,每家的地段都很狭长,地形的平面轮廓又很复杂,由于麦西米府邸地形的限制,所以很难按照传统的府邸样式去设计它们。
佩鲁齐巧妙的给每家安排了一个内院和一个杂物院,杂物院位于建筑的后面,占用轮廓较复杂的部门,另外开后门出入。
佩鲁齐将内院与杂物院分开后使得内院的环境安静且整洁,这样就可以从底部开始尽可能的多布置起居房间,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块。
麦西米府邸的内院与杂物院分开后使得建筑空间进一步具有纵深感,增加了建筑的纵向空间的变化。
麦西米府邸的内院是方正的,明确的区分了房间的主次,保证了主要房间的形状的整齐并且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把不规则的、黑暗的部分用作楼梯间和储藏室等。
尽管地形局促,还是在院子的前后都设置了敞厅,采用空间大小对比手法使小小的院子显得不是十分的局促,而且还减少了套间改善了内部联系。
虽然这只是一个偶然性的尝试,但是这种建筑空间的变化促使了建筑设计的改革,之后的府邸建设很多都采用这种院落式的布局,比如道利亚府邸(Palazzo Doria ),该府邸采用的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布局。
于此类似的还有玛尔采罗都拉佐府邸。
麦西米府邸复杂的地形限制反而促进了建筑功能及空间上的变化,这种刺激就如同工业革命对现代建筑的产生的作用是相同的。
图12图13麦西米府邸可以称为是院落式布局的方式,这种布局方式与中国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很类似,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因为麦西米府邸主要是由于地形限制迫使建筑不得不向纵深发展,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建造,建筑会显得狭长而不规则,还会产生很多阴暗的的空间。
而中国传统的院落式空间布局贯彻的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礼制。
在礼制的影响下,中国的院落空间要求方正,中轴对称,围合出院落的功能性房间由于位置的不同也体现着不同的等级,例如:左侧为尊,相对应的东厢便为主人的儿子们居住的地方,西厢便为中国当时地位较低下的女人居住的地方,包括主人的女儿和妻子们。
所以中国传统的院落式空间不仅仅是对功能的划分,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封建制度中等级的标志。
这也是同麦西米府邸的院落式空间的最大的区别。
除了以上主要两个作品,在建筑设计方面,佩鲁齐作为文艺复兴的大师,还参与到圣彼得堡大教堂的设计过程中,佩鲁齐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他赞同伯拉孟特的设计,采用希腊十字式的平面,将穹顶凸显出来,形成一种集中式的构图手法。
但是由于新的教皇利奥十世的上台,他采用了新的设计师拉斐尔,将平面形式改成了具图14有教廷的宗教意义的拉丁十字。
参考来源:[1]. Villa Farnesina官方网站http://www.villafarnesina.it[2].A Study of Baldassarre Peruzzi’sDrawing of the Crossing in St. Peter ’sJeremy J. BeaudryDecember 2000图片来源:图1-3 维基百科/wiki/Villa_Farnesina图4、5 Villa Farnesina官方网站http://www.villafarnesina.it图6-10 作者拍摄图11-13 http://www.romeartlover.it/Vasi76.htm图14 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