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色彩基础知识概括

⾊彩基础知识概括⾊彩设计基础第⼀章绪论⼀、⾊彩的意义形成⼈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彩既是⼀种感受,⼜是⼀种信息⾊彩美已经成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种享受⼆、颜⾊感觉的形成⼈的⾊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物体、眼睛和⼤脑,也就是⼈们⾊彩感觉形成的四⼤要素。
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产⽣⾊彩感觉,⽽且也是⼈能正确判断⾊彩的条件。
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及颜⾊产⽣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脑和眼睛却是⽣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彩感觉总包含着⾊彩的⼼理和⽣理作⽤的反映,使⼈产⽣⼀系列的对⽐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定义为:颜⾊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膜⽽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获得的景象。
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的定义为:⾊是光作⽤于⼈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根据这⼀定义,⾊是⼀种物理刺激作⽤于⼈眼的视觉特性,⽽⼈的视觉特性是受⼤脑⽀配的,也是⼀种⼼理反映。
所以,⾊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特性有关,⽽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的经历、记忆⼒、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章⾊彩的形成原理第⼀节⾊彩现象的⼼理性质不同波长的光作⽤与⼈的视觉器官以后,⼤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彩产⽣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彩会影响⼈们的情绪、性情和⾏动,这是⾊彩的⼼理性质。
⼏种常⽤⾊彩的情感功能红⾊: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橙⾊: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黄⾊: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绿⾊:⽣命、青春、成长、安静、满⾜等蓝⾊: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紫⾊: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灰⾊: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雅、安适等1.红⾊红⾊是热烈、冲动、强有⼒的⾊彩,它能使肌⾁的机能和⾎液循环加快。
第三章-视觉认知

视觉传播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 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 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
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 做“顿悟”。
视觉传播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二、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观点:知觉是人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它是外界物理能 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过程。
知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 视知觉生态论 :他认为人类是两脚着地的动物,行动时头
部离地较远,一旦跌倒头部受伤较重。为适应两脚着地 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人类的视知觉系统中进化 出一种对三维空间的适应能力,此能力是不需学习的。
这表明,实际上眼睛处理的信息要多于大脑处理的 信息,甚至可以说眼睛过滤了信息。
—雅莱丝· 汉森在《了解视频》
视觉传播
靠认知功能,人类完成了看的过程,它也是人们学 习知识的手段。通常这一过程是在感知、直觉和推理 的情况下完成的。
罗伯特·E ·奥斯坦因在《视觉心理学》中解释说, “我们的眼睛一贯是积极活动的,一直处于运动当 中——大量的眼睛飞快扫视和眼睛震颤,每一秒钟眨 一下眼睛,(每次扫视20分之1秒)转动眼球,头部 与身体,然后追寻正在移动的物体。”
视觉传播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视觉传播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第三章视觉认知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一、视觉认知的研究对象 光的信号在视网膜上产生不同世界,产生 空间深度,存在相互作用?
第三章 视觉感知
2014/2/27
第三章 视觉感知
•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第二节 视觉感知的过程和特点 •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视觉错觉
据统计: 进入大脑的信息有75%来自视觉, 进入或离开中枢神经系统的纤维细胞占38%。 当前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上有1亿个传感器, 但只有500万个能够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二、视觉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 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 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 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 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 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 之内。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试崖实验
试崖实验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三、艾伦﹒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讯息加工: 1、表征性的 2、参考性的 3、联合处理
所罗门学习风格测量表
色彩构成完整ppt课件

3.Lab色彩模式
由照度(L)和两个色度分量a、b组成。L表示照度(Luminosity),相当于亮度, a表示从绿色至红色的范围,b表示从蓝色至黄色的范围。L的值域由0到100
完整版PPT课件
13
1.2.4视觉色彩补偿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 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 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 制造这种颜色补偿。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引起 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
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
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
波长特征。
反射光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
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完整版PPT课件
8
1.2知识点
1.2.1色彩的产生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 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 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 电灯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另一类本身 不辐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和透射光能量而呈现 颜色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对色彩成因起主要作用 的是物体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的功能。
完整版PPT课件
11
1.2.2物体色彩的辨识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 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 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 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色彩构成综合

六 色彩的象征性
两极 五行
木
阳
火
太极
土
阴
金
水
色彩 时间 空间 色的意义 青 春 东方 平和—繁荣
赤 夏 南方 富贵—幸福
黄 长夏 白秋 黑冬
中央 皇帝—威力 西方 寂寞—悲哀 北方 破坏—灭亡
第五章 色彩的调和——色彩的秩序
1 色面积调和
歌德的明度数字比例: 黄:橙:红:绿:青:紫
9: 8: 6: 6: 4: 3
黑色与白色在视觉上最具坚 固和稳定性,几块颜色如果 用白线和黑线分离,各色块 的色彩特征不但会非常清晰, 也会令人感觉很和谐、安定,
白
高长调
10
高 明 度
9 8
短
7
中
中6
明 度
5 4
短
低 明
3 2
中 短
度1
0
黑
高短调
中长调
中短调
长
低长调
低短调
中间高短调
明度调性示意图
中间低短调
以高明度色为主,小面积低调色与之对 比,反差大,效果强烈 清晰、明快、刺激性强
一 色彩光谱
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将 日光分离成红色、橙色、黄色、绿 色、蓝色、青色、紫色七种单一色 光,它们按彩虹的颜色秩序排列,
光谱中各色在可见光区域中 的波长有所不同,其中红色光的 折射率最小,它拥有光谱色中最 长的波长;紫色光的折射率最 大,波长最短,这实际是将可见光 谱不同色彩进行了确认和命名,
形的聚散: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 散,对比效果越弱
3 颜色位置的对比效果
位置越近,色彩对比效果越强;位置越远,对比效果越弱
4 色彩的同化效果
人类视觉系统及色彩感知

人类视觉系统及色彩感知人类的视觉系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
通过眼睛获取的视觉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和解释,让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类视觉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色彩感知的机制。
人类的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组成。
眼睛是我们获取视觉信息的器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
它主要由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戟等部分组成。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首先经过角膜,然后通过虹膜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通过晶状体对光线进行聚焦,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图像。
视网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内膜,它们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发送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视神经是负责将视觉信号从视网膜传输到大脑的管道。
当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受到光线刺激时,它们会产生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干和脑内的视觉皮层。
在这个过程中,视神经会对视觉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和解释。
大脑是人类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视觉皮层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和解释视觉信号的区域。
视觉皮层可以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视觉信息,比如形状、运动、深度和颜色等。
在视觉皮层中,神经元会对接收到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图像。
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需要高度协调的神经网络和信号传递机制。
色彩感知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方面。
人类视觉系统能够感知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不同的颜色。
这一过程涉及到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的作用。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感知不同颜色的光线,它们分为三个类型:红、绿和蓝。
这三种视锥细胞对应的波长范围不同,分别对应于红、绿和蓝三种基本颜色。
通过不同视锥细胞的组合和激活程度,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样的颜色。
与此同时,视杆细胞主要负责在低光强度条件下感知光线。
它们对颜色的感知不如视锥细胞敏感,主要负责黑白和灰度图像的处理。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夜间或者昏暗的环境中,视杆细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视觉心理教案

色彩的视觉心理教案第一章:色彩与视觉心理概述1.1 色彩的基本概念1.2 视觉心理的基本原理1.3 色彩对视觉心理的影响1.4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属性2.1 色相2.2 饱和度2.3 亮度2.4 色彩的视觉混合第三章:色彩的心理效应3.1 色彩的认知与识别3.2 色彩的舒适与疲劳3.3 色彩的距离感与大小感3.4 色彩的重量感与动态感第四章:色彩的情感表达与应用4.1 色彩的情感分类与象征意义4.2 色彩的情感影响因素4.3 色彩的情感表达技巧4.4 色彩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第五章:色彩的视觉心理实验与分析5.1 色彩视觉心理实验的设计与方法5.2 色彩视觉心理实验的结果与分析5.3 色彩视觉心理实验的启示与应用5.4 色彩视觉心理实验的拓展与思考第六章:色彩的视觉文化与传统6.1 不同文化对色彩的认知与理解6.2 色彩在传统艺术与设计中的应用6.3 色彩的文化象征与意义6.4 色彩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递与影响第七章:色彩的视觉艺术应用7.1 色彩在绘画与雕塑中的应用7.2 色彩在摄影与电影中的运用7.3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7.4 色彩在时尚与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第八章:色彩的视觉心理测量与评估8.1 色彩视觉心理测量的方法与工具8.2 色彩视觉心理评估的原则与标准8.3 色彩视觉心理测量案例分析8.4 色彩视觉心理测量结果的应用与优化第九章:色彩的视觉心理在设计中的应用9.1 色彩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9.2 色彩搭配与组合的技巧9.3 色彩在视觉设计中的创新应用9.4 色彩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第十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生活10.1 色彩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影响10.2 色彩在室内设计与家居装饰中的应用10.3 色彩在产品设计与包装中的应用10.4 色彩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与价值第十一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市场营销11.1 色彩在广告与促销中的作用11.2 色彩在产品定位与品牌形象中的重要性11.3 色彩的情感营销与消费者行为11.4 色彩在网络营销与数字媒体中的应用第十二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用户体验12.1 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12.2 色彩在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中的影响12.3 色彩的可用性与易用性研究12.4 色彩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最佳实践第十三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效应13.1 色彩对视觉疲劳的影响13.2 色彩与睡眠质量的关系13.3 色彩在医疗环境中的应用13.4 色彩对味觉和嗅觉感知的影响第十四章:色彩的视觉心理与教育应用14.1 色彩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14.2 色彩在儿童发展与学习中的影响14.3 色彩在教学材料与教室设计中的应用14.4 色彩在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色彩的视觉心理研究与未来趋势15.1 色彩视觉心理研究的新方法与技术15.2 色彩与在视觉设计中的结合15.3 可持续设计与色彩视觉心理15.4 色彩视觉心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色彩的视觉心理进行深入探讨,涵盖了色彩的基本概念、视觉心理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心理效应、情感表达与应用、视觉文化与传统、视觉艺术应用、视觉心理测量与评估、设计应用、日常生活、市场营销、用户体验、生理效应、教育应用以及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重要作用

颜色的三属性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紧要作用颜色是人类视觉感知中难以或缺的元素,国际上统一规定了用于区分不同颜色的三个特别物理量: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即颜色的三属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属性在颜色中的意义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紧要作用。
引言颜色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紧要方式之一,对人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系统地描述和表达颜色,国际上规定了三个基本的颜色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这三个属性在颜色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不同颜色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视觉感知中的作用。
一、色调:颜色的紧要特征色调,又称色相、色别或色名,是用来区分不同颜色的名称。
它是颜色的紧要特征,是一种颜色不同于另一种颜色的紧要区分。
通过色调,我们可以将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进行分类,使人们能够快速识别和描述各种颜色。
另外,通过不同色调的相互混合,我们可以产生更多中心色,如橙黄色、蓝绿色等。
色调的区分紧要由反射光的谱波长决议,不同的谱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二、明度:颜色的明暗属性明度是颜色的明暗属性,用于表征颜色的明暗程度。
即使色调相同的颜色,假如它们对入射光波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也会在人眼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明度常常是针对非发光物体表面颜色而言的,它取决于光源辐射光能量大小以及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透射率大小。
高明度的颜色看上去光亮,低明度的颜色则较暗。
明度是颜色的骨架,对于颜色的结构和感知都具有紧要作用。
三、饱和度:颜色的纯度属性饱和度,又称色纯度、彩度或艳度,用于表征颜色的纯度程度。
它指的是物体显色表面反射或透射的光线颜色与光谱色的接近程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丽,能够更好地表达其颜色特性,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相对较灰暗。
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谱的选择性吸取,选择性吸取越高,饱和度越高。
饱和度也受到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影响,彩色成分比例越大,饱和度越高。
四、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相互关系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决议了我们对颜色的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四、晶状体
透明的晶状体把从角 膜射来的光线聚集起 来,折射到眼球中的 一小点上。晶状体富 有弹性,可以慢慢伸 平,也能渐渐鼓圆。 这样目光便能凝聚到 远近不同的对象上。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五、玻璃体液
眼睛球囊的主体充满 了胶状物质,叫玻璃 体液。光线就是通过 这些物质到达视网膜 的。
三、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 人们又称为减法混合。 因为颜色的混合主要是由于物质性的色素相加, 这种混合使新的色彩在明度上不断降低。 减法混合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印刷色混合,又称为CMY模式; 另一种为颜料的混合,又称为RYB模式。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印刷色混合,又称为CMY模式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又称为RYB模式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四、空间混合
定 义
空间混合是指在不改变色彩本身的情况下进行的色彩混合。 原 理
空间混合是各种颜色的反射光快速先后刺激或同时刺激人眼, 从而达到反射色光在视网膜上的混色效果。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印刷用色中的四套色板示意图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印 刷 用 色 中 的 四 套 色 板 示 意 图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空 间 混 合 旋 转 混 合
( )
第四节 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混合
空间混合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印象画派画家修拉的作品《模特儿》-点彩派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一、色彩的肌理现象及其来源
色彩的肌理现象 主要是来自于人类长期生产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
看到红色就有温暖、向外的扩张、相对松软等。 看到蓝色,就想到钢铁、紧密、沉重、冰冷等。
作业提示 — 图形填充色彩时,要考虑对图形的空间感的分析,层次的分析,尽 量使色彩的填充符合具体形态在进退、膨胀与收缩等方面意味的充 分表现。可以使用电脑制作。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减 法 混 合 作 业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空 间 混 合 作 业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视觉的色彩错觉 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时经常体验到的知觉状态 具体表现在
眼睛感知的色彩效果(心理上的真实)
与
客观存在的色彩实体(物理上的真实)
之间存在的差距。 色彩视错的产生有生理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视觉在色彩上的错视现象主要有四种
色彩的色感错视
色彩的同时对比
色彩的连续对比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拓展与训练:
3.色感错觉的膨胀与收缩(进与退)训练 作业要求 — 利用图形的各块面之间的关系,充分使用冷与暖、明与暗、纯度 高与纯度低等色彩,使图形的形态上所产生的膨胀与收缩(进与 退)的色彩错觉效果。 作业步骤 — 设计一装饰性图形,在图形的各个块面上,按照一定空间、层次等 组合规律,填充各种颜色。 作业数量 — 1张,作业纸张的大小为A4。图形在12cm×12cm大小范围内。
-
凡 高 的 绘 画 作 品 阳 光 下 的 麦 田
· -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色 彩 的 错 视 进 退 效 果
-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色 彩 的 错 视 收 缩 与 膨 胀 效 果
-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制作练习范例
色 彩 的 错 视 立 体 空 间 效 果
返回目 录
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 正残像 是指在停止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保留原有形色影像的状态。 负残像 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 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视觉中的后像作用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四、色彩的易见度
人的眼睛辨别色彩的能力有一定限度,色与色过分接 近时,由于色的同化作用,使人无法辨别清楚,色彩 学上称为易见度。
三、颜色适应
你戴上有色眼镜观察外界景物时,一开始景物似乎都带有镜片的颜色。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颜色镜片的颜色在视觉上会门然消失,外界的景物 又恢复成近似原来的颜色。
当你摘下有色眼镜,景物的颜色感觉失真。
一天的色彩变化效果(早晨、中午、傍晚)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二、色彩肌理的基本分类
(1)由分量感受所带来的视觉经验积累 ——这些肌理的感受回有轻重、紧密与轻松等效果体验。
如钢铁的蓝黑色彩所 带来的重量和紧密。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2)由物体表面触觉所带来的视觉经验积累 ——这些肌理的由 来主要是人们通过皮 肤与物体接触而带来 的;表现为光滑、细 腻和粗糙等。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色彩测试表现出人的生理机能对色彩感知的作用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二节 视觉适应
第二节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有三种现象
明 暗 适 应
远 近 适 应
颜 色 适 应
第二节 视觉适应
一、明暗适应
暗适应现象 从亮处走进暗室时, 开始什么也看不见, 经过相当时间后, 才开始恢复视觉。 明适应现象 从暗处走向亮处, 在最初什么都看不清, 经几秒钟后, 视觉才恢复正常,
影响色彩的易见度的因素
光线的强弱、色彩面积的大小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易见度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
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相混合而产生出新的色彩
色彩的三种混合方法 色光混合 颜色混合 空间混合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一、三原色
三原色 不能用其他色混合形成的三种色光或三种颜色
课题时间
建议8课时,练习 1-3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第二节 视觉适应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色彩感觉是由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产生的。
人视觉感知过程中生理上的几个器官,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同时对比 (红绿并置时,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同时对比(两种色彩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由于相邻色彩在视觉上受到干扰而改变原来的色感,将同样的蓝色看成不同。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三、视觉残像
视觉残像 是由于时间因素所形成的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 受色彩对比的视错现象。
暗适应大约需要5-10分钟
明适应需要0.2秒左右
第二节 视觉适应
二、远近适应
人眼相当于一架精密度很高的照相机,能自动调节焦距。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可以自由改变厚度来调 节焦距,使物象在视网膜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投像。 因此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 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看得比较清楚。
第二节 视觉适应
二、角膜
角膜使光线折转, 把光线聚集在一块 很小的、能进入眼 球的地方。
要达到精密和正确, 角膜的表面就必须保 持光滑平整。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三、虹膜和瞳孔
虹膜使眼睛感知色彩。 色彩是由虹膜中的黑色 素作用而引成的。
虹膜的功能很象照相机 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 眼球的光量。 瞳孔是虹膜中心一个圆 形的孔,它的大小受到 虹膜放松或收缩作用而 不断变化着。
色彩的视觉残像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一、色感错视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觉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觉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觉
法国红白蓝三色国旗的色彩搭配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二、同时对比、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 是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色彩的对比现象。
连续对比 是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感受色彩色彩的对比现象。
作业提示 — 注意构图的美观性。要理性的考虑色彩叠加后在明度上的变化, 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空间感将更好。可以使用电脑制作。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拓展与训练:
2.色彩空间混合训练 作业要求 — 根据一具象画面,将原色彩效果应用空间归纳的方法,形成一定 大小、且纯度较高的色块,来表现原画面,在一定空间内使色彩 通过空间混合还原出原具象画面。 作业步骤 — 确定一具象画面,将画面用直尺按马赛克的效果用铅笔作格子状, 对每一格子内的色彩做一定的色彩归纳分析。然后在作业纸上,对 应画出每一格子的色彩。在整体上再现原画面图形。 作业数量 — 1张。作业纸张的大小为A4。图形在12cm×12cm大小范围内。 作业提示 — 色彩在归纳分析时要尽量增加纯度,注意色彩的混合规律,使空间 混合后的色彩能够恰当的得到还原。建议此作业手工完成。
木材的色彩表现出重量和紧密感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3)由生活体验的联想所带来的视觉经验积累 ——这些主要指生活的经历中所产生的感情体验,也 由其他感受引发形成的视觉经验积累。
由生活体验带来的红色联想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拓展与训练:
1.色彩的减法混合(CMYK模式)训练 作业要求 — 设计一个图形(装饰性)来充分表达色彩减法混合的效果。使用 至少4种以上的颜色进行混合,尽可能考虑到原色、间色和再间 色的使用。适当安排多重交错区域,在交叉区域产生色彩混合, 从而显示减法混合的情景。 作业步骤 — 先确定图形的主要色彩配置,再根据图形的色彩交叉来确定混合后 CMYK模式的色彩,模拟出印刷后的叠加效果 作业数量 — 1张。作业纸张的大小为A4。图形在10cm×10cm大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