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工艺原则

合集下载

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及处理工艺分析

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及处理工艺分析

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及处理工艺分析摘要:在油田的加工过程中,原油和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只有经过有效的分离,才能得到标准的原油和天然气。

通过对该工艺的不断优化,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降低投资,提高其处理效益,推动油田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处理方法前言为提高原油产量,优化原油集输、处理工艺,使原油水分的分离得到更好的利用。

通过优化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高效油气水分离技术的优点,改善石油天然气水处理的质量,确保油气集输工艺的顺利实施,实现油田的最优输出。

一、油气集输的相关介绍(一)原油脱水从油井中提取出来的石油一般都有一定的湿气,如果含水量过高,就会影响到储运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会消耗更多的设备;从含水量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是含盐的,这样会对设备和容器造成更大的腐蚀。

在炼油过程中,将水和原油一起加热,会引起水的蒸发和膨胀,使其压力增大,对正常的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进行原油外运前,我们必须进行脱水操作。

(二)原油脱气通过下面的两个装置,即分离机和稳定器,将轻烃成分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原油的脱气。

符合有关规定的原油,经纯化后,含水量不能超过0.5%,1吨含气的原油不能超过1立方米。

当原油靠近井口的时候,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形成一种气体和液体。

为了满足多个操作的要求,例如加工和储存,需要用不同的管道将气体和液体分开,这个过程称为物理和机械分离。

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分离的高效装置。

即使是对于石油、天然气和泥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按其形状,又可分为许多种,例如比较常用的垂直型分离机。

使气体产生汽化现象,使之与原油分离,就叫做原油稳定,使之与高压力组分分离,降低压力,从而达到原油的稳定性。

通常,它是最后一道加工工艺,当它达到了稳定状态,才能生产出商品油。

从国内原油的稳定性角度来看,主要是从C1到C4的分离,在稳定后,原油的蒸汽压力要低于这一区域的0.7倍,约0.071 MPa。

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艺介绍

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艺介绍

二、原油集输地面工艺流程模式
2、二级布站流程
(1)油气分输流程 原油经出油管线到分井计量站,经气液分离后,分别对单井油、
气和水的产量值进行测量,在油气水分离器出口之后的油气分别输
送至联合站。
单 井
气液混输 计量站 分井计量 油气分离
原油
联合站
伴生气
二级布站油气分输流程框图
二、原油集输地面工艺流程模式
4、有机硫含量: 不大于250mg/m3。
一、原油油气集输的概念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指标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和C4 ,在质量制定中限制的是C1+C2 及C5+的含量要求,更为合理。 1、组成要求 C1+C2含量:不大于3%(分子百分数);
C5+含量:不大于2%(分子百分数);
2、饱和蒸汽压要求 38℃时的饱和蒸汽压不大于15个大气压(绝对);
二、原油集输地面工艺流程模式
1、一级半(或一级)布站流程
一级半布站的集输流程可看作由“井口-计量站-联合站”的二级布站
流程简化而来的,即在各个计量站的位置只设计量阀门(包括几十口井
或一个油区)共用一套计量装置。
气液混输
单 井
计量阀组 分井计量
气液混输
联合站
一级半布站集输流程 特点:计量站简化为计量阀组 ,降低了投资和减小了工程量。
6、与辅助系统协调一致,并有经济性
集输系统要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具有经济性。满足国家 标准或有关规定,并且与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土建等密切 配合,协调一致。
目录
Project Progress
一、原油油气集输的概念
二、原油集输地面工艺流程模式
三、原油性质及常用术语 四、油田集输管路 五、原油集输地面主要设备

油气集输工艺(PPT 88页)

油气集输工艺(PPT 88页)
油田的这一生产特点要求油气集输系统的工程设施随 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考虑能以地面设施的少量变化去适 用油田开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
3、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a.充分利用自喷井、抽油井的能量,减少转油环节, 在有条件的油田提高第一级的分离压力,减少动力消耗;
b.流程密闭,降低损耗; c.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稳定原油、干气、 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等产品,减少油田生产的自耗气量; d.采用先进高效的处理设备,如高效分水设备、高效 注水泵等。
集输系统要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具有经济性, 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并且与供排水、供电、道路、 通讯、土建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海上油气田生产辅助设施有别于陆上油田,考虑到海 上设施远离陆地,海上运输的困难,需要设置相应生产辅 助系统。
海上生产辅助系统包括:⑴安全系统;⑵中央控制系 统;⑶发电/配电系统;⑷仪表风/工厂风系统;⑸柴油、 海水和淡水系统;⑹供热系统;⑺空调与通风系统;⑻起 重设备;⑼生活住房系统;⑽排放系统;⑾放空系统;⑿ 通信系统;⒀化学药剂系统。
油井
支 线 集 气 管 道 油气混输管道
干线集气管道
集油管道

计量站



输气总站 原油处理站
外输 外输(运)
油库
油气集输工作任务与范围
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是将分散的油井产物、分别 测得各单井的原油、天然气和采出水的产量值后, 汇集、处理成出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 天然汽油,经储存、计量后输送给用户的的油田 生产过程。 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 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油气集输工艺
张丽萍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1. 引言油气集输工艺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负责将从井口产出的混合油气进行处理、分离和输送。

在整个油气生产过程中,油气集输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油气集输工艺的基本原则。

2. 安全原则在进行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和操作时,安全是第一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安全原则:•设计和操作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守工艺设计和操作规程。

•对设备和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评估,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防火、防爆装置,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和管理规定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适应规模原则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应考虑到油气井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未来扩产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适应规模原则:•在工艺设计阶段,要考虑到油气井未来可能的最大产量,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容量满足实际需求。

•确定合适的设备和管道尺寸,并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保证流量的平衡和输送效率的提高。

•设置备用设备和管道,以便在设备维修和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定期对设备和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节能减排原则油气集输工艺应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节能减排原则:•优化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换热器、蓄能器和节能操作措施等。

•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对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减少排放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的排放。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5. 经济效益原则油气集输工艺的设计和操作应注重经济效益,以提高油气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些经济效益原则:•设备和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要合理控制,实现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是指将油气田中产出的原油、天然气等能源通过管道、船舶等运输工具进行集输和输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以确保油气能够安全、高效地从产地输送到加工厂或终端用户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

1. 油气采集与处理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油气的采集与处理。

在油气田中,通过钻井等方式开采出地下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些原油和天然气还含有杂质和其他成分,需要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离。

例如,原油中可能含有水、天然气和固体杂质,需要通过分离器和过滤器等设备进行初步的分离和处理,以获取纯净的原油和天然气。

2. 输送系统设计在油气采集与处理后,需要设计输送系统来将原油和天然气从采集点输送到加工厂或终端用户。

输送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输送距离、输送量、输送方式等。

对于远距离输送,通常会选择建设长输管道来输送原油和天然气;对于近距离输送或小规模输送,可以选择使用集装箱、罐车等运输工具。

3. 输送工艺输送工艺是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对于原油的输送,通常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

管道输送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但也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防腐蚀、安全监测等技术要点。

对于天然气的输送,可以选择管道输送或液化天然气(LNG)的方式。

LNG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优点,适合远距离输送。

4. 输送安全管理在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中,输送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原油和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将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输送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防护措施,以确保输送过程的安全稳定。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危险源管理制度,以应对突发事件。

5. 终端加工与利用最后一个环节是油气的终端加工与利用。

原油需要经过炼油厂的加工,提炼出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浅析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

浅析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

浅析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摘要: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作是指将油气从油田作业的生产端收集起来,并进行密闭储存运输,将储存好的油气进行长距离管道或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运输,运输至目标使用地点。

本文主要对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引言油气集输工作就是要求在原油生产的过程中,集中收集开发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等产品。

并且向固定的炼油点输送,但是在进行油气集输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油田企业设置了太多的采油点,而且采油点到炼油点的距离设置不合理,所以需要铺设多而复杂的管道。

1油气集输的设计原则(1)尽量减少采油的中间环节。

(2)充分维护整个生产体系的产油量稳定。

(3)充分采用密闭技术,善用地层。

(4)提炼后的合格产物必须达到生产条件,然后充分回收使用。

(5)实行现代智能化控制方式,显著减轻人工作业的强度,大大减少人员作业周期。

(6)集输过程要符合三去三回收的特点,合理布局生产流程。

2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2.1丛式井组油气生产噪声污染控制技术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兼顾造价、运行、维护多方面的因素;降噪设备和材料性质、燃烧性能符合要求,露天设备及设施防腐按长期使用进行设计;降噪设备不影响设备的结构安全,结构载荷满足要求;噪声防护设备的使用寿命符合要求。

同时应考虑降噪设备的适应性,降噪设备在机组各种工况条件下能可靠、稳定地连续运行;能够满足外部条件变化时的使用强度和维护强度;噪声治理工艺方案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影响设备大小和作业,以及设备返厂维修的吊装及运输工作;2)降噪设施的设置、噪声控制方案的选择及施工应方便日常检修和运行;3)不会对运行和检修人员日常巡检、抄表、例行维护等工作造成影响。

对于井上设备,如案例一中针对页岩气平台设备通过调整其布局方位可部分降低其噪声值,且通过将设备进行电代油动力优化可达到各敏感点控制要求。

而案例二中修井机设备所处环境并未被电网覆盖,故无法进行动力优化,且由于设备体量过大,因此在修井机设备与居民楼之间设置声屏障。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
目前油田上采用的井场集输流程基本上包括有, 单管混输流程、双管掺液流程、三管伴随流程、单 管掺液环状流程、井口提捞回收流程等。
二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12
(二)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
掺水降粘流程示意图
二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13
(二)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
油气混输单管集油流程示意图
二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二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一)油气集输原则
油气集输概念的定义: 把油田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 天然气进行收集、初步加工输送到油库和天然气用 户的整个过程所采用的集输顺序和方法称为油气集 输 流 程。
8
油 气 集 输 流 程 一 般 要 根 据 每 个 油 田 油气性质、生产管理、经济情况等等而定,一般的 油气集输流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根据油田油气性质和地下情况,采取适当的工艺 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长期合理开发的要求; ② 整个生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采输平衡。 集输泵站或油库要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四合一装置 抽油井 自喷井 四合一装置 加热炉
油井
除油器 加热炉
分离器
脱水器 输油泵 储油器 输油泵
储油罐
18
二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16
(二)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油田 的不断扩大,进入开发建设过渡 带和中低渗透层区块,并采用面 积井网的开发方式。为适应这些 区块的地层渗透率低、能量小、 产量低等特点,在总结萨尔图流 程的基础上,先后提出并推广采 用蒸汽伴随、热水伴热、掺热油 或掺热水的计量站流程。
油气集输系统
一 二 三 油气集输工程概述 油气的收集与输送方式 计量站、转油站、联合站、 油库的功能 四 油气集输系统重点工艺、设备介绍 五 萨北开发区油气集输系统介绍

油气集输工艺

油气集输工艺


注水泵
计量站
五、 集输工艺流程
集输工艺流程要求 (1)满足采油生产要求 (2)适应性强 (3)降低集输油、气损耗 (4)充分利用井口的剩余能量 (5)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6)自动化程度高
五、 集输工艺流程
一、集输工艺流程方式
按计量方式分类 按油气的收集方式分类
按加热方式分类
单井计量
集中计量 油气分输
在20℃时,密度大于0.9161g/cm3的原油。稠油又可按黏度
大小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
➢ 5、特稠油

温度在50℃时,动力黏度大于10000mPa * s,切小于
或等于50000mPa * s的稠油。
三、油气集输主要术语
❖ 6、超稠油 ❖ 温度在50℃时,动力黏度大于50000mPa * s的稠油。 ❖ 7、高凝原油 ❖ 含蜡量大于30%,凝固点高于35℃的原油。 ❖ 8、净化原油 ❖ 经脱出游离和乳化状态的水、脱盐、脱酸后,符合产品标准
一、分离器
油气分离设备的归类 离心式




重力式



混合式
一、分离器
油气分离设备的归类 离心式




重力式



混合式
一、分离器
油气分离设备的归类
离心式




重力式



混合式
一、分离器
两相分离原理
重力分离
聚结过滤
撞击、改变流 向,改变流速
离心分离
一、分离器
油气两相分离(气中除油)
不大于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第一节油气集输工艺原则将油田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工艺流程为集输流程。

一个合理的集输流程必须立足于油田的具体情况,如油、气、水的性质、开发方案、采油工程方案、自然环境等。

特别是在大庆西部外围油田,由于油藏储量丰度低,地质条件复杂,动用风险大;同时由于地面条件差,很多油田区块小,分布偏远零散,与已建系统依托性差,建设难度大,导致了部分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差,甚至面临无法动用的局面。

为此,根据“整体部署、分步实施、跟踪研究、及时调整、逐步完善”的开发部署,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优化工作,总结出一种适合大庆西部外围油田发展的地面建设模式。

一、总体布局油田内井、站、库、厂、线的布置,应根据本身及相邻企业和实施的火灾危险性、地形和风向等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1)油气生产站场宜布置在城镇和居民区的最小风频风向上风侧,并在通风良好的地段。

(2)油气站场的位置应靠近道路、电源、水源、通信线的节点,并且应布置在有利于排除地面雨水的地方。

(3)油气集输各类站场按输油、输气的用户方向确定集输方向,尽力避免流向迂回,以节约能量。

(4)生产井与计量站间的出油管线呈辐射状布置,计量站位于中心,可以使出油管线线路最短。

(5)在总平面分区布置的基础上,油气及热力管线、供水及排水管线、电力及电信线路应尽量缩短长度。

在满足水力、热力计算条件的情况下,线路布置应力求整齐划一、美观大方。

(6)各种管道、线路靠近道路,形成管廊带。

工程设施集中建设,以减少占地,方便施工和生产管理。

(7)满足开发方案、采油工程方案对地面工程的要求,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简化地面工艺,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能耗。

(8)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油、气、水集输及处理应满足环境保护标准,做到不排放污油、废气和污水。

总之,为了提高油田开发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需要根据油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站。

通常采用三种布站方式:计量站一中转站一脱水站三级布站;阀组间一中转站一脱水站两级半布站;阀组问(带混输泵)一脱水站一级半布站。

二、集输流程将油气集输各单元工艺合理组合,即成为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

其中各工艺单元可以分为:站外集油工艺、转油站处理工艺、脱水站处理工艺,以及输油工艺等。

其中集油工艺中常见的流程有:三管伴热流程、双管掺水流程、环状掺水流程、树状电加热流程,以及单井拉油流程。

转油站处理工艺有:三合一转油站流程、四合一转油站流程、混输转油站流程和脱水转油站流程。

脱水站处理工艺有:两段脱水(三相分离器加电脱水器)流程和五合一(分离、沉降、缓冲、加热、脱水)流程。

第二节集油工艺一、集油流程(一)三管伴热流程本文由阿果燃气英才网整理上传至百度文库三管伴热流程是用1根管线由中转站供热水至计量间,通过分配阀组分配到各井口,其回水管线与集输管线包在一起对集输油气伴随保温。

由于其热效率低,管线长,散热量大,目前油田已不采用。

(二)双管掺水流程双管掺水流程,每El油井有单独的出油管线和掺水管线(管径一般为50~lOOmm)。

为了实现把油井产液送往计量站,利用掺水管线将热水在井口掺入,然后和油井产液一起管输至计量站。

计量站内设计量分离器1台,轮流计量每VI油井的油气产量,然后与其他油井产液汇合输往转油站或集中处理站,见图2—1。

每个计量站一般管辖油井不超过20口,有11井式、16井式、18井式计量站,每个转油站管辖井数不等,大约100口井左右。

对于水驱集油系统不宜设固定热水洗井设施,可以采用机械、化学或其他清、防蜡措施。

对于聚合物驱集油系统、三元驱集油系统,可以设固定热水洗井设施。

(三)环状掺水流程环状掺水流程也就是多井串联集油流程,首先从集油阀组间输送掺水到第一口井,然后到若干口井,共用一根管线,将油井产液和掺水输回到集油阀组间,再送往转油站或集中处理站,油井计量采用软件量油仪。

每座集油阀组间管辖油井一般不超过30口,每座阀组问管辖集油环不宜超过6个,每个集油环管辖油井一般为3~5口,见图2—2。

本文由阿果燃气英才网整理上传至百度文库(四)树状电加热流程对自产液不能满足集油需要的区块,可以采用电加热单管集油方式。

这种流程一般不设集油阀组间,油井产液在井12I经过电加热器升温,再利用电热管道保温。

各油井支线分别挂到于线上,通过几条干线把油井产液集输至转油站或集中处理站。

树状电加热流程见图2—3。

(五)单井拉油流程对于零散井也可以采用单井拉油集油工艺,这种流程采用九合一多功能处理器,油井产出的油气水直接进入多功能处理器进行分离、沉降、储存,达到一定数量后,利用自分离的天然气加热,装入罐车,拉运到卸油点,见图2—4。

二、集油工艺相关技术及设备(一)单井计量1.计量车本文由阿果燃气英才网整理上传至百度文库单井计量车由计量系统(由一次表和二次表组成)、配电系统、扫线及油压模拟系统、加热保温防腐系统及拖动系统五部分组成。

其工作流程为:计量时先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开关,打开空气压缩机进行井口压力模拟,当压力读数与井口回压相同时,让油井产出液进入计量罐,进液稳定后,开始记录二次表读数(计量前质量)和时间,计量完成后再记录时间和质量,然后再打开空气压缩机,将计量罐内液体压入环管线,计量过程结束其工作原理见图2—5。

单井计量车测量的是一定时问内油井的产液量,根据测量时间,折算为24h产液量。

计量车适用于平稳出油井,可以模拟井口油压,较为真实地反映产量波动情况。

对于气量大、压力高的井,量油时安全阀易启动,模拟压力下降,使量油值波动较大,对间歇出油井更不适合。

计量车量油与分离器量油相比平均误差为2.1%。

从现场应用看,计量车的最佳测量范围是3—30t/d,产量过高则人工模拟回压的精确度下降,增加了人为误差,对于产量过低的油井及大部分间歇出油井计量误差较高。

2.翻斗计量井口产液由计量装置的进口管线进入罐体内,油、气、水分离,形成气在上部。

油水混合液进入翻斗内,翻斗上有一调节平衡的平衡块,翻斗的重心由其内液体与平衡块的位置决定。

计量时将平衡块调好,确定每斗自然下翻时的产液,当液体进入一个翻斗并达到自然下翻量时翻斗下翻,另一斗开始进液,如此连续记录在一段时间内翻斗所翻落的次数和每斗的质量,可以折算出日产液量。

翻斗计量装置工作原理见图2—6。

本文由阿果燃气英才网整理上传至百度文库翻斗计量装置具有体积小、流程简单、方便管理、计量准确、投资少等特点,能够很好适合间歇出油井。

并且能够连续量油,地解决泵况不正常、气液比高的油井计量困难的问题,量油只与磁场变化有关,与声控元件相比,不受噪声干扰,由于该装置采用电磁原理计数,生产管理精度高,通过现场人工记录与计数器记录对比,数据完全符合。

从应用效果来看,如果每口计量精度能够满足开发需求,使用效果良好。

但是该装置只适于单井计量,方便,井都安装,工程投资成本较大。

3.软件量油软件量油主要有示功图测试和动液面测试两种方式,由于动液面测试需要时间比较长,位移因此目前主要采用示功图测试。

其工作原理是:载荷、位移二合一传感器将光杆载荷、转换电路,转换的数字信号经D位12A/的数值转变为电压信号,送至载荷位移放大板的计算冲次,下死点,无线方式传输给仪器主机。

仪器主机自动判断抽油井工作周期的上死点、同时储存在采集完毕后将示功图显示在屏幕上,然后采集一个完整周期的载荷和位移数据,仪器中。

载荷、位移等数据以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在仪器电路板数据存储区内。

目前而且由于工程投资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计量方式的精确度在不断提高,在新建产能区块应用较多。

)井口工艺(二)电热带保温、组合阀掺水保温1.井口保温(左右,在严寒的。

10C在大庆西部外围油田,油井产量低,井口温度低,出口温度在冬季,为了防止原油在井口出现冻凝现象,需要对井口进行保温。

目前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碳纤维电加热带保温和组合阀掺水保温。

电加热带为管外缠绕电加热带层,碳纤维电加热带保温:主要由井口变压器提供电源,整理上传至百度文库本文由阿果燃气英才网外围包覆耐高温绝缘层的碳纤维电热线和纤维编织带,在电加热带层外有阻燃保温层,保温层外为护层。

这种保温形式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伴热效果好,但是一旦破坏很难维修,给使用单位带来一定的困难。

组合阀掺水保温:针对目前采油井口散装阀组占地面积大、工艺安装量大、保温困难、防盗性能差等技术问题,研制了一种环状流程井口组合阀。

这种组合阀集多阀于一体,将环管线引到组合装置中与出油管线一起保温,内部阀体、生产管、套压管、定压放气管等易冻部位全部保温,彻底解决防冻问题。

这种组合阀不仅适应连续生产的油井,而且也能解决间歇出油或间抽的油井井口保温问题,因此这种组合阀在环状集油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套管气回收技术西部外围油田有着丰富的伴生气资源,如果将这部分伴生气放空,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伴生气进行回收。

最初使用的是一种油井套管气回收阀,包括挡销、单流阀、阀罩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动作灵敏,便于安装、拆卸和冬季保温,使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回收套管中的伴生气,同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出油管线内液体向套管倒流。

目前,随着组合装置的推广应用,单体的套管气回收阀逐渐被井口组合阀所代替。

组合阀靠定压放气阀将套管气放人出油管线进入集油系统,输送到处理站进行分离、处理、使用,使套管气得到回收利用。

3.井口防盗外围油田地处偏远,很多油井靠近村屯,偷油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目前油价居高不下,使偷油现象更加猖獗。

这种情况仅仅依靠油田保卫力量远远不能制止,因此井口防盗装置显得尤其重要。

从最开始的井口防盗取样器,到井口防盗房,到目前使用的井口组合阀,管理部门用尽各种办法来保证油田的安全生产。

(1)井口防盗取样器。

井口防盗取样器属于对防冻取样器的改进,去掉原取样器作为开关用的操作手轮,使丝杆末端隐蔽在取样器内,开关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这种井口防盗取样器可以解决从井口取样器上随意放走原油的问题。

(2)井口防盗房。

采用井口防盗取样器后虽然不能从井口取样器上偷油,但是其他阀门照样可以被放油,因此设计了一种井口防盗房。

这种房子比较大,将整个井口装置都罩在其内,采油工人依靠厂家配置的防盗门钥匙,打开防盗门进行日常巡回检查。

这种井口防盗房彻底杜绝了偷油现象,但是通风设施不完善,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造价高、油井作业不方便等因素,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3)井口组合阀。

井口组合阀是针对目前采油井口散装阀组占地面积大、工艺安装量大、保温困难、防盗性能差等技术问题而研制的。

由于所有的阀门都不带手轮,没有专用的工具无法打开,并且所有阀门都隐蔽在组合装置壳内,因而有效地防止了偷油现象的发生。

第三节油气处理工艺一、转油站处理工艺油井产出液通过集油管网并依靠机械举升剩余压能及外界补充的热能流入转油站,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