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逃生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地震逃生知识宣传内容

地震逃生知识宣传内容

地震逃生知识宣传内容
地震逃生知识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预警和应对:在地震发生前,可能会有一些预警信号,例如地面的轻微震动、水位的波动等。

如果观察到这些信号,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躲避到桌子下、墙角等处,避免被掉落的重物砸伤。

2. 逃生姿势:在地震发生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如俯身下蹲,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头部受到重物冲击。

3. 紧急避难所: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无法逃出建筑物,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例如承重墙的墙角、承重梁下等处。

同时应该注意保持呼吸畅通,避免被灰尘或瓦砾堵塞口鼻。

4. 保持通讯:在地震发生后,应该尽快与外界联系,告知自己的位置和情况。

如果有手机等通讯设备,应该尽快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便救援人员及时了解情况。

5. 不要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或出现故障,使用电梯会增加被困的风险。

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6. 保持镇静:在地震发生时,应该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

同时应该尽快采取应对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上是地震逃生知识宣传内容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震常识及逃生知识

地震常识及逃生知识

地震常识及逃生知识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地壳运动,通常伴随着地面的震动和声响。

地震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了解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是关键。

地震常识:
1.地震会预警吗?-目前没有准确可靠的方法预测地震,但是
科学家们会通过测量地震前的地壳变化,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

2.地震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头部和颈部是身体最重要的部位,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者在门口的门框下蹲下,保护头颈。

3.地震后应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避开燃气管道和电线等易
燃物品,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火灾和气体泄漏。

逃生知识:
1.逃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了解安全出口和灭火器设备的位置,并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燃气、电气设备等,防止安全隐患。

2.地震来临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逃生?首先要镇定自如,
保持冷静。

如果墙体有坠物飞来,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者找个角落蹲下避难。

如果可以沿着安全通道逃生,可以迅速逃到安全区域。

3.在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在火灾中,保持冷静。

如果楼道
内有浓烟和火焰,应该沿着墙壁走到安全出口。

如果无法逃脱,应该紧闭门窗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了解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有利于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极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逃生自救能力,人们需要了解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以及四大常识。

一、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1.别惊慌,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心理调整好,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是否处于危险环境。

2.保持原地就地,迅速寻找安全位置。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保持原地不动或就地躲避。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选择合适的安全位置,像桌子下、沙发下、墙角等附近,注意避开易碎物品、玻璃、照明灯具等可能会掉落的物品。

3.避免乘坐电梯。

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出现故障,所以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如果你已经在电梯内,应立即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保持电梯停在其中一楼层,尽量避免被困。

4.不随意逃生,避免拥挤。

地震发生时,很多人都会选择逃生,避免拥挤,不要随意跳楼、乱窜,要尽量选择避开人员密集区域,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5.防护头部,保护颈部。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用手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物体旁边,减少伤害。

同时,要尽量避免头部和颈部的碰撞,以减少颈椎的受伤。

6.迅速关闭燃气阀门。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关闭燃气阀门,避免燃气泄漏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的灾害。

7.寻找避难场所,远离危险区域。

在地震安全区域内,要寻找较为安全的地方,如室外广场、开阔安全的区域等。

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坍塌可能性较大的地方等危险区域。

8.迅速逃生,避免滞留。

在地震过程中,要迅速逃离威胁生命的场所,不要滞留在可能会坍塌的建筑物下。

保持冷静,判断逃生的最佳时间和途径,合理安排逃生路线。

9.注意自救,互救。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自救,尽量不受伤害。

同时,要互相帮助,尊重弱势群体,避免恶性拥挤和踩踏事故。

二、地震四大常识:1.地震的表现形式:地震通常会伴随着地面的震动、晃动和摇晃,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倾斜、垮塌、破损等情况。

同时,地震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土石流等。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简单12条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简单12条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简单12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能力,以下是地震逃生自救的常识,共计12条。

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定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2. 找到避难点:地震发生时,要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点。

避难点可以是桌子下面、墙角、柱子旁边等可以提供保护的地方。

3. 迅速撤离: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内,要迅速撤离建筑物。

不要乘坐电梯,而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以免被困。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有可能发生故障,导致被困。

因此,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使用电梯。

5. 远离玻璃: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远离玻璃窗、玻璃门等易碎物品。

地震时玻璃可能破碎,会造成伤害。

6. 保护头部:地震发生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可以用双手或其他物品将头部保护起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7. 不要乱跑:地震发生时,不要乱跑,以免被物品砸伤或跌倒。

要尽量保持稳定的姿势,稳住身体。

8. 注意逃生通道:在地震发生时,要留意逃生通道的情况。

如果有墙体倒塌、门窗被堵住等情况,要及时寻找其他逃生的方式。

9. 避免堵塞出口:地震发生时,要避免堵塞出口。

不要将物品堆放在门口或走廊,以免发生地震时无法迅速逃生。

10. 防止火灾: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可能会发生电线短路等情况,导致火灾。

要及时关闭燃气、电源等设备,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11. 注意余震:地震发生后,往往会有余震。

在余震期间,要继续保持警惕,避免靠近可能崩塌的建筑物。

12. 等待救援:如果地震发生后你被困在废墟下,要尽量保持镇定,等待救援。

不要轻易尝试自己脱困,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地震发生时,逃生自救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这些常识,能够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找到避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常识,提高自己的地震逃生自救能力。

地震应急逃生安全小常识大全

地震应急逃生安全小常识大全

地震应急逃生安全小常识大全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做1、保持冷静,不慌张,沉着应对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动作要迅速,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无谓的伤害或不必要的损失。

很多既往的案例都充分说明:沉着应震,临震不慌,将自己的既有知识技能都发挥出来,避震效果最好。

面对地震盲目逃生,拥挤、踩踏、跳楼等造成死亡或伤残,都是可以避免的。

2、因地制宜,不要墨守成规每个人在震时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所进行的活动千差万别,面对的地震险情也各式各样,因此,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例如,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居住在平房还是楼房?房子是不是坚固?是跑出室外避震,还是在室内安全处等待?室内的桌椅是否足够结实?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环境条件不应教条的采取一致的措施应急避震。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利用身边的环境,发挥自己的避震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合的方式避震。

3、行动果断,不要因为犹豫耽误避震时间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给你逃生避震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能否安全避震,就需要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容不得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特别是有些人本已经逃出屋外,由于贪念屋内财务,又转身回去寻找,结果自己被埋压。

使本来的成功避震变为自己主动送命的过程。

4、身处公共场所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行动如果地震时你处在公共场所,身边人员较多,那么擅自行动,没有秩序,只顾自己的避震行为可能使自己遭遇更大的不幸,还可能连累别人失去避震的机会。

公共场所通常有紧急疏散指示、路线,如果能够按照紧急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大量人群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充分的保障自身安全。

而一旦有人不听从指挥,横冲直撞,打乱了疏散的秩序,很可能是耽误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家庭避震秘笈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

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

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0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0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0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室内应急防震行动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

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

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

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

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

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图13。

2)。

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地震安全逃生知识

地震安全逃生知识

地震安全逃生知识如下:
1.尽快关闭电源、燃气,选择空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2.地震来了,千万不要跳楼,要马上远离门窗、外墙,不躲在木床、桌子下面,可以选择
不易蹋、空间小的厕所、浴室、厨房里躲避,还可以选择紧靠衣柜的墙角边蹲下,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这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如果建筑物倒塌,撞击在这些大型木材物体上,会有一定的反弹力与架空,有可能会在靠近它们的地方留有一个空间,物体越大,
越坚固,留下的空间就会越大,这个空间被叫做地震的“生命三角”,躲在这些地方,可以将室内的伤亡率由90%降低为2%。

3.不要慌不择路地往外跑,当大楼倒塌时,很多人是在门口,被门框、砖瓦、广告牌、水
泥板、碎玻璃等砸死。

所以就算楼梯看起来是正常的,也要远离楼梯。

4.如果地震时正在使用煤气或电源,一定要记得随手关闭,然后才迅速躲避,地震引起的
火灾也是很严重的灾情,尽可能减少起火的苗头。

地震前出现来自地下的雾气。

5.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

震后应有序撤离。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
防余震。

6.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
物体。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可能坠落的物品。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救,因为大声呼救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以上是地震安全逃生知识供您参考。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掌握地震逃生自救常识,可以有效提高自救和逃生的成功率,减少伤亡。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震逃生自救的常识和方法。

一、地震前的准备在地震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首先,要了解家庭、单位或学校的应急预案,知道逃生通道和避难地点。

其次,要定期参加地震应急演练,熟悉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另外,要准备好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手电筒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自救方法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避免站立在窗户、玻璃门等易受破坏的地方。

2. 躲避掩护:如果在室内,应躲避到桌子、床下或墙角等坚固的掩护物下,保护头部和颈部。

避免站立在门框旁边,以免被挤压。

3. 迅速撤离:如果在室外,应迅速撤离建筑物,远离高楼、电线杆等易坍塌的地方,避免受伤。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电梯,选择楼梯逃生,以免被困。

5. 保护头部:在逃生过程中,要用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物体砸伤。

6. 注意逃生通道: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避开狭窄的通道和易堵塞的地方,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

7. 避免聚集:在逃生过程中,要避免人群聚集,以免造成踩踏事故。

8.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手机通讯畅通,及时与家人或同事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情况。

三、地震后的自救方法1. 确保安全:地震过后,要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避免继续受伤。

2. 寻找避难地点:如果建筑物受损,应尽快撤离,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避免次生灾害。

3. 救援自救:如果有被困人员,要尽力施救,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陷入险境。

4. 求救信号:如果被困,可以利用敲击墙壁、发出声音等方式发送求救信号,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

5. 保持通讯:地震后,要保持手机通讯畅通,及时与家人或救援人员联系,告知自己的位置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与逃生基本知识
发生较大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位住在楼房里的干部突然被地震惊醒。

由于这位干部平时懂点地震知识,所以当他感到地震颠簸时,迅速钻到桌子底下,五、六秒种后,房顶塌落。

直到中午,他被救出后,深深感到要不是自己果断钻到桌子底下,早就没命了。

他说是地震知识救了他的命。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

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1、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大多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地震。

2、遇到地震要冷静逃生不可乘电梯。

发生地震的时候,如果正好在室内,应保持镇定并选择较理想的地方就近躲藏。

3、教室避震就近藏盲目乱跑无希望。

在学校等人员集中场所遇到地震时,如果正在上课,要迅速抱头、闭眼、就近躲在各自的课桌底下沿边角处,待地震过后再有次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切勿盲目乱跑。

4、身在高楼勿近窗结实支撑物下藏、地震到来时,如果正好在公共场所,千万不要
紧张慌乱,到处乱跑。

应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就近躲在结实的支撑物下。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

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地震前还会出现地声与地光等现象。

地光明亮而恐怖,地震强烈而怪异。

一、瞬时抉择,珍惜12秒自救机会
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

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

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公里,最先到达地面。

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以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

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公里,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

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

因此,家庭及自我救助便主要是在P 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

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到是地震发生了。

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我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一般称为12秒自救机会。

根据对唐山地震部分幸存者的调查,震前有很多人觉察到了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其中有5%的人判断出地震即将来临,迅速逃离建筑物保全了性命;而大多数人并未立即想到地震,行动迟缓,失掉了这最后的逃生机会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一定要吸取这血的教训,普及有关12秒钟自救机会的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伤亡。

二、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
1、平房。

一般来说,平房要比楼房安全得多,若采取的措施不当,同样也会造成较大的伤亡和损失。

如果震前听到地声、看到地光,可迅速撤离。

一旦撤出后,切忌返回,例如,唐山钢铁公司李志芬,唐山地震前听到地声后立即外逃,跑出后想到妹妹还在床上睡觉,返回救妹时同被砸埋在屋里。

如果感到地动而来不及撤离时,最好是躲避到坚固的家具下。

平房房顶较轻,躲在床下或桌子下是比较安全的。

如住在楼房,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为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

要注意
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3、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大型公共场所避难措施:不要惊慌失措,切忌乱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最好找器物罩在头上,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

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大地震中自救8法
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

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空气。

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要节约使用代用品和水。

要尽量节省气力,可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