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孙权劝学》《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孙权劝学》《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阅读练习及答案(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答案: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答案:(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
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
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
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分)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等到及鲁肃过寻阳()(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13. D.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有删改)【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
⑦华:花。
⑧诡僻: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xiāo)腹:腹中空虚。
⑱极:同“亟”,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时文固不可不读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朝华夕落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后思通其义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记得网的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当道,当权。
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一.阅读全文做题。
1.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
2.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答:3.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孤”是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是_____________。
4.文段选自《》,是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_。
司马光是_______(朝代)_______家,_________家。
5.“博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什么?答:8.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
9.《孙权劝学》中涉及三个人物:孙权,鲁肃,吕蒙。
你能不能说说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他们的别的故事。
(五十字左右,任写一个)10.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写成下列各题。
(以下为2004年宁德巿中招题)(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1炳烛:点烛。
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3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略)1.下面句子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贫者语于富者曰 D。
游于是乎此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4《孙权劝学》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训练《孙权劝学》《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0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分)(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与答案

《孙权劝学》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见:了解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三.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4.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四、课文理解1.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 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3. 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1)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高水平。
4. 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中考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中考题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于厅事之东北角C。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
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 ______________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_____________ 史书。
2、 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 )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4、 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 •恐已暮矣()C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不超过五个字)10、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书是 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 (人 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通史,记载了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_________ 共1362年间的史事。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
盲臣安敢戏君乎 () D 。
及鲁肅过寻阳(),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 ) 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冋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 .把B .被C .用2•即更刮目相待()A •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 •于是B.却C •只,仅仅4•结友而别()A •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______________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_____________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 )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山中杂诗》中描绘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美丽幽静之景的诗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诗中突出表现山中奇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竹里馆》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
诗中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13、《峨眉山月歌》中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语短情长,《峨眉山月歌》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春夜洛城闻笛》中以声传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 ;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16、《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山中杂诗》(吴均)18、《竹里馆》(王维), 。
19、《峨嵋山月歌》(李白), 。
20、《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
21、《逢入京使》(岑参), 。
22、《滁州西涧》(韦应物), 。
2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
24、《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
25、《约客》(赵师秀)26、《论诗》(赵翼)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
迟,晚B。
怎么C。
再次,重新D。
到”的时候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9、年纪大事务多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