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线工作原理
双绞线工作原理

双绞线工作原理
双绞线是一种电缆结构,由两根细丝制成,通过将两根细丝以一定的扭转方式缠绕在一起形成双绞结构。
双绞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两根绞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抵消效应。
当一个电流经过一根导线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如果只有一根导线,那么该磁场会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可能会干扰到周围的电路。
而双绞线的结构则能有效地减少这种干扰。
由于双绞线由两根细丝以扭转方式缠绕在一起,两根细丝之间会形成一个互相对称的结构。
当电流通过其中一根导线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而这个磁场的方向会与第二根导线上的电流相反。
这种互相对称的电流和磁场的排列方式可以使得双绞线产生相互抵消的效果,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另外,双绞线还可以通过增加绞距(即两根细丝之间的扭转间隔)来进一步提高干扰抵消效果。
较大的绞距可以增加两根细丝之间电流产生的交织程度,从而进一步减少电磁干扰。
因此,在设计双绞线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绞距。
总之,双绞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两根细丝以特定的扭转方式缠绕在一起,利用其互相对称的电流和磁场排列来抵消电磁干扰的产生,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双绞线原理

双绞线原理双绞线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它采用了双绞线原理。
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绞合的导线组成,其中每根导线都是由多根铜线细丝组成。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双绞线原理的基本概念1.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过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中进行传输。
2. 电磁干扰当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时,会与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信号衰减信号衰减是指数据在通过长距离传输介质时逐渐失去能量而变得弱化。
这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
4.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相互绞合的导线组成的传输介质。
每根导线都是由多根铜线细丝组成,它们被绞合在一起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二、双绞线原理的工作原理1. 电磁干扰的减少由于双绞线中的两根导线是相互绞合的,它们会互相产生电流并形成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可以有效地抵消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从而减少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2. 信号衰减的减少双绞线中每根导线都是由多根铜线细丝组成,这些细丝被绞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更加坚固的结构。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失去能量而变得弱化,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双绞线原理的分类1. STP(屏蔽双绞线)STP是一种采用屏蔽材料对双绞线进行屏蔽处理以进一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的双绞线。
它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长距离传输。
2. UTP(非屏蔽双绞线)UTP是一种不采用屏蔽材料的双绞线。
它通常用于低速数据传输和短距离传输,如家庭网络和办公室网络。
四、双绞线原理的应用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通过使用双绞线,以太网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稳定性。
2. 电话系统电话系统也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通过使用双绞线,电话系统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和稳定性。
3. 家庭网络家庭网络通常使用UTP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的重新阐释

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的重新阐释标题: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的重新阐释引言: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电磁波抵消成为实现高速、稳定信号传输的重要技术之一。
其中,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通过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传输信号过程中有效抑制了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
本文将重新对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进行阐释,深入探讨其多个方面,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
主体:一、双绞线的结构与原理1.1 双绞线的构成和结构1.2 双绞线的特性和性能1.3 双绞线的工作原理二、电磁波抵消的机理2.1 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问题2.2 双绞线的电磁波抵消原理2.3 电磁波抵消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方法三、双绞线电磁波抵消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中的应用3.2 电信与通信行业中的应用3.3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的应用四、双绞线电磁波抵消技术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4.2 挑战:抵消效果的限制和适用范围五、对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的观点和理解5.1 观点一:双绞线电磁波抵消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5.2 观点二: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应用范围的拓展和创新5.3 观点三:双绞线电磁波抵消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结论: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信技术,在实现高速、稳定信号传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双绞线的结构与原理、电磁波抵消的机理、应用领域以及其优势和挑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技术。
双绞线电磁波抵消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创新空间。
然而,同时也需要面对抵消效果的限制和适用范围的挑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相信双绞线电磁波抵消技术将在通信领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对双绞线电磁波抵消原理的重新阐释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原理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原理双绞线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信电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系统、以太网等领域。
它的制作实验原理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材料准备、制作步骤和实验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双绞线制作实验之前,我们先要准备所需的材料。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材料:1. 电缆芯线:一般使用铜线作为电缆的导体材料,因其导电性好、成本低廉。
2.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常用的有PVC、PE、FEP等,其主要作用是对电缆的导体进行绝缘保护。
3. 阻燃材料:阻燃材料用于保护电缆免受火灾等危险,常用的有PVC阻燃料等。
4. 外护套材料:外护套材料用于对电缆进行保护,增强其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一般使用PVC材料。
二、制作步骤1. 导体编织:将数根细铜线编织在一起,形成一根粗的导体,这样可以提高电缆的传输性能。
2. 经过导体的表面处理:在导体的表面进行镀锡或镀银等处理,以提高电缆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3. 绝缘处理:将绝缘材料涂覆在导体的表面,保护导体不受外界干扰,防止导体之间发生相互干扰。
4. 双绞:将两根经过绝缘处理的导体以特定的方式交替缠绕在一起,形成双绞线结构。
5. 阻燃处理:将阻燃材料涂覆在双绞线的外表面,提高电缆的阻燃性能,确保电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6. 外护套处理:将外护套材料涂覆在整个双绞线的外表面,保护电缆的内部结构免受外界物理损伤。
三、实验原理1. 降低串扰:以太网等高速传输要求双绞线具有良好的抗串扰性能。
双绞线中的两根导体通过双绞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减少导体之间的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2. 提高抗干扰性能:由于双绞线中的两根导体紧密交织在一起,能够相互屏蔽干扰信号的入侵,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性能。
3. 减少传输损耗:双绞线采用导体编织和表面处理的方式,能够减小电缆的电阻,并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
4. 增加电缆的柔韧性:双绞线结构相对紧凑,使得电缆更加柔韧易弯曲,适合于各种安装环境。
双绞线作用

双绞线作用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导线(通常是铜线)紧密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电缆。
它通常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特别是在网络和电话系统中广泛使用。
双绞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两根绝缘导线以相互缠绕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损耗。
双绞线的工作原理基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在电力线路和其他电磁场的影响下发生的信号干扰。
这对于传输高频信号尤为重要,因为高频信号特别容易受到干扰。
在双绞线中,两根绝缘导线分别携带相反的电流信号,这样它们的磁场就会相互抵消,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双绞线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无屏蔽双绞线是最常见的类型,它由两根绝缘导线组成,没有其他屏蔽层保护。
这种类型的双绞线适用于一般的数据传输,如家庭网络和办公室网络。
屏蔽双绞线则具有额外的屏蔽层,以提供更高的信号保护。
它通常用于要求更高的数据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的应用领域,如工业控制系统和医疗设备。
双绞线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抗干扰能力。
由于绝缘导线相互紧密缠绕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磁场相互抵消,减少了外部电磁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这就使得双绞线可以以更高的速率和更远的距离传输数据和信号,而不会受到干扰和损耗的影响。
另一个双绞线的重要优势是其成本效益。
与其他传输媒介(如光纤)相比,双绞线的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部署和维护。
它还可以使用标准的网络设备和接口,使其与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兼容,并且更易于升级和扩展。
然而,双绞线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双绞线不能传输长距离的高速数据。
在较长的距离上,信号会逐渐减弱和失真。
其次,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下。
在这些情况下,双绞线的信号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双绞线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传输媒介,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
它在网络和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双绞线屏蔽原理

双绞线屏蔽原理
双绞线屏蔽原理是通过在两个绞线之间加入屏蔽层来减少电磁干扰的效果。
屏蔽层可以是金属箔,铜网或铜编织等。
其工作原理主要依靠以下两个方面:
1. 电磁屏蔽:在双绞线中传输的信号会产生电磁场,而附近的电磁设备或信号源会产生干扰。
屏蔽层可以阻挡外部电磁场的进入,从而减少干扰。
屏蔽层中的导体可以吸收外部电磁辐射,将其引导到地面或者散射掉,从而减少对双绞线信号的影响。
2. 内部信号保护:双绞线由两根绞线组成,其中一根传输正向信号,另一根传输反向信号。
这两根绞线在传输过程中会相互抵消电磁干扰。
屏蔽层的存在可以减少相邻绞线间的相互干扰,保持信号的完整性。
屏蔽层可以起到隔离作用,避免信号的串扰和互相干扰。
通过双绞线屏蔽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对双绞线信号的影响,提高双绞线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双绞线 传输器 原理

双绞线传输器原理
双绞线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它由两根细的铜线以螺旋形绞合而成。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传输时的串扰。
双绞线的传输器是一种设备,它用于将数据信号转换成适合在双绞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双绞线传输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原始的数字信号(比如来自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数据)被输入到传输器中。
然后,传输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调制。
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器内部的调制器被发送到双绞线上。
在传输过程中,双绞线上的信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和串扰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干扰,双绞线通常会采用防护措施,比如外部屏蔽层,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接收端,另一个双绞线传输器接收到经过传输的模拟信号。
接收器会将信号从模拟形式转换回数字形式,这个过程被称为解调。
最终,解调后的数字信号被发送到目标设备,完成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双绞线传输器,我们可以实现高速、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这使得双绞线成为许多网络和通信系统中的首选传输介质。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引言双绞线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信线缆,在现代网络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了解双绞线的制造原理并通过实践掌握其制作技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双绞线的结构、性能和制备过程。
一、双绞线的结构与原理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导线组成的,通过将两根导线成对扭绞形成一条线缆。
扭绞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和电磁波的干扰,提高传输质量和速率。
在制作双绞线时,我们需要掌握两种扭绞方式,即正向扭绞和逆向扭绞。
正向扭绞的含义是将两根导线以同一个方向进行扭绞,而逆向扭绞则是将两根导线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扭绞。
这些细微的扭绞差异将在后续实验中得到验证。
二、双绞线的材料与工具要求在制作双绞线时,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 铜线:铜线是理想的导体材料,我们选择直径为0.5毫米的铜丝。
2. 绝缘材料:一种良好的绝缘材料可以保护铜线时将电信号传输。
我们选择PVC(聚氯乙烯)作为绝缘材料。
3. 剥线工具:剥线工具用于剥去铜线上的绝缘层,将其暴露出来以便后续的接线操作。
4. 扭绞工具:扭绞工具是用于将两根铜线进行扭绞,制作成双绞线。
5. 魔术胶带:魔术胶带可用于固定线缆的连接,保持线缆整洁,防止扭绞的线材松弛。
三、双绞线的制作步骤1. 剥去绝缘层:使用剥线工具,小心地将绝缘层从铜线上剥离,同时留出一小段裸露的铜线。
2. 进行扭绞:将两根铜线用扭绞工具进行扭绞,这里我们可以尝试正向扭绞和逆向扭绞两种方式,并记录两种方式下的扭绞效果和差异。
3. 固定线缆:使用魔术胶带将扭绞后的线缆固定在一起,确保连接牢固并保持线缆整洁。
4. 测试性能:将制作完成的双绞线连接到测试仪器上,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仪器,我们可以分析双绞线的传输速率、信号干扰情况以及连接质量。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扭绞方式的影响:我们发现,正向扭绞方式能够减少电磁波的干扰,提高双绞线的传输质量和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先,让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什么是双绞线1、双绞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它是由二根包着绝缘材料的细铜线按一定的比率相互缠绕而成。
图为超五类双绞线,由四对相互缠绕的线对构成,共八根线。
2、为什么要把二根线双绞?因为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自身的串扰,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它电缆上的信号对这对线缆上的干扰。
3、双绞线分类:1)双绞线按其绞线对数可分为:2对,4对,25对。
(如2对的用于电话,4对的用于网络传输,25对的用于电信通讯大对数线缆)2)按是否有屏蔽层可分为: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TP)两大类。
3)按频率和信噪比可分为:3类,4类,5类和超5类。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用上了六类线甚至七类线。
用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至少是3类以上。
以下列出各类线说明:一类: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数据传输。
二类: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I"三类: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
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四类: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
五类: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4、双绞线的性能指标对于双绞线,用户最关心的是表征其性能的几个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衰减、近端串扰、阻抗特性、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等。
(1)衰减.60衰减(Attenuation)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
衰减与线缆的长度有关系,随着长度的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
衰减用"db"作单位,表示源传送端信号到接收端信号强度的比率。
由于衰减随频率而变化,因此,应测量在应用范围内的全部频率上的衰减。
(2)近端串扰+:串扰分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FEXT),测试仪主要是测量NEXT,由于存在线路损耗,因此FEXT的量值的影响较小。
近端串扰(NEXT)损耗是测量一条UTP链路中从一对线到另一对线的信号耦合。
对于UTP 链路,NEXT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也是最难精确测量的一个指标。
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其测量难度将加大。
二、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我们今天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所用到的基本上都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缆”。
线缆的二头分别按一定的线序压在RJ45水晶头内,这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网线”。
(图为RJ45水晶头)1、什么是T568A标准和T568B标准?这是超五类双绞线为达到性能指标和统一接线规范而制定的二种国际标准线序。
可以试想:在制作RJ45水晶头时,如果没有这个标准,那么当一根由别人制作的网线的一端水晶头出现问题时,你还得去看看另一端的线序再回来做这端的RJ45水晶头,这是件多么麻烦的事。
而且很有可能由于没有使用正确的绕对而造成串扰。
T568A的线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T568B的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2、平行线与交叉线(反接线)1)先看看这二种线是如何制作的:平行线两端都使用相同的接线标准。
在通常情况下,业界都使用T568B标准!交叉线一端使用T568A线序,另一端则使用T568B线序。
2)何时使用平行线,何时使用交叉线?平行线的做用是将不同设备连接在一起:如计算机至交换机交叉线的做用是将同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如计算机至计算机,交换机至交换机。
为了让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也能用平行线连接,很多交换机上有一个UP-LINK的专用口,当你将一台交换机的UPLINK口接到另一个交换机的普通端口时,可以用平行线但上面的说法只是一般情况,现在有很多高档一点交换机的端口对线序都是自适应的,很少用到交叉线。
3、传输距离与速度;~H超五类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5米,平均传输速度为100M(最大峰值155M)。
前提是双绞线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达到超五类双绞线的标准。
1)先看看这二种线是如何制作的:平行线两端都使用相同的接线标准。
在通常情况下,业界都使用T568B标准!交叉线一端使用T568A线序,另一端则使用T568B线序。
2)何时使用平行线,何时使用交叉线?平行线的做用是将不同设备连接在一起:如计算机至交换机交叉线的做用是将同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如计算机至计算机,交换机至交换机。
为了让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也能用平行线连接,很多交换机上有一个UP-LINK的专用口,当你将一台交换机的UPLINK口接到另一个交换机的普通端口时,可以用平行线但上面的说法只是一般情况,现在有很多高档一点交换机的端口对线序都是自适应的,很少用到交叉线。
3、传输距离与速度;~H超五类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5米,平均传输速度为100M(最大峰值155M)。
前提是双绞线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达到超五类双绞线的标准。
三、理论进阶要想进一步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调整后的线序,想知道为什么同种设备用交叉线、不相设备间用平行等等这种问题就必须先了解网卡接口的电气定义TX1、网线内的哪几根铜线被网卡接口使用?当一根网线接到网卡上时,其实网卡并没有用到网线内的所有4对绕对(8根),它只用了2对绕对。
即1和2,3和6四根线。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用到1和2,3和4或是1和2,5和6呢?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图:TX+ TX- RX+ RX-白橙、橙;白蓝、蓝;白绿、绿;白棕、棕a@m| | | | | | | || | | | | | | || | | | | | | |————————绕对1 绕对2 绕对3 绕对44Vg首先,为了好记,我们将网线按照:白橙、橙;白蓝、蓝;白绿、绿;白棕、棕的顺序排列。
从上面的图可以知道,网卡只用到了第1、2、3、6线序。
为了让3和6处于网线的同一绕对(为什么要用同一绕对前面已经提过),所以我们只有把水晶头处网线的3和5号线对调,这样其实在网线的内部就用到了5和6绕对。
2,为什么要用到交叉线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网卡接口的电气定义上去,即:TX+ --- RX+TX- --- RX-RX+ --- TX+RX- --- TX-TX+-为发送,RX+-为接收如果一下还没弄明白的话我们再看看前面所讲的二种国际标准线序 123 45678ML0/bT568A的线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wc=ZT568B的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4>j5.看看T568A和T568B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只是将其1、3号线对调,2、6号线对调?这就是为什么要定义T568A和T568B二种标准的原因之一3,交换各种端口间连接应该如何选择线?其实,交换机的UP-LINK口就是厂商在生产交换机的时候就特别设计了一个已经跳好交叉接法的专用端口,而使得这个专用的端口可以用平行线和其它交换机的普通端口相连。
除此之外,一般来说交换机上的UP-LINK口的带宽要比普通端口大。
以下列出各种设备连接时所要用的是交叉线?还是平行线?(如果遇到交叉和平行线都可以联通的情况时,不要意外,现在很多高档一些的交换机都可以自动转换线序)设备设备线型计算机----计算机交叉线计算机----交换机平行线计算机----UP-LINK口交叉线交换机----交换机交叉线交换机----UP-LINK口平行线UP-LINK口----UP-LINK口交叉线RJ45插头的线序568A标准引脚顺序介质直接连接信号颜色1 TX+(传输) 白绿2 TX-(传输) 绿3 RX+(接收) 白橙4 不使用蓝5 不使用白蓝6 RX-(接收) 橙7 不使用白棕8 不使用棕568B标准引脚顺序介质直接连接信号颜色1 TX+(传输白橙2 TX-(传输) 橙3 RX+(接收) 白绿4 不使用蓝5 不使用白蓝6 RX-(接收) 绿7 不使用白棕8 不使用棕5种颜色.双绞能起到抗干扰的作用网线的8根线其中1236是传输数字信号也就是用于我们网络数据传输的45是模拟信号就是电话脉冲信号传输的78是给IP电话供电的当然需要POE支持,实际上在100M网络运行下,通常八芯就会全用,因为100M网络传输对线路要求较高,不光要用1 3 2 6 ,否则网络运行就会不稳定。
了解超五类双绞线原理与实务一、首先,让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什么是双绞线1、双绞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它是由二根包着绝缘材料的细铜线按一定的比率相互缠绕而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为超五类双绞线,由四对相互缠绕的线对构成,共八根线。
2、为什么要把二根线双绞?因为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自身的串扰,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它电缆上的信号对这对线缆上的干扰。
3、双绞线分类:1)双绞线按其绞线对数可分为:2对,4对,25对。
(如2对的用于电话,4对的用于网络传输,25对的用于电信通讯大对数线缆)2)按是否有屏蔽层可分为: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TP)两大类。
3)按频率和信噪比可分为:3类,4类,5类和超5类。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用上了六类线甚至七类线。
用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至少是3类以上。
以下列出各类线说明:一类: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数据传输。
二类: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I"三类: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
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四类: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五类: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 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4、双绞线的性能指标对于双绞线,用户最关心的是表征其性能的几个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衰减、近端串扰、阻抗特性、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等。
(1)衰减。
60衰减(Attenuation)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
衰减与线缆的长度有关系,随着长度的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