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13级中药学本科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十三级职称级别一览表

医务人员十三级职称级别一览表

医务人员十三级职称级别一览表医务人员是我国的重要人才之一,医务人员的职称级别也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下面是医务人员十三级职称级别一览表:一、初级职称1. 医师助理医师助理是指完成医学本科教育,经过规定时期的临床实践,取得医师助理证书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

二、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 助理医师助理医师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本医学任务的医务人员。

三、中级职称3. 医师医师是指经过基础医学专业教育,取得医学学位,能够主持临床工作,从事疾病的诊治、防治、保健等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

4. 药师药师是指经过规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进行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

5. 护师护师是指拥有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历,经过规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具有执业护师执业资格,能够独立进行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

6. 化验师化验师是指从事临床检验工作,通过有关国家门面组织认证,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检验工作的医务人员。

7. 放射线技师放射线技师是指从事医学影像工作,拥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证书,能够独立完成医学影像工作的医务人员。

8. 中药师中药师是指拥有中医学或中药学专业学历,能独立从事中药炮制、配方、调剂和中药临床使用的医务人员。

四、高级职称9. 主治医师主治医师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危重病的独立诊治的医务人员。

10. 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担任科室的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医务人员。

11. 主管药师主管药师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具有较高的药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药学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医务人员。

12. 主管护师主管护师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具有较高的护理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护理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医务人员。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指的是()。

A、升B、降C、沉D、浮2、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收敛固涩、潜阳熄风是()的作用。

A、升浮B、沉降C、甜味D、苦味3、从升降沉浮的角度看,用酒炮制过的药主()。

A、升B、降C、沉D、浮4、用酒炮制过的黄芩可以清()。

A、肝火B、肺热C、肺火D、心火5、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性即药物的()。

A、归属B、归经C、药效D、药位6、全草入药的植物应该在()时期采集。

A、高度最佳B、色泽适宜C、枝叶茂盛D、全草绿色7、金银花的采摘期是()。

A、花苞时期B、初开时期C、绽放时期D、凋落时期8、以根或根茎类入药的植物应该在()采集。

A、夏末秋初B、春末夏初C、晚秋早春D、早春晚秋9、黄柏是植物的()A、茎B、花C、根D、皮10、以根皮入药者宜在()和根部一起采集。

A、晚春早秋B、夏末秋初C、早春晚秋D、晚秋冬初11、茵陈应该在()采集。

A、2月B、3月C、4月D、5月12、中药的贮存原则是药效原则和()。

A、适宜原则B、时间原则C、成分原则D、适度原则13、下列哪项不属于“六陈药”?A、半夏B、枳实C、陈皮D、怀山药判断题:14、以叶类入药的药材都应在花期叶片肥厚时采集。

()15、以果实和种子入药的植物不能在未成熟幼果期采集。

()16、以皮入药者应在春夏开始生长时采摘。

()17、一种药只能有一种气、一种味。

()18、升降沉浮是药物进入躯体后的不同作用趋势。

()19、从升降沉浮的性质上看旋复花主升。

()20、从升降沉浮的性质上看蔓荆子主降。

()21、病位在上者宜用升浮药,病位在下者宜用沉降药。

()22、中医用药在临床上应遵循顺病位、逆病势的辩证思想。

()23、“归经”的“经”是所有脏腑经络的统称。

()答案及解析:1~5:DBACB;解析:第4题:酒黄芩是取黄芩片,照酒炙法炒干。

主要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而生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中药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中药学专业的层次可以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1. 本科层次:中药学专业本科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能在中药采集、炮制、制剂以及中药鉴定、质量控制、药剂学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

2. 硕士研究生层次: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在中药学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层次上,学生需要深入研究中药学的相关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并撰写研究论文。

3. 博士研究生层次: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在中药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够独立开展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并做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完成博士论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除了以上层次外,还有一些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如中药师、中医药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等,用于提高中药学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药学二级学科开设院校一览

药学二级学科开设院校一览

药学二级学科开设院校一览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学校有1. 浙江大学2. 广州中医药大学3. 南京中医药大学 4. 武汉大学5. 上海交通大学6. 暨南大学7. 西北大学8. 华中科技大学9. 华东理工大学10. 北京师范大学11. 陕西师范大学12. 西南交通大学13. 南方医科大学14. 华中科技大学15. 河南大学16. 温州医学院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 华中科技大学19. 南京中医药大学20. 首都医科大学21. 新疆医科大学22. 安徽医科大学23. 长春中医药大学24. 广东药学院25. 辽宁中医药大学26. 湖北中医学院27. 首都医科大学28. 第四军医大学29. 泸州医学院30. 江西中医学院31. 安徽中医学院开设药理学专业的有1. 天津医科大学2. 清华大学3. 中国药科大学4. 厦门大学5. 中国医科大学6. 浙江大学7. 第二军医大学8. 四川大学9. 北京大学10. 苏州大学11. 西安交通大学12. 中山大学13. 上海交通大学14. 南京大学15. 东南大学16. 南京大学17. 北京理工大学18. 中山大学19. 上海交通大学20. 华东理工大学21. 第二军医大学22. 复旦大学23. 吉林大学24.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5. 中南大学26. 河北大学27. 华中科技大学28. 苏州大学29. 中山大学30. 武汉大学31. 苏州大学32. 吉林大学3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34. 南京中医药大学35. 中山大学36. 中南大学37. 暨南大学38. 第二军医大学39. 浙江工业大学40. 南京林业大学41. 华中科技大学42. 南京农业大学43. 复旦大学44. 郑州大学45. 南京农业大学46. 兰州大学47. 郑州大学48. 第二军医大学49. 烟台大学50. 温州医学院51. 吉林大学52. 四川大学53. 暨南大学54. 上海交通大学55. 山东大学5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57. 中国医科大学58. 军事医学科学院59. 大连医科大学60. 军事医学科学院61. 第三军医大学62. 四川大学63. 南昌大学64. 上海交通大学65. 山东大学66. 复旦大学67. 南京农业大学68. 上海交通大学69. 青岛大学70. 浙江中医学院71. 军事医学科学院72. 上海交通大学73. 军事医学科学院74. 广州医学院75. 石河子大学76. 第二军医大学77. 新疆医科大学78. 上海交通大学79. 河南大学80. 南方医科大学81. 南京艺术学院82. 苏州科技大学83. 重庆医科大学84. 汕头大学85. 徐州医学院86. 南方医科大学87. 第二军医大学88. 南通大学89. 军事医学科学院90. 首都医科大学91. 延边大学92. 重庆医科大学93. 军事医学科学院94. 南方医科大学95. 苏州科技大学96. 南京艺术学院97. 第二军医大学98. 首都医科大学99. 南京艺术学院100. 重庆医科大学101. 蚌埠医学院102. 辽宁中医药大学103. 川北医学院104. 苏州科技大学105. 江西中医学院106. 首都医科大学107. 首都医科大学108. 湖北中医学院109. 首都医科大学110. 泰山医学院111.泸州医学院112. 遵义医学院113. 新乡医学院114. 潍坊医学院115. 第四军医大学116. 长春中医药大学117. 广东医学院118. 南华大学119.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开设药物分析学专业的有1.天津医科大学2. 中国药科大学3. 中南大学4. 天津大学5. 四川大学6. 中山大学7. 西安交通大学8. 苏州大学9. 华中科技大学10. 武汉大学11. 上海交通大学12. 北京中医药大学13. 郑州大学14. 复旦大学15. 山东大学1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7. 中山大学18. 中国药科大学19. 吉林大学20. 西南大学21. 郑州大学22. 浙江工业大学23. 中国药科大学24. 第二军医大学25. 西南大学26. 兰州大学27. 福州大学28. 河北大学29. 南昌大学30. 中国医科大学31. 广东药学院32. 湖南师范大学33. 第二军医大学34. 山西大学35. 第二军医大学36. 重庆医科大学37. 苏州科技大学38. 安徽医科大学39. 军事医学科学院40. 陕西师范大学41. 首都医科大学42. 河南大学43. 中国医科大学44. 军事医学科学院45. 南京农业大学46. 军事医学科学院47. 第三军医大学48. 中国医科大学49. 新疆医科大学50. 军事医学科学院51. 佳木斯大学52. 南京艺术学院53. 延边大学54. 南京林业大学55. 南京林业大学56. 山西师范大学57. 南京林业大学58. 长春中医药大学59. 第四军医大学60. 湖北中医学院61. 江西中医学院药剂学1.天津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2.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3. 天津大学- 药剂学专业4. 复旦大学- 药剂学专业5. 四川大学- 药剂学专业6. 上海交通大学- 药剂学专业7. 中南大学- 药剂学专业8. 中山大学- 药剂学专业9. 郑州大学- 药剂学专业10. 苏州大学- 药剂学专业11. 西安交通大学- 药剂学专业12. 山东大学- 药剂学专业13. 南京大学- 药剂学专业14. 华中科技大学- 药剂学专业15. 华东理工大学- 药剂学专业16. 复旦大学- 药剂学专业17. 兰州大学- 药剂学专业18. 南方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19. 浙江工业大学- 药剂学专业20.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剂学专业21. 重庆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22. 第二军医大学- 药剂学专业2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24. 四川大学- 药剂学专业25. 西北工业大学- 药剂学专业2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27. 华中科技大学- 药剂学专业28. 第二军医大学- 药剂学专业29. 华中科技大学- 药剂学专业30. 青岛科技大学- 药剂学专业31.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剂学专业32. 首都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33. 南京农业大学- 药剂学专业34.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剂学专业35. 南方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36. 安徽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37. 新疆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38. 浙江中医学院- 药剂学专业39. 四川大学- 药剂学专业40.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剂学专业41. 苏州科技大学- 药剂学专业42. 南京林业大学- 药剂学专业43. 广东药学院- 药剂学专业44. 第三军医大学- 药剂学专业45.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剂学专业46. 河南大学- 药剂学专业47. 延边大学- 药剂学专业48. 重庆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49. 南方医科大学- 药剂学专业50. 江西中医学院- 药剂学专业51. 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剂学专业52. 南京艺术学院- 药剂学专业53. 佳木斯大学- 药剂学专业54. 湖北中医学院- 药剂学专业55. 安徽中医学院- 药剂学专业56. 第四军医大学- 药剂学专业57. 第四军医大学- 药剂学专业药物化学1. 天津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 厦门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 南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 南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 中国海洋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 大连理工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8. 复旦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9. 天津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0. 苏州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1. 山东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2. 四川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3. 暨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4. 中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5. 重庆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6. 华东理工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7. 华中科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8. 上海交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19. 兰州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0. 中山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1. 吉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2. 郑州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3. 南京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4. 湖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5. 昆明理工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6. 郑州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8. 浙江工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29.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0. 第二军医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1. 北京师范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2. 中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3. 河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4. 西安交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5. 上海交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6.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7. 天津科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8. 青岛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39. 西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0. 四川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1. 南昌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2. 吉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3. 第二军医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4. 辽宁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5. 复旦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6.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47. 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48. 吉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49. 青岛科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0. 重庆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1. 安徽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2. 四川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3. 首都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4. 南方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5. 河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6. 南京林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7. 烟台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8. 新疆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59. 汕头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0. 贵州- 药物化学专业61. 第三军医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2. 吉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3. 广东药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64. 南京农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5. 苏州科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6. 南京林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7. 延边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8. 吉林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69. 重庆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0. 佳木斯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1. 山西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2. 南京林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3. 天津理工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4. 河南师范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5. 南京艺术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76. 中南民族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7. 南京工业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8. 第四军医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79. 重庆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80.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81. 河北科技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82. 湖北中医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83. 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84. 江西中医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85. 安徽中医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86. 新乡医学院- 药物化学专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 西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 南京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 吉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 上海交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5. 北京化工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6. 江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7. 中国药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8. 暨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9. 山东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0. 华东理工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1. 四川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2. 苏州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3. 吉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4. 北京师范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6. 中山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7. 北京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8. 兰州理工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9. 南京农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0. 河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1. 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2. 湖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3. 西安交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4. 山东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5. 第二军医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6. 南京师范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7. 浙江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8. 贵州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9. 第三军医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1. 西南交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2. 大连医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3. 西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4. 安徽医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5. 河南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6. 苏州科技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7. 南京林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8. 长春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39. 南京艺术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0. 西南师范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2. 重庆工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3. 河南工业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4. 武汉工业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45. 第四军医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3、上海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5、成都中医药大学6、山东中医药大学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8、天津中医药大学9、湖南中医药大学10、辽宁中医药大学11、湖北中医药大学12、浙江中医药大学13、长春中医药大学14、福建中医药大学15、江西中医学院16、河南中医学院17、陕西中医学院18、云南中医学院19、广西中医学院20、安徽中医学院21、甘肃中医学院22、贵阳中医学院23、山西中医学院分类排名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二、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三、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3、广州中医药大学;4、天津中医药大学;5、南京中医药大学;6、成都中医药大学;7、山东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9、长春中医药大学;10、河南中医学院;11、陕西中医学院;12、广西中医学院;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学院南宁;21、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1、南京中医药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安徽中医学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6、上海中医药大学;7、河南中医学院;8、湖南中医药大学;9、广州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山西中医学院;12、陕西中医学院;13、云南中医学院;14、江西中医学院;15、福建中医学院;16、广西中医学院;17、天津中医药大学;18、辽宁中医药大学;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23、贵阳中医学院;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1、广州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考研可以选择参考的学校

中药学考研可以选择参考的学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在“考研的日子”中陆续介绍些有关考研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关注,尤其是那些打算考研的同学。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曾经举行过一次以考研为主题的沟通面对面,当时,我也介绍了些考研的知识和准备工作。

转眼间,进入了大三,距离今年的考研还有26天。

明年的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同学也会在摩拳擦掌,准备冲刺考研。

在现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选择考研,更好的充实自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究生有别于本科,虽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转移,本科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攀升,研究生的就业相比以前也有不小的竞争压力,但是毋庸置疑,研究生在很多方面都会比本科生具备更多的优势,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现在大三了,大家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和社会环境,看看自己是不是要搭上考研的列车,因为现在应该是购票进站的时候了。

考研也并不像某些人口中那样痛苦万分,高不可及,其实,它也只不过是一个过程,简简单单,实实在在。

如果大家拿不定主意,不妨咨询下身边朋友、老师、家长的意见。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潜伏在每个人身边,你要懂得把握啊!在下面的篇幅中,我想先介绍些有关我们所学专业可以报考的院校(中国),这些院校的排列顺序是从北到南,从东向西,并不是有先后的推荐。

有学校的链接,也有些简单的介绍,大家感兴趣,可以打开连接详细看看。

顺便提醒你,做个有心人,不要走马观花,拿纸笔记下对你有用的信息,有时候错过了,不一定再找的到。

大家报考的时候,千万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广东省境内,要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home/home.htm/department/ver10item/yjs/index.htm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名黑龙江中医学院)创办于1959年。

经四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2004年以全A的成绩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是黑龙江省重点大学之一,也是黑龙江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技及北药开发工作的中心。

南京中医药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

南京中医药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

南京中医药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南京中医药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可以说是全国中医药类院校中非常独特的评分标准之一,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1. 西医知识水平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成绩单评分标准中,西医知识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分指标。

这里不仅仅是仅仅地考察了对西医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还会对学生对于西医知识的应用和扩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在这学习者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本课程,同时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展示出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也是成绩单评分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要求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具备对经典中医文献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课下充分理解,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并能够熟练地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中。

3. 临床实践能力另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是成绩评定的关键因素。

南京中医药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中医临床技能,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

这方面的评定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更注重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能力。

4. 医德医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评定成绩单时注重医德医风的考察。

学生的医德医风方面的表现也会作为重要的评定因素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求。

学生需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尊重患者,严守医德,做到医德高尚,医风端正,这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

总结回顾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中,西医知识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是四个重要的评定维度。

这些评定维度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求,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成绩单评分标准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它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根据软科2023年医药类院校排名,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第一名: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39.0分)第二名:上海中医药大学(总分228.7分)第三名: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03.9分)第四名:广州中医药大学(总分184.8分)第五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总分175.0分)第六名:天津中医药大学(总分173.4分)第七名:成都中医药大学(总分163.6分)第八名:湖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51.1分)第九名:山东中医药大学(总分147.4分)第十名:河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46.3分)学校名称总分全国参考排名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39.0832上海中医药大学228.7973南京中医药大学203.91234广州中医药大学184.81525浙江中医药大学175.01646天津中医药大学173.41687成都中医药大学163.61918湖南中医药大学151.12259山东中医药大学147.423910河南中医药大学146.324211江西中医药大学139.7262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39.226313辽宁中医药大学135.628214湖北中医药大学131.930015长春中医药大学131.030516安徽中医药大学127.831617广西中医药大学126.832818陕西中医药大学122.934719福建中医药大学121.235620山西中医药大学101.448621云南中医药大学101.048822贵州中医药大学91.654623甘肃中医药大学91.0550全国中医药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根据安徽教育考试院公布全国大学录取情况,整理出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供大家了解查看。

友情提示:由于篇幅限制,*只整理出录取分数线前十的中医药院校名单。

1、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分数线2023年全国本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9分,招生院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2023年最低位次是48638位;2023年全国专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8分,招生院校是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最低位次是118331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本科中药学年级2013 学号137122011
学生姓名
实习单位孙楼镇卫生院
论文题目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王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孙楼镇卫生院孙峰岭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理作用新用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广泛,包括扩张血管,抗血栓,对心肌的保护,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外周循环,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保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

结论:丹参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值得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new us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as consulted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its wide,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of blood vessels, thrombus, protection on myocardial blood fat, prevent atherosclerosis, improv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protect the liver, antitumor,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Conclusion: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Danshen and precise,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it is worth further study.
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 sourc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的药理活性主要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如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黏滞性、抗氧化、抗凝血、增加心肌供血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脑血管病。

现就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羟甲酯、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以及异丹参酮Ⅱ、异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酸甲、已、丙。

2药理作用
2.1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扩张血管的作用
陈士良等自制微米缩窄器造成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模型,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直接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血供的作用。

2.1.2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很早就引起极大关注。

富血小板栓部位常有白细胞聚集,白细胞通过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激活血小板。

白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在炎症、血栓形成、组织损伤及性播散凝血中起重要作用。

姜开余等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各种细胞黏附分子,包括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丹参素对白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对凝血酶引起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肿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表达增加可产生抑制作用。

总之,丹参素对细胞因子活化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减少白细胞的黏附。

可能是其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2.1.3对心肌的保护作
宋延平等观察丹酚酸A和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

结果显示丹酚酸A的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明显强于丹酚酸B。

胡爱萍等观察丹酚酸表明丹参处理可明显减弱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收缩和细胞内钙参数的作用,减少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提示丹参可对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和损伤。

2.1.4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可通过抑制脉粥样硬化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3.改善外周循环
中医认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有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在常压和低压情况下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加快微循环血液流通和增加毛细血管网等作用,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维素溶。

进一步研究表明丹参素是通过影响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来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但不影响DNA及非胶原蛋白的合成,丹参对胶原合成的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4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对心、肝、肺、脑等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负荷调节TXA2∕PGI2平衡;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5保护肝的作用
目前普遍认为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肝硬化的基础,故对慢性肝病除强调病因治疗外,还应加强对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或逆转其病理过程丹参可促进肝脏对HA、PCⅡ、LN 的摄取与分解,其含量下降,从而改善肝纤维化。

应用丹参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0例,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指示明显下降,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充分显示了丹参抗肝纤维化治疗的良好前景。

6.抗肿瘤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明显改变人成骨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使之出现与正常细胞相似的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变化;并能上调人成骨肉瘤细胞终末分化标志蛋白Ⅰ型胶原、骨钙蛋白、骨黏素的表达和促进细胞中钙化糖原颗粒与骨结节的形成,因而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分化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7.抗氧化作用
僇力夫等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对过亚硝酸引发的鲁米诺发光和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反应都有抑制作用,并且这些抑制作用均剂量依赖地随丹参素量的增加而增强,与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亚硝酸根引发的反应的抑制作用相似。

实验表明丹参素抑制过亚硝酸根的能力比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强得多,过亚硝酸根是心肌损伤、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重要介导者,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是体内的两种基本抗氧剂。

当体内的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不足以抑制过亚硝酸根时,将导致过亚硝酸根引发的心肌损伤等疾病疾病。

由于丹参素对过亚硝酸根的抑制作用比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强得多,当丹参素存在时,就能有效保护机体免受过亚硝酸根损伤。

这说明,丹参素对过亚硝酸根的抑制是丹参素有保护心肌等药理作用的又一重要分子机制。

8.抗菌消炎
以总丹参酮进行体外及动物体内试验均证明,丹参酮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显著疗效,并对两种毛发癣菌有抗菌作用。

9.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丹参是我国研究较早较多的中药,其扩张血管,抗血栓,对心肌的保护,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外周循环,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保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引用广泛,随着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更深入研究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丹参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我们相信中药丹参会开发出更大的药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僇力夫,周昕.丹参抑制过亚硝酸根引发的鲁米诺发光和蛋白质氨酸硝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2,19(2):132-134
[2]赵新锋,王中秋,赵欣等.丹参的HPLC-ESI-MS分析[J].中成药,2012,27(9):1068-1069
[3]姜开余,顾振纶,阮长耿.丹参素对CDi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 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16(6):682-685
[4]宋延平,孔令姗,吴静,等丹酚酸A与丹酚酸B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比. [J]中国医药信息杂志,2010,14(9):36-37.
[5]胡爱萍,潘亚梁,叶治国,丹参对缺氧/复氧心肌的保护作用涉及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 蛋白[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0,21(5):358.
[6]聂桂林,郭茂娟,李燕平,等.丹参单体对肿瘤坏死因子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β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7(9):823-824
[7]范瑞强,实用皮肤病验方精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