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版)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5)其他作用:1.抗肿瘤作用及抗肿瘤多药耐药性2.抗糖尿病作用3.抗纤维及胶原增生4.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5.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3.雷公藤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2)皮肤黏膜损害3)骨髓抑制4)生殖系统毒性5)心血管系统毒性6)泌尿系统损害7)神经系统毒性8)免疫抑制
14.茵陈退黄疸的药理作用依据
其作用机制在于改善肝功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增加胆酸、磷脂、胆固醇的分泌排泄,使胆汁分泌量增加,加速胆汁排泄。茵陈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茵陈色原酮,茵陈的利胆退黄作用与其诱导UDPGT活性密切相关,该酶促进了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使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从而促进胆红素代谢
1)作用的多效性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3)某些作用的双效调节性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4.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药物的作用3)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
5.麻黄碱平喘作用机制
含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皆有平喘作用。1)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
2)兴奋血管α受体,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3)促进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NA、Adr
【现代应用】:疟疾;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高热
苦参
【药理作用】l抗病原体2抗炎3抗过敏、平喘4抗肿瘤5升高白细胞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性肌力
、负性频率作用;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
【现代应用】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心律失常、白细胞减少症、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支气管炎
第七章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泻下作用2利尿作用3抗病原体4、抗炎作用5、抗肿瘤作用
大黄

药理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终极版)

药理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终极版)

1名词解释:1.药物:即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如避孕、堕胎)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或称适应症等。

4.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此时已达到最大有效量,若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增加。

6.治疗指数: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1=LD50/ED50,此数值越大表示与有效剂量与致死剂量间距越大,越安全。

7.安全范围:即ED95--LD5之间的距离。

8.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9.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较严重,可以预知。

10.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1.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12.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13.致畸致癌致突变: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14.药物依赖性:指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亦称躯体依赖性,是指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其特点是一旦中断用药,即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现象。

心理依赖性也成精神依赖性或习惯性,是指使用某些药物以后可以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

15.首过消除: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

其在肠黏膜和肝脏中,及易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较少的现象。

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

16.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排入胆囊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细菌、酶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

天津中医药药学考研科目

天津中医药药学考研科目

天津中医药药学考研科目天津中医药药学考研科目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制剂学等内容。

这些科目涉及中医药药学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是中医药药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药物化学是中医药药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

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合成及其化学变化,为中药学、药理学等学科提供基础知识支撑。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机理、结构式及名称、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目标、作用方式、不良反应及禁忌等内容。

在考研中,药理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中医药临床应用相关度很高。

药物分析是对药物进行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

学生需要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及操作,了解药物成分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学是中医药药学考研的核心科目之一,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制备、加工、贮藏、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配伍禁忌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性状、鉴别、质量评价、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的外观特征、性质、鉴别方法及各种常见中药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的制备、配方、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成分含量、质量评价标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中药制剂加工和配方设计能力。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在机体内的作用途径、作用目标、药效特点等内容,将中药的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药分析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物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中药成分的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通过实验和实践提高分析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

以上所述是天津中医药药学考研的主要科目内容,这些科目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对培养中医药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和中药资源的科学,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分类、鉴定、提取、分离、活性成分研究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的重点知识总结:
1. 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来源的药材。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常见中药材的产地、形态特征、采集、储藏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鉴定:中药鉴定是通过观察、检验和实验等手段,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评价。

学习中药学时需学会辨别中药材的真伪、正误以及判断其质量。

3.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结构及其与药效的关系。

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等技术。

4.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有助于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5. 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研究中药的制剂、配伍和
药物剂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不同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6.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包括药材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等。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7. 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草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中草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有助于合理用药和解释药效。

8. 中药药物分析:中药药物分析研究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各种中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以上是中药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推动中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2019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专业+双一流学科)

2019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专业+双一流学科)

2019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专业+双一流学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中药学等1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双一流学科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推荐人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津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医学
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药学
天津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医神志病学、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肾病学等
“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中药学等1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推荐人数)
以下天津中医药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
1、针灸推拿学推荐指数: 4.7(280人推荐)
2、中医学推荐指数: 4.4(161人推荐)
3、中药学推荐指数: 4.4(156人推荐)
4、护理学推荐指数: 4.2(116人推荐)
5、中西医临床医学推荐指数: 4.1(111人推荐)
天津中医药大学介绍
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
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

第四套模拟试卷2011-03-05 13:03:39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68次评论:0条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道考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1.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的书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2.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大多是何味药?A.辛味B.甘味C.酸味D.苦味E.咸味3.作为十八反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贝母C.藜芦反半夏D.甘草反大戟E.乌头反瓜蒌4.久服较大剂量,每易引起浮肿的药物是:A.甘草B.阿胶C.石斛D.黄精E.仙茅5.下列何药为脾肺二经之气分药?A.薄荷B.香附C.橘皮D.青皮E.柴胡6.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具利尿或利湿作用?A.白花蛇舌草B.鱼腥草C.淡竹叶D.山慈菇E.蒲公英7.下列何药为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证之要药?A.吴茱萸B.肉桂C.附子D.干姜E.小茴香8.下列除哪项外,均具有利咽功效?A.诃子B.牛蒡子C.桔梗D.山豆根E.鱼腥草9.下列哪项药物的用量是不正确的?A.甘遂入丸散,0.5-1gB.巴豆入丸散,0.1-0.3gC.生石膏入汤剂,15-60gD.龙骨入汤剂,15-30gE.关木通入汤剂,3-15g10.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A.白及B.三七C.茜草D.蒲黄E.仙鹤草(二)、B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

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两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A.清热解毒,凉血消斑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清热解毒,燥湿D.清热解毒,利水消肿E.清热解毒,息风定惊1.蚤休功能:2.穿心莲功能:A.使君子B.槟榔C.贯众D.苦楝皮E.榧子3.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是:4.既能杀虫,又能利水的药是:A.肺热咳喘B.寒湿带下C.咽喉肿痛D.水肿胀满E.鼻渊流涕5.白芷、细辛均治:6.桑白皮、地骨皮均治:A.麝香B.冰片C.石菖蒲D.苏合香E.安息香7.治疗血滞经闭,宜选用:8.治疗痹证疼痛,宜选用:A.天麻B.代赭石C.地龙D.刺蒺藜E.钩藤9.性味咸寒的药物是:10.性味苦寒的药物是:(三)、C型题(ABCD是备选答案,下面两问是两道考题,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在题后的括号内填上A;如只与B有关,则在题后括号内填上B;如与AB都有关,则在题后括号内填上C;如与AB都无关,则在题后括号内填上D。

新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为:1.《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药药剂学》(第二版),李范珠李永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先聊聊英语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

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

(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2015考研中药学参考书考研真题专业课重点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2015考研中药学参考书考研真题专业课重点

1/11【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赵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赵老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考研中药学参考书考研真题专业课重点100706药理学01神经药理02心血管药理03肿瘤药理04生化药理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药学综合或613中药综合或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药理学1007Z1食品药学01食品药物素材发现02食品药物安全性研究03功能性食品开发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药学综合或613中药综合或350中药专业中药化学或中药药理学2/11【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2基础综合100800中药学01中药及复方药理和毒理研究02中药新药研制及质量控制03中药新剂型研究04中药制药工艺及工程研究05中药炮制研究06中药资源及质量的研究07中药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08中药有效成分研究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药学综合或613中药综合或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药理学或中药药剂学或中药化学或药理学或药剂学或药物化学任选一1008Z1中药制药工程学01方剂和现代中药发现02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03中药制药、方剂化学研究04中药制药、方剂药理毒理研究05中药制药、临床药理研究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药学综合或613中药综合或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制药工程学综合101100护理学01护理教育02护理管理03临床护理学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护理学基础1011Z1临床护理01内科护理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护理技术研究02外科护理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护理技术研究03急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护理技术研究04肿瘤护理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护理技术研究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护理学基础1011Z2护理教育学01院校护理教育02临床和社区护理教学03健康教育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护理学基础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01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02医药产业经济03医学信息管理系统及数字医5(管理学学位)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综合3/11【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3疗04医药数据分析与管理1201J1医药产业战略01医药产业组织研究02医药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03技术创新和医药产业演化研究04医药产业升级研究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综合1201J2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01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02医患人际风险管理03医院危机管理04食品、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0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综合4/11【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4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表药:辛散解表,肺、膀胱经,偏行肌表,促进发汗【鉴别用药】1.荆芥与防风:相同点: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两者均可使用。

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

2.麻黄、桂枝、细辛:三者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君可知风寒感冒。

然麻黄:辛开苦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为主,且可宣肺平喘治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

桂枝:辛甘温煦,以温通为用。

发汗力弱,治风寒表虚有汗为主,且温经通阳,治经寒腹痛、闭经及胸痹、心悸、痰饮等。

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

3.白芷、羌活、藁本:同治头痛,阴虚头痛禁用。

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阳明头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太阳头痛)藁本—散厥阴经风寒,善治头项痛(厥阴头痛)1 / 24【鉴别用药】1.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2.薄荷、牛蒡子、蝉蜕:共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咽喉肿痛。

不同点:薄荷清轻凉散,发汗力强,又能疏肝解郁;牛蒡子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力强,兼能滑肠;蝉蜕甘寒质轻,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3.葛根、柴胡、升麻:三者均能发表,升阳,治风热感冒,清阳不升其中,柴胡、升麻二者均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有能透疹,用于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主升肝阳之气,长于疏散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

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提升之力较柴胡之力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语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同时,主退阳明肌表之热,善治表实兼有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用。

清热药:性寒凉,沉降入里2 / 243 / 24【鉴别用药】1.石膏与知母:二者均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气分实热及肺热咳嗽。

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肤高热,兼治胃火牙痛,发斑;煅用收敛生肌,治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

知母苦甘寒质润,重在清润,善滋阴润燥,治骨蒸潮热、阴虚消渴及阴虚燥咳。

故肺热咳喘多用石膏,阴虚燥咳多用知母;气分实热二者配伍明显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2.栀子衣(果皮)—偏于达表去肌表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清内热。

生用—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焦栀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凉血作用强;栀子炭—用大火炒至黑褐色,止血作用强。

【鉴别】1.黄芩、黄连、黄柏:1)在性能方面:三药均为苦寒之品,都可归胃、大肠、肝、胆经, 黄芩----又归肺经, 黄连----又归心经, 黄柏----善入膀胱及肾经。

2)在功效方面:三药均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和清热解毒三种功效 黄连----长于清心火、清胃火;黄芩----长于清肺火、清少阳热,并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黄柏----尚可退虚热(泻相火)。

3)在清热燥湿方面 黄芩----较多用于湿温、暑湿, 黄连----长于治胃肠湿热之泻痢、呕吐,黄柏----长于治下焦湿热淋证、带下及湿疹、湿热痹证等。

4)在清热泻火方面黄芩----主治肺热咳嗽,邪入少阳寒热往来;黄连----主治心热烦躁、口舌生疮,胃热牙龈肿痛及呕吐等; 黄柏----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等。

5)在清热解毒方面都可主治热毒疮痈肿痛等,但黄连作用强于其他二药。

黄芩可主治血热妄行(及胎热不安)者。

【鉴别】1.银柴胡与柴胡:二者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而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鉴别用药】1. 金银花与连翘:二者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治风热表证,温病及外科疮疡肿毒时常相须为用。

但金银花味甘不伤胃,偏清解表热,且凉血止痢,为热毒泻痢之要药。

而连翘苦寒多服伤胃,偏清胸膈里热,且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用于瘰疬痰核。

2.蒲公英与紫花地丁:二者均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外科疮痈常相须为用。

但蒲公英长于通乳消痈,又能利湿,为治乳痈要药,又治黄疸、热淋。

然紫花地丁善于散血中瘀滞,为治疔毒要药,又用于毒蛇咬伤。

4 / 24【鉴别】玄参与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故咽喉肿、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泻下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鉴别】芒硝与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为用,用治肠燥便秘。

然大黄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散结,善除燥屎坚结。

5 / 24【鉴别】1.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

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为芫花。

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能泻脏腑之水湿,芫花以泻胸胁水饮,并以祛痰止咳见长。

此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减低其毒性。

2.巴豆、大黄:均具有较强的攻下去积作用,用于积滞便秘,但巴豆辛热,性猛力强,主要用于寒积便秘急症,大黄苦寒,主要用于热结便秘,若其治寒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温里药配伍。

祛风湿药: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鉴别】1.羌活、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性较和缓,发散力较羌活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

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相须为用。

6 / 247 / 24【鉴别】1.紫苏 理气安胎(湿邪内阻,妊娠恶阻)黄芩 安胎 清热安胎(胎热,胎动不安) 安胎 桑寄生 补肝肾,固冲任安胎(肝肾虚损冲任不固 ,胎动不安)南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无毒)效佳 2.五加皮北五加皮:强心利尿(有毒,不宜多用)3.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即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湿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最药,有可祛风湿。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通利下行【鉴别】1.茯苓、薏苡仁:功能相近,均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

然薏苡仁性凉而清热、排脓消痈,又善除痹。

而茯苓性平且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鉴别】1.木通、通草:二者均能利水通淋,下乳,用于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及产后乳汁不下。

木通性寒能泄热,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通草微寒,药力较缓,治热淋及湿热轻者宜之。

2.金钱草、海金沙:二者均可利水通淋,用于热淋、石淋、沙淋,两者配伍加鸡内金为“三金散”。

金钱草善疗石淋,海金沙兼疗血淋、沙淋、石淋,排石作用好。

金钱草除湿退黄而疗黄疸和肝胆结石,毒蛇咬伤海金沙散脾湿,消通身肿满。

8 / 24【鉴别】1.附子、肉桂、干姜:辛热,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用于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

附子:回阳救逆力强,兼能温中,补肾阳,主治亡阳证和中下焦虚寒证。

肉桂:补命门、温下元力专,能引火归源,兼温中阳,暖营血,通经脉,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寒凝经闭腹痛。

干姜:温中祛寒力强,兼温肺化饮,回阳,主治中上焦虚寒证。

【鉴别】1.陈皮、青皮:来源:陈皮为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青皮则为同种植物的幼果或未成熟的果皮。

主治:陈皮广泛用于多种脾胃气滞证,并常用于湿痰、寒痰咳嗽(及湿阻中焦等证);青皮主治肝气郁滞诸证,食积气滞腹痛及气滞血瘀,月经失调、癥瘕积聚等。

功效:二药均有行气的功效,但陈皮作用温和,青皮较为峻烈,能破气散结;陈皮主要行散脾胃及肺之气滞,青皮主要行散肝及脾胃之气滞。

此外,陈皮又可燥湿与化痰。

2.橘核:为橘的种子。

性味苦,平。

理气散结止痛。

用于疝气睾丸肿痛、乳房结块。

橘络: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咳嗽胸痛。

橘叶: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用于乳痈、乳房结块。

化橘红:化州柚的外果皮。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嗽。

3.木香、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9 / 24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癥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要药。

止血药:入血分,归心、肝、脾经【鉴别】10 / 241.大蓟、小蓟: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消毒消痈,广泛用于血热出血证及热毒疮疡。

然大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2.地榆、槐花:均能凉血止血,用之血热妄行治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

然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3.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

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鉴别】生姜、干姜、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症。

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

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活血化瘀药:辛苦温,或咸,主入心、肝经11 / 24【鉴别】1.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症。

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淤之证为佳,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症。

2.对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的理解。

①善解头痛:辛温发散,为治疗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症配伍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