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杜清运邬国锋蔡忠亮

(XX测绘科技大学国土信息与地图科学系,XX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摘要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制图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地图产品形式,它以其丰富的信息、灵活的表达、方便的阅读等特点得到读者广泛青睐。本文通过现有多媒体电子地图多种信息主体及其关系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并就该理论的实际应用给出了一个实例。

关键词语言学机制,超媒体结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一种以CD-ROM等为承载介质的数字地图产品,它融合了数字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新兴的技术,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得电子地图集具备管理、处理和显示多种信息类型的能力,其中包括文本、声音、图象、视频、动画、表格等,以及数字地图信息,而数字地图信息的存在是多媒体电子地图与其它多媒体产品的区别所在。所有这些信息形式以及定义在它们之间的构成了超媒体结构。

为了弄清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及其对地图阅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调整各信息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善超媒体结构的信息表达和传输能力,有必要对电子地图集内部各信息主体及其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语言学方法正是研究这种结构的有力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语言学机制是指宏语言机制,即建立在段落、篇章、卷本以及与其它信息表达形式如图形、视频等不同成分之间的语言学机制。语言学方法在此是一种认识模型和研究方法,而非指具体的自然语言。

1超媒体与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1.1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特性

超文本(hypertext),是指“将数据存贮在由(link)相连的节点(node)所构成的网络中的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节点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及程序或其它形式的数据”,带有多媒体信息的超文本称为超媒体(hypermedia)[1]。

超媒体优于传统信息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能提供灵活的、非线性的信息存取手段,因而具备产生大型的、复杂的、丰富连接的和交叉访问的数据体的能力[2]。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节点通常以某种信息形式传达一种概念或思想,具有语义特征。将不同的概念或节点联系起来,供阅读者在不同的概念间导航(Navigating),的起始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被称为参照节点(reference)和被参照节点(referent)。

1.2 基于超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一种建立在超媒体技术上的地图媒体形式,它在传统的的超媒体信息组织结构中增加了新的信息类型——空间信息,其表现形式是各种类型的数字地图(矢量的、栅格的或混合的),并且由此引入新的形式,主要包括:

-地图及其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如;由参照图上的一个县的区域至被参照的该县详图;

杜清运,男,34岁,教授,现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16及49601015

-地图及其内部主体与其它非空间信息主体的,如由参照图上的一个县的区域至被参照的该县文字介绍或视频片段。

2 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超媒体结构与人的认知过程是平行的,特别是与人的阅读过程一致。一个有目的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习惯于非线性的“创克”,通过不停地来回翻阅(甚至经常参看相关的书籍、图表、图片等资料),把分散的概念构成概念网络,形成最终的结论。

2.1 超媒体结构的功能性语言学机制

在超媒体环境中,超媒体产品是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输媒介。作者以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类型、灵活组织形式和多样表达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而用户通过感受超媒体产品,获得更多更直接的信息。

在超媒体的节点中,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地图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大众转播形式,就其在超媒体环境中具体内容和功能而言,分别有以下基本特点:-文本:人类最基本的信息传达方式——自然语言的书面形式,包括纯文本、格式化文本(如表格等);

-图象:一种非自然语言信息传达方式,可借助人的视觉感知直接获取信息;

-声音:一种自然语言(口头语言)或非自然语言(音乐、其它声响)信息传达方式,可借助人的听觉感知获取信息;

-动画和视频:通常是图象序列和声音的组合信息传达方式,在计算机环境下,除了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略有区别外,它们在技术实现形式上可以认为是等同的。

-地图:可认为是图象的特殊形式,其特殊性表现在其内容和人对它的认知方式上,是人类传达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

程序被认为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实现超媒体的必备要素,因为不论是作者的超媒体建立还是读者的超媒体浏览都是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之下,只是在超媒体结构中节点上的程序是作为被参照节点出现的,由一个触发。该程序很难被归为一种信息传达形式,而应该是一种信息转换机制,通过传来的信息经过被参照节点程序的转换(包括信息抽取、加工和可视化),使读者更容易地获取和理解信息。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从功能上看,超媒体结构具有同自然语言平行的特性,分别经过编码-传输-解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传达各类不同的信息。

2.2 超媒体结构的形式性语言学机制

除了上述功能性的语言学机制外,对于超媒体结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形式上的平行特征,主要表现在:

-不同的信息形式均可划分成语言单位,语言单位均存在构造和意义上的层次结构,不同的认识层次对应不同的语言单位层次;

-不同的语言单位具有形式上可认识的与其意义无关的语法规则,决定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及生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机制。

-赋予意义的语言单位通过语法规则构成语义结构,形成最终向读者提供的命题。

传统的超文本结构已具备很典型的语言学机制。它在顺序的书面文本形式上附加了一种新的信息参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读者可以脱离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甚至卷本结构,利用超形成读者主导的语义信息,形成传统书面语言篇章结构之外的一种信息的语言结构。

超媒体信息的引入,更是在自然语言和其它信息表现形式间建立起宏语言结构,它们在形式上依然保持了书面语言的结构特征,如果从语义或概念上理解,更是一脉相承,变化了的只是语言单位的形式及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语法上和语义上的关系。

以下就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进行具体的语言学分析。

3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分析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其社会功能属于电子出版物,是经过可视化处理的数字地图与其他信息形式结合的产物。其中电子地图内容随不同的主题有多有少,形式不一,所处的地位可能是主导信息,也可能是以被引用的形式出现。

按照语言学方法,研究一个语言系统主要从语言单位、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环节入手。语言系统被看着是形式上由一定语法控制的语言单位(如词、词组等)构成,在语义上由一定语义结构控制的语言单位(如义素)构成。

3.1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语言单位——节点

语言单位是超媒体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组成部分,节点是超媒体结构信息的内容和主体,可由多种信息类型和表达形式构成。语言单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递归性和层次性,较高级的语言单位可由较低层次的语言单位按一定关系构成,这就决定较高级节点可以包含若干低级节点。

对于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单位,可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研究。语义方面主要从信息的内容上,与多种信息类型及其在超媒体结构中编码和解码有关;语法方面则从信息的形式上,与多种信息表现方式及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实现形式有关。

3.1.1 语义相关的语言单位

从语义的角度看,在传统的超媒体结构中,有文本、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类型,它们都是人类重要的信息传达方式,分别由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感知并经过大脑处理分析获取信息。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不同于传统超媒体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地图的引入。地图原则上可以看作是图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是经过抽象化、符号化和实体化了的空间图象。

在以上信息类型中,文本、图片、静态地图属于静态信息类型,而声音、视频、动态地图属于动态信息类型。此外,维数上的差别也普遍存在于上述各种信息形式中,如文本属于线性结构,而图片、图形具有二维特性等。

语义相关的语言单位对应着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和认知成果,根据认知程度的高低有层次上的差别。如在文本信息中,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和一篇文章属于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所表达的语义依次有低向高,对应的概念和认知结果也是由低级向高级过渡。

3.1.2 语法相关的语言单位

在超媒体结构中,语言单位的不同信息类型可以划分成不同的表层结构,即可通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对相对复杂的信息通过抽象与综合进行描述。这种不顾及语言具体含义而着重于形式上的异同划分的语言单位称为语法相关的语言单位。

为了完整地描述超媒体结构中语言单位的形式表达,可脱离信息的具体语义而将其纯语法表达方式归纳为以下五大主要类型:

-字符串:由字母或字符构成的序列。字符串是书面语言的语法表达方式,用于文本的表示;

-声音片段:由不同频率的音阶构成的序列,可表示一切人工的(如口语、音乐等)或非人工的(自然声响)的声音;

-位图:由不同灰度或色阶构成的平面矩阵,表示通过摄影、绘画、计算生成等手段形成的图形或影象,表达对象可含盖一切有形或无形现象,表达形式则可以是保真的或经过抽象或艺术化的,也可表达书面语言。

-位图序列:由位图构成的序列,表示图形或影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可表示视频、动画片段,亦可表示动态文字和图形。

-图形库: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元素集合。以空间数据库组织的数字地图是它的典型形式。

以上五种语言单位的语法实现形式比要表达的语义信息类型少得多,但所有语义信息均由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表达,如一段文章可以由除图形库外的所有形式实现,它们构成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节点上的数据形式,一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最终由它们构成。

研究语言单位的语法方面有助于脱离整个语言系统的语义和认知来认识超媒体的一般结构,一般结构的普遍适用性对其设计、实现和语义解译都是极有帮助的,对超媒体制作及阅读工具的设计和实现也很重要。

3.1.3 语言单位的分层与组合结构

一个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分层结构。每一类语言单位内部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形式和构造上的层次特征。图1给出了几类语法语言单位内部的分层结构。

图1 语法相关的语言单位的内部分层结构

Fig. 1 Inter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yntax-related Language Units

在以上几类语言单位内部分层结构的形成在形式上受制于语法规则,而意义上受制于语义规则。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声音片段、位图序列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语言单位,如位图序列可细分成为帧,但由于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一般不会处理到这些层面,这里仅将它们作为最低语言单位。

除了语言单位内部组合以外,不同类别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是多媒体电子地图中更为独特和重要的“创克”过程,其功能在于通过不同类别语言单位的组合,构成语义上更为完整、给予读者更高级概念的语言单位,主要以页面的形式反映出来。页面是超媒体结构中一种普遍的语言单位,语法上可由任何不同类别的较低语言单位定义,而语义相关的各类语言单位组合起来传达一个比较完整的语义概念。

3.2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语法结构——组合与

语法结构是指存在于语言单位之间的各类组合或关系,所谓语法结构是相对于语义结构而言的,指独立于语言单位及其组合和的具体含义体现的在形式上结构。

语法结构主要是由定义有各类关系的语言单位组成的。由于一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涉及信息类型和形式上的语言单位众多,定义在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也相当复杂。但总的来讲,我们可将其分为同类语言单位内部的语法关系、页面组合与聚合关系、关系三个层面来研究。

3.2.1 同类语言单位内部的语法关系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涉及字符串、声音片段、位图、视频片段、图形库等五种语言单位,它们都是人类传达信息的独立语言形式或符号系统,因而都有其各自独立的语法体系。各类

语言单位内部的语法规定了各同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各类语言单位分层结构的形成机制。如字符串构成的自然语言文本是语言系统的典型X例,语法是字、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等构成的控制规则,其关系总体上属于线性运算;图形系统如图象、图形中各语言单位间的运算关系更为复杂,主要源于其二维甚至多维特征;而声音、视频等除了同时层面上各语言单位的分布关系外,还有历时层面上的分布关系。

虽然各类语言单位内部的语法关系复杂且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信息传达至关重要,但值得庆幸的是除了语言单位外,我们无须对构成语言单位的详细语法机制进行透彻的了解,因为对于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阅读而言,绝大多数解译任务还是交由人来完成的。3.2.2 页面组合与聚合关系

页面是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指由各类语言单位通过平面组合与聚合构成的语言单位,传达相对独立的语义概念,在计算机上反映为屏幕上的一组图象及可能存在的伴音(如图2)。

位图序列声音图形库位图字符串

图2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页面

Fig. 2 A Page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页面结构具有静态性,表现为由任何语言单位按一定平面位置分布关系构成,称为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可归纳为:

-伴随关系:指声音片段与其它类型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置关系:位于同一平面不同位置、彼此不相压盖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压盖关系:指位于不同平面、彼此压盖(透明或不透明)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页面组合关系是一种二维平面结构,并置、压盖等关系根据各语言单位的位置、大小、排列方式呈现多种多样的具体实现形式,如图2中页面下方的小图标的水平排列结构、窗口的左一右三结构等,它们是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和实现上多样性的形式基础。

页面结构同时具有动态性,组合关系中的语言单位可以被可比的其它语言单位所取代,产生新的页面,这种语言单位在纵向上的替代关系称为聚合关系。例如图2左上角的信息窗口内的位图序列在经过某种操作后会被位图或者字符串等类型的语言单位所取代,而图形库也会根据用户关注区域的大小在不同尺度或详细程度上变化。归纳起来,聚合关系有以下几种:

-不同类别语言单位之间的替代:如位图替代字符串、位图序列替代位图等;

-同类语言单位之间的替代:如更详细的图形库替代较概略的图形库、排序后的字符串

取代未经排序的字符串等。

页面聚合关系是一种历时关系,它通过语言单位的非同时出现机制使页面的表现力变得更为强大,传达信息更为丰富。

3.2.3 关系

是超媒体结构中除节点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在节点之间建立了一种参照机制,使超媒体信息称为一个有机的网络结构体,使读者能够在不同的节点间导航,建立超越单个节点本身所提供信息的新概念或新命题。

从语法上分析,可以建立在任何语法相关的语言单位之间。在多媒体电子地图中,从一个页面中的参照节点开始到另一个包含被参照节点的页面上。

在任何情况下应该是双向的,以保证用户在需要的情况下回到出发的节点。

由于客观上存在一对多的,参照节点上的必须具有语义标识,使用户能够根据要求到达正确的被参照节点。如由图形库中节点“XX市”根据“行政所属”可至“XX省”地图,而根据“简介”可至“XX市简介”文本等。

3.2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语义结构——认知模型设计

语义结构是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所要传达的信息含义的综合。语义结构是在语法结构的框架下实现的,但与设计的认知模型密切相关。

首先是语言单位的设计。五种语法相关的语言单位提供了多种信息表达方式,可以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示“义素”。如一个地名可以用字符串、也可以用位图表示,工厂的环境可以用字符串描述、照片或是视频表示等。

其次是页面内容的设计。按照一个页面要表达的内容,综合运用各种义素或语义相关的语言单位,灵活设计组合或聚合关系,使页面能够自足地、相对完整地表示概念和信息,通过多个页面内容全面反映要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页面内容的设计决定了整个电子地图集的信息表达X围。

最后是建立灵活的机制。尽管每个页面能够反映相对独立的信息,但机制形成的超媒体结构能够提供读者更多的灵活性,读者可以通过导航形成传统的线形阅读无法提供的认知结论。

4一个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设计的实例

以下以我们研制的“图院电子地图制作工具Atlas98”为实例,来研究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设计。该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上用Visual C++开发而成,由一个电子地图著作系统和一个电子地图阅读系统构成。前者用于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后台制作,后者随电子地图集产品一起发布供读者阅读使用。

谈及超媒体结构设计,依然应从语法(形式设计)和语义(内容设计)两方面阐述。但这里由于是分析多媒体电子地图制作工具,其目标是设计一个普遍满足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制作的软件系统,显然应该尽可能做到语义无关,所以以下以超媒体结构的语法方面为主进行分析。

4.1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整体结构

Atlas98所定义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由片头、目录(图组)、主图、图幅、插图、片尾及背景音乐构成。

片头、片尾为位图序列;

目录为列出图集全部图组的位图,用户可选择表示不同信息分组的图组;

每个图组设主图一幅及若干图幅,主图可定义为图象、文本或视频,反映图组的主体内容,图幅为反映某一具体内容相关信息的页面,为图集的主要组成部分;插图是一种特殊的图幅,其名称不出现在图幅列表中,只有通过图幅才能被参照。

背景音乐可以定义在图组、图幅或是热点上,可以是伴奏音乐或是解说词等。

图3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整体结构

Fig. 3 Overall Structure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4.2 图幅页面组合结构

如图2所示的是Atlas98系统提供的图幅主界面,页面级语言单位构成由系统固定,大多数窗口大小及位置可作调整。主要包括:

-图幅窗口:主要显示矢量电子地图,即地图图形库,也显示可栅格地图或以文字、图象为主的图象;通常由背景及热点构成,热点根据图幅的类型不同可以是热词、点状、线状或面状热点。

-索引图窗口:显示制图区域总貌及当前地图窗口所在位置;

-图幅名称列表框:本图组全部图幅名称;

-热点名称列表框:本图幅全部热点名称;

-地图名称条:图集、图组、图幅名称;

-系统工具条:用于电子地图阅读操作的各类命令集;

-伴随视频窗口(可选):在整个图组阅读过程中总在循环显示的视频,如一段广告等;

-背景音乐(可选):音乐或解说词;

-多媒体信息窗口:显示热点相关的文本、图象、图表、视频等信息;

-其它信息输入和输出窗口:查询等操作参数输入及结果显示的窗口,如在查询公共汽车最佳乘车方案时,需要输入起迄站点作为参数,由列表框窗口输入,而查询的最佳乘车方案需要一个信息窗口显示出来。

其中前七项为永久性窗口,而后两项为临时性窗口。永久性窗口在页面上是并置关系,而临时性窗口总是压盖在其它窗口上。

4.3 图幅页面聚合结构

页面的聚合结构主要表现在页面级各组成语言单位内部的可替代性上。主要包括:

-图幅窗口:交替显示图幅和插图。在显示地图时,主要是不同比例尺(详细程度)、不同X围(位置)的地图的相互替代,通过缩放、漫游等操作完成。

-索引图窗口:实时产生和显示当前图幅窗口在全图中的位置和X围。

-图幅名称列表框:图组内保持不变。

-热点名称列表框:实时显示根据不同查询条件得到的热点名称;

-地图名称条:实时显示图幅/插图名称;

-系统工具条:实时变灰或激活反映功能的可用性;

-伴随视频窗口(可选):语义上可交替显示不同类型的视频信息,如不同企业的广告,或与图幅不同位置有关的视频等;

-多媒体信息窗口:交替显示热点相关的文本、图象、图表、视频等信息,由用户控制;

4.4 机制

的存在是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重要特点,通过读者能够在图幅自身自足的概念和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自己跨图幅、跨媒体、灵活的认知策略。

Atlas98的热点在语法上均一地定义成点、线、面三种类型的热点,作为激发的手段。

而在语义上,热点可以表现为前述的除声音、视频外的任何一种信息形式。

Atlas98提供以下几种:

-主图-图幅:主图一般为位图,反映一个图组的主要内容;从这里图名构成的热词可直接进入相应图幅。

-图幅-插图:插图一般为图幅某一热点的进一步说明,经由图幅的某一热点可以进入详细说明本热点的另一(插图)图幅,如在一幅XX省地图上点击XX市热点可以进入XX市市区地图等。

-图幅/插图-图幅/插图:由图幅/插图中的某个热点可以进入其它相关图幅/插图。

-图幅/插图-多媒体信息:点击图幅/插图某个热点可显示其多媒体信息窗口,查看与之有关的文本、图片和视频等。

5结束语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地图集信息形式单一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超媒体结构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地图集页面为基础的线性为主的阅读方式,大大提高了以信息参照为主要形式的非线性阅读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语法结构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由多种形式的语言单位在内部语法机制、外部组合与聚合关系及机制共同作用下的系统,其结构的研究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结构设计以及电子地图制作工具软件的设计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Smith & Weiss, An Overview of Hypertext, CACM, July 1988

2Smith et al., A Hypertext Writing Environment and Its Cognitive Basis, In: Proceedings of Hypertext ’87, ACM Press, 1987

3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4Du Qingyun,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utomatic Understanding of 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Stockholm, 1997, 357~364

5Du Qingyun, Map Language based Cartographic Understanding, In: Proceeding of 1998 ACSM Annu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Baltimore, 1998, 253~257

6 杜清运,空间信息的结构、表达及其理解机制,XX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第4

期,388~392

Linguistic Mechanism of Hypermedia Structure

in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Du Qingyun Wu Guofeng Cai Zhongliang

(School of Land Science, WTUSM, 129 Luoyu Road, Wuhan, China, 430079)

Abstract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related to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including CD-ROM and Internet materials. With hypermedia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of a publication can be re-arranged to acmodate the more easy cognition of the idea and concept transferred by it by linking the concepts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media forms into an integrated concept.

Essentially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is a kind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 which has many mon characters with ordinary CD-ROM publications, such as their multimedia functions. For the deeper exploration of electronic atla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and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new media structu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as a whole by applying the methodology of linguistic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s introduces some basic concepts of hypertext, hypermedia and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As the main character of electronic atlas distinct from other hypermedia product, map is the primary information type, which is as important as text, picture, sound and animation.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linguistic mechanism of hypermedia structure i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at the two levels of function and form. It is stated that hypermedia has two-level analogy with writing language. That is, hypermedia structure is a kind of enhanced information carrier, which is the same as writing language in function, and as for the formal analogy, hypermedia structure can also divided into different language units with syntax and semantics defined on them. Linguistic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the new media.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linguistic mechanism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as an example of hypermedia structure, is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ed way. Here node is discussed as the language unit. A syntax-oriented division of node into smaller language units in hypermedia structure is given and the chunking operation is defined upon the different type of units as the internal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node. Another operations special for hypermedia, bination and linkage are again defined within and between page(s) respectively, a concept of more plicated language unit. The operations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atlas.

In the last section, a case study is given by introducing an electronic atlas authoring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following the guidelin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can be very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sign of an authoring software system as well as electronic atlas itself. Linguistic methodology provides us a very promising conceptual tool to explore and understand it. Syntax aspect can help us design better authoring software to meet the need of appearance and framework of electronic atla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linking and chunking different units together, while semantics aspect can help us design better contents of electronic atlas to convey information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 Linguistic mechanism, Hypermedia structure,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电子地图设计-导航电子地图设计方案-设计与实现

武汉大学试卷纸 GPS电子地图的设计 李庆君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应用领域——GPS 电子地图。根据电子地图的特点,介绍了GPS 电子地图系统的结构、功能、实现原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车载导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航电子地图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现势性距实际导航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加快导航电子地图采集与更新,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系统很有必要。 导航电子地图是将GPS或北斗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把GPS或北斗接收器所在位置定位在地理底图上,并显示在屏幕上GPS 电子地图是导航、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它可安装在移动目标(例如车船、飞机)上,也可用于目标跟踪。本文以笔者参与开发的系 统为例详细介绍该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2 原理及系统结构 2.1 原理 系统主要分为采集和编辑2个模块。采 集是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和道路信息采集,其工作原理是:两台测量型GPS接收机,一 台为固定站,放置在已知控制点上,另一台 放置在车辆上作为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 机与便携机联机作业,系统采集模块同时进 行GPS定位数据采集存储,单点定位方式导 航可视化采集道路属性信息和兴趣点等信息。在采集结束后,把固定站数据与流动站数据 进行后差分处理,从而获得高精度道路坐标。

最新地形图1:2000测绘项目设计服务方案

XXXXXXX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服务设计方案 XXXXXXX公司 2018年X月

目录 一、概述 (1) 1、任务来源 (1) 2、工作量 (1) 二、服务方案 (2) 1、作业流程 (2) 2、作业依据 (2) 3、坐标和高程基准 (3) 4、图幅分幅、图幅编号 (3) 5、数据内容及格式 (3) 6、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3) 7、实施技术方法 (4) 8、基础控制测量 (4) 9、平面控制测量 (11) 10、高程控制测量 (14) 11、图根控制测量 (16) 三、项目组织机构 (17) 四、质量保证体系 (19) 五、安全生产 (19) 六、提交成果资料 (20)

一、概述 1、任务来源 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XXXXX,本次规划编制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但该区域1:2000地形图资料缺乏,急需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为加快推进凤凰溪规划编制范围内的地形图测绘工作,XXXXX1:2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2、工作量 项目范围:XXXX。 测区规划范围:测绘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XXXX。 XXXX1: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

二、服务方案 1、作业流程 2、作业依据 (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 (7)《宜宾市1:2000地形图数据库标准》 (8)项目技术设计书。 3、坐标和高程基准 (1)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家2000坐标系。 (2)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m。 4、图幅分幅、图幅编号 (1)图幅分幅 按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附录D的正方形分幅和编号执行,即图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电子地图方案

电子地图方案 一、制作原因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在世界上制造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发展直接冲击着政府的功能定位和运作形态,同时也对政府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把如何发展和利用信息科技,如何采用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办法来管理和监督社会的发展列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在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其中,电子地图作为一种实用的、直观的数据源被广泛使用,我国各大主要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均已推出各自辖区的电子地图。 我街道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直把发展信息化办公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来抓,于2003年与区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了学院路街道NC办公网络之后,一直致力于用信息化来发展和推动街道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我街道辖区内既有大学校区、大社区,又有若干居民区,相关地理信息较为复杂,为方便社区管理,跟紧机关工作发展形势,我街道决定制作学院路街道及周边部分地区涵盖地理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电子地图软件,由此来逐渐建立学院路街道的基础数据库,对今后的规划、排查、统计等工作给予相应的指导作用。

二、实施方案 由于街道主要领导的重视,我街道迅速成立了电子地图制作领导小组,在前期市场调研和制作开发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适度开发、勤俭节约”的原则,经过认真研究和多次比对,最后决定由辖区内的国家航空遥感测量中心派出工程师负责制作软件,街道工作人员负责提供相应数据。整体工作分为两期进行,前期由学院路街道相关科室负责收集地图的基础资料,后期由航遥中心负责软件的具体制作。 软件将采用Visual Basic + Access数据库编程完成,利用RS 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集成学院路街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图形和影像的漫游浏览,地理信息的查询检索,主要数据的统计汇总,图件的编绘输出等功能。其中主要数据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界面及部分功能实现则由VB完成。 三、开发方法说明 根据系统的任务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法实现系统: (1)空间数据管理 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MO(Map Objects)组件式GIS软件,以文件形式组织和管理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从而在同一环境中显示多源的空间数据,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操作功能。 (2)属性数据管理

基于逻辑学理论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原则(郑束蕾)

基于逻辑学理论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原则 郑束蕾1,陈毓芬2,杨春雷1 (1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训练部,河南郑州 450001 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领域中许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忽略了地图图幅之间、媒体之间、地图与媒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本文创新性地将逻辑学引入地图学领域。首先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关逻辑学理论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各部分设计中的应用。然后探索性地提出一致性、层次性、高效性、关联性、原子性等基于逻辑学理论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原则,最后以笔者设计制作的《福建省生态环境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为例,具体说明以上原则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地图集逻辑学设计原则 1引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多媒体技术引进电子地图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扩大了电子地图集的功能和信息表现方式,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是建立在地图学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上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地图与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相结合,使多种媒体信息逻辑地联结并集成的一种空间信息可视化产品[1]。目前,该设计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设计上的一致性考虑不够。主要表现在整体与局部设计风格、页面布局、色彩搭配、按钮和菜单样式、多种媒体演播步调等方面。 (2)结构设计缺少层次性,不符合思维习惯。 (3)数据模型不合理,造成功能实现和运行速度方面的障碍。 (4)常用和重点功能不突出,初次使用者不知如何下手。 (5)多媒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忽视多媒体内容对地图内容的信息补充作用。 (6)界面设计缺少原则规范。例如地图的主体布局不突出、工具按钮抽象并缺少操作提示信息、级联页面缺少相互跳转和中途退出链接、图例窗口压盖地图信息等等。 (7)多媒体响应速度较慢,用户操作后等待时间过长,引起烦躁感。 这些问题的产生,大多数由于忽略了地图图幅之间、媒体之间、地图与媒体之间的逻辑联系。对这种逻辑联系的剖析深度和体现程度,从根本上说决定了地图集整体设计的好坏。本文创新性地将逻辑学引入地图学领域,用逻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总结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提供自主开发的多媒体地图集实例——《福建省生态环境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对其进行验证。 2逻辑学理论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应用 逻辑学理论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可以概括为:在总体设计中,应用原子论从逻辑原子的层次深入分析各个组成部分在地图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共性类理论为地图集图组划分寻找依据;在数据组织方法设计中,应用充足理由原理探讨多种媒体与地

市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策划方案研讨

郑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 郑州新光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由于本系统是环保系统的一个部分,涉及到数据库同步和数据库资源一致化设计,以及数据流的接口,故编写本设计以多方交流和今后系统详细设计,减少因为信息认识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1.2背景 以与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监理支队的多次交流的文档和一期项目开发协议书为依据编写。本设计只涉及到项目一期开发任务。在线监测(包括大气子站、监测断面、排污点源)与监测查询,在线报警显示与报警记录查询,空气质量日报公布,排污企业的差不多情况查询,办公信息查询,社会信息查询,所有功能的结果都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 1.3定义 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如下: B/S:Browser/server ; C/S:Client/Server ;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MS:Internet Map Server; DBMS:DataBase Manager Server;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OID:Object ID; 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矢量化数字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地图。地图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文件内(而不是图形的形式),当显示时按各种对象的空间关系构建成图形,故它能够无极放大缩小。 图文互查:指通过输入条件查询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也能通过点击地图来显示被点击的对象的属性信息; 支持内、外网的无限级缩放: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都能打开电子地图并进行在地图正常显示范围内的无限级放大与缩小; 污染物因子:污染物类型,如废气,废水。 1.4参考资料 1.4.1郑州市环境爱护在线监测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一 期项目)开发协议书

平台框架数据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福建省交通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一期) 框架数据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2010) 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 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1 范围 (1) 2 参考资料 (1) 3 建设目标和内容 (2) 4 技术要点 (2) 4.1 数据叠加 (2) 4.1.1 图层叠加 (2) 4.1.2 道路中心线的叠加和融合 (5) 4.2 兴趣点抽稀 (6) 4.3 金字塔规则 (7) 4.4 字体和线状图层的平滑 (9) 4.4.1 字体平滑 (9) 4.4.2 线状图层的平滑和衔接 (9) 4.5 道路图层的处理 (9) 4.5.1 道路图层的衔接 (9) 4.5.2 道路标注的处理 (11) 5 专题制图 (12) 5.1 公路专题制图 (12) 5.2 公路附属设施 (12) 5.3 交通流量制图 (13) 5.4 八纵九横专题制图 (16)

1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福建省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电子地图配图,是《福建省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配图规范》的延伸,包含有在实际配图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及专题图的制图方案。 2参考资料 《电子地图规范——试行稿20100730》(以下简称《规范》),国家测绘局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组; 《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示GB/T20257.2—2006》(以下简称《地图图示》),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400万—5万地理实体数据整合技术要求》,国家测绘局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组; 《ESRI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电子地图配图模板1.2版本》,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事业部; 《S-52-Specifications For Char Content And Display Aspects Of Ecdis》(S-52_电子海图规范),国际航道测量组织(IHO)。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杜清运邬国锋蔡忠亮 (XX测绘科技大学国土信息与地图科学系,XX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摘要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制图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地图产品形式,它以其丰富的信息、灵活的表达、方便的阅读等特点得到读者广泛青睐。本文通过现有多媒体电子地图多种信息主体及其关系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并就该理论的实际应用给出了一个实例。 关键词语言学机制,超媒体结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一种以CD-ROM等为承载介质的数字地图产品,它融合了数字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新兴的技术,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得电子地图集具备管理、处理和显示多种信息类型的能力,其中包括文本、声音、图象、视频、动画、表格等,以及数字地图信息,而数字地图信息的存在是多媒体电子地图与其它多媒体产品的区别所在。所有这些信息形式以及定义在它们之间的构成了超媒体结构。 为了弄清电子地图集的超媒体结构及其对地图阅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调整各信息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善超媒体结构的信息表达和传输能力,有必要对电子地图集内部各信息主体及其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语言学方法正是研究这种结构的有力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语言学机制是指宏语言机制,即建立在段落、篇章、卷本以及与其它信息表达形式如图形、视频等不同成分之间的语言学机制。语言学方法在此是一种认识模型和研究方法,而非指具体的自然语言。 1超媒体与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1.1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特性 超文本(hypertext),是指“将数据存贮在由(link)相连的节点(node)所构成的网络中的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节点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及程序或其它形式的数据”,带有多媒体信息的超文本称为超媒体(hypermedia)[1]。 超媒体优于传统信息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能提供灵活的、非线性的信息存取手段,因而具备产生大型的、复杂的、丰富连接的和交叉访问的数据体的能力[2]。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节点通常以某种信息形式传达一种概念或思想,具有语义特征。将不同的概念或节点联系起来,供阅读者在不同的概念间导航(Navigating),的起始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被称为参照节点(reference)和被参照节点(referent)。 1.2 基于超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是一种建立在超媒体技术上的地图媒体形式,它在传统的的超媒体信息组织结构中增加了新的信息类型——空间信息,其表现形式是各种类型的数字地图(矢量的、栅格的或混合的),并且由此引入新的形式,主要包括: -地图及其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如;由参照图上的一个县的区域至被参照的该县详图; 杜清运,男,34岁,教授,现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16及49601015

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方案

附件2 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方案 一、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背景 公司GIS地图应用3年来,为公司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运输全程监控等安全管控活动提供了信息可视化及空间分析基础,已经成为公司车辆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公司GIS地图准确性,公司进行了两次年度地图更新升级工作,公司地图现势性与2011年度真实世界地理信息是一致的。两年过去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公路网、公路附属设施、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真实世界的地理信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消除公司GIS地图与真实世界地理信息之间的偏差,以保障公司GIS地图能继续为公司安全生产活动提供高质量持续服务,2014年度公司GIS地图更新升级工作须提上日程。 随着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不断深入,公司全国GIS地图每年更新势必成为常态。 二、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从图商处采购的2014年最新数据开展公司GIS地图更新升级工作,完成全国范围14个比例尺下新增、变更及废弃信息的更新升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成

新增、变更及废弃道路等级、形状及名称的更新升级;二是完成公路网限速信息的增加;三是完成新增、变更道路附属设施及城市POI信息的更新及丰富。 三、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方案 (一)数据源简介 本次公司GIS地图更新数据源类型包括矢量地图数据与影像资料两类。 1.矢量数据源 矢量数据源包括多种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图数据,分别是1:100万、1:20万和1:万三种比例尺地图数据,见下表。 2.影像数据源 影像数据源包括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中国全域15米ETM影像、中国全域30米DEM和省会城市城区0.5m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 3.道路等级 (1).高速道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全封闭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和管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 下列为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1.准备纸的地图如:交通旅游图、测绘局购买的图等你想做的图。 2.把准备的地图扫描进计算机 3.下载地图矢量化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autoCAD等也可以。 4.练习熟悉mapinfo professional的使用方法,矢量化你扫描的地图(也可以购买别人矢量化好的电子地图,这当然就剩了好多时间,或许还有金钱)。 5.下载地图网上发布软件“mapinfo MapXtreme”。 6.用mapinfo MapXtreme发布你矢量化好的地图就行了。 当然Mapinfo professional需要你化点时间熟悉,mapinfo MapXtreme需要你化点时间学习开发。如果想做的专业一些的话,用专业的做地图的软件mapinfo 下载地址: 是mapinfo的中国官方网站 使用emule下载 emule的下载地址: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一个图形-文字信息完善结合的软件工具,能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形象、直观地与地理图形紧密地联结起

来,能提供大量常用的分析、查询功能,能将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 MapInfo软件提供与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接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MapInfo软件提供的开发工具MapBasi c, 可完成用户在图形、界面、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以形成全用户化的应用集成。配接多媒体系统可使用户对地图进行多媒体查询。MapInfo软件适用于军队管理与指挥、市场营销、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安交通、邮电通讯、石油地质、土地资源、人口管理、金融保险等各个应用领域,能对用户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一、强大的图形表达、处理功能 MapInfo做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利用点、线、区域等多种图形元素,及丰富的地图符号、文本类型、线型、填充模式和颜色等表现类型,可详尽、直观、形象地完成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同时MapIn fo对于位图文件(如GIF、TIF、PCX、BMP、TGA等多种格式的位图文件)和卫片(SPOT)、航片、照片等栅格图象,也可以进行屏幕显示,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进行矢量化。此外,DXF格式(Auto CAD和其它CAD软件包的图形/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直接运用于MapInfo当中。在图形处理方面,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

电子地图设计

《电子地图理论与技术》考试题 1.数字地图的定义及其与空间数据库的区别 答:(1)数字地图就是存贮在计算机中的矢量图形数据,是地理信息的抽象或数学模型,因此,数字地图是一组地理空间数据的集合,即按照一定的地理框架组合的、带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描述地理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2)数字地图与空间数据库是两个相近的概念,数字地图强调对地理信息的描述或地理实体的表达,是以制作地图为目标的;而空间数据库则强调对地理信息或地理实体的管理,是以建立管理系统为目标的。两者的数据都是几何数据,且生产方式相同,两者可以共用一种数据模型,但数字地图的数据模型更灵活。 2.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的区别 答: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的概念大体相同。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地图。是数字地图或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形式。数字地图是一种虚地图,电子地图是实地图。数字地图侧重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电子地图侧重空间数据的表达和应用。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数据基础(即本质),而后者是前者的可视化方式(即现象)。 3.简述地图投影的局限性和大地坐标的优越性 答:(1)地图投影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跨带之间的裂缝,需要通过数学手段对经纬线进行“拉伸”或“压缩”,添加大量的改正数,增加了系统的负担;不同的投影会有不同的变形,区域愈大变形愈大,在表达全球大范围区域时很难准确地反映真实地表特征;给地图带来了变形、图幅拼接、坐标变换等诸多问题。(2)大地坐标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真正统一的坐标系,因而就可以实现数据的真正共享和互操作,同时也使建立数字地球成为可能;由于不再使用地图投影,因而避免了由其带来的变形和失真,,省去了多要素叠加分析中可能带来的投影变换问题;无论任何规模的GIS中,空间信息都应当是连续的,这样才能保证对任意范围、任意位置上的分析处理是可能的,分析的过程是一致的(无附加处理)。 4.简述地图比例尺的含义 答:地图总是以缩小的方式反映远远大于人眼正常视野范围的地表景观;地图比例尺通常都用来说明纸质地图的缩小倍数。可以总结为:地图比例尺就是地图上的尺寸与它所表达的地面上的尺寸之间的比率。它具有以下含义:(1)尺寸的缩小倍数,比例尺的缩小倍数是地图上的尺寸与它所对应的地图投影面上的距离之比,受投影变形的影响,同一比例尺地图上的缩小倍数不完全相同。这就是在排除地图量测误差和地面测量误差后,图上量测距离与地面测量距离不相等的原因。(2)内容的详细程度,表示单位区域内,特征要素的存储数量,隐含表示最小的特征要素尺寸。(3)形状的细致程度,一是对实体细节表现的精细程度;二是对实体分类的细致程度。(4)位置的精确程度,精度是地图与现实世界的接近度,地图精度包括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5)地图的表达方式,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实体是客观的和绝对的,但地形图的表示方法是主观的和相对的。 5.简述电子地图的组成内容 答:电子地图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3部分组成的。其中,地图数据包括: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编辑与专题地理数据;硬件设备包括:(1)数据输入设备:用于空间数据的扫描仪、测绘仪器,用于非空间数据的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鼠标、键盘、触摸屏等;(2)数据存储设备:硬盘、光盘;(3)数据输出设备:显示器或投影仪、

以地图展示项目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方法。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如下步骤:将进行规划的项目数据通过数据接入端进行分类梳理上传至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存储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全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分类标注,并投射到电子地图上;通过web浏览器或者RESTful API接口支持的第三方应用访问和查看该项目规划信息专题图。本技术通过将项目信息系统和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用户在电子地图上直观的查看项目信息、了解项目所处地图位置周边情况,对项目作科学全面的影响性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 技术要求 1.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进行规划的项目数据通过数据接入端进行分类梳理上传至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存储 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全空间地理 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分类标注,并投射到电子地图上; 通过web浏览器或者RESTful API接口支持的第三方应用访问和查看该项目规划信息专题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存储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矢量化、地图标绘及符号处理时,不同种类的产业信息约定使用不同种类的符号,其中,点状、面状空间信息分层叠加用于支持多样化的专题展示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分类标注将电子地图不同项目所在的位置嵌入不同的链接,每一链接分别为不同项目的项目信息。 4.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系统,包括数据接入端、服务提供端、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入端、服务提供端、客户端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数据的交互; 其中,服务提供端支持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全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入端支持多种数据接入方式; 所述数据接入方式包括中心公网固定IP连接、中心公网动态IP+DNS解析服务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公网固定IP连接为监控点直接向中心发起连接;所述中心公网动态 IP+DNS解析服务连接为客户先与DNS服务商联系开通动态域名,监控点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DNS服务器,再由DNS服务器找到中心公网动态IP,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接入端分别与基础库、第三方系统数据库和系统自建库连接; 所述基础库为政府基础库中包含该区域的地图数据以及该区域的项目合同数据;所述第三方系统数据库中包含上传的项目规划数据;系统自建库中包含系统服务层集合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有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地图展示项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的分析系统完成对接入数据的分类处理和分析,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云端数据库;

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docx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一个图形-文字信息完善结合的软件工具,能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形象、直观地与地理图形紧密地联结起来,能提供大量常用的分析、查询功能,能将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 MapInfo软件提供与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接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MapInfo软件提供的开发工具MapBasic, 可完成用户在图形、界面、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以形成全用户化的应用集成。配接多媒体系统可使用户对地图进行多媒体查询。MapInfo软件适用于军队管理与指挥、市场营销、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安交通、邮电通讯、石油地质、土地资源、人口管理、金融保险等各个应用领域,能对用户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一、强大的图形表达、处理功能 MapInfo做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利用点、线、区域等多种图形元素,及丰富的地图符号、文本类型、线型、填充模式和颜色等表现类型,可详尽、直观、形象地完成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同时MapInfo对于位图文件(如GIF、TIF、PCX、BMP、TGA等多种格式的位图文件)和卫片(SPOT)、航片、照片等栅格图象,也可以进行屏幕显示,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进行矢量化。此外,DXF格式(AutoCAD和其它CAD软件包的图形/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直接运用于MapInfo当中。在图形处理方面,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编图工具箱,用户可以对各种图形元素任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编辑操作。 MapInfo所处理的电子地图与一般地图不同。一般的地图,各类要素、信息集中在一起,不利于不同用户对不同的地理信息的查询使用。MapInfo对地图是分层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分层技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或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图形元素进行分层组合,将一张地图分成不同图层。例如对于某个城市图,可分为区划、道路、河流、建筑物、标注等若干层。对于每一个图层又可以针对其信息数据的不同内容要求,运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如(dBase、FoxBase、Lotus1-2-3、Oracle、Sybase等)。而在用户对图形或数据库进行显示、编辑、查询等操作时,又可以对任意图层实现自动标注。对标注的大小、字体、位置、内容、颜色还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为提高做图效率,MapInfo设有装饰层,用户可将所画的图形在装饰层里编辑,认可后再存入相应层。利用MapInfo提供的视图工具(Zoom tool), 用户可对矢量图形和光栅图象进行任意比例的无级缩放,可纵览全局,亦可细观局部。为了满足某些用户对于地理坐标系统的特殊需求,MapInfo不仅提供有几百种地理投影模式可供选择,用户还可以通过编辑投影参数,定义自己的地图投影模式。 二、实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功能 MapInfo具有动态联接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功能。MapInfo可以直接读取dBase、FoxBase、Clipper、Lotus1-2-3、Microsoft Excel及ASCII文件。在客户\服务器(Client\ server)的网格环境中,通过SQL DATALINK数据联接软件包提供的QELIB、ODBC接口,可以同远程服务器联接,直接读取Sybase、Oracle、INGRES、DB/2 DataBase Manager 、SQLBase 、Netware SQL 、XDB等十几种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MapInfo还可以将数据文件及图形目标的图形属性转换成mif、mid格式的AsCII文件,供其它用户使用。 MapInfo可以运用地理编码(GeoCode)的功能,根据各数据点的地理坐标或空间地址(如省市、街区、楼层、房间等),将数据库的数据与其在地图上相对应的图形元素一一对应。通过完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出行定位等的需要,电子地图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一般电子地图的组成,结构,设计与实现方法,总结电子地图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电子地图;设计;实现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一种新的地图产品——网络电子地图悄然出现, 它正改变着人们使用地图的方式, 同时,对地图制图的传统理论和技术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网络电子地图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 在不同详细程度的可视化数字地图的基础上, 表示空间实体的分布, 并通过链接的方式同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相连, 通过对网络电子地图数据库的访问, 实现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具有的交互功能可以使用户实现对地图的多尺度、要素可控制的浏览, 实现对地理信息及相关信息的查询、获取空间分析的结果[1]。 1 电子地图组成 由于网络电子地图以In ternet为平台, 因此其体系结构与传统的以CD - ROM介质存储、单机运行的电子地图有很大的不同。网络电子地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图服务器:地图服务器的作用是存放地图数据, 理地图数据, 并返回结果。 2)数据库服务器:安装数据库管理软件, 存放相关属性数据。 3)网络信息服务器:该服务器的作用是安装网络应用程序, 响应浏览器端用户发送的 请求, 并返回结果。 4)主域控制器:存放用户账号, 进行计算机网络控制等。 5)网络:传送浏览器发送的请求和返回服务器端处理的结果数据。 6)计算机:浏览器计算机, 安装浏览器IE、N avigation等程序或地图服务程序的客 户端(该程序的作用是内嵌在浏览器中, 对服务器端发送来的地图数据进行解释、显示,实现图形的放大、缩小、查询等工作)。 2 电子地图的系统总体设计 1) 产品定位:确定产品的用户群或者理解客户的制作要求。 2) 分析数据源:了解数据的格式,如欠景或栅格的地图数据格式、常见的多媒体及多种数据库。内容设计:包括背景信息设计与专题信息设计。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收藏 下列为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1.准备纸的地图如:交通旅游图、测绘局购买的图等你想做的图。 2.把准备的地图扫描进计算机 3.下载地图矢量化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autoCAD等也可以。 4.练习熟悉mapinfo professional的使用方法,矢量化你扫描的地图(也可以购买别人矢量化好的电子地图,这当然就剩了好多时间,或许还有金钱)。 5.下载地图网上发布软件“mapinfo MapXtreme”。 6.用mapinfo MapXtreme发布你矢量化好的地图就行了。 当然Mapinfo professional需要你化点时间熟悉,mapinfo MapXtreme需要你化点时间学习开发。如果想做的专业一些的话,用专业的做地图的软件mapinfo 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3094384.html,是mapinfo的中国官方网站http://li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3094384.html,/2005/04/07/0000045369.html 使用emule下载 emule的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313094384.html,/download/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一个图形-文字信息完善结合的软件工具,能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形象、直观地与地理图形紧密地联结起来,能提供大量常用的分析、查询功能,能将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 MapInfo软件提供与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接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MapInfo软件提供的开发工具MapBasi c, 可完成用户在图形、界面、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以形成全用户化的应用集成。配接多媒体系统可使用户对地图进行多媒体查询。MapInfo软件适用于军队管理与指挥、市场营销、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安交通、邮电通讯、石油地质、土地资源、人口管理、金融保险等各个应用领域,能对用户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一、强大的图形表达、处理功能 MapInfo做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利用点、线、区域等多种图形元素,及丰富的地图符号、文本类型、线型、填充模式和颜色等表现类型,可详尽、直观、形象地完成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同时MapIn fo对于位图文件(如GIF、TIF、PCX、BMP、TGA等多种格式的位图文件)和卫片(SPOT)、航片、照片等栅格图象,也可以进行屏幕显示,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进行矢量化。此外,DXF格式(Auto CAD和其它CAD软件包的图形/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钱敏,陆藩藩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电子地图是地图学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了地图的应用,它的出现使地图的信息存储方式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省一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设计与制作电子地图的过程。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电子地图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制作地图瓦片 1引言 电子地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屏幕地图,是80年代初出现的地图新品种。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地发展起来,近年来广泛应用和普及在各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在自适应性、动态性、信息量、地图显示、量算分析、数据共享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电子地图制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套结合实用和美观功能的电子地图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基础。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省级以及地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内电子地图制作不可缺少的元素,无论是矢量数据还是影像数据,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权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各部门对地理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取决与电子地图和地理实体数据的质量,这也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数据来源,以及合理的数据更新机制。针对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支持,逐渐进步和完善。 2数据分析和处理 2.1 按照需求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使用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的电子地图在系统中作为底图应用很广泛,普遍的展示模式为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矢量和影像叠加电子地图。以江苏省为例,可选择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制作电子地图的主要矢量数据源,1:5万或者1:25万数据的部分要素作为辅助,2.5米或者较低分辨率遥感影像、0.5米或者更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作为制作电子地图的影像数据源。数据使用的范围和要素需要按照系统功能要求进行选取和处理。 对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说,很多要素是地形图要素,在制作相关部门系统的电子地图的时候,有些要素是可以不需要上图的,如等高线、高程点等要素,要素的选择应以系统功能相适应,并且保证地图展示的美观性和可视性。 影像数据的搜集应考虑其地理范围,如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应搜集全省范围,用于较小比例尺的电子地图展示,而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可缩小范围,搜集建筑物密集的建城区,或者重要地理目标处的局部影像,一般高分辨率的影像都用来制作大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以便突出高分辨率的优势,更好的展现地面地物。 其它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如各类兴趣点、公交线路等数据也可有选择的搜集上图。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各类数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千万不要盲目搜集,容易造成数据重复、数据精度不够等问题。

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案

电子地图制作方案 一、电子地图的制作目标 为满足城市车辆导航的需要,电子地图的制作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1、提供电子地图须是矢量化电子地图。矢量化电子地图虽然比传 统的栅格电子地图制作成本高,但具有无极比例尺(比例尺可 以随需求无限地放大或缩小)、信息含量高、易处理等特点, 更符合车船导航与管理的需要。 2、为保证地图精度和所需信息量,电子地图的矢量化工作要求在 比例尺为1:2万地图上进行。 3、提供电子地图要求包括主要城市街道及名称、公路、水库湖泊、 海洋、公园绿地、河流水溪、主要建筑或标志物、医院、影剧 院、学校、机关和公司等内容。 4、最终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格式须是DXF和ESRI shape。这是为 分别满足导航仪和管理系统要求而提出的。 二、电子地图制作的技术途径 1、矢量化平台的选择 经过对多种方案实验比较,确定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DAK作为地图数字化和编辑软件。DAK不仅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功能,还可以进行地图编辑、建立拓扑关系,提供46种地图投影方式转换,具有支持ARC/INFO E00、AGF、DXF、ESRI shape等数据格式。 此外,利用DAK也可以方便以后对电子地图的修改和更新。 2、纸图的确定 根据电子地图的制作要求,选择1:2万的地图为矢量化对象。 3、其他条件的选择 制作矢量化电子地图在硬件上需要数字化仪、计算机等设备。计算机可以选择普通PC兼容机,数字化仪可选择DAK所支持的CAL

COM9100等品牌。 三、电子地图制作主要工作及步骤 1、地图控制点的选择与测定 因为购买的大比例尺地图缺少经纬度坐标和地理控制点,根据地图数字化的要求,需要首先测定一些高精度控制点。为提高控制精度,控制点的选择既要均匀,还要具有的易测点、易标定的特点。 2、地图数字化分层方案的制定 根据地图数字化的内容和地理信息处理与存储的需要,将地图分为9个图层(Coverage)。 面状图层:包括主要城市街道和公路、建筑、水库湖泊、海洋面状河流,公园绿地等。 城市区界边界层 高速路及主干道层 城市街道图层 次要街道图层 建筑物图层 水体图层 绿地公园图层 线状图层:包括河流水溪、铁路等,此外还包括一些面状图层中部分辅助线。 点状图层:包括主要建筑或标志物,主要医院、影剧院、学校、机关,主要公司等。 在以后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从以上8层中提取数据,做更多分层。 3、数字化编码方案制定 为满足电子地图在使用中显示、查询检索和定位导向的需要,在数字化过程中要对地物进行编码。 根据管理中心和车载设备对电子地图的不同要求,地图数字化采取了普遍编码的措施。对某一具体地物来说,其编码即用户标识码(User_ID)共7位,由两部分组成:前3位为属性码,后4位为识别

GPS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GPS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3 1998年3月10日收稿. 3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No.96-B02-03)资助. ①Car Navigation.日本Sony 公司,1995. 龚国清 曾 文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的发展,产生了 一门新的应用领域———GPS 电子地图.根据电子地图的特点,介绍了自行开发设计的GPS 电子地图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实现方法.关键词 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中图法分类号 P228,TP391第一作者简介 龚国清,男,副教授,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GPS 和GIS 的应用研究. 0 引言 GPS 电子地图是将GPS 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 过计算机处理后,把GPS 接收器所在位置定位在地理底图上,并显示在屏幕上.GPS 电子地图是导航、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 )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它可安装在移动目标(例如车船、飞机)上,也可用于目标跟踪.迄今为止,国外已有电子地图应用于汽车导航,如日本Sony 公司开发的汽车导航系统①,该系统具有最佳路径搜寻、行驶方向指示、已行驶路程显示、当前时间显示、当前位置距终点距离显示等功能.国内有些部门也正在研制开发GPS 电子地图,但有的是基于国外软件平台,因而支持平台有一定局限性, 内部结构也不可更改,而且汉化程度不高.而我们自己开发研制的GPS 电子地图是在自行开发研制的 MAP GIS 软件平台上实现的,该软件平台除了弥补了国外软件的不足之处,还具有对图库管理的独特之处,就是不受图幅多少的限制,这非常适合于开发电子地图系统,因为电子地图是针对全国的地图.根据GPS 电子地图系统应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我们开发的GPS 电子地图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显示目标当前的位置,提供最佳行进路线,任意缩 放数字地图,数字地图随目标移动而漫游,提供周边 地区的有关信息和查询行驶距离和轨迹等. 1 系统结构GPS 电子地图系统由GPS 接收天线、计算机、地理底图库和相关信息库构成(图1).计算机负责将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纬度坐标转换为(X ,Y )坐标并显示在屏幕底图上,它还可完成各种查 询功能;GPS 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卫星信息,并传送给计算机;地理图库对一定数量的单幅地图按地理相关位置建库,形成一区域性电子地图库;信息库存放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有关信息,如旅游点、宾馆、娱乐场所、标志建筑物等.GPS 天线 地图库信息库 计算机 界面 图1 GPS 电子地图结构示意图 Fig.1 Electronic map structure of GPS 2 系统功能 一个电子地图设计的好坏,主要是衡量它的功 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方便,响应速度是否及时等. 我们根据电子地图的特点、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体 第23卷第4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3 No.41998年7月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J uly 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