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 、B 、C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B 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B 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3m ,假设基础埋深2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灰褐色粉质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5.09.0>=e ,查得0=b η,0.1=d η,3/725.170.25.04.185.15.17m kN m =⨯+⨯=γkPa d f f m d ak a 59.151)5.02(725.170.1125)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m 87.16.53/1=⨯ 基础总长m l 74.31287.156.5=⨯+⨯=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57.21635.174.312131041665=⨯⨯+⨯=所以:m d f F b G a k 94.10.22059.15157.216=⨯-=-≥γ取b=2.0m 设计。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57.2960.20.20.12057.216=⨯⨯⨯+=+基底平均压力为: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59.1513.1480.10.257.296=<=⨯=+=满足条件。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选承载力较低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验算由342.18.34.521<==s s E E ,5.085.20.27.5>==b z 取︒=23θ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p p b p c k z 75.234245.08.626.12177253.1480.2tan 2)(=⨯⨯+⨯-⨯=+-=θ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为:245.1567.5)1019(5.08.185.14.185.15.17=⨯-+⨯+⨯+⨯=cz p kPa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z d f f m d azk az γη)5.07.8(98.170.195-⨯⨯+=kPa 436.242=kPa f kPa p p az cz z 436.24245.18945.1563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3、验算地基沉降量(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kPa d cz 45.355.04.185.15.17=⨯+⨯==γσ 基底平均压力按准永久荷载计算kPa p 19.1860.274.31274.312209280=⨯⨯⨯⨯+=基底附加应力kPa p p cz 74.15045.3519.1860=-=-=σ确定沉降计算深度mm smm s in ∑=≥=∆89.1025.032.2,但相差不大,所以Zn=5m ,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设计课题设计课题11.设计基本条件某多层工业厂房基础平面如图一;厂房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平面设计标高为±0.000m,室内外高差600mm ,厂房框架柱传至基础的荷载如图一。
该厂房拟建三个地点地质条件均不相同,各地点的地质条件如图二。
课题如下:课题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包括基础梁)课题2: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题3:柱下桩基础设计设计课题2 1、设计资料:1、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离5.0m ,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 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
2、桥跨:等跨L=32m 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 ,梁端缝0.1m ,梁高3.0m ,梁宽13.4m ,每孔梁重8530KN ,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 ,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 。
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 ,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0.173m ,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
3、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标高(m )地质情况厚度(m )36.79~36.29 耕地0.5 36.29~30.79 软塑砂粘土 5.5 30.79~21.29 粉砂9.5 21.29~19.89 淤泥质砂粘土(松软)1.4 19.89~-3.51 细砂(中密) 23.4 -3.51~-12.31 粗砂(中密)8.8 -12.31~-22.31 中砂(中密)10.0 -22.31~-29.31 砾砂(中密) 7.0 -29.31~-46.31硬塑粘土17.0土层平均重度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28φ。
地下水位标高:+30.50m 。
5、标高:梁顶标高+53.483m,墩底+35.81m。
6、风力:w=800Pa(桥上有车)。
7、桥墩尺寸:如图1所示。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一、基本资料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已知B 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1F ,中柱荷载设计值2F ,初选基础埋深为d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 f ,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 轴线上条形基础JL —2。
图1.1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1.1 设计参数二、设计要求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3. 取结构计算简图;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
三、设计计算书1. 基础平面布置图根据题目条件及表中数据,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3.1.1所示图3.1.12. 基础底面尺寸(1)确定荷载合力重心位置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根据合力距定理,以A 为参照点,有:14007.2140014.4140021.6140028.8120036181400412002ik ic ikF x x m F⨯+⨯+⨯+⨯+⨯===⨯+⨯∑∑(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2a a 、,取边跨的0.25倍。
取10.257.2 1.8a m =⨯=12()2(18 1.8)39.6c L x a m =+=⨯+= 239.6 1.87.25 1.8a m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14004120021.83 1.8(20)39.6(150202)kFb m m L f d ⨯+⨯===≈-⨯-⨯∑(4)确定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采用C30混凝土,21.43/t f N mm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28000112.2/1.839.6kn Fp kN m bL===⨯∑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0.4 1.8()112.2(0.2)78.54/222n b V p kN m =-=⨯-=翼缘板有效高度0378.541078.560.70.71 1.43101h t V h mm f l β⨯≥==⨯⨯⨯⨯ 取0220h mm =(等厚翼板)。
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A/D 轴 N1 N2
注:
B/C 轴 3255.55 2995.55
2945.55 2636.55
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为轴线①和⑦柱底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第
2
页
1.7 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钢筋采用 HRB335,HRB400 级。
二.条形基础设计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②~⑥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①和⑦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所 以在计算时,只需对①和②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2.1 ①和⑦轴基础尺寸设计 2.1.1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 0.9m,假设基础埋深 2.5m(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 距离) ,持力层为粉砂层。 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 持力层为粉砂层,查得 b 2.0 ,d 3.0 ,
m
17.6 0.7 18.4 0.2 8.4 1.6 11.78kN / m 3 2.5
fa fak d m(d 0.5) 160 3.0 11.78 (2.5 0.5) 230.68kPa
三 基础梁截面及配筋设计 ......................................................................5
3.1 ①和⑦轴 ............................................................................................................ 5 3.1.1 倒梁法计算内力 ........................................................................................ 5 3.1.2 截面设计 .......................................................................................................... 7 3.1.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7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第一部分毛石条形基础设计一、荷载计算外纵墙:取两窗中心线的距离3.3m为计算单元宽度山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横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的间距8.26m为计算单元宽度二、确定基础埋深=2m,内纵墙和内因为标准冻深为1.2m,所以外纵墙和山墙的基础埋深d1=2.6m横墙的基础埋深d2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三、计算各道墙的基础地面尺寸1、基础宽度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取b=1.5m2.基础高度外纵墙:取h=1000mm 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山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横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纵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基础剖面图:外纵墙和山墙为1-1剖面图,内横墙和内纵墙为2-2剖面图1-1剖面图图12-2剖面图K平面图布置图:图3 四、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1.下卧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z经深度修正下卧层承载力设计值为:1a f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cz P3. 确定地基压力扩角θ,按持力层与下卧层压缩模量值之比:Es4. 土的自重应力:c5.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及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第二部分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土的天然重度为20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N/m2,地下水位在-1.5m处,无侵蚀性。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1150kN,弯矩值为210kN·m,水平荷载为71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可以调整)(f t=1.43N/mm2)钢筋:采用HPB335(可以调整)(f y=300 N/mm2)(三)设计内容⑴确定基础埋置深度⑵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独立基础条基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编写苏德利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一、教学要求: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与资料(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设计单梁起重机的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按使用功能要求,上部结构的柱截面尺寸设计为400×700mm2间距为6米,外柱柱角处内力组合设计值为:N=450kN M=160kN.m V=30kN,基础梁宽为240mm,传集中力P=160kN,室内外设计地坪高差为0.15m,地质剖面资料如图(一)。
(注:该地区的标准冻深Z0=1.2m,冬季采暖期间的平均气温为9℃,吊车起重量为35t,厂房跨度为30m。
)(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某教学大楼承重墙厚为一砖半(即370mm),上部墙传至±0.00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N=205kN/m,室内外设计地坪高差为0.45m,地质资料如图(二)。
(注:该地区标准冻深为Z0=1.0m,采暖期间平均室内温度为15℃。
)三、设计成果要求(一)、设计说明书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包括荷载计算,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埋深确定、底面尺寸确定、剖面尺寸确定及配筋量计算。
(二)、图纸绘制2号图一张(独立基础平面、剖面图及条形基础的剖面图)。
四、设计步骤(一)、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考虑以下因素: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底下沟管的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二)、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三)、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四)、地基变形验算(五)、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1.刚性基础(1)选择基础材料(2)按照台阶宽高比的容许值及构造尺寸要求决定台阶的高度及台阶的宽度。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12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3、地基必须满足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要求;二、基础结构布置的选择本工程是办公大楼,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基础选型可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及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可对比其他基础型式,说明采用本设计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合理的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三、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持力层和计算确定基础埋深。
注意: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构造要求确定基础梁长度l ,在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埋深,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应满足以下条件:a k f p ≤; a kwk k kk f blM lbG G Fp 2.162max ≤+++=∑∑;五、地基计算1、地基承载力验算。
1)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根据初步确定的基础尺寸,考虑是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并调整基底尺寸满足上述要求。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软弱下卧层验算应满足:az cz z f ≤+σσ注意: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应按下式:θσσtan 2)(z b p b cd k z +-=2、地基变形验算。
六、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1、计算确定基础梁高度为满足简化计算法的条件,要求条形基础具有足够的相对刚度,条形基础的高度应不小于平均柱距的1/6,即:6ml h ≥2、计算确定基础底板高度基础内不配置箍筋和弯起筋,基础底板高度由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确定。
3、基础底板配筋计算根据基础底板受弯破坏特征,可将基础板看成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固定在基础梁边的悬臂板,按所受的弯矩计算底板的配筋。
2016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2016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一、设计资料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2665KN、Mk=572KN?M、Vk=146KN,F=3331KN、M=715KN?M、V=182KN;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4231KN、Mk=481KN?M、Vk=165KN,F=5289KN、M=601KN?M、V=206KN。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
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1.9m;二、内力计算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取h=1.5m 符合G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1~的规定。
48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l?0.25?7.2m?1.8m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lef,lef计算过程如下: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点的距离xo:基础工程(含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课程设计xo=3331?3?7.2+5289?2?7.2-715?2-601?2-182?1.5?2-206?1.5?2 3331?2+5289?2182396得xo==10.58m 17240b . 右端延伸长度为lef:lef=(1.8+2.7+7.2?2-10.58)?2-1.8-7.2?3=2.24m3、地基净反力pj的计算。
对E点取合力距即:∑ME=0,2.24+3331?7.2?3+5289?7.2?3-pj(25.64-2.24)2?0.5-(715?2+601?2)-(182?1.5?2 +206?1.5?2)=02pj?2.24?即271.2712pj=182396?pj=672.3751KN4、确定计算简图5、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地基净反力Pj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图-2020.41A1804.25-1149.01-2180.78F弯矩图(KN·M)- 1 - x基础工程(含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课程设计2568.421210.28A2347.792062.88F-2778.22剪力图(KN)6、计算调整荷载?pi由于支座反力与原柱端荷载不等,需进行调整,将差值?pi折算成调整荷载?qi-(1210.28+2272.68)KN=-151.96KN ?pB=3331x?pC=5289-(2568.42+2493.31)KN=227.27KN ?pD=5289-(2347.79+2778.2 2)KN=162.99KN ?pB=3331-(2062.88+1506.12)KN=-238KN 对于边跨支座?q1=?p1lo为边跨长度;l1为第一跨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h=2.05×107 KN/m2,地基基床系数 k =15000KN/m3。
3)角柱节点
Py
=
By S y BySy + BySy
P
该题 Dx/Sx ≈ Dy/Sy
Px
=
Bx S x BxSX + By S y
P
BX
中柱节点 By
D BX
边柱节点
By
DX Dy
BX
角柱节点
BY
六、 基础的几何尺寸 基础宽度:JL-1、JL-8、JL-9、JL-10、JL-11、JL-14:B=1.8m
-1.2
Sr = 0.50 e=0.80 I L = 0.90
-4.0
f K = 70 KPa
Qa al
γ = 17 kN / m 3
-8.5
Qa al
f K = 230 KPa
-8.0
51.40
24.0
51.45
II-II 土层剖面图
Z-2 0.25 Z-5 0.3
-0.9 -1.5
-6.0 -8.0
559.5kN-m
604.6kN-m
499.1kN-m
Mmax
2162.2kN
1809.5kN
2250.7kN
1018.3kN
130.6kN
130.6kN
175.6kN
122.9kN
6
KJ-8(KJ-9)
A 9.0kN-m
B 5.4kN-m
C 6.7kN-m
D 10.9kN-m
Nmax
1489kN 3.1kN
粉土 e = 0.82 fk = 150KN / m2
γ 2 = 18 .5 KN / m 3
Sr = 0.7 ρc>10%
粉质粘土
γ 3 =19KN / m3
3000
γ
' 3
=
9KN
/
m3
PZ
fak = 160KN / m2
fak = 75KN / m2
γ ' = 7 KN / m 3
淤泥 ES1 = 3.0 γ =17KN / m3 ES 2
反力分布)。
PB 合力P
MB
PC
MC
PD
MD
1178KN
18.1kN·m 7.7KN
2048KN
8.8kN·m 3.1KN
1636KN
1190KN
0.5kN·m 3.3KN
17.8kN·m 0.00 10.2KN
9
(二)确定基底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按荷载标准组合
计算)。
1、按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 b。(先填土再施工上部结构)。
1177.2kN
636.4kN
88.1kN
103.1kN
100.2kN
75.2kN
KJ-2(KJ-3--KJ-7)
A 16.4kN-m
2311kN
Nmax
B
C
D
2.4kN-m
38.2kN-m
45.8kN-m
2911kN
3495kN
2863kN
6.7kN
0.3kN
17.5kN
24.4kN
513.9kN-m
5
荷载组合
KJ-1
A 18.1kN-m
B 8.8kN-m
C 0.5kN-m
D 17.8kN-m
Nmax
1178kN
2048kN
1636kN
1190kN
7.7kN
3.1kN
3.3kN
10.2kN
342.6kN-m
372.3kN-m
366.5kN-m
316.4kN-m
Mmax
1098.6kN
1249.9kN
0.00 -1.0 杂填土
粉土 -2.7
粉质粘土
-6.5
-9.0
地面 标高
孔距
51.40
24.0
Qaml
Qa al
γ = 18.5kN / m3
-0.8 f K = 150 KPa
-2.0
f K = 150 KPa
Qa al
γ = 19.0kN / m 3
-6.5
γ = 16kN / m3 e=0.85 -1.5
+18.1+8.8+0.5-17.8]/(1178+2048+1190+1636)
=0.22(m)
假设右边伸出 0.5m,则为保证合力
部在基底形心,左边伸出 0.94m,但考虑
到目前课程设计的计算方便,我们暂时取
左边及右边均伸出 0.5m(这样基底压力分
PA
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只是当成均匀的 M A
2.0 × 20
1.5
=154.05-24.88=129.17(kPa)
根据 Z/b=3.25/2.0=1.63 以及 ES1/ES2=3.0 查规范地基压力扩散角θ = 23°
σ
z
=
129.17 × 2.0 2.0 + 2× 3.25× tg23°
=
54.28(kpa)
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σcZ
σ cz = γ1h1 + γ 2h2 + γ 3' h3 = 16×1.15 +18.5× 0.6 + 9× 3 = 56.5(kpa) 承载力的设计值 f a(d +z) 计算:
1
1) 中柱节点
Px
=
Bx S x BxSX + By S y
P
式中:
Py
=
ByS y BySy + BySy
P
Sx
=
4
4EhJ x kB x
2)边柱节点
Sy = 4
4EhJ y kB y
Px
=
ψBx S x
ψBxS X + ByS y
P
Py
=
By S y
ψBxS X + ByS y
P
该题 Dy/Sy<0.6,取ψ=1.43。
fak = 75KN / m2 。根据地质情况,基础室外埋深定为 d=1.5m。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不 考虑地震影响。本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属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8
PA
PB ±0.00
PC
PD
300
A
B
CDLeabharlann 结构剖面图二、决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一)确定基础梁的外挑长度 L0 与基础梁总长。 原则: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可能与上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重合。 设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距离为 x。 则: p×x=(pA-pB)×9.5+(pB-pC)×3.5+MA+MB+MC-MD ∴x=[(1178-1190)×9.5+(2048-1636)×3.5
地面标高 51.35 孔距
杂填土
f K = 150 KPa 粉土
e = 0.85 S r = 50%
粉质粘土
fK = 150KPa e = 0.80 I L = 0 . 90
-0.8 -2.0
f K = 80KPa fK = 230KPa
-6.5 -8.5
16.0
51.40
III-III 土层剖面图
109.6kN
106.5kN
116.6kN
82.5kN
7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计算示例
一、 总则 1、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2002)。 2、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层 4.5m,框架柱、主梁、次梁、板都为浇整体式,主梁 截面 30×80cm,次梁截面 25×60cm,楼板厚 10cm、柱截面为 40×60cm、楼层间活 载 8KN/m2。
-0.30
A
B
C
D
结构剖面图
3
I
Z-1
III
Z-2
I
Z-3
II
Z-4
Z-5
III
钻孔平面布置图
II
Z-6
Z-1 0.20 Z-2 0.25
Z-3 0.30
-1.0 杂填土
粉土
-2.5
粉质粘土
-6.0
-9.0
地面 标高 孔距
51.30
24.0
Q 4 ml
-0.9
Q 4 al
-1.5 f K = 150 KPa
b≥
∑ Fk
L( fa − γ × d )
因为 d=1.5m>0.5m, fak 应当进行深度修正,根据持力层粉土性质查规范承载力 修正系数表得:ηb=0.3 ηd=1.5
f a = fak +ηd·γ0(d-0.5)
= 150 +1.5× 1.15×16 + 0.35×18.5 (1.5 − 0.5) 1.5
B 15.0kN-m
C 5.8kN-m
D 29.5kN-m
Nmax
1179kN
1806kN
1825kN
1109kN
21.9kN
6.5kN
1.9kN
13.8kN
398.8kN-m
392.5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