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04637)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中起点本科)、中文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代码:04637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 先秦B东汉C魏晋D. 三国2汉字学创建千()时期。
A. 上古B东汉C. 十六国D. 晚唐3. ()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 《汉书》B. 《诗经》C. 《周礼》D. 《三国志》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A太学B. 大学C. 中学D. 小学5.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出自扬雄()A. 《博学篇》B. 《说文解字》C. 《易经》D. 《扬子云集》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A. 《系辞传》B. 《说文解字》C. 《山海经》D. 《尚书序》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 《大禹谟》B. 《尧典》C. 《左传》D. 《公羊传》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尸子》D. 《韩非子》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 胡毋敬D赵高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 《仓颉篇》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大荒北经》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 颜师古B李臼C. 胡亥D赵构12. 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 《郡斋读书志》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魏书地理志》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 清代B. 三国C. 隋代D唐代”。
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沾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A葛洪B. 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15. 陆法言关千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一、填空: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
(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
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
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上)》第一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 100.0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6点21分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2.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狱: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3.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
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5.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责於人。
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6.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7.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D.即休飞8.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竟境D.赴讣9.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10.“君为我呼入”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文言,古白话 2.先秦,北方 3.转注,形声 4.会意,指事 5.象形,假借6.隶书,笔势 7.异体字,繁简字 8.读音,意义 9.约定俗成,通用 10.朱骏声,段玉裁1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2.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 13.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14.分析字形 15.句中,句尾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② 3④ 4③ 5② 6① 7④ 8④ 9② 10④ 11③ 12③ 13①14① 15① 16① 17① 18② 19④ 20④ 21② 22② 23② 24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 2①②④ 3②③ 4①③ 5①②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③④ 9①②③10①②④ 11①③ 12①③④ 13③④ 14①③ 15②③④ 16①③④ 17①④18①③④ 19①③④ 20①②四、解释下列各句中下加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意义1、黄河2、病重、病得厉害3、缠绕4、辛苦、辛劳5、边邑6、汉文帝的前妻、前一个皇后7、坐寐、坐着打瞌睡8、消长、消亡生长9、失败、倾覆 10、小人物11、城墙 12、你 13、热水、开水 14、第二次 15、逐渐 16、病加重、病重17、遗憾、不满意18、遇19、老年男子、老人20、离开21、姐妹22、稍、略 23、难道24、将近、差不多达到 25、你 26、睡醒 27、眼泪 28、扫除 29、倒下去 30、临时驻扎 31、护城河 32、有馀力、有馀暇 33、既然如此,那么 34、一种带汁的肉食五、用横线划出下列各句中动词和介词二者的前置的宾语1、是2、是3、安4、吾5、之6、一7、是8、之9、其疾 10、社稷 11、君、命 12、敌 13、方城、汉水 14、我 15、吾六、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了的词,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1、西,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向西行”。
2、小,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小”。
3、大、小,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大(小)”。
4、侣、友,名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侣(友)”。
5、衣,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穿”。
6、王,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当王”。
7、来,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来”。
8、贤,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贤”。
9、难,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难”;免,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免于被俘”。
10、夫人,名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夫人”。
11、西,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向西行”。
12、一,数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统一”。
13、饮,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赵盾)饮(酒)”。
14、美,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美”。
15、相,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当丞相”。
1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弱小”。
17、贵、贱,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贵(贱)”。
18、蹄,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子踢”。
19、活,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
20、将,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成为将”。
七、标点下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标点: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译文:大叔修葺城郭聚集百姓,整修铠甲和武装,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
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
郑庄公听到他偷袭的日期,说:“可以(除掉他)了。
”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太叔段。
太叔段逃进鄢这个地方。
郑庄公到鄢去讨伐他。
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段出国逃亡到共国。
2、标点:颍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翳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译文:颖考叔作颍谷封人,听到这件事,有进献的东西给郑庄公。
郑庄公赏赐他食物。
他吃时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郑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他回答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吃过,还没有吃过你的肉羹。
请让我把这些肉拿去送给她。
”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惟独我没有。
”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郑庄公告诉他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个隧道与您母亲相见,难道谁说不是这样呢?”郑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3、标点: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
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乃免之。
译文:逢丑父让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喝的水。
郑周父驾副车,宛茷作车右,用车装着齐侯离开来使他免于被俘。
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将要杀他,他大喊道:“从今以后没有代替他们的国君承担患难的人,如今有一个在此,他将被杀掉吗?”郤克说:“人家不把用死来使他们的国君免于被俘看作难事,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
”于是使他免于被杀。
4、标点: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译文:楚成王派遣使者跟进攻的军队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彼此相隔很远,本来互不相干,这如发情的马、牛不同类不会相诱。
没料到你们竟然进入我国的土地,这是什么原因?"齐国大夫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王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有权讨伐他们中的有罪者,以辅佐周王室。
’并赐给我们先王可以征伐的地方: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应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使周王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我有责任查究这件事;周昭王南巡而没有返回,我有责任追问这件事。
"使者回答说:"供品没有交纳,这是我国君主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各诸侯国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xíng)地。
5、标点: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策)译文:赵太后刚开始管理国政,秦国加紧进攻赵国。
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
齐王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人质,军队才出动。
”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竭力进谏。
赵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人,我一定向他的脸上吐唾沫!6、标点: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译文:左师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
太后很生气地等着他。
触龙进宫后慢慢地向前走,走到太后面前自己告罪说:“我的脚有病,实在不能快跑。
很久没有拜见您了,私下里常常自己原谅自己,但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毛病,所以希望拜见太后。
”太后说:“我依靠车子走路。
”触龙问:“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依靠粥罢了。
”触龙说:“近来我特别不想吃饮食,于是自己勉强散步,每天走三四里,渐渐地想饮食了,身体才舒服了些。
”太后说:“我不能。
”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一些。
7、标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密报,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秦的珍宝全部据为己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上用酒肉款待将士,准备攻破沛公的部队!”这个时候,项羽的部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而沛公只有十万兵马,驻扎在霸上。
范增对项羽说:“沛公住在关东时,贪图财物,喜好美女;现在入关了,不取财物,不亲近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
我命人观望他头上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成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
赶快攻打不要错失机会!”8、标点: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译文:夏,楚成王派遣大夫屈完到驻扎在陉地的军队。
军队向后撤退,临时驻扎在昭陵。
齐桓公把各诸侯国的军队陈列出来,和屈完同乘一辆车观看军队。
齐桓公说:"此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吗?这是为了继承先王建立的友好关系。
和我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接受我国君主共同友好,这正是我国君主的愿望。
"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将士来作战,谁能抵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进攻城池,什么样的城池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您如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如凭籍武力威胁,楚国将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那时虽然您的将士众多,也没有用他们的地方。
“屈完就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9、标点: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