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知识体系——光学原子物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高中物理光学重点高中物理光学要点★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研究光在两个均匀介质分界面处的行为规律及其应用。

从知识要点可分为四方面:一是概念;二是规律;三为光学器件及其光路控制作用和成像;四是光学仪器及应用。

(一)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2.平面镜:对光路控制作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观像视场。

(二)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2.全反射临界角。

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对光路控制作用。

3.色散。

棱镜及其对光的偏折作用现象及机理应用注意:1.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时,要根据其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光路图再求解。

平面镜转过α角,反射光线转过2α2.解决折射问题的关键是画好光路图,应用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

3.研究像的观察范围时,要根据成像位置并应用折射或反射定律画出镜子或遮挡物边缘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观察范围。

4.无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都遵循一个重要规律:即光路可逆。

(三)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2)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五)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1.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各级彩色条纹都是红靠外,紫靠内。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新高考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新高考物理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4. 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热量和功的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学习理想气体的性质,掌握状态方程的运用。

3. 热机效率: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电磁学1. 静电学:包括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

2. 电流和电路:理解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学习磁场的产生、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等。

4. 电磁感应: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掌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掌握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理解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学习干涉条纹的形成、衍射现象,理解干涉和衍射的原理。

3. 光的偏振:了解偏振现象和偏振原理。

五、原子物理学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解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组成、核力、放射性衰变等概念。

3. 量子力学基础:掌握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等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结束语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用于描述物体所在的地点,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是一个矢量量。

路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是一个矢量量。

2. 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为零或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作用力。

3. 运动图像的描述(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对物体施加的外界作用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量。

(1)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用力的单位牛表示,方向用力的作用方向表示。

(2)力的分类弹力、重力、摩擦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叠加原理进行合成与分解。

(1)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用力的矢量图进行表示。

(2)分解力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方向力向量。

3. 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同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动力与静力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力,而静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力。

第三章:能量1.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K=1/2 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2. 功和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完整版)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

(完整版)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

光学一、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

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

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三、光的本质与色散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频率也可能用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

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频率f(或ν)真空中里的波长λ折射率n同一介质中的光速偏折程度临界角C红光大大大紫光大大大原因n越大偏折越厉害发生全反射光子能量发生光电效应双缝干涉时的条纹间距Δx发生明显衍射红光大容易紫光容易大容易原因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波长越大越有可能发生明显衍射四、光的干涉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个光源才能发生干涉。

2.光的干涉原理(同波的干涉原理):真空中某点到两相干光源的距离差即光程差Δs.当时,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相反,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减弱;当时,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偶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一致,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加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引言高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在物理学方面的入门阶段。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物理知识。

一、运动学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运动方程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3.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力的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物体在斜面上的分解力3. 质点的机械能和功•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和周期公式•简谐振动的能量关系和图像分析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热平衡和热学平衡的概念•热量的传递和计算方法2. 热量和功的转化•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定容和定压物体的热量和功的计算方法•等压和等容过程中温度和内能的变化3. 热量传递•热传导的概念和机制•波的特性和传播速度•辐射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守恒定律和分布•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2. 电势和电势差•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3.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与电流的关系4. 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功和电功率的应用和关系五、光学1.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光的折射规律和计算方法•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和镜像•光的反射规律和计算方法•光的镜像形成和性质•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点和使用3. 物体的视觉•光的色散和光谱的形成•直线传播特性和成象公式•物体在不同位置和形状下的视觉效果六、原子物理1.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和基本粒子•原子的核结构和电子排布•原子的稳定性和电离能2. 辐射和放射性•辐射的种类和性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半衰期•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方法3. 原子核的能量•核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原子核的能量转化和核能•核反应的应用和物理学发展结论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运动学、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

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识点

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识点

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识点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等领域,下面是对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其他许多领域的基础。

对于一名初学者而言,力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建立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力学涵盖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2. 何为力:力是影响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学生需要了解力的种类、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

3. 平衡与不平衡:学生需要掌握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以及识别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的方法。

4. 一维运动:学生需要理解运动中的常见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距离。

5. 二维运动:学生需要了解二维运动的特点、以及投掷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公式、分析方法和应用。

6. 万有引力定律:学生需要了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应用及公式。

7. 匹配问题: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处理物体的匹配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力学问题类型。

二、电学电学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学科。

高中阶段的电学学习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1. 电荷和电场:学生需要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静电场和电位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2. 电流和电阻:学生需要掌握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大小和单位。

3. 电学元件: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电学元件,如电源、电容器和电感器,了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 电场和磁场:学生需要了解电磁场的概念、公式和应用,如电磁波、电磁感应等。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性质的科学,也是近代物理的重要分支。

以下是高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光学知识点:1. 光学波动: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如波长、振动周期、频率等。

2. 光学成像:学生需要掌握光学成像理论的基本概念、物体成像和透镜成像的公式和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

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学生们的复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运动的图像、图表表示方法等。

常见的运动学公式有:v = s/t(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a = (v2-v1)/t(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s = vt+1/2at2(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等。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力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质点运动规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牛顿三定律: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②物体所受的作用力等于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且两力之间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③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方向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同,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 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的物体,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把它们分解成任意两个方向上的力,也可以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个力。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5. 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量。

质量单位为千克。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单位为牛顿。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为9.8 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原子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 ⏹ 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 ⏹ 4.光导纤维。

⏹ 5.棱镜、光的色散。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宏观上沿直线传播(不考虑光的衍射)。

⏹ 本影---光线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

⏹ 半影---部分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传播方向一定变化,传播速度一定不变)。

⏹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虚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为对称。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的现象(垂直入射除外)⏹ 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

斜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 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叫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 计算:介质真空λλ===v c ri n sin sin全反射⏹ 全反射---光从光密质(n 大的)射入光疏质(n 小的)时,光全部反射(没有折射)的现象。

⏹ 条件---(1)光从密质进入疏质;(2)入射角 i 大于临界角C 。

⏹ 临界角---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此时折射角等于90度。

⏹ 计算---真空介质λλarcsinarcsinn 1arcsinC ===c v⏹ 应用---蜃景、光导纤维。

光的色散⏹ 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

⏹ 光的色散---原因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的折射率不同。

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折较少; 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较多。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频率越来越大。

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1. 光的本性说的发展简史。

⏹ 2.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 3.光的衍射。

⏹ 4.光的偏振现象。

⏹ 5.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 6.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 7.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 8.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光的本性说的发展简史⏹ 17世纪---牛顿:光的微粒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 1801英国的托马斯●杨---光的干涉实验成功。

⏹ 19世纪60年代---迈克斯韦的电磁波的预言。

⏹ 19世纪80年代末---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 19世纪末---光电效应。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 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相干光在屏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 双缝干涉---光线通过单缝,再通过双缝(相干光源)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 干涉相长---亮条纹 σ=n λ;⏹ 干涉相消---暗条纹 σ=(2n+1)λ/2 。

⏹ 条纹宽度--- △x=L λ/d⏹ 薄膜干涉---透明物体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光线的叠加成干涉图样。

⏹ 薄膜干涉应用:检查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增透膜。

光的衍射⏹ 定义---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 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差不多,或比光的波长小。

⏹ 现象---透过纱巾看、通过狭缝观察、光学显微镜、泊松亮斑。

光的偏振现象⏹ 现象---教材第三册光的偏振图片。

⏹ 结论---光是一种横波。

⏹ 应用---偏振镜头、计算器等等。

电磁波谱⏹ 光谱和光谱分析---用来分析物体的组成成分(原子光谱---明显光谱、暗线光谱)⏹满足---E E E h n m ∆=-=γ⏹红外线---波长在770nm~106nm 之间。

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它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温度高、颜色深辐射力强。

红外遥感、遥控、红外线频率根接近物体分子的固有频率,所以可以用来加热物体,主要体现热效应。

电磁波谱⏹ 紫外线---波长在400nm~5nm 之间。

有荧光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消毒杀菌。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还短。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的。

穿透能力强,穿透物质的厚度跟物质的密度有关,工业上检查金属内部是否有砂眼、裂纹等缺陷,在医学上透视人体内的病变及骨骼。

⏹γ射线---波长在10-10nm以下,电离作用非常小,贯穿本领很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光的电磁本性---光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谱---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波动说遇到的困惑---⏹ 1.极限频率的问题,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而不是和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2.光电效应的瞬时性,不超过10-9秒;⏹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光子说⏹光子说---爱因斯坦(1879——1955)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它的能量跟光的频率成正比且满足--- E=hγ其中h=6.63×10-34 js---普朗克常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其中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

逸出功---是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概率波—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物质波---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星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 λ= h / p⏹物理学把物质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

激光⏹激光的特性---⏹ 1.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可调制用来传递信息;⏹ 2.平行度非常好---远距离传播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可以用来测远距离、雷达、跟踪运动目标测速度;⏹ 3.聚到很小的一点---读光盘;⏹ 4.高能量---切割物体、焊接(工业、医学);⏹ 5.产生高压---引起核聚变(小颗粒的核燃料用激光从各个方向进行照射)。

原子和原子核1.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3.氢原子的电子云。

⏹ 4.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 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 6.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 7.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 8.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 9.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 10.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原子的核式结构⏹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路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散射甚至达到了180度。

⏹ 结论---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

⏹ 原子核:组成---质子:带正电1.6 ×10-19c ;质量为1.67×10-27kg 中子:不带电,质量比质子稍大。

统称为核子。

大小--- 10-15m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能级---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基态---能量的最低状态。

激发态---其他能量状态。

各能级的能量关系---E n =E 1/n 2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h γ=E m — E n原子光谱---光谱和光谱分析---用来分析物体的组成成分(原子光谱---明显光谱、暗线光谱) 波尔理论的局限性---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制约。

氢原子的电子云⏹ 对于宏观质点,如果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受力情况,就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算出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 对于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因此轨道的说法毫无意义,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和附近各点出现概率的大小,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出现的概率---称为电子云(教材图) 。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实质分别为---氦核、高速电子流、电磁波。

⏹ 电离能力由强到弱--- α射线、β射线、 γ射线。

⏹ 穿透能力由弱到强---α射线、β射线、 γ射线。

⏹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0.1c 、接近c 、c 。

⏹α 衰变的实质---原子核失去一个氦核------He Y X m n m n 4242+→--⏹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e Y X mn mn 011-++→⏹衰变---原子核放出α 或β粒子就变成新核。

⏹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 应用---射线:可以用γ射线探伤、 α射线消除静电、保存食物、育种(使DNA 发生突变)、放疗、利用半衰期不随物理化学性质而改变的特点进行考古、示踪原子。

⏹ 污染---1945年广岛、长崎两枚原子弹;1987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2001年9月2日开始的“小小钥匙链放倒13人”。

⏹ 和防护---核电站的厚厚水泥墙;核废料防灾很厚很厚的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加强防范意识;核不扩散。

核反应方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氧17和质子------------H O He N 1117842147+→+⏹ 中子的发现-------------n C He Be 101264294+→+⏹核反应方程---表示原子核反应的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核能---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 质量亏损--- -核反应中释放出能量筒是质量减少。

⏹质能方程--- E=mc2 ⏹ 质能方程演变为--- △E= △mc 2裂变⏹ 定义---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 铀核的裂变---n 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3++→+ ⏹链式反应---一般说来,铀核的裂变时总是要放出2~3个中子这些种子又会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

⏹ 核电站---控制核裂变的速度(临界体积)。

聚变⏹ 定义---把轻核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n He H H 10423121+→+⏹热核反应---使轻核发生聚变时,必须使它们的距离十分接近,达到10-15m 的近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