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合集下载

《盘古开天地》字词学习

《盘古开天地》字词学习

词语对对碰
黑暗——昏暗 缓缓——慢慢 茂盛——茂密 滋润——滋养 精疲力竭——筋疲力尽
词语对对碰
混沌——清楚 黑暗——光明 合拢——分开 巨大——微小 精疲力竭——精力充沛
下降——上升 茂盛——枯萎盘古开地字词学习我会认


huǎn

zhuó

zhàng

lóng zhī


隆肢躯液
我会读

劈开
zhuó zhàng
浑浊 一丈
lóng
隆重
zhī qū
四肢 躯干

血液
我会写
zhēng fān

pī huǎn zhuó zhàng
睁 翻 斧劈缓 浊 丈
chēng jié
lèi

bēn mào zī
撑 竭累液奔茂滋
词语表
黑乎乎 上升 下降
精疲力竭
倒下 血液 奔流不息 汗毛
茂盛 雨露 祖宗
词语解释
【混沌】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奔流不息】水流奔腾不停止。也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繁盛。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辟地在远古的太古时代,混沌的宇宙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鸡蛋,一片模糊,黑暗笼罩。

在漫长的时光中,一个名叫盘古的神灵孕育其中,吸收着营养,像婴儿一样成长。

不久,盘古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他睁开眼睛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伸展身体,想要舒展蜷曲了一万八千年的筋骨,但无垠的黑暗依旧束缚着他。

他愤怒无比,四处乱抓乱摸,最终用力一撞,将鸡蛋般的“壳”砸开一个大缝儿。

一道耀眼的光芒从裂缝中射进,驱散了黑暗。

盘古非常欣喜,他顶起裂缝上方,用尽全力扩张,直至世界变得清晰。

在又一个漫长的一万八千年过去后,盘古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他看到的世界已经变得美丽而清晰。

他慢慢闭上眼睛,感到自己飞了起来。

在他灵魂飞向天国的那一刻,他的身体开始发生神奇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火热的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了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头发和胡须飞向天空,化成了漫天的星斗;他嘴里呼出的气息变成了清风薄雾,催动着万物的生长;他高亢的声音变成了惊雷闪电,给大自然演奏壮丽的乐章;他的身躯和四肢变成了巍峨的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赤热的鲜血变成了江河湖海,奔腾不息;他的肌肉变成了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了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了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汗水变成了雨露,滋润着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了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业,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静静地躺在大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他们尊崇盘古的伟大精神,传承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

从此以后,黑暗再也无法笼罩这个世界,取而代之的是光明与希望。

而盘古的传说也成为了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黑洞洞的。

一个叫盘古的神,用斧子把黑暗砍成两半,上面的一半成了天,下面的一半成了地。

他担心黑暗再出现,就把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从此,大地有了光明和温暖。

盘古嘴里吐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喊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

他还变出江河湖海,森林和绿草。

盘古创造了天和地,世界变得丰富又美丽。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1、(出示课文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画了什么?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3、这幅图里还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质疑: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顺怎么办?2、学生自由汇报。

师小结: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朗读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课文配乐朗读。

5、和老师赛读: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

6、同桌互读,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帮帮他。

(三)自主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2、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口头组词。

3、摘果子游戏。

出示带果子(字卡)的果树图,一名学生上台摘“果子”,台下跟读,读正确后将“果子”贴树上,说明果子熟了。

4、请你和字卡说悄悄话,说出自己精彩的发现(从字音、字义、字形方面说一说)。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的英雄开辟了天地,他就是盘古.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一】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的英雄开辟了天地,他就是盘古。

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

当他睁开眼睛,发现四周黑乎乎的,还很闷热,都快透但是气了。

他想站起来,但是空间太小,根本站不起来。

因此盘古抓起一把大斧头,用力一挥。

砰地一声,那些轻飘飘、透明的东西就向上飘,变成了天;那些沉甸甸、不透明的东西就向下沉,变成了地。

书名号之间用顿号吗盘古开辟了天地,十分高兴。

但是,他害怕天和地会重新合在一齐,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踩住地。

他每一天增高一丈,天就会增高一丈,地也会增厚一丈。

很久很久以后,盘古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天和地也稳定了下来,不会重新合在一齐了。

这时候,盘古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巨大的身躯倒下了。

盘古死的时候,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子变成了星星,头和手脚变成了东南西北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河流,肌肉变成了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银财宝,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二】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伟大祖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此刻,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好处的故事。

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状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但是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

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

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一天高出一丈,地每一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一天长高了一丈。

《盘古开天地》课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
盘古是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神话人物,他是中国神话世界里最初的创造者,指全部大部分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传说的创世之神。

传说,盘古天道分象,在天地开辟之前,天池中的两片青鱼游戏着,他有一只眼,一只爪,一只腿,一把利斧,拆开天地,开辟了世界,分出阴阳两仪。

传说,盘古天道分象,把阴阳两仪分开,把阴暗的地底送到阴府,把阳明的上面放在阳间,将阴阳仪永地分,在天地间建立一道阴阳界界,形成阴阳相生的阴阳调和,将天地母亲拆分连接起来,从此万物有了出生的根据。

传说,盘古天道分象,分开阴阳两仪,从而形成了天地的分别,使万物相依,山有本山,河有源头,水有落差,众生有出入,使得天地生机无穷,万物在此相互交往,以不同形态出现,让天地焕发生机。

传说,盘古天道分象,又不只分象了阴阳,他还给了我们日月两渊,他又在天地之间拉开日月,以月亮月令代替前世的太阳日曜,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时间,为推动文明进程提供方向和支撑。

盘古开天地,使得老拆新成为可能,这也是中国古老文明历久不衰的原因,盘古开天地给世间增添了无穷生机,也催生出了苍茫的中华文明。

传说,盘古开天地,无穷的生机被调和的阴阳之力释放,使天地开始造物,构成了混沌初开的世界,神话中记载,他又叫拆开天地,大气就凝聚为万物,中国山水植物景象也就由此欣欣向荣,万物有始,
从之而有了生机。

盘古开天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盘古,以他的神奇之力创造了世界,他的神奇之力也为世界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他的伟大贡献也被记载在神话中,被世间永远铭记。

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文

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文

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课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一、引言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故事. 盘古是无穷无尽的宇宙创造者, 他从混沌中诞生, 以身体形成大地、天空和自然界. 这个神话故事既是中国人民对起源和宇宙之谜的思考, 也是对创造力和毅力的赞颂. 本文将通过解读盘古开天地的课文, 探索其中的哲学意蕴和文化价值.二、盘古开天地的故事1. 从混沌中诞生盘古出生于一个无垠的混沌之中. 他的身体形态令人难以置信, 头顶触天, 脚底铺地. 他的形成意味着宇宙的开始. 盘古用巨大的斧头破开混沌, 使阳光透过裂缝洒向大地, 这标志着日月天地的形成.2. 大地的形成盘古打开天空, 确立了天地之间的分界线. 他的身体化作大地, 他的肉体是山岳, 他的血液是江河. 高山巍峨, 江河奔流, 大地悄然形成.3. 天空的形成盘古的头顶化作天空, 他的眼睛化作太阳和月亮. 白天, 太阳高悬天空, 照亮大地; 夜晚, 月亮在黑夜中闪烁. 天空和光明的形成, 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4. 自然界的形成在盘古的创造过程中, 还诞生了四种元素: 金、木、水、火, 分别对应着西方的金属、东方的木材、北方的水和南方的火. 这些元素孕育出了世间的各种事物,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三、盘古开天地的哲学意蕴1. 赞美创造力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赞美了创造力的伟大和无限. 他以自己的身体形成了宇宙的各个部分, 展示了无尽的创造力和毅力. 这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2. 探索宇宙之谜盘古开天地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起源和宇宙之谜的思考. 通过创造神话故事, 人们试图解释太阳、月亮和自然界的形成过程.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的了解和探索.3. 呼唤平衡与和谐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中, 天地、日月和四种元素间相互为用, 维系着宇宙的平衡和和谐. 人们在探索宇宙的同时, 也不断追求内外的平衡和和谐.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 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智慧.四、盘古开天地的文化价值1.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故事,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个故事在中国人民中广为流传, 是历代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之谜思考的产物.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 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 弘扬创新精神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赞美了创造力和毅力的伟大. 这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勇于追求创新和突破. 在现代社会中, 这种创新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强调了天地、日月和四种元素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这提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前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的情况下,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五、结论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故事, 既激发了人们对创造力和毅力的赞颂, 又揭示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之谜的思考.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弘扬了创新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精选6篇)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精选6篇)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精选6篇)《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这个专题与第五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形象思维,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渡的阶段,本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世界的发展,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要把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混沌、肌肤、滋润、逐渐、创造、辽阔”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熊雪梅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

本课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2、积累反义词,近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五)教学方法: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们能行吗?我们试试,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找出来画上横线。

生反馈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这句话,并说说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3、师:同学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真了不起。

可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有一句这样的话,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哪个词呢?
生:反馈(创造)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就是创造。

(板书:创造)
二、以读促思、紧住题眼、共解疑难、情感升华
师: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创造这个宇宙的呢?让我们到书里找答案。

1、学习第2自然段。

生汇报。

师: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段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可能会说到感受到了盘古力气大)
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抡、猛劈过去
2、对比句子把“抡”换成“拿”,“猛劈”换成“砍”,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3、引导学生做“抡”“猛劈”的动作词。

并说说你的感受。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师相机指导朗读课文,读出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几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1)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

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

读时轻一些。

(2)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语气放慢)
(3)男、女生分读反义词。

师: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生:开天辟地。

师板书
3、学习第3自然段。

(1)就像这样,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顶天立地)
师: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还会合在一起,就……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叫顶天立地。

盘古并不轻松,请大家看着图,从盘古的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炼其语言。


师:一年过去了,盘古······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瞪着地
十年过去了,盘古依然······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瞪着地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 头顶着天,用脚使劲瞪着地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毅然·······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瞪着地
师生对接体会盘古的坚持不懈,为人类勇于奉献的精神。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寒冬酷暑,天地成形后,盘古累得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同学们,闭上你的双眼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师:听着这些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盘古的四肢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我仿佛看到了……
生:我们都仿佛看到了,看到盘古的身体化作这美好的一切。

师:盘古的身体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咱们来合作读一读。

(教师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这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有着丰富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屏幕出示——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
师:读到这些词语,我们似乎看到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的美丽的宇宙。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的气息;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汗毛;……看到这些,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来说说吧。

交流:
(2)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

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学生读,师相机指导)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奇妙、奇特等)
师:慢慢睁开眼,告诉老师,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说,师相机反馈。


师:同学们,读书就是这个样子,要边读边想象,通过读把你所看到的景象展现出来,用这种方式读读其他的句子,待会把你看到的景象说给大家听。

(生说)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吧。

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省略符号)
他()变成了()的()。

(如: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一切! (板书:化作万物)
师: 大家看,这就是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化作万物! 面对这么一位巨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生汇报,师小结。

(奉献精神,伟大等)
(5)再次齐读最后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三、总结延伸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孩子们,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盘古开天地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你还知道哪些呢?
师相机明示:后羿射日、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学生可自选、读读)
四、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顶天立地
化作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