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

合集下载

结节性红斑病情与用药

结节性红斑病情与用药

结节性红斑介绍与病情用药概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病,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其性质为非化脓性结节性红斑性皮肤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相似。

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

病因链球菌感染(35%):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国内2组报道,伴有风湿样关节痛者占68.2%,扁桃体炎者25.6%,而其他报告的发生率则很低,这说明本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结核菌感染(25%):自1872年Uffelmana提出本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之后,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本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占60%以上,认为本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其他原因(10%):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和磺胺药,是本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其他如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猫抓热,发癣菌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病,白塞病,麻风病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均可伴有结节性红斑,此外,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其他少见的原因如急性外阴溃疡,急性,慢性白血病,也可伴发本病。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Favone和Sosman分析155例EN,在症状发生前80%以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其中50%是p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结核病亦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儿童,此外,病毒,真菌等感染,溴化物,碘化物,磺胺等药物亦可诱发本病,近来有报道口服避孕药发病者。

发病机制1.本病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变应性血管炎,但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又未能在坏死性或变应性血管炎处发现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血管对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结节性红斑诊断标准

结节性红斑诊断标准

结节性红斑诊断标准结节性红斑(Nodular Vasculiti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结节性红斑,伴有疼痛和溃疡。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上出现的结节性红斑、疼痛和溃疡。

结节性红斑通常呈现为局部皮肤肿胀、红斑和硬结,常伴有疼痛感。

随着病情的发展,结节性红斑可逐渐溃烂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常有渗出物。

二、病理表现。

结节性红斑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真皮下小血管炎、纤维素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下小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纤维素坏死,局部组织破坏。

三、实验室检查。

结节性红斑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

血液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结节性红斑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资料,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上出现的结节性红斑、疼痛和溃疡;2. 病理表现符合结节性红斑的特征,如真皮下小血管炎、纤维素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3. 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结节性红斑的诊断,如血液常规、炎症指标升高等;4. 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认诊断,如超声、CT、MRI等检查结果符合结节性红斑的特征。

六、治疗和管理。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常包括口服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外科治疗可采用手术清创、激光治疗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后。

结节性红斑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和预防 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的症状和体征
引言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 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结节性红斑 的关系 遗传因素和结节性红斑的相关 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和结节性红斑的触发
临床表现和诊 断
临表现和诊断
结节性红斑的皮肤病变特点 结节性红斑的常见伴随症状
临床表现和诊断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治疗和预防
治疗和预防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原则 常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治疗和预防
结节性红斑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结语
结语
结节性红斑的科普知识总结 提醒用户关注个人健康,积极 防治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病变研究

结节性红斑病变研究

结节性红斑病变研究1. 摘要结节性红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和红斑。

本研究旨在对结节性红斑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2. 病因结节性红斑病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与结节性红斑病变有关。

- 药物: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异烟肼等可诱发结节性红斑病变。

- 遗传因素:家族性结节性红斑病变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倾向。

3. 临床表现结节性红斑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下肢和上肢。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和红斑,结节直径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痛、肤色或稍红色,可单个或多个分布。

红斑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肿胀、热痛。

病程呈自限性,一般为数周至数月。

4. 诊断结节性红斑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于病因鉴别,如细菌感染可伴有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可伴有病毒抗体阳性等。

必要时,可行皮肤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5. 治疗结节性红斑病变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抗炎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感染性结节性红斑病变: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

- 自身免疫性结节性红斑病变:依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 药物性结节性红斑病变:停用诱发药物,给予对症治疗。

- 难治性结节性红斑病变: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激光治疗等。

6. 结论结节性红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早期诊断、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节性红斑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注:本研究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遵循专业医生建议。

*。

结核性结节性红斑护理措施

结核性结节性红斑护理措施

结核性结节性红斑护理措施1.确定诊断:结核性结节性红斑的诊断需要医生通过皮肤活检来确定。

因此,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要进行适当的诊断,以确保准确的治疗和护理。

2.个人卫生:结核性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传染病,通过接触结核菌感染。

因此,个人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患者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刮胡刀等个人用品。

3.饮食调整:建议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

同时,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4.疼痛缓解:结核性结节性红斑通常伴有疼痛和瘙痒。

可以使用局部应用抗组胺药物来减轻瘙痒感。

对于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5.保持皮肤清洁:建议患者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温水清洗患处,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清洁剂。

轻轻拍干患处,避免摩擦或搔抓。

6.使用抗结核药物:结核性结节性红斑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结核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所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服药。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

7.避免接触刺激物:避免接触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物品,如化学物品、粉尘或过敏原。

如果患处有破溃或感染的迹象,建议使用适当的创面敷料进行保护。

8.改善免疫力:对于治疗结核性结节性红斑,提高免疫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采取措施来改善免疫力,如适当的锻炼、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

9.定期复查:结核性结节性红斑需要长期治疗和观察。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并及时报告病情的变化。

10.心理支持:长期患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提供信息和解答问题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总结起来,结核性结节性红斑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调整、疼痛缓解、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抗结核药物、避免接触刺激物、改善免疫力、定期复查和心理支持。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结节性红斑的诊治常规

结节性红斑的诊治常规

结节性红斑的诊治常规结节性红斑为发生于下肢伸侧的结节性血管炎皮肤病。

真皮脉管及脂膜受累。

中青年人多,女多于男。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

病毒、真菌、结核或药物可致同样反应。

其他如结节病、麻风、淋巴瘤、白塞病、Grohn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猫抓等亦可出现相似症状,为III型及IN型变态反应为主所引起的血管炎和浅层脂膜炎。

二、临床表现好发生在中青年女性,有文献报道男女比例可达(6~7):I o多数人在起病前有轻度发热(少数高达38。

C以上)、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

皮肤损害多见于小腿伸侧,少数可发生在大腿及上臂上,为对称性红斑、结节、表面红色,数日后逐渐转暗红色、消退、不发生破溃。

自觉疼痛,病情容易反复发生。

三、组织病理急性期,可在脂肪小叶纤维间隔散在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有时也可。

四、诊断1.皮损常突然发生,表现为下肢胫前黄豆或更大的疼痛性结节,淡红色,有压痛,不破溃。

2.发病前常有感染史或服药史(磺胺类、避孕药、澳、碘剂等)及前驱症状。

3.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五、鉴别诊断1.硬红斑多见于小腿屈侧,组织病理见结核样结节。

2.丹毒常发生于单侧小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淋巴结肿大,有高热,血白细胞升高。

抗生素治疗有效。

3.脂膜炎一般单发,脂肪有坏死,小叶纤维间隔散在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4.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多脏器损害症状,皮疹多形,结节常沿血管排列。

主要侵犯真皮深部与皮下交界处的中、小动脉,管壁右纤维素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碎裂等坏死性血管炎变化。

5.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组织内细胞浸润,细胞由大小淋巴样细胞组成,部分细胞核大、形态不规则、染色深。

六、预防及治疗1.查找和祛除病因,如感染、药物、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

2.使用抗生素治疗。

3.5%碘化钾10〜20m1∕次,每日3次。

维生素C、钙剂、雷公藤总昔等。

4.疼痛明显者可服非雷体抗炎药如呻喋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皮肤血管炎和脂膜炎为病理基础,以下肢疼痛性结节为临床特点的一种皮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

病因目前大多认为结节性红斑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其中链球菌感染、结核、肠道感染及系性真菌感染(牙生菌、球孢子菌及孢浆菌),均可引起本病。

一些药物如磺胺药、溴化药、碘化药、避孕药等也可引起结节性红斑。

上述因素的致病机制不详,可能为机体对病原常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

贝赫切特病、Sweet综合征、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经常会出现结节红斑样损害,可能为相应疾病累及到皮下脂肪所致,而并非两种疾病的共存。

(区分单纯性结节性红斑)临床表现发病前可有咽痛、发热、乏力及肌肉关节疼痛等前驱症状。

皮损多突然出现,表现为蚕豆或更大的皮下结节,多隆起于皮面,压痛明显,数目不定,结节不融合,不破溃,表面皮肤初为鲜红色,渐转为暗红色,2~3周消退,不留萎缩痕。

但可有新疹发生,因而有时新、旧皮损并存。

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偶可累及四肢及躯干。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2.组织病理检查病变主要为脂肪间隔脂膜炎,脂肪间隔内小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粒细胞性侵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

晚期显示脂肪间隔纤维化增厚。

疾病诊断根据发生于小腿伸侧的结节、红斑、疼痛及压痛,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临床须与硬红斑鉴别,后者起病缓慢,好发于小腿屈侧,一般数目少,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斑块、可破溃,组织病理表现为小叶性脂膜炎,可有结核性或结核样肉芽肿侵润。

本病尚需与脂膜炎鉴别:脂膜炎主要位于胸、腹、股、臀,成团出现,消失后留有局部萎缩和碟形凹陷,每次发作均有发热,病理改变为脂肪间隔内小血管炎及炎性细胞浸润。

其他系统性疾病伴有的结节性红斑如贝赫切特病、结节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除皮肤结节红斑外,尚有其他部位损害。

结节性红斑到底可怕吗?

结节性红斑到底可怕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结节性红斑到底可怕吗?
导语:也许会有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腿内侧突然出现如花生核桃大小般的黄色结节,这些结节出现在皮肤下面。

一般来说,是没用疼痛感的,但是如果用
也许会有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腿内侧突然出现如花生核桃大小般的黄色结节,这些结节出现在皮肤下面。

一般来说,是没用疼痛感的,但是如果用一定的力度按压,就会感觉到疼痛。

与此同时,这些小小的硬疙瘩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红,严重的可能还会连成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结节性红斑。

1.全身治疗
(1)寻找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急性期可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寒及强劳动。

有明显感染灶者,可配合抗生素。

(2)疼痛较著者
可口服止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及布洛芬等。

有明显感染者,给抗生素。

严重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强地松),或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得宝松)肌注,3周1次,可迅速控制病情。

另外,可用10%碘化钾合剂,每天3次,服2~4周。

该法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长期应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情顽固者,可应用羟氯喹、氨苯砜,也可服中药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素片。

全身治疗也可用紫外线、蜡疗,透热或音频电疗。

2.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痛。

外用鱼硼软膏,10%樟脑软膏敷包扎或75%酒精局部湿敷,另外外涂皮质激素软膏,有止痛作用。

也可皮损内注射去炎松混悬液约0.3毫升加2%普鲁卡因溶液中注射,对结节持续剧烈疼痛者有明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节性红斑
重庆迪邦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Eryfhemamodosum)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双下肢膝以下小腿内侧,也可侵及小腿外侧、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头面部少见。

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

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管炎。

该病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结节性红斑的表现,一般以秋冬寒冷季节发病为多。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有哪些?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免疫反应;某些治病细菌如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一般认为该病多与感染、药物、全身性或内脏性疾病等有关,但仍有大约50%左右的患者无明显原因。

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有两方面:即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

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某些患者抗链“O”值高于正常,或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的可能。

另外,该病也可能是由真菌或结核菌感染所致。

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Behcet)病、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也可伴发结节性红斑样病变,特别是
白塞氏病,结节性红斑常作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而具有诊断学价值。

结节性红斑的病理改变如何?
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理,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变态反应,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范畴,但也可能与第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也有人认为其发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在皮肤表现的结果。

本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炎症病变。

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是血管炎,多发生在较大的小静脉血管内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增生,但一般血管腔通畅,不发生闭塞,也无血栓形成。

血管周围也可有炎症细胞浸润,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淋巴细胞增多。

结节性红斑有哪些临床表现?结节性红斑常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1.3比6;一般容易在春天或秋冬季发病。

不少患者于发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往往有浑身不适、乏力、低热、关节及肌肉酸痛等。

如伴随有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伴有原发疾病的表现。

结节性红斑可急性发病,也可隐袭起病。

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有时大腿下段和臀部亦可波及,少数患者上肢也可受累,但颜面部位通常不受侵犯。

发病时皮下结节周围出现红斑,红斑中央可触及硬结。

最初红斑颜色多呈鲜红色,约经2周左右后,逐渐变成暗红色或淡紫红色;结节性红斑数目多少不定,小的如花生米粒大,大的如核
桃大,局部可有多个结节聚集,或散在对称性分布。

结节一般不会破溃,相互邻近的结节可以彼此融合可形成较大硬块。

如果局部血管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小腿下部轻度水肿。

结节处自觉有痛感,尤其是触压痛比较明显。

经过3~6周后,结节逐渐消退,但屡见再发,呈此起彼伏之势,且消退后红斑处会留有色素沉着,即皮肤有暗褐色斑纹,但此时一般无痛痒感觉,愈后不留瘢痕。

此后复发时可见新的皮下结节分批分期不断出现,使病情迁延不已,长期不愈。

结节性红斑如何确诊,需作哪些检查?结节性红斑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

某些患者可呈血沉加快,抗链“O”值升高;如系结核菌所致者,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

如系其他结缔组织病的伴有症状,还可见原发疾病的一些检查异常结果。

结节性红斑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本病常须与硬红斑鉴别。

后者皮损好发于小腿屈侧,可破溃,愈后留疤痕,自觉疼痛较轻,病程为慢性经过。

组织病理学检查呈结核性改变,且病变部位的血管之管壁有炎症浸润、增厚、管腔闭塞和血栓形成。

预防本病应注意避免外界风、湿、寒、热、邪气的侵袭,患病者应适当休息,抬高肢体以减轻局部水肿。

怎样治疗结节性红斑?
1、查清病因,对因治疗,有的放失。

2、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尽量减少活动,避免较剧烈的运动。

西医治疗
1、如系感染所致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系结核菌引起者,可行抗结核治疗。

2、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系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可慎重选用。

中医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湿毒流注”、“下注疮”、“瓜藤缠”等病证范畴。

其病多因素体血分有热,外受湿邪,湿热蕴结,导致脉络阻塞,气血凝滞所致。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蕴结型:证见结节周围色红,自觉灼热,表面肿胀光亮,触之作痛,结节高出皮肤,此起彼伏,发作不止,经久难愈,伴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型:证见结节色泽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双下肢尤以膝以下多见,活动或劳累后加重或复发,足踝部水肿,自觉痛及压痛较为明显,舌紫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o如何预防和治疗黄褐斑
o如何预防和治疗黄褐斑?
o1、不要盲目治疗!把黄褐斑当成一个病来治!
2、忌酒!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3、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4、保持愉快的心情,稍安勿燥,对黄褐斑的治疗最最重要!心浮气躁的人经常因为梦想能“速效祛斑”而走上歪路,导致色斑越治越重,甚至导致毁容!
5、经常做水果面贴不仅对治疗黄褐斑有好处,对皮肤的美观也是很有好处的!
6、紫外线、电离辐射,坚决远离!这些东西是黄褐斑加重的最重要的原因啊!宜长期使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辐射。

7、皮肤功能锻炼!其实很简单,用冷水、温水交替洗脸(也可用两条毛巾分别醮取冷、温水交替敷面),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交替10余次为宜。

冷水温度一般以15度左右为宜,温水温度一般以45度为宜。

8、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各种B族维生素,丰富的铜和锌。

9、远离有害化学物质!
10、远离激素类药物!拒绝“速效祛斑”!
11、保持大便通畅!
12、多运动!
要有效的祛除黄褐斑,必须由内而外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