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心
描写峡谷的唯美诗句子简短(精选合集2篇)

描写峡谷的唯美诗句子简短(篇一)峡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变动和河流侵蚀的结晶。
如同一道深邃的伤痕,峡谷展示着世界的宏伟与壮美。
下面是为您呈现的60余句描写峡谷的唯美诗句子,让我们一起穿梭于这壮美的峡谷之中。
1. 悬崖峭壁镶嵌天际,奔腾江水如梦如幻。
2. 万丈深渊承载岁月沧桑,流水匆匆带走往昔浪花。
3. 天地之间开启的裂缝,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
4. 山岩耸立如剑般峻峭,瀑布如锦绣水帘飞瀑。
5. 暗流涌动,石壁陡峭,恍若置身仙境。
6. 青山作伴,碧水为衬,千里峡谷车水马龙。
7. 云雾缭绕,朝霞交织,尽显大自然鬼斧神工。
8. 耳畔有风流水落石,眼前仿佛进入仙境。
9. 万丈峡谷激流汹涌,尽显大自然的震撼与壮美。
10. 峡谷如一抹绿色丝带,穿越山脉与大地相连。
11. 日落西山彩云低垂,峡谷映照着晚霞的光辉。
12. 静谧如默时,群山尽显自然之美。
13. 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峡谷永恒闪耀。
14. 波涛汹涌,水流激荡,呈现大自然无尽的雄浑与美丽。
15. 翠竹探雾,奇石嶙峋,峡谷如翡翠镶嵌山脉。
16. 山峦重叠,峡谷如画,大地的鬼斧神工。
17. 隐约山雨欲来,峡谷融入云雾弥漫。
18. 峡谷深处放歌,林间流泉寄夜。
19. 鸟啼山风,一片太平,时光凝固于峡谷之间。
20. 远花近草,杂草丛生,点缀峡谷像画卷。
21. 忽闻猿鸟叫声起,悠然心绪飘向天际。
22. 极目远眺,如梦似幻,大自然的神秘之美。
23. 悬崖峭壁不坠于地,峡谷感受着岁月的洗礼。
24. 神奇的自然景观,峡谷中的精灵之城。
25.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映照着峡谷的魅力与神秘。
26. 山脉千仞,峡谷连天,人间仙境令人陶醉其中。
27. 郁郁葱葱山峦翠,潺潺水流穿峡谷。
28. 春风触景,石光水色,描绘峡谷的壮美画卷。
29. 峡谷之巅见天地交融,大地之心在此出现。
30. 鸟语花香,和风拂面,峡谷散发着恬静与宁和。
31. 巨石峰峦,如剑如戟,峡谷如诗如画。
32. 峡谷夜景绚烂多姿,星空点缀着色彩斑斓的光辉。
9课《土地的誓言》

1941年9月 18日,九一八事 变已经过去了整 整十年,抗日战 争正处于十分艰 苦的阶段,流亡 在关内的东北人 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 制的思乡之情写 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谰语、嗥鸣、亘古等重点词语, 能够概述文章内容,提高感知课文的能力。
2、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能够赏 析本文优美而饱含深情的语句,理解本文 的思想感情。
我常想起关东 原野的一切
听到故乡在 呼唤我
白桦林,马群,蒙古狗, 高粱,豆粒,土地……
我的内心为此 热血沸腾
我发誓为 故乡而战
故乡的美好生活 令我梦萦魂牵
作者的铮铮誓言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对日本侵略者的仇视与愤恨, 收复家园恢复国土的激情与信念。
• 三.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 的景色、物产?
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我必须回去!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然站立
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到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 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污秽和耻辱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 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 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两遍,摘录你喜欢的句子3 句。
2、仿写《土地的誓言》中你最喜欢的 一段话或第一段中描写丰饶美丽的东北 大地的句子来赞美你的家乡。(学着运 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写实
任何一块大地的 深层,都涌动着 沸腾的岩浆。
联想
作者的内心也 在燃烧在沸腾 在奔突,似乎 喷涌而出!
写意
大地之心和作者 之心都在颤栗着、 愤怒着,即将以 不可阻挡之势爆 发出来
土地的誓言

•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中“埋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作业 • 本4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
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因为昔日的欢笑确 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 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 葬在故乡的田垄间。这里用“埋葬”比“飘 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故乡沦丧的沉重 的感觉和悲愤之情。 • 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 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 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 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 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 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一 、直接抒情(用了呼告的手法)
二 、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个 画面,像电影镜头剪接回放。
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而 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 先用原文回答再用自己的话总结。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
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 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 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 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 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 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 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
炸这 死是 的“ 中柳 国条 人湖 ” 事 件 中 被
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 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 驻地沈阳北大营。
歌曲欣赏: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9 《土地的誓言》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 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 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 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 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 读者的想象。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 “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 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豆粒
玉米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 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的 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 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 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 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故乡的风土人情令我常常思念。)
专家调查表明:黑土地土壤已严重恶化 --中国水利报
黑龙江省一些长期从事黑土土壤生态、水土保 持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日前根据新近的调查 结果发出警告:黑土地已严重恶化。 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黑土 地,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土壤 生产力正呈下降趋势。
1931.9.18
1931年9月18日,正当中国发生大面积的水灾之时,日 本关东军按照预谋将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炸 毁,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当夜10 点20分,日军突袭北营中国驻军。在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下, 中国驻军撤退到东山嘴子。日军占据北大营。而后日本侵 略军分别从南市场、北市场、大、小西门三路向沈阳城进 攻。凌晨6时30分,沈阳城沦陷。
春景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教案+学案+主题阅读(001)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现行教材第二单元第十课。
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 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
综观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
细细品读,重重波澜,万千感慨,那应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之时,奔走呼告,是对祖国发自肺腑的赤胆忠诚,是饱含热泪捧出的一颗炽热的心。
本文的重点是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品质。
我们的学生距作者所处的年代较远,加之学生的经历有限,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有感情的朗读,细心的品读是关键。
教学设想基于以上分析,我有这样的教学设想:明确学习目标:1、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品味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
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用日本侵华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来警示和激发学生,“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借作者独具个性的语言感染学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播放《松花江上》同时,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个性的景物,既而出现日寇铁蹄下山河破碎的场景:日寇占领我们的城市,打着太阳旗的队伍在大街上行进,残垣断壁,土地荒芜,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侵略者以杀戮我同胞取乐兽性大发的可憎面孔,我同胞惨遭杀害时那种木然的表情;日寇驱役我们中国人大肆掠夺我们的资源。
我们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没有太多的印象,用真实的画面叩击他们的灵魂,直面旧中国屈辱的历史,打动我们的学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引导学生联系歌曲《松花江上》理解呼告的手法,品味它表达的直接而急切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

“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 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 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 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 线似的······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 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 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 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 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 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 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 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 们的内心。
端木蕻良 (1912-1996), 辽宁 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 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 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 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
于1936年的短篇(见左 图),是反应东北沦陷
区人民生活的代表。主 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 《曹雪芹》。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 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作者那激奋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 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 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 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 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埋葬”用于死的事物,那我 的欢笑已经死了吗?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 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 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 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宣传茶叶的特色口号

宣传茶叶的特色口号宣传茶叶的特色口号(通用300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口号吧,口号对人们的思维是有一定的感性作用的。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口号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宣传茶叶的特色口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福建出好茗,此茗乌山情。
2、乌山情,茶益品。
3、乌山情茶,香满万家。
4、乌山情,茶清心。
5、好茶出乌山,悠悠岁月情。
6、乌山情,茶有意。
7、情系乌山,品至中华。
8、茶中真贵族,上品乌山情。
9、乌山情怀,茶人爱戴。
10、乌山情,茶香艺重。
11、乌山情,誉美茗。
12、乌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13、情浓浓,茶清清——乌山情。
14、乌山情,茶中茶。
15、乌山云雨,茶生道深。
16、品茶品味品人生,茶中极品乌山情。
17、品乌山,传美茗。
18、景秀鹿寨,茶品天下。
19、乌山情,觅知音。
20、乌山情,茶香浓。
21、一帘春欲暮,臻品乌龙情。
22、乌山情,茶舒心。
23、行天下,好乌茶——乌山情。
24、情之茶,尽在乌山。
25、坐看云舒卷,细品乌山情。
26、中华茶韵,乌山情。
27、乌山情,中国茗。
28、润物细无声,乌山情永恒。
29、乌山茶,情开花。
30、奇峰仙草轻云浥,八闽乌山清味长。
31、人间有乌山,每天好心情。
32、心有茗,乌山情。
33、华夏名茶,乌山情茶。
34、乌山情茶,茶中精华。
35、乌山茶,心中情——乌山情。
36、有山则茗,乌山之情。
37、有情,有品,有境——乌山情。
38、乌山情茶,品皆曰佳。
39、茶动乌山,情系九州。
40、“茗”流千古的情怀——乌山情。
41、一品乌山,情满天下。
42、乌山情,好有茗。
43、茶之道,乌山道——乌山情。
44、闽茶香,乌山情。
45、品质茗君,乌山情茶。
46、阳光放心茶,地道乌山情。
47、乌之情,茶之韵。
48、情到浓时忆乌山——乌山情。
49、仙味臻,品中爱。
50、乌山有茶,香高醇厚会养生。
51、乌山情,茗千古。
52、享乌山情,品天池茗。
53、乌山情,享美茗。
七年级语文: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炽痛(chì)嗥鸣(háo)斑斓(lán)怪诞(dàn)亘古(gèn)谰语(lán)默契(qì)田垄(lǒng)蚱蜢(zhàměng)污秽(huì)丰饶(ráo)辘辘(lù)白桦林(huà)镐头(gǎo)泛滥(làn)(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重点句子分析】(1)解释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和“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超出了常规,是很特殊的用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求解:一、明确该词的本义;二、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在本义和语境间发现词语具体确切的含义。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在这里,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埋葬”和“飘荡”、“回响”等词又有何不同呢?须知,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是的,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但它却已被埋葬在了故乡的田垄间。
因此,用“埋葬”一词就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从表层看,这是写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之心
作者:周颖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第10期
“大地是有心脏的,别看它总沉默寡言的,其实你一年的辛勤耕耘,它都看在眼里,收获的季节,它会用最好的成果回报你。
”这是外婆爱说的一句话。
外婆住在老家,简陋的砖房和木桌椅,是整天陪伴她的东西,她却偏偏对它们情有独钟,不愿搬到城里,一心侍弄她的作物。
她是很典型的农民,晒得黝黑如土地般的皮肤,微微佝偻的背,身材矮小——就像她终日劳作的土地。
田地不大,却因了她的呵护,一片盎然。
秋日,晚风掀起金黄的稻浪,送来清新的稻香,映入眼帘的灿烂令人目眩。
我本是不爱回老家的,那里脏乱而破旧,对田地也没了儿时的好奇心。
但那天因了妈妈的要求,不得不踏着崎岖的乡间小路,去给外婆送水。
外婆很随意地坐在田埂上,遥望着丰收的田地,微风吹起她斑白的碎发,沧桑的脸上露出欣慰和凝重的神情,眸中如隐藏着暗涌浮动的大海,浑浊又清澈。
心中突然窜出一种无法言明的情愫,我跑向她,她立即放下手中的铁锹,脸上有浓得化不开的慈爱,接过水壶豪爽地咕咚咕咚地灌下去。
外婆的身影竟与这金色的背景如此和谐,仿佛她本就该是其中的一部分。
稻浪起伏,渲染得外婆恬淡的微笑愈加明媚,与秋日的阳光交相辉映。
天地间似乎流动着香甜的蜜,甜了人的心。
远处仍有不少农人辛勤地忙碌着,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和外婆一样的笑容。
他们就像是土地那坚实跳动的心脏,每一次播种与收获都是在为土地注入新的生机。
心脏的收缩,是他们抡起锄头时绷紧的手臂;心脏的跳动,是锄头没入泥土发出的铿锵之音;心脏上的肌肉,是他们手上、肩上一个个眼睛般的茧子;心脏那鲜灵活跃的气息,是他们休息时喘出的粗气……
大地之心是土壤中滋润植物的养分,是农人辛劳的身影,是外婆身上折射出的善良朴实,正是这些使大地生机盎然,才有了硕果累累和郁郁葱葱,才有了人们收获的喜悦与温暖。
太阳渐渐西下,我挽着外婆细瘦的手臂向家走去,如挽住了整片土地,挽住了整个沉甸甸的世界!
‖江苏省如皋实验初中‖指导教师:夏年凤
大地之心,其实是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
在作者的笔下,包括外婆在内的每一个农民,都对土地充满了深情。
他们故土难离,这是对土地的守护和执著;他们拥有大地一般的形象,
这是经年劳作的痕迹;他们脸上绽放笑容,这是对土地回报丰收的信任。
作者多次采用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首先塑造了外婆的农民形象,然后又采用群像描写,把视线扩大到周边的农民身上,个体和集体两种形象相互辉映,展现了农民在大地上劳作的生活画卷,欣羡之情溢于言表。
另外,作者善于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气势和美感。
【适用话题】大地讴歌、那一片深情的土地、外婆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