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山东省2018年能源平衡统计(实物量)(二)

合集下载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江苏省2018年能源平衡统计(实物量)(二)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江苏省2018年能源平衡统计(实物量)(二)

1073.12
113.23
881.47
摘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
140.33 11.32 23.85 105.16
247.11
244.66 244.66 244.65
244.66
润滑油(万吨) 石蜡(万吨)
-125.21
-5.95
19.66
0.02
0.04 -143.34
-5.93
-1.57 126.30
0.26 -758.13
-10.91 762.47 -1.14 -0.20
燃料油(万吨) 石脑油(万吨)
92.28
-172.57
659.96
5.65 -572.83
116.43 3.50
-281.51
-0.50 48.05 -0.06 -0.01
-10.99 417.23
809.53
484.54
763.81
154.83 -106.71
417.23
1073.12 -25.95 26.90 0.14 5.17 592.16 7.30 8.36 407.28 330.60 76.68
113.23
0.63 0.01
112.60
880.13 193.20 66.17 0.02 11.24 575.60 4.00 3.32 26.60 8.40 18.20
-0.04 6.45
溶剂油(万吨)
-0.64 13.48
-14.04
-0.08 1.51
1.51
126.30
6.45
0.87
1.09
0.50
0.87
1.09
0.50
0.56
0.27

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宋德勇;徐安【摘要】This paper amends IPCC's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the electricity in 2006. Based on China's energy balance table,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urba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30 provinces during 1995 and 2008.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arbon emission is analyzed by the division of high, medium and low carbon emission zones, while the STIRPAT model is employed to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rban emission, featured in rapid growth since 2001 particularly, played the dominant role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There is a strong regional difference of urba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for eight provinces of high-emission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of China's total urban carbon emissions in 2008.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exerte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s, followed by the urbanization rate and energy intensity. The population had relatively little influence on carbon emissions.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fluence on carbon emission as a result of urban average income increase,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nd energy intensity reduce. The intensity-affected difference constructs the main reason of regional difference in urban carbon emission. On the one hand, China's rising urban incomes and urbanization need some space for carbon emission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owns need to follow sustainabl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修正了IPCC关于电力碳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国(省市)能源平衡表估算了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镇碳排放,划分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排放区域,分析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碳排放及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镇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城镇碳排放总体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后表现尤为明显;中国城镇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2008年高排放区域的八个省市城镇碳排放总量占全国城镇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城镇碳排放影响最大,然后是城镇化率和能源强度,人口总量对碳排放影响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强度降低对城镇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影响强度的差异是导致城镇碳排放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决定了城镇发展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另一方面,城镇需要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1(021)011【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城镇碳排放;区域差异;影响因素;STIRPAT模型【作者】宋德勇;徐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F29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9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29.04%,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68%,增长了16.64%,年均增长1.28%。

中国能源平衡表(实物量)-2011

中国能源平衡表(实物量)-2011

石油焦 (万吨)
液化石油气 (万吨)
炼厂干气 (万吨)
其他石油制品 (万吨) Other
Bitumen Asphalt (104 tn)
Petroleum Coke (104 tn)
LPG
Refinery Gas
Petroleum Products (104 tn)
(104 tn)
(104 tn)
295.17
-870.47
-539.89
-221.81
-270.32
86416.28 1756.63 69696.02 4357.62 781.81
75563.01 1724.83 60653.37 3964.12 770.06
洗精煤 (万吨)
其他洗煤 (万吨) Other
型煤 (万吨)
煤矸石 (万吨)
焦炭 (万吨)
-939.36 9175.13 -2659.30 -813.03 13829 55 -67.99 -8.10
-7.00 1154.51 21.30 -2645.67 -550.60 3217.57
-1029.00 40823.99
40726.97
-330.58
206.03 -109.00
-1106.00
645.85 2211.71 2112.21 9212.06 1744.20 7467.86 17611.25 342950.24
620.90 2163.59 1965.47 7664.79 1262.85 6401.93 15651.73 346799.81
10.03
14.92 23.48 138.15 942.99 297.02 645.96 24.64 8.59 604.28 184.32 419.96 125.19 1019.20 21.30 3196.27

火力发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研究

火力发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研究

火力发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研究摘要:由于电力输送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当前对该环节考虑较少,但随电力跨区域输送不断增加,输送环节也应当引起注意。

本文主要分析火力发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研究关键词:碳排放;火力发电;碳排放测算;碳减排分析引言电力行业是中国碳排放最多的行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40%。

因此,我国碳排放控制应对电力行业重点关注。

研究我国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各因素的贡献,能够为我国有效控制电力碳排放提供决策依据,对完成全国碳排放的控制目标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1.1数据来源电力生产量、电力消费量、火电生产量、用于火力发电的各种能源消耗量等能源数据来自2014—201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对2000—2012年中国能源平衡表进行了修正,比之前出版的年鉴更具时效性。

GDP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8》。

在省级层面,由于缺少香港、澳门、台湾及西藏的相关数据,因而研究对象为这4地之外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称为30个省份)。

1.2二氧化碳核算方法本文所称电力碳排放,指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水电、风电等可再生电力和核电(统称为非化石电力)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均视为0,因此电力碳排放即火力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核算方法如下。

C=ΣEiUi式中C为电力碳排放量;Ei为用于火力发电的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实物量),来自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Ui为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1.3LMDI分解模型LMDI法具有分解无残差、适用性强、结果易于解释等优势,已成为应用最广的指数分解方法。

LMDI分解模型的同时还指出,在分解总量指标时,加法LMDI模型为优选方法。

因此,本文选用该模型对我国电力碳排放量进行分解,涉及7个影响因素。

Ei为火力发电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标准量);E为火力发电的能源消费总量(标准量);P为火力发电量;Q为电力生产总量;F为电力终端消费量;G为GDP,折算为2005年不变价;fi等于Ci与Ei之比,体现能源的碳排放系数;ei等于Ei与E之比,体现火力发电的能源结构;h等于E与P之比,体现火电能耗强度;p等于P与Q之比,体现电力结构;q等于Q与F之比,体现发用电比,在国家层面其值越大则电力损失占比越大;g等于F与G之比,体现用电强度;G体现经济规模。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属于收入再分配项目的是()A.生产税B.生产补贴C.营业盈余D.社会补助【答案】 D2、从业人员统计中劳动派遣人员由()单位填报。

A.实际用工B.派遣C.合同签订D.档案管理【答案】 A3、国家统计局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实现了城乡住户调查的“()统一”。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答案】 C4、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分界线是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A.500B.1000C.2000D.5000【答案】 C5、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差异的指标。

A.消费B.再分配C.收入分配D.储蓄【答案】 C6、工业统计调查单位不包括()。

A.规模以下工业法人单位B.工业个体经营单位C.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D.基本统计单位【答案】 D7、在10年内进行两次统计普查的是( )。

A.水利普查B.人口普查C.经济普查D.农业普查【答案】 C8、注射用麻醉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A.不得超过7日极量B.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C.不得超过2日极量D.不得超过5日极量E.不得超过1日极量【答案】 B9、《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采用的年度全面调查不包括()。

A.医疗卫生机构B.大中型工业企业C.科学研究机构D.全日制普通高校【答案】 A10、计算投资贡献率的分子、分母分别是()。

A.固定资本形成增量、国内生产总值B.固定资本形成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C.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形成增量D.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固定资本形成增量【答案】 B11、某工业企业在甲县登记成立,在乙丙丁三县经营,主要经营地点在丁地。

该工业企业 2018年有关资料如下:2018 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 万元;一、二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均为 50 人,三季度平均人数 80 人,四季度平均人数 60 人;发放从业人员计时、计件工 120 万元,奖金、津贴 30 万元。

能源统计报表表式

能源统计报表表式

能源统计报表表式(一)综合年报表综合机关名称:能源平衡表(实物量)表 号:P303—1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说明:1. 本表由各设区市统计局根据现有资料加工编制并负责报送。

第一部分“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免报。

2.本表的统计范围为辖区内除军队系统以外的全部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

3. .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1(煤炭合计)=2+3+4+5;9(石油合计)=10+11+12+13+14+15+16+18。

的全部负值求和后取绝对值)+21+23;01(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02+03+04+05+06+07+08+09+10+11;12(加工转换投入产出)=13+14+15+16+17+18+20;23(终端消费量)=24+26+30+34;18≥19;21≥22;24≥25;26(第二产业)=27+29;27≥28;30(第三产业)=31+32+33;34(生活消费)=35+36。

4.报送时间为5月底前,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

说明:1.本表由P303-1表乘以折标准煤系数生成,由各设区市统计局负责报送。

2.平衡关系:列关系:23(合计当量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2能源平衡表(标准量)200 年表 号:P303—4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24(合计等价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1+22 上述两式不适用第38行消费合计。

行关系:37(平衡差额)=01+12-21-23; 01(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02+03+04+05+06+07+08+09+10+11;12(加工转换投入产出)=13+14+15+16+17+18+20;23(终端消费量)=24+26+30+34;18≥19;21≥22;24≥25;26(第二产业)=27+29;27≥28;30(第三产业)=31+32+33;34(生活消费)=35+36。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石油平衡统计(1980-2018)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石油平衡统计(1980-2018)
单位:万吨
项目
可供量 生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消费量 在消费量中: 1.农.林.牧.渔业 2.工业 3.建筑业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6.其他 7.居民生活 在消费量中: (一)终端消费 工业 (二)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火力发电 供热 制气 炼油损失量 (三)损失量
1664.6 110.3 202.4
2015
55688.0 21455.6 39748.6 5128.2 -388.1 55960.2
1733.4 19718.0 3384.3 20663.1 615.7 3683.3 6162.2
52945.7 16739.7 2926.9 265.5 493.2
1203.2 9349.3 242.8 2863.6 333.9 1390.3 682.0
13676.3 7095.5 2230.0 1358.5 399.9 51.6 420.1 158.6 7.8
2000
22631.4 16300.0 9748.5 2172.1 -1245.0 22495.9
788.5 11248.5 840.6 6399.0 247.0 1635.9 1336.5
2168.2 87.6 -272.2
2016
57710.6 19968.5 44502.9 6382.9 -377.8 57692.9
1730.3 20382.5 3599.1 21146.1 584.9 3537.1 6712.8
54387.0 17100.2 3264.3 284.6 517.8 4.8 2457.2 41.6 17.7
1748.7 182.0 67.4
2013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5.0
9.6
7.4
4.1
6.1
7.3
4.2
3.8
2.2
6.2
1.8
9.2
0.9
9.1
5.1
14.2
2.3
11.3
5.2
14.0
3.6
15.3
6.3
13.1
6.9
10.7
5.8
10.9
8.7
8.6
6.9
10.0
3.1
7.2
3.1
9.3
0.3
5.1
0.5
7.8
-2.7
2.7
0.2
7.6
1.6
6.3
3.2
0.62
0.66
0.48
0.65
7.3
0.61
0.66
0.59
0.67
7.4
0.61
0.48
0.49
0.49
9.0
0.73
0.66
0.60
0.67
9.5
0.34
1.08
0.61
1.08
10.6
0.31
0.91
0.62
0.91
9.7
0.44
0.85
0.65
0.86
7.3
1.49
1.77
1.03
1.78
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 弹性系数
Elasticity of Electricity Production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10.69
1.06
1.30
2.62
1.06
1.23
2.11
1.05
2.76 0.85 0.21
4.25 2.47 1.78
1.30
10.69
1.06
原油(万吨)
13035.48 2242.11 3049.23 7808.27
山东省2018年能源
-171.91
-10776.84 -75.39
-1.37 289.42 -1.17
-171.53 -822.42 -18.01 -46.55
-64.14 -12964.20
290.59
3383.78 -4141.63
120.27
0.25 0.01 5.60 114.42
1243.84 129.32 68.14 0.32 57.58 917.64 33.04 22.47 15.65 4.63 11.02
690.08
120.27
1273.74
摘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
187.86 23.94 0.28 2.98 158.68 2.26
-12964.20
116.14 116.14 72.01
117.31
3406.86 134.31 1080.43 171.98 200.64 1340.11 70.46 75.26 505.65 390.09 115.56
4229.28
71.28 71.28
13035.48
摘编自《中国能
山东省2018年能源平衡统计(实物量)(二) 汽油(万吨) 煤油(万吨) 柴油(万吨)
三.损失量 四.终端消费量
1.农.林.牧.渔业 2.工业
用作原料.材料 3.建筑业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6.其他 7.居民生活
城镇 乡村 五.平衡差额 六.消费量合计
其他焦化产品
-173.28
油品合计(万
4229.28 2242.11 4508.36 8502.56
38.69 -1347.31 -0.27 -2.19
-9.74 436.97
2780.14 -6.37
305.29
3988.42 -28.24
841.23 -2186.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96.81 -159.84
683.71 4.08 22.40 0.41 12.51 146.61 22.75 44.33 431.02 348.05 82.97
项目
一.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 1.一次能源生产量 2.外省(区.市)调入量 3.进口量 4.境内飞机和轮船在境外的加油量 5.本省(区.市)调出量(-) 6.出口量(-) 7.境外飞机和轮船在境内的加油量(-) 8.库存增(-).减(+)量
二.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 1.火力发电 2.供热 3.煤炭洗选 4.炼焦 5.炼油及煤制油 油品再投入量(-) 6.制气 焦炭再投入量(-) 7.天然气液化 8.煤制品加工 9.回收能
-2090.06
-185.02
-2714.68
-2069.21
-191.85
-2671.56
燃料油(万吨) 石脑油(万吨)
1535.17
-181.52
1459.13 37.35
45.15
-216.93
-20.85 2773.77
6.83 305.29
-43.12 3958.52 -1.36 -0.31
2376.40
255.45 255.45
415.29
润滑油(万吨) 石蜡(万吨)
-65.17
-14.86
2.93
-65.86 -1.50
-0.74 75.86
0.02
-1.91 -0.26
-12.70 15.92
溶剂油(万吨)
-6.88
0.13 -21.87
14.86 8.18
8.18
75.86
15.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