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背景。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历史。
2.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3.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

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
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能够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
2.通过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探索研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并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到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文明生产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通过了解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是江南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1)东晋的建立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2)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国号为“宋”。
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四朝均定都建康,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教师利用以下图示引导学生理清政权更替的情况。
蜀↘↗十六国(北方及西南)魏→西晋(280年统一)吴↗↘东晋(南方)→宋→齐→梁→陈2.北方人口南迁教师(结合“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从西晋中期开始,出现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
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
提问:西晋中期后,为什么会出现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明确: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相对稳定。
教师补充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严重等。
3.江南的开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孙吴开发江南的情况。
(1)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教师:江南地区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提问: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资料】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历史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晋南朝时期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探讨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地图,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地区的优势和潜力。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开发过程。
第二章: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气候、水系和土地利用。
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特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探讨江南地区的水系分布和交通优势。
分析江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发展。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江南地区的气候、水系和土地利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地理特征对开发的影响。
第三章: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综合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
探讨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
介绍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兴起。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当时商业交易的情景。
第四章:江南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对江南地区文化交融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原因和过程。
教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2.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3.认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A.知识导入:1.让学生回顾东晋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B.知识讲解:1.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和水文条件等;2.讲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农田利用、农作物种植和农业技术等;3.讲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商业发展情况,包括航运、水路交通和城市发展等;4.讲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包括丝织、陶瓷和造船等。
C.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农业、商业或手工业,并汇报研究结果;3.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梳理并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D.拓展延伸:1.分析“开发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2.给学生布置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个人或小组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农业、商业或手工业,并汇报研究结果;3.学生讨论和互动: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梳理并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研究成果;2.学生对于江南地区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
但考虑到篇幅有限,上述教案中的内容可能并不详细,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原因;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2.讨论教学法: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3.网络资源:江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化习俗等;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3.操练(15分钟)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2.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东晋兴亡和江南经济发展的史料;魏晋南朝的更迭表;杜牧《江南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晋灭亡后北方的一些情况,那么南方的情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
感知理解: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1)说一说西晋建立、统一和灭亡的时间。
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
(2)简介:316年,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学生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
西晋
东晋
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展示。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
西晋司马炎265~316年洛阳
东晋司马睿317~420年建康
(4)引导:为什么说东晋政治的特点为“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要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北伐。
(1)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2)闻鸡起舞的故事: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
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
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
3.发展。
讲述: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意思是荆州、扬州社会安定,人民富裕。
4.灭亡。
讲述:东晋末年,政权落人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建立。
(1)简介: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表格展示:南朝政权的更迭。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
南朝宋刘裕420~479年
齐萧道成479~502年建梁萧衍502~557年康陈陈霸先557~589年
提问:你知道南京为什么被称为六朝古都吗?
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
2.政治状况。
(1)讲述: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文帝、宋武帝在位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南朝时,州郡镇将势力很大,皇帝往往只能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梁武帝萧衍利用镇将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2)过渡:宋、齐、梁、陈期间,由于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因此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前的状况和开发原因。
(1)引导:请同学们快速,从中找出三国以前南方的发展状况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
补充: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是: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这说明,江南地区在汉朝时还没有得到开发,只是原始的农耕经济,商业也不发达。
(2)提问: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壤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而逃往江南地区,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经过南北双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开发的表现。
(1)引导: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2)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帛、布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差异的原因是: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已逐渐得到开发。
3.开发的影响。
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完成,此后北方经济再也没有超过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