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月球观测指南

合集下载

Celestron LCM 系列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书

Celestron LCM 系列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书

LCM 系列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书警 告•禁止使用裸眼和未妥善滤光的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这将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不要用望远镜来将太阳直接投影到任何平面上,聚焦的光束可能损坏望远镜内的光学元件。

•不要使用置于目镜前端的太阳滤光片,不要使用未经安全认证的赫歇尔棱镜天顶来观测太阳。

望远镜的聚焦作用将可能导致这些元件剧烈吸热和爆裂。

爆裂之后日光将毫无过滤的射入人眼导致损伤。

•望远镜不要疏于管理。

在操作时要有熟悉操作的成人在现场,尤其是在有小孩在场的情况下。

目 录简介 (02)部件介绍 (03)组装及使用 (05)望远镜基础知识 (10)天体观测 (12)望远镜维护 (14)技术规格 (16)01简 介恭喜您购买了Celestron LCM 系列天文望远镜!LCM 系列望远镜引领了新一代计算机自动化望远镜。

LCM 望远镜只要定位三颗明亮的天体就可以简单而友好的使用了。

这是望远镜实用性与便携性的完美结合。

如果您刚入门,您也许可以使用LCM 望远镜内置的巡天功能(SkyTour),驱动LCM 望远镜找到天空中最有趣的天体以及自动转向它们。

如果您比较有经验了,您将会感谢拥有超过4,000 天体的综合数据库,包括所有深空天体、行星和亮的双星的自定义表单。

无论您目前的天文观测水平的高低,LCM 系列望远镜都会向您和您的朋友展示宇宙中所有的奇妙景象。

LCM 系列天文望远镜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下:• 难以置信的3°/s 的旋转速率。

•全密封的电机和光学编码器用于确定方位。

• 拥有4,000 颗天体数据的计算机化手控器。

• 可编程的存储器让用户能够自定义天体;以及很多其它高性能特征!LCM 望远镜的豪华特性结合星特朗的传奇般的光学标准提供给业余天文爱好者一款目前市场上最精致最容易使用的望远镜。

在您着手观测宇宙之前,请花一些时间阅读这本说明书。

您可能需要花几个观测时段来熟悉您的望远镜,因此在完全掌握望远镜的操作之前,您最好把说明书一直带在身上。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检举
日月水金火木土天海王
你想看这些星不是所有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看见的,比如拿一台1000一下的天文望远镜即使望远镜可以放大200-300倍那也不行看不是很清楚
你加增倍镜没有?
1:装好天文望远镜后不要加增倍镜
2:找月亮时加20mm的目镜
3:找准月亮对好焦距看看是否满意清晰度放大程度
放大率--指目视望远镜的物理量,即角度的放大率。它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不少人提到天文望远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放大倍率。其实,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不一样,地面天文观测的效果如何,除仪器的优劣外,还受地球大气的明晰度和宁静度的影响,受观测地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一架天文望远镜有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也就是有几个不同的放大倍率可用。观测时,绝不是以最大倍率为最佳,而应以观测目标最清晰为准。分辨角--指望远镜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角距。目视观测时,望远镜的分辨角=140(角秒)/D(毫米),D为物镜的有效口径。 关于目镜接口尺寸:望远镜目镜的接口规格大致有3种:24.5毫米(0.965英寸),31.7毫米(1.25英寸),50.8毫米(2英寸)。24.5毫米主要用于小型的入门级望远镜上,31.7毫米是目前的主流尺寸。50.8毫米主要用在高档的大口径望远镜上。 口径:口径是指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常以符号“D”表示。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跟它口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物镜口径越大,就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分辨角和分辨本领:分辨角通常以角秒为单位,是指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辩开的天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目视观测时,望远镜的分辨角=140(角秒)/D(毫米),D为物镜的有效口径。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望远镜的分辨角的倒数来衡量,所以:望远镜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好。极限星等:“星等”是天体亮度的指标,常以符号“m”表示。星等的数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的数值越大,星星就越暗。星等相差一等,亮度相差2.512倍。极限星等是指用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最暗天体的星等。望远镜的目视极限星等可以用以下公式来粗略的估计:m=2.1+5logD 公式中D(口径)以毫米为单位。 注意:大城市里的光污染会严重的影响到极限星等的大小,所以最好的观测地点是远离都市光污染的郊外。

月相观测实验报告文字

月相观测实验报告文字

一、实验背景月亮,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它那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不仅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为了深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我们小组于2023年9月开展了月相观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 探究月相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团队成员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器材1. 天文望远镜2. 相机3. 月相观测记录表4. 日历四、实验方法1. 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的形状。

2. 拍摄月亮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3. 每隔三天记录一次月相变化,包括月亮的形状、亮度、位置等信息。

4.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过程实验从2023年9月1日开始,至2023年9月30日结束,共计30天。

在这期间,我们小组共进行了10次观测。

1. 9月1日:观测到月亮为新月,几乎不可见。

2. 9月4日:月亮逐渐显现,形状为一弯新月。

3. 9月7日:月亮形状变为蛾眉月,亮度有所增加。

4. 9月10日:月亮变为上弦月,亮度继续增加。

5. 9月13日:月亮变为满月,亮度达到最高。

6. 9月16日:月亮开始逐渐变暗,形状变为下弦月。

7. 9月19日:月亮形状变为残月,亮度继续下降。

8. 9月22日:月亮再次变为新月,几乎不可见。

9. 9月25日:月亮逐渐显现,形状为一弯新月。

10. 9月28日:月亮形状变为蛾眉月,亮度有所增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月相变化呈现周期性规律,大约每29.5天完成一个周期。

具体表现为:1. 新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几乎不可见。

2. 蛾眉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部分被太阳照亮,呈现一弯新月形状。

3. 上弦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侧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半圆形。

4. 满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对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圆形。

5. 下弦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侧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半圆形,但亮度较上弦月低。

维可达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

维可达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

维可达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一、如何调试寻星镜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

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

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

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

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一)赤道仪简介赤道仪有三个轴:1、地平轴。

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

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

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

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º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

与极轴成90º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º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

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极轴调整。

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

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

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

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天文望远镜正确使用步骤详解

天文望远镜正确使用步骤详解

天文望远镜正确使用步骤详解1、按说明书安装好天文望远镜。

2、关于望远镜的调焦及十字线寻镜的校准把目镜接筒上的两个紧固螺钉松开。

取出低倍目镜把它装到目镜接筒上,再把螺钉拧紧。

调节调焦旋钮可以获得对远处某个物体 A的模糊影像,再慢慢前后调节调焦旋钮,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望远镜已精确地调好焦距,现在可以用寻星镜观测了。

如果寻星镜不在焦距上,就转动目镜直到出现清晰的景像。

当您在望远镜上看到的物体A的物像不在寻星镜地十字线中心时,按如下方法调节:拧紧或松开寻星镜支架上的在介螺钉,使寻星镜上下,左右工斜方向移动。

当物体A的物像出现在十字线的中心时,您的寻星镜就校好了,最后拧紧三个螺钉。

再把低倍目镜换成高倍目镜,重复上述程序。

如果在最高倍率目镜下观察到的像中心,同时也在寻星镜的十字线中心,您的寻星镜就调准了。

现在可以快速寻找您想观察的天体了。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寻星镜可能还需要调节。

3、注意事项A、任何情况下,先用寻星镜寻找物体,因为寻星镜的视角更大,这样可以极大加快您的粗调的速度。

B、一般情况下,先装低倍目镜,在逐渐提高您所需要的倍数,当您换目镜时要进行必要的调焦。

C、不要被您看到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图像所困扰,对天文望远镜来说这是一个正常情况。

4、有效观察须知如果望远镜第一次拿到户外置于比室内温度低的空气中,须过几分钟再使用它---因为温差会使透镜蒙上雾气。

15-20分钟后这个现象会消失。

如果您的眼睑或手指触到目镜,要用不起毛的布轻轻的擦拭目镜,以防出现模糊图像。

大约需要30分钟您的瞳孔才能放大适应黑暗,因而夜间使用望远镜,在半个小时后您能看见暗得多的天体。

5、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观测结果好坏并非全取于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还有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影像的品质。

A、包围着地球的大气总是在运动着,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B、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天文望远镜使用指南

天文望远镜使用指南

天文望远镜使用指南天文望远镜可谓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一项爱好,它能够让我们观察到星空中的美妙景象。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天文望远镜时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发现想要观察的目标、焦距不清晰等等。

本篇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使用天文望远镜的小技巧和注意点,帮助您更好地观察星空。

步入天文世界前的准备第一步当然是购买望远镜。

在选择望远镜时,一定要考虑自己需要观测的目标和地点,而不仅仅是价格和质量。

例如,如果想要观察深空天体,那么反射式望远镜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经常带着望远镜到户外观测,那么相对较小的折射式望远镜会更加便捷。

另外,准备一些必要的配件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天体指南书、星图、三角架、铅笔、笔记本、红色滤镜等等,这些配件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观察。

天文望远镜使用技巧1. 调节焦距在使用望远镜之前,需要对焦点进行调整。

一般,望远镜首先要对准远处的自然景象,例如远处的树木、楼房等,将目光锁定在这一点上,接着调节焦距,让其清晰可见。

等到观测天体时,先将望远镜对准一个亮点或天体模糊区域,缓慢调节望远镜的焦点,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天体。

2. 确定方向在观测天体时,确定方向和位置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使用星图或天体指南等工具,或者通过望远镜的纬度调节旋钮,来调节望远镜的侧倾度和仰角,以便更好地锁定目标。

3. 调整放大倍率放大倍率对观察卫星、行星和月球等天体时至关重要。

一般,天文望远镜可以通过更换目镜或眼镜调整放大倍率。

注意,放大倍率越大,并不一定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因为过高的放大倍率会导致画面模糊或失真。

要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放大倍率,以获得更好的观察体验。

4. 避免震动在观察天体时,避免任何形式的震动是很重要的。

使用三角架和一些重锤,可以解决望远镜平衡不良或受到风吹等因素导致望远镜困难的情况。

天文观测准备当您准备开始观察天空时,最好选择远离城市和灯光污染的地方。

在夜间,天空非常暗淡,因此将眼睛适应到当天的黑暗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何使用月亮仰角观测器

如何使用月亮仰角观测器
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一直都在變化,我們該怎 樣觀測呢?
我們必須選在同一地方,同一位置觀測月形。 可以利用指北針來找月亮的方位。 用月亮仰角觀測器來測量月亮仰角。
我們在哪些地方觀測月亮比較適合?
觀測地點應該選擇安全、視野良好的地方, 而且沒有建築物或其他物體阻擋。
要如何觀察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天空中的位置?
半天球模型的功能 :
有刻度的方向盤代表我們所測量出來的方位。 半天球模型代表我們所看到的天空。 仰角尺標能找出物體的仰角度數。
怎樣把月亮的觀測資料,記錄到半球面的天 空模型上?
(1) 將天空模型放在方位盤上,調整位置 後用膠帶固定,並在模型邊緣標上東、 南、西、北四方位。
(2) 把仰角尺標插在天空模型的天頂,並 調整天空模型上仰角尺標的位置,將 他對準月亮的方位。在仰角尺標上找 出月亮的仰角度數,再用筆標上記號。
如何測量月亮的仰角?
可以利用疊拳頭數來測量,但測量結果並不準確。
我們可以做一個月亮仰角觀測器來測量。
(3) 將視線落在由月亮垂直到 地面的那一點。
(4) 再用指北針去測量地面那一 點的方位。
(5) 使用指北針時必須遠離鋼鐵物。
如何使用月亮仰角觀測器?
(1) 先利用指北針找出參考 體的正確方位。
(3) 拿起天空模型,找到標示記號處,在 天空模型內側貼上月亮貼紙。
練習將觀測記錄呈現在天空模型上。
8月7日的天空模型 8月9日的天空模型 8月15日的天空模型
從完成的半球面天空模型,觀察月亮在天空 中的方位是如何變化?仰角是如何變化?
月亮在空中的方位是由東向西變化。 由天空模型內側看月亮,可發現月亮在空中仰角
(2) 拿起仰角觀測器,吸管 管口一端對準觀測物。眼睛 由觀察口看出去,使觀測物、 吸管和眼睛成一直線。

天文望远镜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使用方法天文望远镜是用来观测天体的工具,它能够扩大远处天体的形象,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天体的细节。

在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时,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望远镜选择合适的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第一步。

常见的望远镜有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种。

折射望远镜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观测图像比较清晰,适合观测行星和月亮;反射望远镜使用反射镜来聚焦光线,观测图像比较明亮,适合观测星系和星云。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望远镜。

第二步:调整望远镜在使用望远镜观测前,需要先进行调整。

首先是对准望远镜。

可以使用地平仪和指南针来调整望远镜的方向和仰角,使其对准所需观测的天体。

然后是焦距调整。

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点位置,使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第三步:选择观测时间和位置观测天体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天黑之后,因为此时地球的大气光会减小,天空更为黑暗。

选择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避免附近有明亮的灯光和街道灯等干扰。

第四步:观测天体在观测天体时,需要先确定观测的目标。

可以通过天文学书籍或天文软件了解当前可见的天体,并找到其位置。

望远镜观测时,需要使用红色或黄色的小手电筒,以避免破坏黑暗适应。

第五步:使用正确的放大倍数根据观测的天体大小和亮度,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过高的放大倍数会使图像变得模糊,并降低观测的质量。

而过低的放大倍数可能无法显示细节。

逐渐调整放大倍数,找到合适的观测效果。

第六步:观测细节当目标物体进入望远镜的视野后,可以通过调节望远镜的聚焦器来观察更多的细节。

通过逐渐调整焦点,使目标物体的图像尽可能清晰。

第七步:记录观测结果在观测天体时,可以记录下一些重要的观测结果,例如观测的时间、天体的位置和亮度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非常有用。

总结起来,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望远镜、调整望远镜、选择观测时间和地点、观测天体、使用正确的放大倍数、观测细节以及记录观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望远镜月球观测指南
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掌握月球的光学观测,实为一技之本。

由于月球的视面大,表面清晰可辨,可观测的项目多,而且通过认真的观测,比较容易获得观测成果,因此,月球观测是进行天文普及教育的最生动最真实的活动。

380 年前,枷里略发明了望远镜后首先把望远镜指向了月球,就获得了惊人的发现。

过去,许多月面观测都是由素质极高的天文爱好者来承担的,其中不少人以此方面的成就跃居月面学家。

方法/步骤
1
观测仪器的选择
这里所说的光学观测,指的是通过天文望远镜的观测。

那么,用什么类型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最理想呢?
首先谈谈对光学系统的要求;因为月球属于有延伸面的天体,主要是观测月面的细节。

所以天文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要强才行。

分辨和望远镜的有效口径有如下的关系:6=140/D、D为有效口径,以毫米表示。

若要分辨月面1角秒的细节,则望远镜的有效口径起码得140毫米才行。

当然,这也绝不只是一味追求望远镜的口径大,聚光多。

而前题是要求望远镜光学系统消除色差、球差和彗差。

一般来说,较优良的折射望远镜物镜都是由两块透镜组成,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三种差。

同时,折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通常在1/15~1/20。

它们的焦距长,底片比例尺(也就是底片上天体的线大小)较大。

而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往往在1/3.5~1/5,比折射望远镜大。

反射望远镜产生的
仪器散射光也比折射望远镜大。

因此,一般说来,折射望远镜比反射望远镜更适合月球观测。

施米特一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一卡塞格林式望远镜也适宜观测月球。

诚然,质量好,并且视场较小的反射望远镜也可以观测月球。

折射望远镜物镜口径不要小于5厘米,反射望远镜物镜口径不要小于10厘米。

其次,对机械系统的要求,最好是有跟踪的赤道装置。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上述各项系统观测。

第三,对目镜系统的要求是应备有多种目镜。

目视观测要定位绘图,有十字丝装置的目镜较理想。

如果有动丝测微器就更好了。

2
观测地和天气的选择
为了尽量获得高清晰度的月面细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文望远镜的本领,观测地点和天气状况的选择是很关键的。

1、观测地点:望远镜不要直接架在水泥地面上。

尤其是夏季,水泥地面的气流变化大。

冬季也不要架在有雪水的地面上。

观测地要尽量减小外界的震动和烟尘的污染。

最理想的是望远镜处在居高临下,周围或观测方向上是草地、或水域、或泥土地的开阔区域。

2、天气:一般说来,雨雪过后的晴天,大气的透明度极佳,然而,宁静度往往极差,这时拍下的月球照片,远不如目视清楚。

这就要观测者根据本地小气候的规律,掌握观测时机。

3
观测方法
从前面所述观测项目可以看出,我们主要观测的是月面形态。

为此,只介绍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

目视观测目的就是认识月面环境,了解特殊结构,'进而绘制月面图。

什么样的月相最适宜目视观测呢?人们往往迷恋于满月的多姿,陶醉于它柔和的光辉。

其实,这时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它光强刺眼,细节完全不清,月视观测最好的日于是弦月前后。

这时月光抚媚,立体感很强,月面就像石膏艺术品一样,呈现在观测者面前。

目视观测用多大的放大倍率月镜呢?选择目镜主要考虑两点:其一,选择适当的放大倍率,而不是越大越好。

我们知道,眼睛对目镜视场内细节的分辨本领约为2角分。

如果你要观测月面1角秒的细节,必须把它放大到2角分以上才行。

也就是要选用放大120倍以上的目镜。

从衍射理论看,只要能看清天体望远镜就算发挥了最大本领。

要想再追求高倍率也无济于事。

而且,由于大气抖动,要想看清0.2角秒以下的细节,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观测月球最好的放大率为有效口径的1.5-3倍的数值。

显然,望远镜的有效口径越小,选用的放大率也相应的要低。

其二,放大率越高,视场越小,视场越暗。

一位月面学家说得好:-对月球的观测,清晰比大小更有价值。

-因此,每次观测前,根据观测目的,选用几种目镜试一试,然后从中再定。

如果要绘图,首先应定比例尺,画出预定的月轮,绘出月面中央子午线和东西线。

有条件的还要算出(或查出)、月球的球面位置:月球自转轴的方位角P,通过视面中央于午线的经度L0,视面中心的纬度B0。

绘制时,要从靠近月轮中
心区的特征开始。

对一些重要细节结构,应用测微器测出位置和大小。

目前天文学家已编制出几种月面详图。

天文爱好者们通过自己的观测对月面的认识会更深刻,更有意义。

照相观测只要有一般摄影常识,通过天文望远镜进行照相观测是不成问题的;照相观测可分为两类:全月面照相和局部放大照相。

关键是要弄清月亮在底片上成象的尺寸。

这与所用望远镜的焦距有关。

即有关系式:d=3F?tg(Θ/2),d为底片比例尺,F为物镜焦距;以毫米表示,为月亮在天球上的角直径,大约为30角分。

若你的望远镜物镜焦距为1000毫米,则在焦平面处的月亮直径约9毫米。

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的120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1500毫米,则月亮在底片上的直径约13毫米。

不同月相的露光时间是不一样的。

往往有人以为满月的面积是弦月的两倍,亮度自然也是两倍。

实际上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比例关系。

测量表明,满月亮度是弦月亮度的12倍左右。

若以满月的亮度为100计算,将月亮在几种位相角时的亮度列于下表:
位相角(度)亮度(满月前/ 满月后)
0 100(满月) /100(满月)
30 46.6 /46.3
60 21.1 /21.1
90 8.3 /7.8
120 2.5 /2.6
150 0.4/ 0.4
180 0.0(朔) /0.0(朔)
这里讲了一般的情况,关键还得通过自己的实践,多练习,多总结,逐步摸索经验,提高水平,不断集聚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